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叫元数据
问题一: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用来定义数据的数据阀比如,有一条学生信息记录,其中包括字段姓名(name)、年龄(age)、性别(male)、班级(class)等,那么name、age、male、class就是元数据。通过它们的描述,一条关于学生信息的数据记录就产生;
问题二: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问题三: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组织、数据域及其关系的信息,简言之,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编辑]元数据的特点[1] ①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它不一定是数字形式的,可来自不同的资源。 ②元数据是与对象相关的数据,此数据使其潜在的用户不必先具备对这些对象的存在和特征的完整认识。 ③元数据是对信息包裹(Information Package)的编码的描述。 ④元数据包含用于描述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的数据元素集,促进了网络环境中信息对象的发现和检索。 ⑤元数据不仅对信息对象进行描述,还能够描述资源的使用环境、管理、加工、保存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⑥在信息对象或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自然增加元数据。 ⑦元数据常规定义中的“数据”是表示事务性质的符号,是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数值,或是说数字化、公式化、代码化、图表化的信息。 [编辑]元数据的类型[1] 根据功能可将元数据划分为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使用型元数据。根据结构和语境可将元数据划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全文索引;第二组为简单结构化的普通格式,如DC、RFCl807、Template等;第三组为结构复杂的特殊领域内的格式,如FGDC、GILS、TEI、EAD等。 根据元数据的应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性元数据、专业性元数据、Web元数据、多媒体元数据。 [编辑]元数据的结构[1] ①内容结构。包括描述性元素、技术性元素、管理性元素、复用性元素。 ②句法结构。包括元素的分区分层分段组织结构、元素结构描述方法、DTD描述语言、元数据复用方式、与被描述对象的捆绑方式。 ③语义结构。包括元素内容编码规则定义、元素定义、元素语义概念关系、元数据版本管理。 [编辑]元数据的作用[2] 元数据是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资源的建立、发布、转换、使用、共享等。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描述、定位、搜寻、评估和选择。 (1)描述作用:根据元数据的定义,它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对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进行描述,从而为信息对象的存取与利用奠定必要的基础。 (2)定位作用: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具体的实体存在,因此,明确它的定位至关重要。元数据包含有关网络信息资源位置方面的信息,因而由此便可确定资源的位置之所在,促进了网络环境中信息对象的发现和检索。此外,在信息对象的元数据确定以后,信息对象在数据库或其他 *** 体中的位置也就确定了,这是定位的另一层含义。 (3)搜寻作用:元数据提供搜寻的基础,在著录的过程中,将信息对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并加以组织,赋予语意,并建立关系,使检索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用户识别资源的价值,发现其真正需要的资源。 (4)评估作用:元数据提供有关信息对象的名称、内容、年代、格式、制作者等基本属性,使用户在无需浏览信息对象本身的情况下,就能够对信息对象具备基本了解和认识,参照有关标准即可对其价值进行必要的评估,作为存取利用的参考。 (5)选择作用:根据元数据所提供的描述信息,参照相应的评估标准,结合使用环境,用户便能够做出对信息对象取舍的决定,选择适合用户使用的资源。
问题四:十六、什么是元数据? 谢海洋 王素娟 元数据,英文拼写为Metadata,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领域中。在档案界,最早使用“元数据”的是美国的电子文件管理专家戴维?比尔曼,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论文中首先使用了元数据这一术语。 元数据的概念目前在档案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描述有: 1.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其中,后一个Data是指被描述的信息资源,前一个Data则是指为理解该信息资源而存储的有关信息,即元数据。这是元数据目前公认最为经典、通俗和简洁的定义。 2.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管理指南》(1997)认为“元数据是关于文件的背景信息和结构的数据,是有关电子文件的技术性信息。” 3.《澳大利亚联邦机构电子文件保管元数据标准》(1999)认为“文件保管元数据是关于电子文件背景的描述信息。” 4.英国国家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指南》(1999)认为“元数据是关于文件和文件 *** 的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描述和编目数据。” 5.冯惠玲主编的《电子文件管理教程》认为元数据是“由电子文件系统自动记录的关于文件形成时间、地点、人员、活动、文件系统、结构及内容方面的具体数据。” 6.“元数据可以理解为用来描述资源的属性与特征的信息。”-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元数据是对数据对象规范描述所形成的数据 *** ,通过计算机可读的开放语言来标记元数据,就能在系统间发现、交换、转换和理解相应的数字对象,支持系统间互操作。”-张晓林《开放元数据机制:理念与原则》,《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3期。 以上描述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即元数据主要是动态地描述电子文档各种特征的信息数据 *** ,并且它能为分散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档案信息体系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元数据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档案工作人员为便于理解,可以简单把电子文档的元数据视为两方面:一是“著录信息或著录数据”。其中,“元数据元素就是著录项目,元数据格式就是著录项目之间关系的结构化表示,元数据编码就是著录信息的编制。”(刘越南《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再认识》,《档案学通讯》2005年2期);二是电子文档的内容、背景和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国外学者将元数据喻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的“血液”,足见元数据在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元数据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元数据能协助数字档案馆构建信息检索机制。元数据具有动态跟踪功能,能够即时动态地获取电子文件管理的各项信息。在数字档案馆的海量信息库中,借助元数据,可以快速发现并获取特定的信息单元。 2.元数据能维护信息的识别与读取。电子文件所携带的元数据信息可以完整地记录电子文件的原始状态,能够系统地映射出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背景和结构等;还能够映射出电子文件的生成环境和行政管理环境。只有在获取数据对象的同时也获取这些元数据信息,被检索到的数据单元才是可理解的、可读的。 3.元数据能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与凭证性。元数据系统能够跟踪记录电子文件从产生那一刻起的载体、设备及所用技术的变迁史以及使用干预该文件的整个历史过程,即不论载体、设备、技术如何更新换代,不论使用者、使用人数的多少都全部作为历史数据保存下来,记录备案。这些为数字信息单元真实性和凭证性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问题五: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数据; 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的各种有关信息供用户查询;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 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数据。 采用元数据可以便于数据共享。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问题六:C#中的元数据是什么意思? blog.csdn/...554681
问题七:“元数据”是什么意思,能简单解释下吗 一件事下出的定义 也叫概念
问题八: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用来定义数据的数据阀比如,有一条学生信息记录,其中包括字段姓名(name)、年龄(age)、性别(male)、班级(class)等,那么name、age、male、class就是元数据。通过它们的描述,一条关于学生信息的数据记录就产生;
问题九: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问题十: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组织、数据域及其关系的信息,简言之,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编辑]元数据的特点[1] ①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它不一定是数字形式的,可来自不同的资源。 ②元数据是与对象相关的数据,此数据使其潜在的用户不必先具备对这些对象的存在和特征的完整认识。 ③元数据是对信息包裹(Information Package)的编码的描述。 ④元数据包含用于描述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的数据元素集,促进了网络环境中信息对象的发现和检索。 ⑤元数据不仅对信息对象进行描述,还能够描述资源的使用环境、管理、加工、保存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⑥在信息对象或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自然增加元数据。 ⑦元数据常规定义中的“数据”是表示事务性质的符号,是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数值,或是说数字化、公式化、代码化、图表化的信息。 [编辑]元数据的类型[1] 根据功能可将元数据划分为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使用型元数据。根据结构和语境可将元数据划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全文索引;第二组为简单结构化的普通格式,如DC、RFCl807、Template等;第三组为结构复杂的特殊领域内的格式,如FGDC、GILS、TEI、EAD等。 根据元数据的应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性元数据、专业性元数据、Web元数据、多媒体元数据。 [编辑]元数据的结构[1] ①内容结构。包括描述性元素、技术性元素、管理性元素、复用性元素。 ②句法结构。包括元素的分区分层分段组织结构、元素结构描述方法、DTD描述语言、元数据复用方式、与被描述对象的捆绑方式。 ③语义结构。包括元素内容编码规则定义、元素定义、元素语义概念关系、元数据版本管理。 [编辑]元数据的作用[2] 元数据是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资源的建立、发布、转换、使用、共享等。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描述、定位、搜寻、评估和选择。 (1)描述作用:根据元数据的定义,它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对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进行描述,从而为信息对象的存取与利用奠定必要的基础。 (2)定位作用: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具体的实体存在,因此,明确它的定位至关重要。元数据包含有关网络信息资源位置方面的信息,因而由此便可确定资源的位置之所在,促进了网络环境中信息对象的发现和检索。此外,在信息对象的元数据确定以后,信息对象在数据库或其他 *** 体中的位置也就确定了,这是定位的另一层含义。 (3)搜寻作用:元数据提供搜寻的基础,在著录的过程中,将信息对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并加以组织,赋予语意,并建立关系,使检索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用户识别资源的价值,发现其真正需要的资源。 (4)评估作用:元数据提供有关信息对象的名称、内容、年代、格式、制作者等基本属性,使用户在无需浏览信息对象本身的情况下,就能够对信息对象具备基本了解和认识,参照有关标准即可对其价值进行必要的评估,作为存取利用的参考。 (5)选择作用:根据元数据所提供的描述信息,参照相应的评估标准,结合使用环境,用户便能够做出对信息对象取舍的决定,选择适合用户使用的资源。
❷ 什么是数据库的元数据
1、元数据是进行数据集成所必需的 数据仓库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集成性。
2、它不仅体现在它所包含的数据上,还体现在实施数据仓库项目的过程当中。一方面,从各个数据源中抽取的数据要按照一定的模式存入数据仓库中,这些数据源与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对应关系及转换规则都要存储在元数据知识库中;
3、另一方面,在数据仓库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建立数据仓库往往费时、费力,因此在实践当中,人们可能会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首先建设数据集市,然后在各个数据集市的基础上再建设数据仓库。
4、不过,当数据集市数量增多时很容易形成"蜘蛛网"现象,而元数据管理是解决"蜘蛛网"的关键。如果在建立数据集市的过程中,注意了元数据管理,在集成到数据仓库中时就会比较顺利;
5、如果在建设数据集市的过程中忽视了元数据管理,那么最后的集成过程就会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
❸ 获取SQLServer数据库元数据的几种方法
元数据简介
元数据 (metadata) 最常见的定义为“有关数据的结构数据”,或者再简单一点就是“关于数据的信息”,日常生活中的图例、图书馆目录卡和名片等都可以看作是元数据。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中,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意义。比如在管理、维护 SQL Server 或者是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时候,我们经常要获取一些涉及到数据库架构的信息:
◆某个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的个数以及名称;
◆某个表或者视图中列的个数以及每一列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精度、描述等;
◆某个表上定义的约束;
◆某个表上定义的索引以及主键/外键的信息。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获取元数据的方法。
获取元数据
使用系统存储过程与系统函数访问元数据
获取元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SQL Server 提供的系统存储过程与系统函数。
系统存储过程与系统函数在系统表和元数据之间提供了一个抽象层,使得我们不用直接查询系统表就能获得当前数据库对象的元数据。
常用的与元数据有关的系统存储过程有以下一些:
系统存储过程
◆sp_columns 返回指定表或视图的列的详细信息。
◆sp_databases 返回当前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sp_fkeys 若参数为带有主键的表,则返回包含指向该表的外键的所有表;若参数为带有外键的表名,则返回所有同过主键/外键关系与该外键相关联的所有表。
◆sp_pkeys 返回指定表的主键信息。
◆sp_server_info 返回当前服务器的各种特性及其对应取值。
◆sp_sproc_columns 返回指定存储过程的的输入、输出参数的信息。
◆sp_statistics 返回指定的表或索引视图上的所有索引以及统计的信息。
◆sp_stored_proceres 返回当前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列表,包含系统存储过程。
◆sp_tables 返回当前数据库的所有表和视图,包含系统表。
常用的与元数据有关的系统函数有以下一些:
系统函数
◆COLUMNPROPERTY 返回有关列或过程参数的信息,如是否允许空值,是否为计算列等。
◆COL_LENGTH 返回指定数据库的指定属性值,如是否处于只读模式等。
◆DATABASEPROPERTYEX 返回指定数据库的指定选项或属性的当前设置,如数据库的状态、恢复模型等。
◆OBJECT_ID 返回指定数据库对象名的标识号
◆OBJECT_NAME 返回指定数据库对象标识号的对象名。
◆OBJECTPROPERTY 返回指定数据库对象标识号的有关信息,如是否为表,是否为约束等。
◆fn_listextendedproperty 返回数据库对象的扩展属性值,如对象描述、格式规则、输入掩码等。
由于我们无法直接利用到存储过程与函数的返回结果,因此只有在我们关心的只是查询的结果,而不需要进一步利用这些结果的时候,我们会使用系统存储过程与系统函数来查询元数据。
例如,如果要获得当前服务器上所有数据库的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在查询分析器里面运行:
EXEC sp_databases
GO
在返回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库的名称、大小及备注等信息。
但是如果要引用这部分信息,或者存储这部分信息以供后面使用,那么我们必须借助中间表来完成这个操作:
CREATE TABLE #sp_result
(
DATABASE_NAME sysname,
DATABASE_SIZE int,
REMARKS varchar(254) NULL
)
GO
INSERT INTO #sp_result
EXEC ('sp_databases')
GO
使用信息架构视图访问元数据
信息架构视图基于 SQL-92 标准中针对架构视图的定义,这些视图独立于系统表,提供了关于 SQL Server 元数据的内部视图。信息架构视图的最大优点是,即使我们对系统表进行了重要的修改,应用程序也可以正常地使用这些视图进行访问。因此对于应用程序来说,只要是符合 SQL-92 标准的数据库系统,使用信息架构视图总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信息架构视图
◆INFORMATION_SCHEMA.CHECK_CONSTRAINTS:返回有关列或过程参数的信息,如是否允许空值,是否为计算列等。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S:返回当前数据库中当前用户可以访问的所有列及其基本信息。
◆INFORMATION_SCHEMA.CONSTRAINT_COLUMN_USAGE:返回当前数据库中定义了约束的所有列及其约束名。
◆INFORMATION_SCHEMA.CONSTRAINT_TABLE_USAGE:返回当前数据库中定义了约束的所有表及其约束名。
◆INFORMATION_SCHEMA.KEY_COLUMN_USAGE:返回当前数据库中作为主键/外键约束的所有列。
◆INFORMATION_SCHEMA.SCHEMATA:返回当前用户具有权限的所有数据库及其基本信息。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返回当前用户具有权限的当前数据库中的所有表或者视图及其基本信息。
◆INFORMATION_SCHEMA.VIEWS:返回当前数据库中的当前用户可以访问的视图及其所有者、定义等信息。
由于这些信息架构都是以视图的方式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并利用需要的信息。
例如,我们要得到某个表有多少列,可以使用以下语句:
SELECT COUNT(*) FROM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S
WHERE TABLE_NAME='mytable'
使用系统表访问元数据
虽然使用系统存储过程、系统函数与信息架构视图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元数据信息,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元数据信息,我们仍然需要直接对系统表进行查询。因为SQL Server 将所有数据库对象的信息均存放在系统表中,作为 SQL Server 的管理、开发人员,了解各个系统表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了解 SQL Server 的内在工作原理。
SQL Server 的系统表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与元数据查询有关的表有如下一些:
syscolumns 存储每个表和视图中的每一列的信息以及存储过程中的每个参数的信息。
syscomments 存储包含每个视图、规则、默认值、触发器、CHECK 约束、DEFAULT 约束和存储过程的原始 SQL 文本语句。
sysconstraints 存储当前数据库中每一个约束的基本信息。
sysdatabases 存储当前服务器上每一个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sysindexes 存储当前数据库中的每个索引的信息。
sysobjects 存储数据库内的每个对象(约束、默认值、日志、规则、存储过程等)的基本信息。
sysreferences 存储所有包括 FOREIGN KEY 约束的列。
systypes 存储系统提供的每种数据类型和用户定义数据类型的详细信息。
将系统存储过程、系统函数、信息架构视图与系统表结合使用,可以方便地让我们获得所有需要的元数据信息。
示例:
1、 获得当前数据库所有用户表的名称。
SELECT OBJECT_NAME (id)
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 = 'U' AND OBJECTPROPERTY (id, 'IsMSShipped') = 0
其中主要用到了系统表 sysobjects以及其属性 xtype,还有就是用到了 OBJECTPROPERTY 系统函数来判断是不是安装 SQL Server 的过程中创建的对象。
2、获得指定表上所有的索引名称。
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id = OBJECT_ID ('mytable') AND indid > 0
综合实例
下面给出了一个存储过程,它的作用是自动将当前数据库的用户存储过程加密。
DECLARE @sp_name nvarchar(400)
DECLARE @sp_content nvarchar(2000)
DECLARE @asbegin int
declare @now datetime
select @now = getdate()
DECLARE sp_cursor CURSOR FOR
SELECT object_name(id)
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 = 'P'
AND type = 'P'
AND crdate < @now
AND OBJECTPROPERTY(id, 'IsMSShipped')=0
OPEN sp_cursor
FETCH NEXT FROM sp_cursor
INTO @sp_name
WHILE @@FETCH_STATUS = 0
BEGIN
SELECT @sp_content = text FROM
syscomments WHERE id = OBJECT_ID(@sp_name)
SELECT @asbegin =
PATINDEX ( '%AS' + char(13) + '%', @sp_content)
SELECT @sp_content =
SUBSTRING(@sp_content, 1, @asbegin - 1)
+ ' WITH ENCRYPTION AS'
+ SUBSTRING (@sp_content, @asbegin+2, LEN(@sp_content))
SELECT @sp_name = 'DROP PROCEDURE [' + @sp_name + ']'
EXEC sp_executesql @sp_name
EXEC sp_executesql @sp_content
FETCH NEXT FROM sp_cursor
INTO @sp_name
END
CLOSE sp_cursor
DEALLOCATE sp_cursor
该存储过程利用了 sysobjects 和 syscomments 表,并巧妙地修改了原存储过程的 SQL 定义语句,将 AS 修改为了 WITH ENCRYPTION AS,从而达到了加密存储过程的目的。本存储过程在 SQL Server 2000 上通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调用MySQL中数据库元数据的方法SQL Server 使用 SET FMTONLY ON 获得表的元数据
❹ 琛ㄧ粨鏋 鍜 鍏冩暟鎹 鏄浠涔堬紝娣锋穯浜
琛ㄧ粨鏋勫氨鏄瀹氫箟涓涓琛ㄧ殑瀛楁点佺被鍨嬨涓婚敭銆佸栭敭銆佺储寮曪紝杩欎簺鍩烘湰鐨勫睘鎬х粍鎴愪簡鏁版嵁搴撶殑琛ㄧ粨鏋
鍏冩暟鎹鏈鏈璐ㄣ佹渶鎶借薄鐨勫畾涔変负锛歞ata about data (鍏充簬鏁版嵁鐨勬暟鎹)銆傚叿浣撴寚鍦ㄦ暟鎹搴撳缓璁捐繃绋嬩腑鎵浜х敓鐨勬湁鍏虫暟鎹婧愬畾涔夛紝鐩鏍囧畾涔夛紝杞鎹㈣勫垯绛夌浉鍏崇殑鍏抽敭鏁版嵁銆傚寘鎷浠ヤ笅淇℃伅锛氱▼搴忛泦鐨勮存槑锛涙爣璇嗭紙鍚嶇О銆佺増鏈銆佸尯鍩熸с鍏閽锛夛紱瀵煎嚭鐨勭被鍨嬶紱璇ョ▼搴忛泦鎵渚濊禆鐨勫叾浠栫▼搴忛泦锛涜繍琛屾墍闇鐨勫畨鍏ㄦ潈闄愶紱绫诲瀷鐨勮存槑锛涘悕绉般佸彲瑙佹с佸熀绫诲拰瀹炵幇鐨勬帴鍙o紱鎴愬憳锛堟柟娉曘佸瓧娈点佸睘鎬с佷簨浠躲佸祵濂楃殑绫诲瀷锛夛紱灞炴э紱淇楗扮被鍨嬪拰鎴愬憳鐨勫叾浠栬存槑鎬у厓绱犮
❺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
元数据作用是:
1、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2、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元数据的应用举例:
1、数据结构: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
2、数据部署: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3、数据流: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
4、质量度量: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
5、度量逻辑关系: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6、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
7、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
(5)数据库中元数是什么扩展阅读:
元数据的优点:
1、自描述:元数据自动提供 COM 中 IDL 的功能,允许将一个文件同时用于定义和实现。运行库模块和程序集甚至不需要向操作系统注册。结果,运行库使用的说明始终反映编译文件中的实际代码,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2、设计:元数据提供所有必需的有关已编译代码的信息,以供用户从用不同语言编写的 PE 文件中继承类。用户可以创建用任何托管语言(任何面向公共语言运行库的语言)编写的任何类的实例,而不用担心显式封送处理或使用自定义的互用代码。
❻ 数据库中的元数和目数分别指的是什么
元数指的是关系模型中属性的个数,也可以说表中列的个数
例如:在关系模型——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班级)中,元数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