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G究竟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1)超高速高速下载和上传,这意味着很多东西可以放在云端,你根本分不清楚是在本地硬盘还是远程硬盘上操作文件,当然本地存储空间必须得升级,否则游戏就不能畅快得玩了,还有用户必须办理无流量限制包月业务,否则一不小心就超标了。
(2)8K级别的流媒体视频,刷剧更爽了,但硬件又得升级了,否则根本处理不了这么大的数据量。
(3)网络游戏更逼真了,游戏画质和音效体验肯定会更好,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玩3D游戏了,因为大量的计算可以放在云端完成,终端只负责基础计算和显示就行了。VR游戏将会大行其道,随着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VR眼镜结合脑电波技术,真实感的沉浸游戏将变为现实。
(4)带个眼镜就可以直播了,不需要天天带着手机和摄像头搞直播了,戴个眼镜就行了,你看到啥就直播啥,更多的变成了个人历史的视频记录。当然那时的VR眼镜不可能是现在这种傻大笨粗的样子,应该跟普通眼镜没啥太大区别。
(5)自动驾驶成为可能,甚至变成主流。挡风玻璃变成屏幕,实时显示路况,甚至放广告和电影。
(6)整个城市得智能化了,有没有空余车位、那个窨井盖丢了、路灯什么时候亮、红绿灯智能调控交通流量、谁家的水管漏水了……,所有的一切都“活”了起来。
(7)开始出现“僵尸”,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沉浸式的网络游戏使很多人变成了网络英雄,但是现实却变成了僵尸。
(8)智慧家居成为现实,冰箱里是不是有食物过期了,快下班的时候把米饭做上,快递小哥来了,远程给他开门接收快递。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当然要付出更多的钱才能改造成这样的状态。
(9)躺在家理看病,除非动刀的手术,一般的病躺在家里医生就给你看了,血象、体温、心跳各种参数都可远程传给医生,甚至中医还可以给你远程号脉。那么对很多医生来讲也许就不需要去医院坐班了。
(10)坐在家里旅游,远程“面对面”上课,买的衣服都是私人尺寸定制的,所谓均码不复存在。
2. 大数据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带来哪些根本性改革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一、“四个结合”助力国家大数据战略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需要我们做到“四个结合”:把数据开放和市场基于数据的创新结合起来。拥有80%的数据资源,如果不开放,大数据战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市场主体如果不积极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商业创新,数据开放的价值就无从释放;把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创新结合起来。国务院的部署明确提出,“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用大数据“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借助大数据实现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并具体部署了四大重大工程: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把大数据与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这里涉及农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等,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大数据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国务院专门安排了“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数据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肥沃土壤,数据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拥有数据优势的将迅速崛起。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需要高度关注一个现实——大数据重新定义了制造业创新升级的目标和路径。无论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还是美国通用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理念,本质正是先进制造业和大数据技术的统一体。大数据革命骤然改变了制造业演进的轨道,加速了传统制造体系的产品、设备、流程贬值淘汰的进程。数字工厂或称智能工厂,是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我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历史重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如何适应变化、如何生存发展、如何参与竞争,是非常现实的挑战。
二、推动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上的应用
在大数据条件下,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体系”“智慧决策体系”“阳光权力平台”将逐渐成为现实。大数据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工具,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就是用大数据对全球范围内的推特(Twitter)和脸谱(Facebook)数据和文本信息进行实时分析监测和“情绪分析”,可以对疾病、动乱、种族冲突提供早期预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大数据应用,是我们繁重而紧迫的任务。
在治理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智慧治理、数据决策、风险预警、智慧城市、智慧公安、舆情监测等。大数据将通过全息的数据呈现,使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模糊治理方式,迈向“实事求是”“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方式。
经济治理领域也是大数据创新应用的沃土,大数据是提高经济治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互联网系统记录着每一位生产者、消费者所产生的数据,可以为每个市场主体进行“精确画像”,从而为经济治理模式带来突破。判断经济形势好坏不再仅仅依赖统计样本得来的数据,而是可以通过把海量微观主体的行为加总,推导出宏观大趋势;银行发放贷款不再受制于信息不对称,通过贷款对象的大数据特征可以很好地预测其违约的可能性;打击假冒伪劣、建设“信用中国”也不再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大数据将使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无处遁形。
在公共服务领域,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服务系统,将会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等,人们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务将在数字空间中以新的模式重新构建。
三、加强大数据动态的跟踪研究
我国要从“数据大国”成为“数据强国”,借助大数据革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切实建设数据政策体系、数据立法体系、数据标准体系。以数据立法体系为例,一定要在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之间权衡利弊,找到平衡点。
重视对“数据主权”问题的研究。借助大数据技术,美国和互联网、大数据领军紧密结合,形成“数据情报联合体”,对全球数据空间进行掌控,形成新的“数据霸权”。思科、IBM、谷歌、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高通等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各国的、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数据主权极易遭到侵蚀。对于我国来说,在服务器、软件、芯片、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搜索引擎等关键领域实现本土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也是维护数据主权的必要条件。
“数据驱动发展”或将成为对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动力。大数据是促进生产力变革的基础性力量,这包括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数据重构生产过程,数据驱动发展等。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其边际成本为零,不仅不会越消耗越少,反而保持“摩尔定律”所说的指数型增长速度。这就可能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需要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实践案例库”。国家行政学院一直重视案例库的建设,在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下,就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这一主题,各部门、各地方涌现出大量创新性的实践
3.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数据让企业拥有了增值的潜力与爆发力:通过对销售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企业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握,从而进行更对路的生产;通过对用户评价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用户体验,从而促进产品营销。而凭借大数据的支撑,我们的居家生活、旅游出行、投资理财更为便捷、多样化:动动手指,宅在家也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电商为你解决;点点屏幕,机票酒店美食一条龙,为你提供最优选择;查查收益,对比一下年化收益率,把闲钱交给你最信赖的“宝宝”……
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这种改变是双向度的:被动改变与主动改变相互交织,外在对手与内在对手共存共生。某种程度上,大数据促进了商业生态系统的重构,从产品供应、营销模式到竞争策略,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用户。比如,打车软件、专车服务等对出租车市场的冲击与颠覆;比如,如果是阿里或小米推出的微信,腾讯会怎样?正如专家所言:在互联网时代,缺少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如果我们在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战略方面,不能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就将在大浪淘沙中被冲刷出局。
大数据将改变我们的管理模式。理念创新必然带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必然呼唤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的及时跟进将决定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从而释放出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管理模式的改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主动树立大数据思维,在组织架构、决策管理等层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让大数据成为企业的关键竞争力;一是国家法规政策层面的管理跟进,要警惕大数据时代的“卡拉汉”,从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大数据穿上“防护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