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产品内外贸价格差异解析
1.价格构成:
内贸: 成本+利润+国内费用
外贸:成本+利润+国内费用+运输费用-退税
2.价格对比:
单看公式中的利润,内贸价格利润很可能高于外贸利润,因为外贸有退税,所以为了有价格优势,出口利润可以稍微放低一些,退税也是利润的一部分。
❷ 求关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利弊以及应对措施的论文一篇
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即: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共分为17%、13%、11%、8%、5%等五档。按现行出口产品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
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量部分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中央财政承担75%,地方财政承担25%。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加快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降低出口成本,增加出口产品整体效益。往年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是当今全球通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我市对外贸易情况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机制改革,既给我市出口企业带来了加快调整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应对的严峻挑战。
新政策给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调整机遇。据对我市2003年1-9月份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我市出口贸易的大致特点是:按出口实绩排序,可分为外商投资企业、外贸流通企业和获权生产性企业等三类;按贸易方式排序,可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按重点行业排序分为机械、化工、电子、纺织和轻工;按重点产品排序,可分为干、冷式集装箱、填充类长毛绒玩具,初级化学原料,箱包及旅游用品,工具类机电产品,针织类纺织物等。
新政策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本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简单概括为“五大五小”:即:对自营出口业务影响较大,对代理出口业务影响较小;对一般贸易出口影响较大,对进料加工业务影响较小;对附加值低的传统产品影响较大,对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影响较小;对非洲、中东、拉美等一些中低档产品需求较多的地区影响较大,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影响较小。
面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应采取的对策。适时推进多元化贸易方式,加快实行市场差别化竞争,趋利避害调整产品结构,创造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政府对出口企业适时调整市场销售和生产方案的行为应给予充分理解;要把引进上下游配套、高新技术类、以内销为主的产品和产业作为今后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大我市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力度,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这一有力武器,“抵御”因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而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