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硬碟的SATA數據線是不是一樣的
線都是一樣的;但是傳輸數率蠢臘纖不同,控制晶元不一樣。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列高級技術附件)是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列硬體驅動器介面,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規范。
SATA數據線傳輸數率:
SATA1.0: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
SATA2.0: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
SATA3.0:理論傳輸速帶仿度為6Gbit/s
拓展資料
SATA1代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在當年的IDF Fall 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准,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
SATA2代
在SATA2.0擴展規范中,3Gb/s被提到的頻率最高。由於SATA使用8bit/10bit編碼,所以3Gb/s等同於300MB/s的介面速率。不過,從性能角度看,3Gb/s並不能帶來多大的提升,即便是RAID應用的場合,性能提升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SATA3代
SATA 3.0最終規格相比SATA 2.0版本除了頻寬提升一倍至6Gb/s 。同時亦多入了多項全新技術,包括新增NCQ指令以改良傳輸技局衫術,並減低傳輸時所需功耗。根據Serial ATA Revison 3.0規格白皮書,除了頻寬提升至最高6Gb/s外SATA 3.0亦會增加NCQ的指令數目,包括為實時性的資源提供優先處理,主要用於影像及音像傳輸方面。此外SATA 3.0同時會為正被系統處理中的資源作優先安排,大大提升了系統的執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