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據科學的主要目的是
答:數據科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現代技術和方法,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有意義、可操作的信息,為業務決策和策略制定提供幫助和支持。下面將詳細介紹數據科學的主要目的。
1. 數據科學的定義
總之,數據科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從大量數據中挖掘有意義的信息和價值,為業務決策、產品設計、服務優化、市場預測等提供支持和幫助。它涉及到多個學科和領域,需要專業人才和先進技術的支撐。
㈡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學的是什麼,就業方向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一門交叉學科,它融合了統計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生物、醫學、環境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領域的知識。
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數據採集、分析、處理軟體的使用,數學建模軟體的學習,以及各種計算機編程語言的掌握。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構建起一個二專多能的跨界知識結構,成為既有專業知識又具備數據思維的復合型人才。
根據領英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最熱職位人才報告》,研發工程師、產品經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運營和數據分析等職位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需求旺盛。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約30萬數據人才,預計到2018年,大數據人才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其中,大數據科學家的缺口在14萬至19萬之間,而懂得利用大數據做決策的分析師和經理缺口更是達到150萬。
這些職位的薪資待遇也相當可觀,例如,具有2年工作經驗的數據分析師月薪可達8000元,碩士學歷的數據分析師月薪可達到12000元,而擁有5年工作經驗的數據分析師月薪則可達到40萬至60萬元。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多個領域找到工作機會。無論是國防部門、互聯網創業公司、金融機構,還是食品製造、零售電商、醫療製造、交通檢測等行業,都需要通過大數據項目來推動創新,並設置數據分析或處理崗位。
人才主要分為三大類:大數據系統研發類、大數據應用開發類、大數據分析類。大數據系統研發類人才負責開發和維護大數據系統;大數據應用開發類人才則負責將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實際業務場景;而大數據分析類人才則負責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
選擇報考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時,考生需要考慮以下幾點:企業用人現象表明,一個專業集群往往對應一個行業熱點;大數據作為交叉學科,走的是「復合型」培養路線;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之間存在差距;大數據人才需要具備需求分析能力、溝通能力、探索未知的興趣、數據思維以及持續學習的精神;不同辦學層次的院校在開設此專業時,培養模式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