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d怎么在内层布线
在Altium Designer(AD)中,内层布线主要涉及电源层和接地层的设计,这些层在多层板中用于布置电源线和接地线。
关键设计原则:
布线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内层布线是PCB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㈡ AltiumDesigner14出来了,我用的挺爽,请教大神,AD究竟比allegro差在哪里
首先,Altium并不比allegro差。应该说,两者除了都是EDA,其实根本不是同一个种类。在具体工程中,有时Altium甚至比Allegro的表现更优秀。以下是鄙人对两者异同的粗略见解:
1、Altium和Allegro的产品市场定位不同,功能、性能、性价比等因针对的人群不同而不同,另外产品成熟度方面Altium远不如Cadence,Altium在做工程时随时都可能出现你最意想不到的BUG,要么是功能模糊必须依赖大量人工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含AD20及以下所有版本都像是付费的公测版);
【Altium的竞品是Cadence系列的OrCAD品牌,以及Mentor系列的PADS品牌等。而CadenceAllegroSPB的竞品是Mentor系列的MentorEE产品线,以及Zuken系列的CR800、CR500等高端品牌】
2、C#开发的Altium相比C/C++开发的Cadence会占用更多的资源(内存、显存、CPU等)。用Altium运行大板的响应速度远不及Cadence,甚至AD17及以下版本会非常的卡(难以忍受的那种)。当然各新版Altium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如AD14导一个DDR4的Gerber文件要十几个小时,而AD17只要十几分钟,又比如AD18通过优化文件数据结构,让动态敷铜不必再等到哭了……等等,但其性能仍追不上Cadence。或许Altium以后的版本会放弃C#并转入C/C++,从而彻底解决该类问题吧;
3、Altium的学习成本低、易上手、遇到问题时参考资源更丰富,但在板级仿真等方面却远落后于Cadence。不过Altium版本迭代最频繁,BUG修复以及新功能推出的速度也最快。新版Altium在信号完整性分析,布线前仿真分析、解空间分析、布线后仿真验证,团队协作开发、上下游沟通支持等方面均在不断缩小两者间的差距;
4、Altium对高密度互连(HDI)设计和高速设计的支持相对不太友好,比如对µVias(微孔)的支持比较模糊(AD18以前版本)、拓扑提取分析及优化、约束驱动布局、约束驱动布线等等的支持也比较弱。要达到设计要求,必须依赖大量的人工检查/复查,或者必须借助第三方工具等,工作效率相对不高。相比而言,Cadence更实用、成熟和专业;
5、Altium适合规则要求不太严谨的开发环境,操作更自由、简便,但对于复杂板的设计开发效率却非常低,而Cadence的规则性非常强,更灵活(AD较为死板)、以及高效;
6、Altium相比Cadence软件对设计的集成度相对要高,比如不需要去关注焊盘的Soldermask和Pastemask层等。同时,几乎所有PCB厂家都安装有AD,因此可直接将设计完成的PCB源文件发给工厂而不用输出Gerber文件(对于新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Altium的显示配色让长期伏案使用电脑时的眼睛更舒服,另外3D视图是迄今为止EDA中最最具美感的(没有之一);
8、Altium价格最便宜,虽然功能远不及Allegro,但多数的应用场景并不需要Allegro中的一些高级功能(很贵),也没必要为这些“闲置”功能买单。因此,怎么选择软件因视人、视应用现场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高端应用选Allegro,中低端应用选PADs+OrCad,一般应用选Altium(暂不对其他EDA系列比较)
【PS:对用AD14开发复杂板时经常性的漫长等待,以及突发的软件崩溃仍然记忆犹新……因为交期就是我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