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
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包括九年義務教育法、教育部文件、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總體國家安全觀。
1、九年義務教育法:我國教育法規定了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具有社會主義道德素質、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基本的人民民主觀念和法制觀念,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勞動技能,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具有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3、社會進步推動: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教育,可以傳承和弘揚優秀的文化傳統,促進社會公平與社會正義,培養公民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4、國家文化傳承:教育是傳承和弘揚國家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和傳承民族精神、文化傳統和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自信和認同感。
5、社會綜合素質提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綜合素質,包括道德品質、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合作精神等,使人們成為全面發展的公民。
》等,提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發展人的目標,強調素質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德育與智育的統一等。
B. 國家雙減政策紅頭文件
法律分析: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夜發布了一份紅頭文件:《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十七條 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國家建立科學的學制系統。學制系統內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形式、修業年限、招生對象、培養目標等,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2]
第十八條 國家制定學前教育標准,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條件和支持。
第十九條 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第二十條 國家實行職業教育制度和繼續教育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和行業組織以及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措施,發展並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等方面的教育,促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C. 有哪些教育法規
教育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以下是部分法規的詳細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此外,我國的教育領域還有許多其他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共同構成了我國教育的法律保障體系,確保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D.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査考生對影響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個重要的教育文件的理解與把握情況。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了「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是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我國教育體制的基礎一環」,在基礎教育方面,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其他三個文件是在1985年以後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發布,《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0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