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元數據
問題一: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就是用來定義數據的數據閥比如,有一條學生信息記錄,其中包括欄位姓名(name)、年齡(age)、性別(male)、班級(class)等,那麼name、age、male、class就是元數據。通過它們的描述,一條關於學生信息的數據記錄就產生;
問題二: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Metadata),又稱中介數據、中繼數據,為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元數據算是一種電子式目錄,為了達到編制目錄的目的,必須在描述並收藏數據的內容或特色,進而達成協助數據檢索的目的。
問題三: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是關於數據的組織、數據域及其關系的信息,簡言之,元數據就是關於數據的數據。 [編輯]元數據的特點[1] ①元數據是關於數據的結構化的數據,它不一定是數字形式的,可來自不同的資源。 ②元數據是與對象相關的數據,此數據使其潛在的用戶不必先具備對這些對象的存在和特徵的完整認識。 ③元數據是對信息包裹(Information Package)的編碼的描述。 ④元數據包含用於描述信息對象的內容和位置的數據元素集,促進了網路環境中信息對象的發現和檢索。 ⑤元數據不僅對信息對象進行描述,還能夠描述資源的使用環境、管理、加工、保存和使用等方面的情況。 ⑥在信息對象或系統的生命周期中自然增加元數據。 ⑦元數據常規定義中的「數據」是表示事務性質的符號,是進行各種統計、計算、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所依據的數值,或是說數字化、公式化、代碼化、圖表化的信息。 [編輯]元數據的類型[1] 根據功能可將元數據劃分為管理型元數據、描述型元數據、保存型元數據、技術型元數據、使用型元數據。根據結構和語境可將元數據劃分為三組:第一組為全文索引;第二組為簡單結構化的普通格式,如DC、RFCl807、Template等;第三組為結構復雜的特殊領域內的格式,如FGDC、GILS、TEI、EAD等。 根據元數據的應用范圍,可分為通用性元數據、專業性元數據、Web元數據、多媒體元數據。 [編輯]元數據的結構[1] ①內容結構。包括描述性元素、技術性元素、管理性元素、復用性元素。 ②句法結構。包括元素的分區分層分段組織結構、元素結構描述方法、DTD描述語言、元數據復用方式、與被描述對象的捆綁方式。 ③語義結構。包括元素內容編碼規則定義、元素定義、元素語義概念關系、元數據版本管理。 [編輯]元數據的作用[2] 元數據是網路信息資源描述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於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信息資源的建立、發布、轉換、使用、共享等。元數據在網路信息資源組織方面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描述、定位、搜尋、評估和選擇。 (1)描述作用:根據元數據的定義,它最基本的功能就在於對信息對象的內容和位置進行描述,從而為信息對象的存取與利用奠定必要的基礎。 (2)定位作用:由於網路信息資源沒有具體的實體存在,因此,明確它的定位至關重要。元數據包含有關網路信息資源位置方面的信息,因而由此便可確定資源的位置之所在,促進了網路環境中信息對象的發現和檢索。此外,在信息對象的元數據確定以後,信息對象在資料庫或其他 *** 體中的位置也就確定了,這是定位的另一層含義。 (3)搜尋作用:元數據提供搜尋的基礎,在著錄的過程中,將信息對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並加以組織,賦予語意,並建立關系,使檢索結果更加准確,從而有利於用戶識別資源的價值,發現其真正需要的資源。 (4)評估作用:元數據提供有關信息對象的名稱、內容、年代、格式、製作者等基本屬性,使用戶在無需瀏覽信息對象本身的情況下,就能夠對信息對象具備基本了解和認識,參照有關標准即可對其價值進行必要的評估,作為存取利用的參考。 (5)選擇作用:根據元數據所提供的描述信息,參照相應的評估標准,結合使用環境,用戶便能夠做出對信息對象取捨的決定,選擇適合用戶使用的資源。
問題四:十六、什麼是元數據? 謝海洋 王素娟 元數據,英文拼寫為Metadata,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信息資源的管理領域中。在檔案界,最早使用「元數據」的是美國的電子文件管理專家戴維?比爾曼,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表的有關電子文件管理方面的論文中首先使用了元數據這一術語。 元數據的概念目前在檔案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描述有: 1.元數據是「關於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其中,後一個Data是指被描述的信息資源,前一個Data則是指為理解該信息資源而存儲的有關信息,即元數據。這是元數據目前公認最為經典、通俗和簡潔的定義。 2.國際檔案理事會《電子文件管理指南》(1997)認為「元數據是關於文件的背景信息和結構的數據,是有關電子文件的技術性信息。」 3.《澳大利亞聯邦機構電子文件保管元數據標准》(1999)認為「文件保管元數據是關於電子文件背景的描述信息。」 4.英國國家檔案館《電子文件管理指南》(1999)認為「元數據是關於文件和文件 *** 的背景及其相互關系的結構化描述和編目數據。」 5.馮惠玲主編的《電子文件管理教程》認為元數據是「由電子文件系統自動記錄的關於文件形成時間、地點、人員、活動、文件系統、結構及內容方面的具體數據。」 6.「元數據可以理解為用來描述資源的屬性與特徵的信息。」-劉家真《電子文件管理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7.「元數據是對數據對象規范描述所形成的數據 *** ,通過計算機可讀的開放語言來標記元數據,就能在系統間發現、交換、轉換和理解相應的數字對象,支持系統間互操作。」-張曉林《開放元數據機制:理念與原則》,《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年3期。 以上描述雖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即元數據主要是動態地描述電子文檔各種特徵的信息數據 *** ,並且它能為分散的、由多種數字化資源有機構成的檔案信息體系提供整合的工具與紐帶。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元數據的認識在逐步深化。 檔案工作人員為便於理解,可以簡單把電子文檔的元數據視為兩方面:一是「著錄信息或著錄數據」。其中,「元數據元素就是著錄項目,元數據格式就是著錄項目之間關系的結構化表示,元數據編碼就是著錄信息的編制。」(劉越南《對電子文件管理元數據的再認識》,《檔案學通訊》2005年2期);二是電子文檔的內容、背景和結構等方面的信息。 國外學者將元數據喻為電子文件管理系統中的「血液」,足見元數據在數字檔案館電子文件管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元數據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元數據能協助數字檔案館構建信息檢索機制。元數據具有動態跟蹤功能,能夠即時動態地獲取電子文件管理的各項信息。在數字檔案館的海量信息庫中,藉助元數據,可以快速發現並獲取特定的信息單元。 2.元數據能維護信息的識別與讀取。電子文件所攜帶的元數據信息可以完整地記錄電子文件的原始狀態,能夠系統地映射出電子文件的信息內容、背景和結構等;還能夠映射出電子文件的生成環境和行政管理環境。只有在獲取數據對象的同時也獲取這些元數據信息,被檢索到的數據單元才是可理解的、可讀的。 3.元數據能保障電子文件的真實性與憑證性。元數據系統能夠跟蹤記錄電子文件從產生那一刻起的載體、設備及所用技術的變遷史以及使用干預該文件的整個歷史過程,即不論載體、設備、技術如何更新換代,不論使用者、使用人數的多少都全部作為歷史數據保存下來,記錄備案。這些為數字信息單元真實性和憑證性提供了重要的佐證。
問題五:元數據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元數據的作用和意義: 元數據是關於數據的描述性數據信息,說明數據內容、質量、狀況和其他有關特徵的背景信息。其目的是促進數據集的高效利用,並為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服務。 幫助數據生產單位有效的維護和管理數據; 提供有關數據生產單位的各種有關信息供用戶查詢; 幫助用戶了解數據; 提供有關信息,以便用戶處理和轉換有用數據。 採用元數據可以便於數據共享。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問題六:C#中的元數據是什麼意思? blog.csdn/...554681
問題七:「元數據」是什麼意思,能簡單解釋下嗎 一件事下出的定義 也叫概念
問題八: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就是用來定義數據的數據閥比如,有一條學生信息記錄,其中包括欄位姓名(name)、年齡(age)、性別(male)、班級(class)等,那麼name、age、male、class就是元數據。通過它們的描述,一條關於學生信息的數據記錄就產生;
問題九: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Metadata),又稱中介數據、中繼數據,為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元數據算是一種電子式目錄,為了達到編制目錄的目的,必須在描述並收藏數據的內容或特色,進而達成協助數據檢索的目的。
問題十: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是關於數據的組織、數據域及其關系的信息,簡言之,元數據就是關於數據的數據。 [編輯]元數據的特點[1] ①元數據是關於數據的結構化的數據,它不一定是數字形式的,可來自不同的資源。 ②元數據是與對象相關的數據,此數據使其潛在的用戶不必先具備對這些對象的存在和特徵的完整認識。 ③元數據是對信息包裹(Information Package)的編碼的描述。 ④元數據包含用於描述信息對象的內容和位置的數據元素集,促進了網路環境中信息對象的發現和檢索。 ⑤元數據不僅對信息對象進行描述,還能夠描述資源的使用環境、管理、加工、保存和使用等方面的情況。 ⑥在信息對象或系統的生命周期中自然增加元數據。 ⑦元數據常規定義中的「數據」是表示事務性質的符號,是進行各種統計、計算、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所依據的數值,或是說數字化、公式化、代碼化、圖表化的信息。 [編輯]元數據的類型[1] 根據功能可將元數據劃分為管理型元數據、描述型元數據、保存型元數據、技術型元數據、使用型元數據。根據結構和語境可將元數據劃分為三組:第一組為全文索引;第二組為簡單結構化的普通格式,如DC、RFCl807、Template等;第三組為結構復雜的特殊領域內的格式,如FGDC、GILS、TEI、EAD等。 根據元數據的應用范圍,可分為通用性元數據、專業性元數據、Web元數據、多媒體元數據。 [編輯]元數據的結構[1] ①內容結構。包括描述性元素、技術性元素、管理性元素、復用性元素。 ②句法結構。包括元素的分區分層分段組織結構、元素結構描述方法、DTD描述語言、元數據復用方式、與被描述對象的捆綁方式。 ③語義結構。包括元素內容編碼規則定義、元素定義、元素語義概念關系、元數據版本管理。 [編輯]元數據的作用[2] 元數據是網路信息資源描述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於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信息資源的建立、發布、轉換、使用、共享等。元數據在網路信息資源組織方面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描述、定位、搜尋、評估和選擇。 (1)描述作用:根據元數據的定義,它最基本的功能就在於對信息對象的內容和位置進行描述,從而為信息對象的存取與利用奠定必要的基礎。 (2)定位作用:由於網路信息資源沒有具體的實體存在,因此,明確它的定位至關重要。元數據包含有關網路信息資源位置方面的信息,因而由此便可確定資源的位置之所在,促進了網路環境中信息對象的發現和檢索。此外,在信息對象的元數據確定以後,信息對象在資料庫或其他 *** 體中的位置也就確定了,這是定位的另一層含義。 (3)搜尋作用:元數據提供搜尋的基礎,在著錄的過程中,將信息對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並加以組織,賦予語意,並建立關系,使檢索結果更加准確,從而有利於用戶識別資源的價值,發現其真正需要的資源。 (4)評估作用:元數據提供有關信息對象的名稱、內容、年代、格式、製作者等基本屬性,使用戶在無需瀏覽信息對象本身的情況下,就能夠對信息對象具備基本了解和認識,參照有關標准即可對其價值進行必要的評估,作為存取利用的參考。 (5)選擇作用:根據元數據所提供的描述信息,參照相應的評估標准,結合使用環境,用戶便能夠做出對信息對象取捨的決定,選擇適合用戶使用的資源。
❷ 什麼是資料庫的元數據
1、元數據是進行數據集成所必需的 數據倉庫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集成性。
2、它不僅體現在它所包含的數據上,還體現在實施數據倉庫項目的過程當中。一方面,從各個數據源中抽取的數據要按照一定的模式存入數據倉庫中,這些數據源與數據倉庫中數據的對應關系及轉換規則都要存儲在元數據知識庫中;
3、另一方面,在數據倉庫項目實施過程中,直接建立數據倉庫往往費時、費力,因此在實踐當中,人們可能會按照統一的數據模型,首先建設數據集市,然後在各個數據集市的基礎上再建設數據倉庫。
4、不過,當數據集市數量增多時很容易形成"蜘蛛網"現象,而元數據管理是解決"蜘蛛網"的關鍵。如果在建立數據集市的過程中,注意了元數據管理,在集成到數據倉庫中時就會比較順利;
5、如果在建設數據集市的過程中忽視了元數據管理,那麼最後的集成過程就會很困難,甚至不可能實現。
❸ 獲取SQLServer資料庫元數據的幾種方法
元數據簡介
元數據 (metadata) 最常見的定義為「有關數據的結構數據」,或者再簡單一點就是「關於數據的信息」,日常生活中的圖例、圖書館目錄卡和名片等都可以看作是元數據。在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中,元數據描述了數據的結構和意義。比如在管理、維護 SQL Server 或者是開發資料庫應用程序的時候,我們經常要獲取一些涉及到資料庫架構的信息:
◆某個資料庫中的表和視圖的個數以及名稱;
◆某個表或者視圖中列的個數以及每一列的名稱、數據類型、長度、精度、描述等;
◆某個表上定義的約束;
◆某個表上定義的索引以及主鍵/外鍵的信息。
下面我們將介紹幾種獲取元數據的方法。
獲取元數據
使用系統存儲過程與系統函數訪問元數據
獲取元數據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SQL Server 提供的系統存儲過程與系統函數。
系統存儲過程與系統函數在系統表和元數據之間提供了一個抽象層,使得我們不用直接查詢系統表就能獲得當前資料庫對象的元數據。
常用的與元數據有關的系統存儲過程有以下一些:
系統存儲過程
◆sp_columns 返回指定表或視圖的列的詳細信息。
◆sp_databases 返回當前伺服器上的所有資料庫的基本信息。
◆sp_fkeys 若參數為帶有主鍵的表,則返回包含指向該表的外鍵的所有表;若參數為帶有外鍵的表名,則返回所有同過主鍵/外鍵關系與該外鍵相關聯的所有表。
◆sp_pkeys 返回指定表的主鍵信息。
◆sp_server_info 返回當前伺服器的各種特性及其對應取值。
◆sp_sproc_columns 返回指定存儲過程的的輸入、輸出參數的信息。
◆sp_statistics 返回指定的表或索引視圖上的所有索引以及統計的信息。
◆sp_stored_proceres 返回當前資料庫的存儲過程列表,包含系統存儲過程。
◆sp_tables 返回當前資料庫的所有表和視圖,包含系統表。
常用的與元數據有關的系統函數有以下一些:
系統函數
◆COLUMNPROPERTY 返回有關列或過程參數的信息,如是否允許空值,是否為計算列等。
◆COL_LENGTH 返回指定資料庫的指定屬性值,如是否處於只讀模式等。
◆DATABASEPROPERTYEX 返回指定資料庫的指定選項或屬性的當前設置,如資料庫的狀態、恢復模型等。
◆OBJECT_ID 返回指定資料庫對象名的標識號
◆OBJECT_NAME 返回指定資料庫對象標識號的對象名。
◆OBJECTPROPERTY 返回指定資料庫對象標識號的有關信息,如是否為表,是否為約束等。
◆fn_listextendedproperty 返回資料庫對象的擴展屬性值,如對象描述、格式規則、輸入掩碼等。
由於我們無法直接利用到存儲過程與函數的返回結果,因此只有在我們關心的只是查詢的結果,而不需要進一步利用這些結果的時候,我們會使用系統存儲過程與系統函數來查詢元數據。
例如,如果要獲得當前伺服器上所有資料庫的基本信息,我們可以在查詢分析器裡面運行:
EXEC sp_databases
GO
在返回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資料庫的名稱、大小及備注等信息。
但是如果要引用這部分信息,或者存儲這部分信息以供後面使用,那麼我們必須藉助中間表來完成這個操作:
CREATE TABLE #sp_result
(
DATABASE_NAME sysname,
DATABASE_SIZE int,
REMARKS varchar(254) NULL
)
GO
INSERT INTO #sp_result
EXEC ('sp_databases')
GO
使用信息架構視圖訪問元數據
信息架構視圖基於 SQL-92 標准中針對架構視圖的定義,這些視圖獨立於系統表,提供了關於 SQL Server 元數據的內部視圖。信息架構視圖的最大優點是,即使我們對系統表進行了重要的修改,應用程序也可以正常地使用這些視圖進行訪問。因此對於應用程序來說,只要是符合 SQL-92 標準的資料庫系統,使用信息架構視圖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信息架構視圖
◆INFORMATION_SCHEMA.CHECK_CONSTRAINTS:返回有關列或過程參數的信息,如是否允許空值,是否為計算列等。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S:返回當前資料庫中當前用戶可以訪問的所有列及其基本信息。
◆INFORMATION_SCHEMA.CONSTRAINT_COLUMN_USAGE:返回當前資料庫中定義了約束的所有列及其約束名。
◆INFORMATION_SCHEMA.CONSTRAINT_TABLE_USAGE:返回當前資料庫中定義了約束的所有表及其約束名。
◆INFORMATION_SCHEMA.KEY_COLUMN_USAGE:返回當前資料庫中作為主鍵/外鍵約束的所有列。
◆INFORMATION_SCHEMA.SCHEMATA:返回當前用戶具有許可權的所有資料庫及其基本信息。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返回當前用戶具有許可權的當前資料庫中的所有表或者視圖及其基本信息。
◆INFORMATION_SCHEMA.VIEWS:返回當前資料庫中的當前用戶可以訪問的視圖及其所有者、定義等信息。
由於這些信息架構都是以視圖的方式存在的,因此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獲得並利用需要的信息。
例如,我們要得到某個表有多少列,可以使用以下語句:
SELECT COUNT(*) FROM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S
WHERE TABLE_NAME='mytable'
使用系統表訪問元數據
雖然使用系統存儲過程、系統函數與信息架構視圖已經可以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元數據信息,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元數據信息,我們仍然需要直接對系統表進行查詢。因為SQL Server 將所有資料庫對象的信息均存放在系統表中,作為 SQL Server 的管理、開發人員,了解各個系統表的作用將有助於我們了解 SQL Server 的內在工作原理。
SQL Server 的系統表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與元數據查詢有關的表有如下一些:
syscolumns 存儲每個表和視圖中的每一列的信息以及存儲過程中的每個參數的信息。
syscomments 存儲包含每個視圖、規則、默認值、觸發器、CHECK 約束、DEFAULT 約束和存儲過程的原始 SQL 文本語句。
sysconstraints 存儲當前資料庫中每一個約束的基本信息。
sysdatabases 存儲當前伺服器上每一個資料庫的基本信息。
sysindexes 存儲當前資料庫中的每個索引的信息。
sysobjects 存儲資料庫內的每個對象(約束、默認值、日誌、規則、存儲過程等)的基本信息。
sysreferences 存儲所有包括 FOREIGN KEY 約束的列。
systypes 存儲系統提供的每種數據類型和用戶定義數據類型的詳細信息。
將系統存儲過程、系統函數、信息架構視圖與系統表結合使用,可以方便地讓我們獲得所有需要的元數據信息。
示例:
1、 獲得當前資料庫所有用戶表的名稱。
SELECT OBJECT_NAME (id)
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 = 'U' AND OBJECTPROPERTY (id, 'IsMSShipped') = 0
其中主要用到了系統表 sysobjects以及其屬性 xtype,還有就是用到了 OBJECTPROPERTY 系統函數來判斷是不是安裝 SQL Server 的過程中創建的對象。
2、獲得指定表上所有的索引名稱。
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id = OBJECT_ID ('mytable') AND indid > 0
綜合實例
下面給出了一個存儲過程,它的作用是自動將當前資料庫的用戶存儲過程加密。
DECLARE @sp_name nvarchar(400)
DECLARE @sp_content nvarchar(2000)
DECLARE @asbegin int
declare @now datetime
select @now = getdate()
DECLARE sp_cursor CURSOR FOR
SELECT object_name(id)
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 = 'P'
AND type = 'P'
AND crdate < @now
AND OBJECTPROPERTY(id, 'IsMSShipped')=0
OPEN sp_cursor
FETCH NEXT FROM sp_cursor
INTO @sp_name
WHILE @@FETCH_STATUS = 0
BEGIN
SELECT @sp_content = text FROM
syscomments WHERE id = OBJECT_ID(@sp_name)
SELECT @asbegin =
PATINDEX ( '%AS' + char(13) + '%', @sp_content)
SELECT @sp_content =
SUBSTRING(@sp_content, 1, @asbegin - 1)
+ ' WITH ENCRYPTION AS'
+ SUBSTRING (@sp_content, @asbegin+2, LEN(@sp_content))
SELECT @sp_name = 'DROP PROCEDURE [' + @sp_name + ']'
EXEC sp_executesql @sp_name
EXEC sp_executesql @sp_content
FETCH NEXT FROM sp_cursor
INTO @sp_name
END
CLOSE sp_cursor
DEALLOCATE sp_cursor
該存儲過程利用了 sysobjects 和 syscomments 表,並巧妙地修改了原存儲過程的 SQL 定義語句,將 AS 修改為了 WITH ENCRYPTION AS,從而達到了加密存儲過程的目的。本存儲過程在 SQL Server 2000 上通過。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調用MySQL中資料庫元數據的方法SQL Server 使用 SET FMTONLY ON 獲得表的元數據
❹ 琛ㄧ粨鏋 鍜 鍏冩暟鎹 鏄浠涔堬紝娣鋒穯浜
琛ㄧ粨鏋勫氨鏄瀹氫箟涓涓琛ㄧ殑瀛楁點佺被鍨嬨涓婚敭銆佸栭敭銆佺儲寮曪紝榪欎簺鍩烘湰鐨勫睘鎬х粍鎴愪簡鏁版嵁搴撶殑琛ㄧ粨鏋
鍏冩暟鎹鏈鏈璐ㄣ佹渶鎶借薄鐨勫畾涔変負錛歞ata about data (鍏充簬鏁版嵁鐨勬暟鎹)銆傚叿浣撴寚鍦ㄦ暟鎹搴撳緩璁捐繃紼嬩腑鎵浜х敓鐨勬湁鍏蟲暟鎹婧愬畾涔夛紝鐩鏍囧畾涔夛紝杞鎹㈣勫垯絳夌浉鍏崇殑鍏抽敭鏁版嵁銆傚寘鎷浠ヤ笅淇℃伅錛氱▼搴忛泦鐨勮存槑錛涙爣璇嗭紙鍚嶇О銆佺増鏈銆佸尯鍩熸с鍏閽錛夛紱瀵煎嚭鐨勭被鍨嬶紱璇ョ▼搴忛泦鎵渚濊禆鐨勫叾浠栫▼搴忛泦錛涜繍琛屾墍闇鐨勫畨鍏ㄦ潈闄愶紱綾誨瀷鐨勮存槑錛涘悕縐般佸彲瑙佹с佸熀綾誨拰瀹炵幇鐨勬帴鍙o紱鎴愬憳錛堟柟娉曘佸瓧孌點佸睘鎬с佷簨浠躲佸祵濂楃殑綾誨瀷錛夛紱灞炴э紱淇楗扮被鍨嬪拰鎴愬憳鐨勫叾浠栬存槑鎬у厓緔犮
❺ 什麼是元數據
元數據(Metadata),又稱中介數據、中繼數據,為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
元數據作用是:
1、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
2、元數據算是一種電子式目錄,為了達到編制目錄的目的,必須在描述並收藏數據的內容或特色,進而達成協助數據檢索的目的。
元數據的應用舉例:
1、數據結構:數據集的名稱、關系、欄位、約束等;
2、數據部署:數據集的物理位置;
3、數據流:數據集之間的流程依賴關系(非參照依賴),包括數據集到另一個數據集的規則;
4、質量度量:數據集上可以計算的度量;
5、度量邏輯關系:數據集度量之間的邏輯運算關系;
6、ETL過程:過程運行的順序,並行、串列;
7、數據集快照:一個時間點上,數據在所有數據集上的分布情況。
(5)資料庫中元數是什麼擴展閱讀:
元數據的優點:
1、自描述:元數據自動提供 COM 中 IDL 的功能,允許將一個文件同時用於定義和實現。運行庫模塊和程序集甚至不需要向操作系統注冊。結果,運行庫使用的說明始終反映編譯文件中的實際代碼,從而提高應用程序的可靠性。
2、設計:元數據提供所有必需的有關已編譯代碼的信息,以供用戶從用不同語言編寫的 PE 文件中繼承類。用戶可以創建用任何託管語言(任何面向公共語言運行庫的語言)編寫的任何類的實例,而不用擔心顯式封送處理或使用自定義的互用代碼。
❻ 資料庫中的元數和目數分別指的是什麼
元數指的是關系模型中屬性的個數,也可以說表中列的個數
例如:在關系模型——學生(學號,姓名,年齡,性別,班級)中,元數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