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远海运: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国商船队
2021年,新冠疫情反复、运输需求增长、运力供给有限……全球物流供应链持续受到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内陆运输迟滞等复杂局面的挑战和冲击,集装箱运输供求关系持续紧张。在此大背景下,中远海控发布业绩预告,第一季度业绩大幅预增。公司预计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约78.6%。
3月30日晚,中远海控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336.94亿元,同比增长94.85%;归母净利润892.96亿元,同比增长799.52%;基本每股收益5.59元/股,同比增长801.61%。
这是中远海控 历史 最好经营业绩。一叶知秋,更有业内人士断言,航运业将迎来上周期。
已然确立国际领先地位
中远海控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团”)航运及码头经营主业上市旗舰企业和资本平台。2005年和2007年,公司先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和上交所上市。
2015年,中国远洋发布重组方案,以人民币11.4亿元收购中海集运33家经营网络,租入并经营中海集运集装箱船舶和集装箱;以人民币67.7亿元出售干散货航运资产予中远集团,成为专注于集装箱航运服务的上市平台。
次年,中国远洋更名为中远海控。那一次的重组,中远海控最核心的动作便是剥离干散货运输业务,整合集装箱运输。截止2016年底,中远海控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自营运力312艘、168.88万标准箱,运力规模同比增长85.9%。
集运业务的特点,使得其对经济波动的反应会小得多。一方面,集运业务的买方极为分散,多为各地发货人,而卖方为掌握着大多数运力的集装箱班轮公司,产业话语权集中于卖方;另一方面,集运有极高的进入门槛,需要布局航线以及与港口签订靠船合同等,头部企业的优势很难被替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波动对集运业务也并不是全无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则是马士基的股价依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因此,2016年之后的几年内,中远海控的利润表现也并没有太大亮点。但是,集运行业在近年出现了一些关键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则是行业发生了多起大规模并购重组,集中度明显提升,集运联盟自律性增强。
作为集运行业龙头企业,中远海运也面临着业务变阵、战略调整和负债率走高等一系列问题。但所幸,中远海控近些年的战略发展持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过收购东方海外国际强化了国际化与品牌化能力,通过点线面结合方式建立了通达欧洲的新丝路,通过收购比港、西班牙港口及铁路公司,通过中欧陆海快线以及钻石航线重构欧洲航线网络,逐步巩固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目前,中远海运港口的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的五大港口群、欧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及地中海等主要海外枢纽港。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7个港口投资46个码头,共营运367个泊位,包括220个集装箱泊位,总目标年处理能力达1.41亿标准箱。
技术与生态多元合一
中远海控致力于打造陆海一体化运营模式,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客户提供更为可靠、更有保障的“端到端”服务。年报显示,中远海控双品牌不断加强欧洲腹地货源开发,中欧陆海快线箱量同比增长23%;新增海铁内外贸通道29条,湘粤非铁海联运、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顺利投入运营。
同时,中远海控还携手海洋联盟其他成员,顺利发布了覆盖面更广、品质更优、交货更快、服务更稳的DAY5航线产品,涉及联盟39条航线、410万TEU运力。同时,公司不断提升双品牌船队营运效率。2021年,跨太平洋航线平均周运力同比增幅约26%,亚欧航线平均周运力同比增幅约6%。
中远海控还发挥技术升级优势,引领数字化生态多元合一。最新年报数据显示,全球航运商业网络核心产品已在国内外11个港口投入生产应用,并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无纸化放货”,大大简化了数据交换方式,确保了客户服务体验,稳步提升了行业影响力。
中远海控还拥有自建自用的云数据中心机房,目前主要服务集团及其所属单位,这也将会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利润贡献。
投资建设主要港口提升核心力
中远海控依据主业,围绕客户需求,以通道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去拓展。主要是通过发挥海内外丰富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以及港口网络优势,强化港航联动、海铁联通,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端到端全程物流解决方案。中远海控与一系列客户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提供更全面的物流服务。
中远海控还启动了“美的全流程定制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客户所遇到的供应链的管理集成度不够、物流运营效率不高、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目前,实现了团队、方案、流程、信息的多维度协作,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生态已具规模。
同时,中远海控在端到端业务方面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做到整体业务的30%-35%,目前端到端业务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20%。
中远海运港口不断投资建设主要港口的配套物流项目,国内方面,在南通港配套后方物流园区,在武汉港投资铁水联运项目等;国外方面,在阿布扎比港和泽布吕赫港投资CFS场站(集装箱货运站)建设,强化港口周边物流仓储能力。
中远海运港口持续投资全球各大港口,在获得经营权后,不仅提供简单的船舶接待、货物装卸等服务,业务持续向港口仓储、物流运输方向延伸,构建以供应链平台为纽带的物流网络、拓展服务类别,进一步吸引和留存海运客户。近五年内港口码头投资项目超过10个,并且持续提升已投资码头的控股比例,目前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全球第一,权益吞吐量全球第二。
本文源自览富 财经 网
② 中东为何成为数据中心投资热土
近年来,中东地区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资源和持续改善的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全球数据中心投资的焦点。特别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凭借其稳固的政治环境、高效的政府服务以及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一、中东地区公司注册概览
01 注册类型与流程
中东地区的公司注册主要分为自贸区公司(Free Zone Company)和保人公司(Sponsored Company)。
● 自贸区公司(Free Zone Company):为外资企业提供高度自主权,允许100%外资所有权,无需当地合作伙伴,享受税收优惠和资本自由流动。
● 保人公司(Sponsored Company):需要当地保人,通常保人持有51%股份,外资持有49%。注册流程包括填写公司注册申请表、准备股东和董事的护照及地址证明文件、认证资料寄往当地、签署注册文件(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协议、董事任命书等)、提交申请并缴纳相关费用、租赁办公地址等。整个流程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预计可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件的具体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服务机构协助办理。
02 注意事项
二、相关优惠政策及优势
01 税收优惠
中东地区的自贸区,尤其是迪拜、阿布扎比等地的自贸区,为数据中心等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迪拜自贸区内的企业通常享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豁免,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于在自贸区内完全运营且产品或服务不面向本地市场的企业,还可能享有增值税相关的优惠政策。
02 基础设施与能源优势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数据中心提供了稳定且成本较低的能源供应。随着各国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中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网络、稳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普及,为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03 政治稳定与政策支持
中东地区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政府致力于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投资补贴等,吸引数据中心等高科技企业在当地落户。政府还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数据中心的国际标准认证,提升中东地区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力。
中东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政策环境,正逐步成为全球数据中心投资的热土。对于寻求海外扩张的数据中心企业来说,中东地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布局的市场。然而,在投资过程中,企业还需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及文化习俗,以确保投资顺利进行和长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