㈠ ad怎麼在內層布線
在Altium Designer(AD)中,內層布線主要涉及電源層和接地層的設計,這些層在多層板中用於布置電源線和接地線。
關鍵設計原則:
布線注意事項:
綜上所述,內層布線是PCB設計中的一個關鍵環節,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並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和技巧。
㈡ AltiumDesigner14出來了,我用的挺爽,請教大神,AD究竟比allegro差在哪裡
首先,Altium並不比allegro差。應該說,兩者除了都是EDA,其實根本不是同一個種類。在具體工程中,有時Altium甚至比Allegro的表現更優秀。以下是鄙人對兩者異同的粗略見解:
1、Altium和Allegro的產品市場定位不同,功能、性能、性價比等因針對的人群不同而不同,另外產品成熟度方面Altium遠不如Cadence,Altium在做工程時隨時都可能出現你最意想不到的BUG,要麼是功能模糊必須依賴大量人工才能達到設計要求(含AD20及以下所有版本都像是付費的公測版);
【Altium的競品是Cadence系列的OrCAD品牌,以及Mentor系列的PADS品牌等。而CadenceAllegroSPB的競品是Mentor系列的MentorEE產品線,以及Zuken系列的CR800、CR500等高端品牌】
2、C#開發的Altium相比C/C++開發的Cadence會佔用更多的資源(內存、顯存、CPU等)。用Altium運行大板的響應速度遠不及Cadence,甚至AD17及以下版本會非常的卡(難以忍受的那種)。當然各新版Altium對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如AD14導一個DDR4的Gerber文件要十幾個小時,而AD17隻要十幾分鍾,又比如AD18通過優化文件數據結構,讓動態敷銅不必再等到哭了……等等,但其性能仍追不上Cadence。或許Altium以後的版本會放棄C#並轉入C/C++,從而徹底解決該類問題吧;
3、Altium的學習成本低、易上手、遇到問題時參考資源更豐富,但在板級模擬等方面卻遠落後於Cadence。不過Altium版本迭代最頻繁,BUG修復以及新功能推出的速度也最快。新版Altium在信號完整性分析,布線前模擬分析、解空間分析、布線後模擬驗證,團隊協作開發、上下游溝通支持等方面均在不斷縮小兩者間的差距;
4、Altium對高密度互連(HDI)設計和高速設計的支持相對不太友好,比如對µVias(微孔)的支持比較模糊(AD18以前版本)、拓撲提取分析及優化、約束驅動布局、約束驅動布線等等的支持也比較弱。要達到設計要求,必須依賴大量的人工檢查/復查,或者必須藉助第三方工具等,工作效率相對不高。相比而言,Cadence更實用、成熟和專業;
5、Altium適合規則要求不太嚴謹的開發環境,操作更自由、簡便,但對於復雜板的設計開發效率卻非常低,而Cadence的規則性非常強,更靈活(AD較為死板)、以及高效;
6、Altium相比Cadence軟體對設計的集成度相對要高,比如不需要去關注焊盤的Soldermask和Pastemask層等。同時,幾乎所有PCB廠家都安裝有AD,因此可直接將設計完成的PCB源文件發給工廠而不用輸出Gerber文件(對於新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7、Altium的顯示配色讓長期伏案使用電腦時的眼睛更舒服,另外3D視圖是迄今為止EDA中最最具美感的(沒有之一);
8、Altium價格最便宜,雖然功能遠不及Allegro,但多數的應用場景並不需要Allegro中的一些高級功能(很貴),也沒必要為這些「閑置」功能買單。因此,怎麼選擇軟體因視人、視應用現場來進行選擇。一般來說,高端應用選Allegro,中低端應用選PADs+OrCad,一般應用選Altium(暫不對其他EDA系列比較)
【PS:對用AD14開發復雜板時經常性的漫長等待,以及突發的軟體崩潰仍然記憶猶新……因為交期就是我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