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库范式是什么
范式是指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满版足不同权程度要求的为不同的范式。简而言之,范式是为了消除重复数据来减少冗余数据,从而让数据库内的数据更好地组织,让磁盘空间得到更有效利用的一种标准化准则。
数据库设计对数据的存储性能,以及开发人员对数据的操作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数据库必须满足相关的规范准则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关系数据库时,应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等级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满足高等级范式的先决条件是先满足低等级范式。
应用数据库范式有许多优点,但是主要优点有:((1)可以减少数据冗余,这是最重要的优点。
(2)可以消除异常,如插入异常、更新异常、删除异常等。
(3)可以让数据组织得更加和谐、合理、高效。
满足数据库设计范式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反之,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带来麻烦,而且存储了大量的冗余信息。
⑵ 简述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和五大约束
范式书上讲解太拗口,自己总结一下:
第一范式:数据表中的每一列(每个字段)必须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单元,不允许存在隐藏字段,属性保持“原子性”(最大细分的二维表)
第二范式:第一范式基础上要有主键,所有列都必须依赖于主键,而不能有任何一列与主键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表只描述一件事情(相当于这行阐述的是一个人时,你不能加一列说明天气)
第三范式:满足第二范式,表中的每一列只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表中的每一列只能依赖于主键)
正规化范式(BCDF):所有表中的决定因素必须是一个候选键,如果只有一个候选键,那么就和第三范式是一样的。
有第四第五范式,更高的范式是为了解决数据冗余问题,但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达到。所以一般用不到
五大约束:
1. primary KEY :设置主键约束;
2. UNIQUE :设置唯一性约束,不能有重复值;
3. DEFAULT 默认值约束,height DOUBLE(3,2)DEFAULT 1.2 height不输入是默认为1,2
4. NOT NULL :设置非空约束,该字段不能为空;
5. FOREIGN key :设置外键约束。
⑶ 数据库有几种范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依次类推。一般来说,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1NF)是指在关系模型中,对域添加的一个规范要求,所有的域都应该是原子性的,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而不是集合、数组、记录等非原子数据项。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属性。在符合第一范式(1NF)表中的每个域值只能是实体的一个属性或一个属性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1NF)是最基本的范式,如果数据库表中的所有字段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就说明该数据库表满足第一范式(1NF)。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设计的基本要求,所有设计的数据模型都必须满足第一范式(1NF)。
从上面的定义描述中,可以归纳出第一范式(1NF)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
①字段不可再分。
②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
(2)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
①整型。
②实数。
③字符型。
④逻辑型。
⑤日期型。
⑥其他类型。
满足以上两大特征的表就是符合第一范式(1NF)的表,不满足以上任一特征的表都是不符合第一范式(1NF)的表。
例如,图字段可再分的表所示的“电话”字段可以再拆分成“手机”与“座机”字段,不满足“字段不可再分”的要求,因此不符合第一范式(1NF)要求。
字段可再分的表
又如,图字段可再分的表所示的“姓名”字段包含“张伟”与“宋鑫”两个值,不满足“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的要求,因此也不符合第一范式(1NF)要求。
同一列中有多个值的表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记录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选取一个能区分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作为实体的唯一标识。例如,员工表中的身份证号码即可实现每个员工的区分,该身份证号码即候选键,任何一个候选键都可以被选作主键。在找不到候选键时,可额外增加属性以实现区分。如果在员工关系中没有对其身份证号码进行存储,而姓名可能会在数据库运行的某个时间重复,无法区分出实体时,设计身份证号码等不重复的编号以实现区分,被添加的编号选作主键。注意:该主键的添加是在ER设计时添加,不是在建库时随意添加。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
简而言之,第二范式(2NF)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之上更进一层。第二范式(2NF)需要确保数据库表中的每一列都和主键相关,而不能只与主键的某一部分相关(主要针对联合主键而言)。也就是说在一个数据库表中,一个表中只能保存一种数据,不可以把多种数据保存在同一个数据库表中。
所谓联合主键,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段共同组成数据表的主键。如图联合主键表所示,单凭“客户”字段无法确定表中唯一的记录,单凭“开户银行”字段也无法确定表中唯一的与“开户银行”一起组成数据表的联合主键。
联合主键表
从上面的定义描述中,可以归纳出第二范式(2NF)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数据库表满足第一范式(1NF)。
(2)数据库中每个表均有主键。
①单字段主键。
②联合主键。即不能存在单个主键字段决定非主键字段的情况。
例如,表中有A、B、C、D、E五个字段,若A与B为联合主键(A,B),如有A决定C的情况(A→C),则不符合第二范式(2NF)。
满足以上特征的表就是符合第二范式(2NF)的表,不满足以上任何一特征的表都是不符合第二范式(2NF)的表。
例如,如图所示,所有字段均不可再拆分,因而满足第一范式(1NF)的要求,但表中没有任何一个字段可以确定表中的唯一记录,即表中没有主键,因此其不满足“数据库中每张表均有主键”的要求,所以不符合第二范式(2NF)要求。
又如,如图所示,满足第一范式(1NF)的要求,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ID”字段作为表的主键,因此其符合第二范式(2NF)要求。
没有主键的数据表
增加了主键的数据表
重新分析图1−3所示的联合主键表,此表符合第一范式(1NF)“字段不可再拆分”的要求,并且有“客户”与“开户银行”两个字段作为表的联合主键(客户,开户银行),但其是否就是一个符合第二范式(2NF)的表呢?
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客户电话”字段由“客户”字段决定,“开户行地址”字段由“开户银行”字段决定;即存在如下依赖关系:客户→客户电话,开户银行→开户行地址。
(客户,开户银行)为主键字段,(客户电话,开户行地址)为非主键字段,因此,其不符合联合主键中“不能存在单个主键字段决定非主键字段”的情况,所以可以认定其并不是符合第二范式(2NF)的数据表。
例1.1判断如图所示的学生信息表是否符合第二范式(2NF)。
图所示中存在联合主键(学号,课程编号),但存在(学号→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的依赖关系,即存在某个主键字段决定非主键字段的情况,因此其不符合第二范式(2NF),不是第二范式(2NF)表。可考虑把此表拆成分数表(见图)、课程表(见图)和姓名表(见图),则此三个表是符合第二范式(2NF)的表。
图学生信息表
图分数表
图课程表
图姓名表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3NF)是第二范式(2NF)的一个子集,即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满足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关系中不包含已在其他关系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第三范式(3NF)就是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也就是在满足第二范式(2NF)的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得传递依赖于主属性。第三范式(3NF)需要确保数据表中的每一列数据都和主键直接相关,而不能间接相关。数据不能存在传递关系,即每个属性都跟主键有直接关系而不是间接关系。如属性之间含有A→B→C这样的关系,是不符合第三范式(3NF)的。
当数据表不符合第三范式(3NF)时,会有大量的冗余数据,还会存在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度大、修改复杂等问题。
从上面的定义描述中,可以归纳出第三范式(3NF)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数据库表满足第二范式。
(2)数据库表的非主键字段不存在传递依赖关系(即非主键字段不能决定其他非主键字段)。例如,表中有A、B、C、D、E五个字段,若A为主键,如有C决定D的情况(C→D)则不符合第三范式(3NF)。
满足以上特征的表就是符合第三范式(3NF)的表,不满足以上任何一特征的表都是不符合第三范式(3NF)的表。
如图所示,表中有主键(工号),因而满足第二范式(2NF)的要求;但表中非主键字段间存在传递依赖关系:非主键字段“部门”决定非主键字段“部门电话”和“部门主管”(部门→部门电话,部门→部门主管),因此不符合第三范式(3NF)的要求。
图非主键字段存在传递依赖关系的表
例1.2判断图所示的学生院属信息表是否符合第三范式(3NF)。
图学生院属信息表
图中有主键(学号),则满足第二范式(2NF)的要求,但存在(所在学院→学院电话)、(所在学院→学院地点),即存在非主键字段决定其他非主键字段的情况,因此其不符合第三范式(3NF)的要求,不是第三范式(3NF)表。可考虑把此表拆成学生表(见图)和学院表(见图),则两个表是符合第三范式(3NF)的表。
图学生表
图学院表
⑷ 数据库三大范式是什么
数据库中三大范式的定义如下:
1、第一范式:
当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不能在分解为更基本的数据单位时,称R是满足第一范式的,简记为1NF。满足第一范式是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最低要求,否则,将有很多基本操作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中实现不了。
2、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满足第一范式,并且R得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R的每一个候选关键属性,称R满足第二范式,简记为2NF。
3、第三范式:
设R是一个满足第一范式条件的关系模式,X是R的任意属性集,如果X非传递依赖于R的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称R满足第三范式,简记为3NF。
范式简介:
范式来自英文Normal form,简称NF。要想设计—个好的关系,必须使关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此约束已经形成了规范,分成几个等级,一级比一级要求得严格。
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反之则是乱七八糟,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制造麻烦,而且面目可憎,可能存储了大量不需要的冗余信息。
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来说,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⑸ 数据库中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是什么,怎么区分
第一范式:一言以蔽之:“第一范式的数据表必须是二维数据表”,第一范式是指数据库的版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权的基本数据项,强调列的原子性,试题中某一属性不能拥有几个值。比如数据库的电话号码属性里面不可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值。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第二范式建立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即满足第二范式一定满足第一范式,第二范式要求数据表每一个实例或者行必须被唯一标识。除满足第一范式外还有两个条件,一是表必须有一个主键;二是没有包含在主键中的列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每一行的数据只能与其中一列相关,即一行数据只做一件事。只要数据列中出现数据重复,就要把表拆分开来。
第三范式若某一范式是第二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该范式的候选键,则称为第三范式,即不能存在:非主键列 A 依赖于非主键列 B,非主键列 B 依赖于主键的情况。
(5)简述什么数据库范式扩展阅读:
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
⑹ 什么是数据库的三范式
第一范式定义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第二范式定义是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第三范式定义是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如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第一范式渣枝虚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要求
第一范式要求消除拆分字段至原子字段,即不可再拆分;第二范式要求消除部分函数依赖,实现完全函数依赖;第三范式要求消除传递函数依赖。
每个属性不可再分。相近或一样的属性要尽量合并在一起确保不会产生冗余数据。是对关系模搭圆型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的关系,不能称之为关系型数据库。符合第一范式的关系,每个属性都不可以再分割。
⑺ 数据库三大范式是什么
数据库三大范式是:
第一范式(1NF):属性不可分割,即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项。(实体的属性即表中的列)
第二范式(2NF):满足第一范式;且不存在部分依赖,即非主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主属性。(主属性即主键;完全依赖是针对于联合主键的情况,非主键列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第三范式(3NF):满足第二范式;且不存在传递依赖,即非主属性不能与非主属性之间有依赖关系,非主属性必须直接依赖于主属性,不能间接依赖主属性。(A -> B,B ->C,A -> C)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功能,实现数据库对象的创建、数据库存储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与删除操作和数据库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其防护手段主要有:
(1)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及时安装相关补丁。
(2)做好用户账户管理,禁用默认超级管理员账户或者为超级管理员账户设置复杂密码;为应用程序分别分配专用账户进行访问;设置用户登录时间及登录失败次数限制, 防止暴力破解用户密码。
(3)分配用户访问权限时,坚持最小权限分配原则,并限制用户只能访问特定数据库,不能同时访问其他数据库。
(4)修改数据库默认访问端口,使用防火墙屏蔽掉对 外开放的其他端口,禁止一切外部的端口探测行为。
(5)对数据库内存储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库备份或数据文件被盗而造成数据泄露。
(6)设置好数据库的备份策略,保证数据库被破坏后能迅速恢复。
(7)对数据库内的系统存储过程进行合理管理,禁用掉不必要的存储过程,防止利用存储过程进行数据库探测与攻击。
(8)启用数据库审核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事件跟踪和日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