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讓數據說話舉例說明
學會用數據說話
前段時間,應邀參加了一個企業的月度生產經營分析會。在會上,我明顯的感受到該企業的管理幹部對數據極端不敏感。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會議中,我基本上沒有聽到幾個關於生產經營方面的數據,而大部分幹部的總結發言都是類似於該企業質量部經理的發言:8月份,在公司領導的正確帶領下,在各車間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產品質量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產品合格率比上月有很大提高,質量事故有所下降,客戶對我們的服務基本滿意,認為我們的產品質量比較穩定……
會議將要結束的時候,該企業領導請我對這次生產經營會進行點評。我說:在座的各位好象都是學文科出身的,都喜歡用形容詞來表述我們的管理問題。但是這些話語顯然只適合外交辭令,對於我們搞企業管理的來說卻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這種情況在國內很多的民營中小企業都普遍存在。很多企業的管理工作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企業管理也還處於粗放式管理階段。表現在管理過程中的一個特徵就是喜歡用形容詞,就象上面的那位質量部經理的發言——我們在產品質量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產品合格率比上月有很大提高,質量事故有所下降,客戶對我們的服務基本滿意——用的都是諸如:不錯啊,有提高,有下降,有進步,基本滿意,良好等等之類的詞語。
這些話,說沒有講嘛,也講了;說講了嘛,又什麼也沒講到。反正聽的人肯定是一頭霧水!因為這些對於搞管理的來說全都是廢話!
如果企業還停留在這個階段,必然會導致管理工作停留在「感性」層面上,致使大量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准確的暴露,當然也就不會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了。久而久之,就會使企業潛在的問題越來越多,最終導致積重難返。
要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必須學會用數據來說話。所謂用數據說話,就是在管理過程中使用諸如:合格率,增長率,百分比,同比,利潤率,完成率,銷售額等等數學詞語。比如說我們用數據來表述上面的那位質量部經理的發言:本月質量合格率是84.7%,比上月提高了5.3%;本月質量事故2起,比上月下降了30%;客戶對我們的滿意度為84%,比上月提升了3%……
我們會發現用數據來表述比用形容詞來描繪更清晰、更直觀。從管理的角度來講,就很容易發現問題和暴露問題,而這正是解決問題的良好開端!
重視數據,運用數據是企業邁向精細化管理的第一步!很多企業的幹部在以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都習慣了用形容詞,現在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Ⅱ 如何讓數據說話
數據,往往被視作一串串冰冷的數字。然而,通過挖掘數據背後的故事,它們能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要讓數據說話,關鍵在於選取正確的角度和合適的工具。Python、Excel、報表分析工具,這些工具賦予數據以生命,讓數字不僅僅是合格率、增長率、百分比等數學語言的載體,而是具有說服力的陳述。
以質量合格率為例,如果本月為84.7%,較上月提高了5.3%,這樣的數據對比,比簡單地描述提升5%更為直觀。再如,本月質量事故數量降為2起,較上月下降了30%,直觀顯示了改進的成果。客戶滿意度從81%提升至84%,漲幅3%,用數據表述更為清晰。
利用數據可視化工具,數據能動起來,動態展示趨勢。數據說話,能幫助我們更快速、直觀地總結趨勢,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數據不再是靜態的數字,而是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助力我們理解過去,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