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短短幾年湧入數十億美元,馬來西亞成為亞洲數據中心投資高地
馬來西亞在短短幾年內,憑借雲計算和AI需求的飆升,已經成為亞洲數據中心投資的熱點區域,有望成為東南亞乃至亞洲的數據中心強國。大量的資金湧入,如谷歌、英偉達和微軟等科技巨頭紛紛在此布局,其中新山市尤其引人注目,其數據中心投資與容量增長迅猛,超越了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市場。根據DC Byte的報告,新山市的數據中心供應總量已達到1.6GW,且在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指數中被評為增長最快地區。
盡管傳統上數據中心投資主要集中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新加坡和香港,但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因疫情加速的數字化轉型和雲服務需求激增,如EdgeConneX的研究所示。AI服務的崛起對專門的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馬來西亞由於能源和土地價格相對低廉,更具吸引力。新加坡的限制政策也促使投資流向新山,如新加坡的「綠色路線圖」鼓勵更多符合環保標準的項目。
然而,數據中心的繁榮也帶來了資源緊張的問題,特別是電力和水資源。據估計,馬來西亞數據中心的潛在電力需求在未來幾年內將大幅增長,這與現有發電設施的供應形成挑戰。新加坡的資源限制問題促使馬來西亞更加重視綠色能源的使用,政府和相關機構正採取措施應對可能的資源短缺問題。
⑵ 什麼是數據中心
當前,作為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影響最廣泛的產業領域,數字經濟正引領新一輪經濟周期發展。各地區正加速發展數字經濟,以期實現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升級演進,推動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這一過程中,擔負著數據存儲、處理等功能的數據中心可謂起著基石作用,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數據中心存在著高耗能、高碳排放的問題,在「雙碳」目標下,如何對數據中心進行合理布局和規劃,以在擴大數據中心產業的同時推動數據中心節能低碳成為相關各方必須進行的思考,且需要不斷進行完善。所以,2022年數據中心產業發展將呈現三大新趨勢: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持續提升;高算力支撐將成為數據中心發展重要目;為數字化轉型賦能。
資產管理可視化
傳統資產管理形式能用性較差、效率低下,不適用於資產量龐大或種類繁多的數據中心。採用Hightopo 3D 數據可視化技術,即使面對再繁雜的資產,也可通過檢索功能快速查找資源設備,對其進行定位及信息詳情展示。在3D場景中可任意查詢資產對象,如設備型號規格或CPU負載狀況。支持運維人員在線遠程調取支配該資產對象的檢修記錄、履歷信息和當前運行狀態等任意信息。如下:
監測蓄冷罐:在機房發生故障時是否正常啟動的放冷模式、充冷模式和保冷模式;
監測膨脹罐:是否正常運作,確保水壓平衡,機房正常運作;
監測冷卻塔:是否正常進行循環水冷卻等。
將虛擬資產與現實資產一一對應,讓資產管理變得更為簡潔直觀,能實現多個機房資產集中監控,提升資產設備的實用性和使用率。
管線可視化
在 3D 可視化環境中能清楚看到管線分布的全景視圖,運維人員可點擊查詢單設備的所有鏈路信息或展示鏈路中包含的全部設備,呈現數據中心從高壓市電引入至列頭櫃(智能母線、PDU)輸出的變配電系統設備和線路。
管線可視化能有效梳理數據中心密集的電氣管道和網路線路,讓運維人員更直觀地掌握數據中心的管線分布及走線情況,從而快速排查及修復管線類故障。主動預警及時告知電力網線布局或輸、發、變電環節的不合規情況,打破當前數據分散的局面,提高管線管理水平和故障解決效率。
動環監控可視化
一、預警告警 智能巡檢
動環監控系統中的設備監控信息,是通過智能數據介面或感測器採集多方面監控數據(如供配電、UPS、消防系統等),實現設備運行的正常狀態監測、異常狀態預測、告警閥值設定、功率參數、應急預案的智能監控功能。當設備數據超過預設閥值時,系統將進行預警提示。在 3D 可視化環境內結合 2D 面板展示出來,確保機房內始終保持合適的動力供應。
系統支持對該可視化場景提供智能巡檢方案,運維人員自定義規劃巡檢路徑,對各個巡檢節點進行安全管理。輔助運維人員做出科學決策,一改往日「關門看報告、拍腦袋定方案」的現象。
二、3D溫度雲圖
數據中心「喜冷怕熱」,隨著計算規模的逐步增大,熱量也會逐漸升高。通過裝設溫濕度監測模塊,進而呈現出該環境內所有的熱源分布,及時發現快速定位異常溫度區域並提醒管理人員。滑鼠點選設備可查看子設備實時溫度數據,數據由2D面板呈現。
採用3D溫度雲圖,實時感知機房內部溫濕度情況,較大程度上緩解機房溫度過高問題,杜絕被動「熱處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且在春節期間運維人員較少的情況下,為保障各大科研醫療機構正常運轉,全力做好數據中心運作平穩,3D可視化集裝箱數據中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利用車輛快速運輸,可根據需求及場地狀況分散或集中疊放部署,做到快速調度布局。即使運維人員再少,也能做到24小時實時監控,第一時間發現機房安全隱患,保證機房運維和醫療機構業務的連續性。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流量的爆炸式增長,數據中心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力消費設備之一。據估算,2020 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約 760 億千瓦時。如果折算為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 年全國數據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 4000 萬噸。整體看,數據中心耗電及碳排放量規模佔全社會比重雖不及電力、化工、交通等高排放行業,但仍不失為一個排放大戶。未來數據中心能耗和碳排放還將穩定增長,因此節能減排是數據中心行業長遠發展必須錨定的一個關鍵方向。
⑶ 北京成立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
【導讀】11月19日,「人民啟信」正式上線暨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成立新聞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分別為大會致辭,對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具體內容。
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將發揮金融大數據的集聚和增值作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推動並構建金融業數據融合應用的新格局。同時,「人民啟信」APP也正式上線。
疫情影響下,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更加凸顯,社會數字化進程明顯加速,金融科技的力量已引起了各方重視,在未來全球的經濟復甦中,金融科技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專家表示,希望人民金融數據中心可以建立生態服務體系,以自身優勢能力和資源,與監管機構、數據擁有方、場景擁有方開放合作,在數據聯合治理和價值共享機制、產品研發和場景服務合作機制、市場合作機制方面一起探索,共同推動行業標准建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作為新時代大數據領域中的「國家隊」,人民數據以承建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中國衛星安全數據中心和國家離岸大數據中心等國家大數據項目為契機,以構建全方位的大數據運營生態為目標,打造安全、高效、開放、共享的國家級大數據平台,並致力於做好各級黨政機關、央國企、民企等大數據的「存、管、用」工作,提供大數據存儲、管理、交易、場景化解決方案。
據了解,本次新聞發布會主辦方人民網·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是人民日報、人民網旗下「黨管數據」理論和實踐的平台,可見,未來國家或更加關注金融數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