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以安全、穩定、免費、高效、可自由更改源代碼的特點,占據了1-2線城市9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以及移動互聯網企業的系統應用。例如:網路、騰訊、阿里巴巴、淘寶網、京東商城、小米網、58同城、Sina、網易、滴滴打車、摩拜單車等都在大量使用Linux操作系統。
國外的企業更是對Linux情有獨鍾,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毫不誇張地說,只要你能隨口說出來想到的公司後台幾乎都在使用Linux系統(包括Windows的廠商微軟公司也在親近Linux系統),我們使用的手機、平板等大多都在使用Linux系統(安卓版),蘋果系列產品也都是類Linux系統(Unix),可見Linux系統的應用之廣,可以預見未來至少是10年,Linux將是伺服器端最火、應用最廣的操作系統,沒有之一,中國國家也在大力扶持Linux系統,例如江蘇3000所中小學開始普及Linux系統。
再舉個例子,大家使用淘寶、京東購物,使用網路、谷歌搜索,看起來網站界面很簡單,實際上網站背後都是由數千到上萬台、甚至10萬台伺服器來完成的,這也是企業為什麼需要運維工程師的原因。
關於Linux系統發展前景如何,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你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貳』 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前景如何它有什麼優勢
挺好的!
只要是有伺服器的公司都離不開運維。運維主要是保障伺服器,系統,資料庫,雲計算的平台安全、穩定的運行,是屬於幕後的英雄。只要有網站都是裝在伺服器上。小到幾人的公司,大到網路,騰訊,阿里,滴滴,美團等中國銀行,太平洋保險等公司運維在IT部門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2017年12月7日11時左右,美團伺服器出現大面積崩潰,包括外賣、團購在內的業務均受到影響,僅僅十分鍾左右損失1200萬。2010年1月12日上午7點網路的伺服器被攻擊,五個小時損失超過1個億,在這次長達5小時的被黑事件中,對數十萬的網路企業客戶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甚至在被黑客連續的攻擊下無法持續經營,破產關門。可想而知運維在公司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叄』 Linux的前景如何
眾所周知,全球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仍在高速發展,特別是物聯網也開始發展,所有的公司要想生存都必須和互聯網接軌,這樣就使得整個互聯網的發展與日俱增。
而Linux系統以安全、穩定、免費、高效、可自由更改源代碼的特點占據了,1-2線城市98%以上的互聯網企業以及移動互聯網企業的系統應用。例如:網路、騰訊、阿里巴巴等都在大量使用Linux操作系統,國外的企業更是對Linux情有獨鍾。
毫不誇張地說,只要你能隨口說出來想到的公司後台幾乎都在使用Linux系統(包括Windows的廠商微軟公司也在親近Linux系統),我們使用的手機、平板等大多都在使用Linux系統(安卓版),蘋果系列產品也都是類Linux系統(Unix),可見Linux系統的應用之廣,可以預見未來至少是10年,Linux將是伺服器端最火、應用最廣的操作系統,沒有之一,中國國家也在大力扶持Linux系統,例如江蘇3000所中小學開始普及Linux系統。
『肆』 什麼是linux操作系統,發展歷史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體、應用程序和網路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體。Linux繼承了Unix以網路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路操作系統。
981 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計算機IBM PC。
1991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體,最受期盼的GNU C編譯器已經出現,GNU的操作系統核心HURD一直處於實驗階段,沒有任何可用性,實質上也沒能開發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統,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戶基礎和開發環境。
1991年初,林納斯·托瓦茲開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操作系統。1991年4月,林納斯·托瓦茲開始醞釀並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
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體了。
1991年7月3日,第一個與Linux有關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這個名稱,當時林納斯·托瓦茲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
1991年的10月5日,林納斯·托瓦茲在comp.os.minix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內核的誕生(Free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約有100餘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G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式上是一種創舉。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並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G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
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多用於支持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變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著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贏利。3月,SGI宣布成功實現了Linux操作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器。
主要特性
1、免費且開源 2、完全兼容POSIX1.0標准 3、多用戶、多任務 4、擁有良好的界面 5、支持多種平台
『伍』 linux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的重要支柱有哪些
Linux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五個重要支柱:Unix操作系統、MINIX操作系統、GNU計劃、POSIX標准和Internet網路。
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硬體的性能不斷提高,PC的市場不斷擴大,當時可供計算機選用的操作系統主要有Unix、DOS和MacOS這幾種。Unix價格昂貴,不能運行於PC;DOS顯得簡陋,且源代碼被軟體廠商嚴格保密;MacOS是一種專門用於蘋果計算機的操作系統。
此時,計算機科學領域迫切需要一個更加完善、強大、廉價和完全開放的操作系統。由於供教學使用的典型操作系統很少,因此當時在荷蘭當教授的美國人AndrewS.Tanenbaum編寫了一個操作系統,名為MINIX,為了向學生講述操作系統內部工作原理。
MINIX雖然很好,但只是一個用於教學目的的簡單操作系統,而不是一個強有力的實用操作系統,然而最大的好處就是公開源代碼。
全世界學計算機的學生都通過鑽研MINIX源代碼來了解電腦里運行的MINIX操作系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大學二年級的學生Linus Torvalds就是其中一個,在吸收了MINIX精華的基礎上,Linus於1991年寫出了屬於自己的Linux操作系統,版本為Linux0.01,是Linux時代開始的標志。
他利用Unix的核心,去除繁雜的核心程序,改寫成適用於一般計算機的x86系統,並放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1994年推出完整的核心Version1.0,至此,Linux逐漸成為功能完善、穩定的操作系統,並被廣泛使用。
(5)linux操作系統發展擴展閱讀
主要特性
1、基本思想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
第一,一切都是文件;
第二,每個文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體和軟體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於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於說Linux是基於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2、完全免費
Linux是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網路或其他途徑免費獲得,並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碼。這是其他的操作系統所做不到的。正是由於這一點,來自全世界的無數程序員參與了Linux的修改、編寫工作,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
3、完全兼容POSIX1.0標准
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過相應的模擬器運行常見的DOS、Windows的程序。這為用戶從Windows轉到Linux奠定了基礎。許多用戶在考慮使用Linux時,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見的程序是否能正常運行,這一點就消除了他們的疑慮。
4、多用戶、多任務
Linux支持多用戶,各個用戶對於自己的文件設備有自己特殊的權利,保證了各用戶之間互不影響。多任務則是現代電腦最主要的一個特點,Linux可以使多個程序同時並獨立地運行。
5、良好的界面
Linux同時具有字元界面和圖形界面。在字元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相應的指令來進行操作。它同時也提供了類似Windows圖形界面的X-Window系統,用戶可以使用滑鼠對其進行操作。在X-Window環境中就和在Windows中相似,可以說是一個Linux版的Windows。
6、支持多種平台
Linux可以運行在多種硬體平台上,如具有x86、680x0、SPARC、Alpha等處理器的平台。此外Linux還是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掌上電腦、機頂盒或游戲機上。2001年1月份發布的Linux 2.4版內核已經能夠完全支持Intel64位晶元架構。同時Linux也支持多處理器技術。多個處理器同時工作,使系統性能大大提高。
『陸』 Linux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發展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崗位缺口比較大,現在很多公司都在用linux,未來的趨勢所向
『柒』 linux的發展史是什麼
1998年,國人第一次在本土市場上接觸到Linux,給我們創造這個機會的是Turbo Linux。通過與國內大型IT媒體的密切合作,Turbo Linux將自由軟體和Linux的概念藉助報刊附送光碟的形式廣為傳播,並率先建立起國內Linux認證體系,無論在市場造勢和商業策略的制訂上都取得了領先的成功。
1999年起,以藍點(BluePoint)和沖浪(Xteam Linux)為代表的本土產品異軍突起,使中文Linux真正變成中國人的事業。
接著,以紅旗Linux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式介入中文Linux領域。紅旗軟體匯集中國科學院20多年在開放系統上的研究成果,以及10多年來中文系統的開發經驗,率先推出的紅旗Linux伺服器,揚起國產軟體的一面旗幟,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最後殺出的一匹黑馬,是以聯想為代表的IT傳統實力派,坐擁龐大的PC銷量帶來的OEM預裝市場,聯想推出了幸福Linux,對其他Linux廠商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和市場壓力。
中文Linux的進程簡單明了,而從這一過程中也足以看到,國人對Linux的無限熱愛之情。在各大廠商頻頻活躍於眾人眼前的同時,諸位Linux的忠實追隨者也紛紛建立了各式各樣的Linux論壇,並在其中發表自己的高談闊論,為中文Linux的發展搖旗吶喊。
應用推廣一直以來都是Linux最大的難題,在國內也是如此。不過,經過兩年的發展,在嵌入式系統、伺服器和桌面應用等應用領域,國產Linux推廣應用趨勢已經逐漸明朗化。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嵌入式Linux系統將在中國市場上有高速增長,工業控制類產品將走在前面,網路設備將緊隨其後。
伺服器一直以來都是Linux應用值得自豪的一個領域,政府、銀行、郵電、保險等關鍵部門已經開始規模推廣。Linux伺服器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已經得到業界認可,一大批中間件、資料庫、網路及應用軟體紛紛運行在Linux平台上。產業的形成也已日漸清晰,紅旗、Turbo Linux、中軟等公司已經形成開發、服務、市場、銷售體系。
Linux桌面系統的僵局一度很難打破,但是廠商們還是在努力地發展和推廣桌面Linux,紅旗的桌面Linux OEM協議在上半年就已經突破了100萬份,而中軟等廠商也都推出了新的桌面版本。盡管我們可能質疑它的實際應用意義,但我們看到,廠商更多的用意是培育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專家的客觀分析表明,桌面Linux應用時代的到來還需假以時日。
『捌』 請問linux是如何產生和其發展的過程
一、簡單的說: 一個名叫Linus Torvalds 的芬蘭大學生想要了解Intel的新CPU386。他認為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是自己編寫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出於這種目的,加上他對當時Unix 變種版本(即Minix)對於80386類機器的脆弱支持十分不滿,他決定要開發出一個全功能的、支持POSIX標準的、類Unix的操作系統內核,該系統吸收了BSD和System V的優點,同時摒棄了它們的缺點。Linus獨立把這個內核開發到0.02 版,這個版本已經可以運行gcc、bash 和很少的一些應用程序。這些就是他開始的全部工作了。後來,他又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尋求廣泛的幫助。
二、具體的分析: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依賴於以下五個重要支柱:
UNIX 操作系統、 MINIX操作系統、 GNU 計劃、 POSIX 標准 、 Internet 網路。
UNIX操作系統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個克隆版本。UNIX 操作系統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 於1969 年夏在DEC PDP-7 小型計算機上開發的一個分時操作系統。Ken Thompson 為了能在閑置不用的PDP-7 計算機上運行他非常喜歡的星際旅行(Space travel)游戲,於是在1969 年夏天乘他夫人回家鄉加利福尼亞渡假期間,在一個月內開發出了UNIX 操作系統的原型。當時使用的是BCPL 語言(基本組合編程語言),後經Dennis Ritchie 於1972 年用移植性很強的C語言進行了改寫,使得UNIX 系統在大專院校得到了推廣。
MINIX操作系統
MINIX 系統是由Andrew S. Tanenbaum(AST)開發的。AST 是在荷蘭Amsterdam 的Vrije 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統工作,是ACM 和IEEE 的資深會員(全世界也只有很少人是兩會的資深會員)。MINIX 是他1987 年編制的,主要用於學生學習操作系統原理。到1991 年時版本是1.5。目前主要有兩個版本在使用:1.5 版和2.0 版。當然目前MINIX 系統已經是免費的,可以從許多FTP 上下載。
對於Linux 系統,他後來曾表示對其開發者Linus的稱贊。但他認為Linux的發展很大原因是由於他為了保持MINIX 的小型化,能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就能學完,因而沒有接納全世界許多人對MINIX的擴展要求。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激發了Linus 編寫Linux 系統。當然Linus 也正好抓住了這個好時機。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MINIX 並不是優秀者,但它同時提供了用C 語言和匯編語言編寫的系統源代碼。這是第一次使得有抱負的程序員或hacker 能夠閱讀操作系統的源代碼。在當時,這種源代碼是軟體商們一直小心守護著的秘密。
GNU計劃
軟體產業在70年代成就了兩位針鋒相對的領袖人物,來自哈佛大學的比爾·蓋茨和Richard M.Stallman。前者宣布了Copyright(版權)時代的到來,並構建了微軟帝國的輝煌;後者於1984年創立自由軟體體系GNU,擬定普遍公用版權協議(GeneralPublicLicense,簡稱GPL),今天Linux的成功就得益於GPL協議。
所有GPL協議下的自由軟體都遵循著Richard M. Stallman的"Copyleft"(非版權)原則:即自由軟體允許用戶自由拷貝、修改和銷售,但是對其源代碼的任何修改都必須向所有用戶公開。
GNU 計劃和自由軟體基金會FSF(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是由Richard M. Stallman 於1984 年一手創辦的。旨在開發一個類似UNIX 並且是自由軟體的完整操作系統:GNU 系統(GNU 是"GNU's Not Unix"的遞歸縮寫,它的發音為"guh-NEW")。
各種使用Linux 作為核心的GNU 操作系統正在被廣泛的使用。雖然這些系統通常被稱作"Linux",但是Stallman 認為,嚴格地說,它們應該被稱為GNU/Linux系統。
到上世紀90 年代初,GNU 項目已經開發出許多高質量的免費軟體,其中包括有名的emacs 編輯系統、bash shell 程序、gcc 系列編譯程序、gdb 調試程序等等。這些軟體為Linux 操作系統的開發創造了一個合適的環境。這是Linux 能夠誕生的基礎之一,以至於目前許多人都將Linux 操作系統稱為「GNU/Linux」操作系統。
POSIX標准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IEEE 和ISO/IEC 開發的一簇標准。該標準是基於現有的UNIX 實踐和經驗,描述了操作系統的調用服務介面。用於保證編制的應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碼一級上在多種操作系統上移植和運行。它是在1980 年早期一個UNIX 用戶組(usr/group)的早期工作基礎上取得的。該UNIX 用戶組原來試圖將AT&T 的System V 操作系統和BerkeleyCSRG 的BSD 操作系統的調用介面之間的區別重新調和集成。並於1984 年定製出了/usr/group 標准。
關於POSIX標準的制定過程:略。
在90 年代初,POSIX 標準的制定正處在最後投票敲定的時候,那是1991-1993 年間。此時正是Linux剛剛起步的時候,這個UNIX 標准為Linux 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使得Linux 能夠在標準的指導下進行開發,並能夠與絕大多數UNIX 操作系統兼容。在最初的Linux 內核源代碼中(0.01 版、0.11 版)就已經為Linux 系統與POSIX 標準的兼容做好了准備工作。在Linux 0.01 版內核的/include/unistd.h 文件中就已經定義了幾個有關POSXI 標准要求的符號常數,而且Linus 在注釋中已寫道:「OK,這也許是個玩笑,但我正在著手研究它呢」。
可參考下《Linux就該這么學》了解更詳細的Linux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