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打造綠色數據中心要考慮哪些要素
打造綠色數毀正姿據中心要考慮以下要素:
1、計算出數據中心所需的設備。這一信息是企業進行綠色數據中心創建的第一步。如果你不知道你現有的設備,或者你無法根據現有設備的運行狀況做出決策或者測量改進。
2、識別並消除冗餘「ghost」伺服器以給公司的財務支出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在由Aperture調查組織最近開展的調查中顯示,81%的被調查者指出他們的企業有一個正規的伺服器換代流程,將不再使用的伺服器進行處理。然而,僅有約四分之一(27%)的企業說他們實際地移除了冗餘伺服器。同時,約五分之一(21%)的被調查者承認他們在一半以上的伺服器更新換代過程中將冗餘系統留在了新伺服器周圍,而並未移除。此類將清世廢棄設備遺留的作法導致有價值的數據中心空間被占據,同時消耗更多電能。估計指出,通過移除僅僅一台物理伺服器,每年就可以節約458英鎊電費(假設支出為每度電6.5便士)。
3、實施整體工作安排。在很多公司,IT環境設置和設備管理是作為兩個單獨的、截然不同的部分,彼此的聯系和溝通很少。負責IT設備購買和實施的人員並非負責動力供給和冷卻系統基礎設施的人員,這樣就導致了工作激勵脫節。如果讓IT人員和設備負責人員協同工作,則這一單一業務模式可使得兩部分工作人員更有節約數據中心內部電力和冷卻資源的動力。一個緊密整合的團隊——將IT人員和設備負責人員緊密地結合——可彌合企業工作實施中的裂縫,同時提高整體業務處理水平。其次,這也使得用戶了解了相關標准以及轉移到一個更加「綠色」的數據中心所需開展的工作。
4、控制目前電力消耗並實施標准化性能測量。ARI調查顯示僅僅40%的數據中心經理當前開展了電力纖絕供給控制,而44%的公司考慮實施這一控制,17%的數據中心經理則完全沒有開展這一控制的計劃。一個廠商和一個廠商引用的電力等級不同,但是隨著綠色網格開始制訂效率標准,你很快就能計算、訂基準並實施最佳的計劃了。通過評估和報告能源性能——包括動力分配和冷卻動力——基準將協助數據中心經理更好地了解動力分配和消耗之間的關系。
5、數據中心的供給要適宜,避免過量或不足量。通過計算企業的IT需求接著根據這一需求進行數據中心配置,避免過量供給。而供給不夠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ARI調查顯示在過去的兩年中,被調查數據經理中的44%利用的空間面積、電量或者冷卻系統消耗已超出預計水平,但卻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為企業未來業務的IT需求進行計劃,這樣可以避免過量或者不足量供給。
Ⅱ 國家發改委:重點區域布局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
國家發改委等機構發布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等關鍵區域以及部分能源充足、氣候適宜的地區建設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這一舉措旨在推動數據中心的高效、綠色協同發展。
《意見》從總體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布局優化、算力服務化、數據流通融合、應用創新、安全防護等九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規劃。
《意見》設定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國數據中心將形成合理布局、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體系。大型數據中心的電能利用效率需降至1.3以下,數據中心集約化和綠色化水平將顯著提升。此外,公共雲服務體系將初步建立,全社會算力獲取成本將大幅降低。
《意見》強調,要根據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等區域,以及能源豐富、氣候適宜的地區,設立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這些節點將優化網路和能源資源,推動集群化發展,並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
此外,將建設數據流通共性支撐平台,以優化數據要素流通環境,帶動大數據產業鏈條的集聚發展。在數據中心布局優化方面,將強調能源配套機制,提倡電力網和數據網的聯動建設,降低運營成本,並鼓勵清潔能源的應用和節能技術的推廣。
在數據流通融合方面,將鼓勵政府與企業數據共享,通過開放數據介面和數據沙箱等方式,促進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和產業發展數據的融合。同時,制定標准規范和對接機制,滿足政府和市場的需求。
在大數據安全防護方面,將支持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鼓勵產業力量聯合攻關,確保關鍵產品安全可靠。同時,加強全方位安全防護體系建設,提升大數據安全可靠水平,嚴守網路安全法規,提升抵禦高級威脅攻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