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绘制数据流程图的阶段是
绘制数据流程图的阶段如下:
1、需求收集和分析:在此阶段,分析师与业务人员一起收集和分析信息系统的需求,并定义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流。
2、数据流程图设计:在此阶段,分析师根据收集到的需求和数据流程定义,设计数据流程图的框架、流程和数据存储等。
3、数据流程图绘制:在此阶段,分析师使用工具软件,如Visio等,绘制出数据流程图的详细流程,并标注出数据流、加工处理、存储等各个流程的名称、编号和说明。
4、数据流程图审查和修改:在此阶段,数据流程图需要经过业务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程序员等人员的审查和修改,以保证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流程图文档化:在此阶段,分析师需要将数据流程图及其相关文档整理成为一份完整的系统设计文档,以便后续的开发、测试和维护工作。
B. 数据流图的简介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的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在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结果。
数据流图英文缩写DFD(Data Flow Diagram)它是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
数据流程图包括:
a.指明数据存在的数据符号,这些数据符号也可指明该数据所使用的媒体;
b.指明对数据执行的处理的处理符号,这些符号也可指明该处理所用到的机器功能;
c.指明几个处理和(或)数据媒体之间的数据流的流线符号;
d.便于读、写数据流程图的特殊符号。
在处理符号的前后都应是数据符号。数据流程图以数据符号开始和结束(除9.4规定的特殊符号外)
数据流图有两种典型结构,一是变换型结构,它所描述的工作可表示为输入、主处理和输出,呈线性状态。另一种是事务型结构,这种数据流图呈束状,即一束数据流平行流入或流出,可能同时有几个事务要求处理。
C. 数据流图(DFD)
数据流图(DFD)简介
数据流图(DFD,Data Flow Diagram)是需求分析阶段的重要工具,尤其在结构化方法中使用频繁。
数据流图包含元素: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文件)、外部实体。数据流在数据字典中定义,数据库作为典型数据存储,其粒度通常以表而非数据库为准。外部实体指软件系统外的人员、组织或物品,或其它系统。
数据流图案例
数据流图显示系统与外部实体间的数据流转。顶层图浓缩整个系统为一节点,系统与实体间的交互清晰,但系统内模块与数据交换细节不明。细化顶层图,将系统拆分为处理职能部件,增加部件间的数据流和交互。进一步细化,层层深入。
分层数据流图
分层数据流图自顶层向下分解并细化,与结构化开发方法相匹配。确保父图与子图数据流平衡,避免遗漏或错误数据流。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与数据流图配合使用,提供数据组成详细说明。了解数据字典符号及其含义即可,无需深究。
数据流图平衡原则
数据流图需遵循平衡原则:父图与子图之间数据流一致,子图内加工应有输入输出,避免黑洞与奇迹。
父图子图平衡案例
顶层图为系统,外部实体与系统间有数据流转,补充数据流需找到实体与系统间联系,注意0层数据流图内部加工间数据流在顶层图未体现。
总结
1. 父图与子图数据流平衡。
2. 子图加工需有输入输出。
3. 根据说明分析加工逻辑。
数据流图答题技巧
1. 详细分析试题说明作为解题依据。
2. 利用数据平衡原则识别问题。
案例分析
案例1:检查加工数据流平衡,注意黑洞、奇迹和数据流命名错误。
案例2:详细分析试题、问题和图,找出数据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