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何為農業大數據如何利用大數據
農民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每天都要做很多選擇:播什麼種、施什麼肥、如何管理農田、病蟲害如何防治等等。實際上,一套農事任務,從生產規劃、種植前准備、種植期管理,到採收、銷售等每一步都會極大的影響農民的生產和收益,而且它們大多數環環相扣,如果選錯一步,那後果可能就是減產。所謂的農業大數據即與農民實際生產操作相對應的所有數據,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理解:「天時」可以指實時的氣象數據,降水、溫度、風力、濕度等;「地利」可以指動靜態的土壤數據,如土壤水分、土壤溫度,作物品種信息、作物病蟲害信息等;「人和」則是從人力資源給出信息,農資產品使用、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渠道、農產品市場價格等等。
如何利用農業大數據?
目前,農業生產模式正在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以精準為特徵的農業,正在讓種植變得更加容易。在我國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如何利用農業大數據呢?
首先,我們不妨先看看世界最發達的農業大國-美國,是如何利用農業大數據的?在美國,一些種業巨頭公司已經意識到,面對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傳統行業模式也亟待轉型。如美國農用機械製造商John Deere在所有的拖拉機上都安裝了感測器,將機械狀況及土壤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傳到MyJohnDeere.com和Farmsight服務。農戶可以訂閱分析結果,了解諸如何時訂購備件、何時播種之類的信息。
另一位美國種業巨頭杜邦先鋒公司依託其優質種質資源與研發技術,也已先行結合農業大數據推進精準農業技術。其種子部門與農場機械製造商約翰迪爾聯手,給農民提供種子和化肥方面的指導。目前,無論是迪爾(Deer)公司的FramSight、孟山都(Monsanto)公司的ClimatePro或Field Scripts、先鋒(Pioneer)公司的Field360,都已經是廣泛使用的農業大數據系統,這些系統都與氣候雲(Climate Cloud)相結合,整合農民機械化農場設備的種植和產量數據,以及氣象、種植區劃等多樣數據,可以得到較為詳盡的種植決策,精準化農事生產,幫助農民提高產量和利潤。
B. 論述現代作物育種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現代作物育種的特點主要包括育種目標要求的提高、種質資源研究的加強、廣泛採用先進儀器和現代技術,以及大力開拓育種的新途徑和技術。在發展趨勢上,現代作物育種正朝著更加科技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的方向邁進。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等問題的日益嚴峻,現代作物育種的目標已經不再僅僅是提高產量,還包括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品質、營養價值和減少環境污染等多個方面。這就要求育種工作者在制定育種目標時,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確保育出的新品種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對農業生產的多樣化需求。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現代作物育種在種質資源的研究上也下足了功夫。通過搜集、保存、研究、評價和利用各類種質資源,育種工作者能夠從中挖掘出更多具有優良性狀的基因,為新品種的培育提供有力的遺傳基礎。此外,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基因編輯、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先進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作物育種中,大大提高了育種的精準度和效率。
在育種技術上,現代作物育種正不斷開拓新的途徑和方法。例如,通過利用遠緣雜交、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手段,育種工作者能夠突破傳統育種的局限,創造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種。同時,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育種工作者還能夠對育種過程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優化,進一步提高育種的成功率和效益。
綜上所述,現代作物育種在特點和發展趨勢上均展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徵。通過不斷提高育種目標、加強種質資源研究、採用先進技術和開拓新途徑,現代作物育種將為全球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