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設用地預審辦法哪位了解注意事項是什麼誰知道
建設用地預審辦法及注意事項如下:
一、建設用地預審辦法
符合規劃要求: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用地單位需向相關部門咨詢,確保所選農用地符合各項規劃要求。
編制可行性論證:確認農用地可用於建設後,用地單位需根據建設部門要求,進行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並向建設部門提交用地申請。建設部門審查通過後,頒發《選址意見書》。
提交預審申請:用地單位持《選址意見書》向同級國土資源局提出用地預審申請。國土資源局在受理申請後,完成審查工作並出具預審意見。預審文件有效期為兩年。
准備相關材料:申請預審時,需提交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表、預審的申請報告(包括擬建設項目基本情況、擬選址情況、擬用地總規模和擬用地類型、補充耕地初步方案等)、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材料。
二、注意事項
有效期管理:農用地轉用和批准文件、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均設有有效期,過期需重新申請。
重大調整需重新申請:已經預審的項目,如需對土地用途、建設項目選址等進行重大調整的,應當重新申請預審。
審批流程嚴格:建設用地預審及後續審批流程嚴格,需按照法律法規和規定程序逐步進行,不得擅自跳過或簡化環節。
保密要求:如建設項目涉密軍事項目或是國務院批準的特殊建設項目用地的,建設用地單位可直接向國土資源部提出預審申請,並遵守相關保密規定。
費用繳納:在申請過程中,用地單位需按規定繳納選址規費、各項審批費用等。
②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有效期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有效期一般為兩年,但具體有效期根據不同省、市、縣規定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預審文件有效期內無法取得土地,需要重新進行預審文件的申請。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是指建設用地預審機構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城市總體規劃等要求,對建設項目的用地條件、空間布局、環境影響等因素進行初步評價,並出具書面意見的文件。預審文件的有效期一般為兩年,具體時間根據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如果預審文件的有效期內,批准單位未批復項目用地或實際用地情況發生變化,建設單位需重新申請用地預審,並重新取得預審文件。同時,如果預審文件過期或者被取消,在重新申請預審文件時,需要對相關信息和資料進行更新,並重新提交申請。需要注意的是,預審文件只是用於初步評價,不是項目用地審批的替代證明,也不能代替征地程序。建設單位在拿到預審文件後,仍然需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程序進行申請用地、徵收土地等程序。
如果預審文件有效期內,建設單位因為某些原因一直不能取得土地用於建設項目,預審文件是否會失效?預審文件的有效期內,如果由於特殊原因確實無法取得土地用於建設項目,可以向用地預審機構申請延長預審文件有效期。但是,如果在預審文件有效期內,已經發生土地出讓、徵收、劃撥或者拍賣等情況,使得項目用地條件發生了變化,預審文件則會失效。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作為建設項目用地准備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需要建設單位在規定時間內獲取預審文件並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後續工作。建設單位在申請預審文件時,需要仔細查看本地區相關規定,以免因為不同地區規定不同而產生誤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③ 建設用地批准文件是哪些部門出具有沒有人了解
建設用地批准文件主要由國土資源局(或其上級部門)出具。以下是關於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出具部門的詳細解答:
初步咨詢與規劃符合性確認:
建設項目選址與用地申請:
用地預審:
辦理其他審批手續:
正式用地申請與審批:
綜上所述,建設用地批准文件的出具部門主要包括國土資源局(或其上級部門)以及涉及的其他相關部門(如建設部門、規劃部門、環保局等),但最終的批准權通常掌握在國土資源局或更高級別的政府機構手中。
④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有效期為( )年,自批准之日起計算。
【答案】:C
P77
本題考查的是項目用地預審。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文件有效期為三年,自批准之日起計算。已經預審的項目,如需對土地用途、建設項目選址等進行重大調整的、應當重新申請預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