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教科書「一綱多本」制度始於哪一年
始於1985年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指出由於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義務教育的內容應該因地制宜,有所不同。為此,中小學教材建設開始實行國家統一基本要求下的多樣化的方針,即「一綱多本」的政策
㈡ 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教材一樣嗎
答: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教材不一樣。
一: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現狀是什麼?
答:全國各地的教材為實現和滿足因材施教而具有地方特色,現在,全國使用的小學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二:有哪些教材?各有什麼特色和優點?
1.人教版教材
人教版的小學教材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60多年來,人教社一直負責編寫全國的中小學教材,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綱多本」,它對教材的壟斷才被打破。時至今日,人教社仍是業界公認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實力最強、最權威的。
教材亮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開放而富有活力。比如,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每個「語文園地」里都有「我的發現」欄目,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學習方法。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知識性很廣,是好事也是壞事。容易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後變成好的學生越好,差的學生越差。這樣差距拉大了,某些學生就對學習產生反感。
2、蘇教版教材
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目前,江蘇省的小學都用蘇教版的教材,而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龍江、雲南、甘肅、廣西的部分區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點:
以語文為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是學「識字課文」識字。「識字課文」是編者借鑒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和多種識字方法而精心編寫的識字教材。首先,拿到這本書就有想讀的感覺,圖片優美,字體也很適於孩子們認讀和書寫。其次,它相對人教版來說,難易程度更適合孩子們理解。最後,我認為它在書寫和口語交際方面的設計也非常合理並且貼近生活。學生家長表示,蘇教版語文教材全彩的配圖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課後的問題符合課本教材,內容做的很精美。
3、北師大版教材
北師大版教材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陝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龍江部分區市在使用。以語文為例,在教科書編寫過程和實驗中,編者一直力圖解決:語文學習興趣、語文學習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三個問題。
教材亮點:
以語文為例,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和兒童早期識字經驗相聯系,又進一步深入,在一入學時學習「字與畫」單元,把漢字象形及由畫演變為字的特點和過程溶入100個左右常用字的學習,保護了孩子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如果不是這樣,一上來就學拼音,特別是強調四會,難度很大,幼小斷裂,使孩子對語文課產生畏難情緒,很容易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