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分析 > 哪個適配卡可提供數據容錯能力

哪個適配卡可提供數據容錯能力

發布時間:2022-05-24 07:38:48

1. pc 中的哪個適配器卡可提供數據容錯能力

網路適配器又稱網卡或網路介面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

它是使計算機聯網的設備。

平常所說的網卡就是將PC機和LAN連接的網路適配器。

網卡(NIC) 插在計算機主板插槽中,負責將用戶要傳遞的數據轉換為網路上其它設備能夠識別的格式,通過網路介質傳輸。

它的主要技術參數為帶寬、匯流排方式、電氣介面方式等。

它的基本功能為:從並行到串列的數據轉換,包的裝配和拆裝,網路存取控制,數據緩存和網路信號。

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網卡。

2. pc 中的哪個適配器卡可提供數據容錯能力

網路適配器又稱網卡或網路介面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
它是使計算機聯網的設備。
平常所說的網卡就是將PC機和LAN連接的網路適配器。
網卡(NIC) 插在計算機主板插槽中,負責將用戶要傳遞的數據轉換為網路上其它設備能夠識別的格式,通過網路介質傳輸。
它的主要技術參數為帶寬、匯流排方式、電氣介面方式等。
它的基本功能為:從並行到串列的數據轉換,包的裝配和拆裝,網路存取控制,數據緩存和網路信號。
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網卡。

3. 請問哪一種手機卡最好

雖然移動很無恥,但是我還是得用移動的啊,因為它的業務種類很多,3G是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我門現在用的是第2.5代移動通信技術,3G是什麼?

3G是"3rd Generation"(第三代)的縮寫,即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它是高速移動數據網路通信領域的行業術語。縱觀移動通訊系統的發展歷史,模擬移動手機被稱作"第一代";數字移動手機被列入"第二代";而其後的發展技術被稱作"第三代"。當前全球還存在多種第一代和第二代通訊系統,它們成為全球范圍內普及單一通訊終端設備的一個阻力。另外,3G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系統的標准化,如何能夠支持單一通訊終端設備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通用。3G技術的設計基礎是支持全系列的移動多媒體系統,其對多種數據速率提供靈活的支持,不僅可以傳送語音數據,還可以根據需要傳送視頻數據。使用3G網路,我們可以傳輸需要高帶寬的應用數據,例如:它可以隨時隨地根據需要提供全視頻、視頻會議、高質量語音和Web數據服務。

在日本,目前存在兩種3G系統:NTT DoCoMo公司和Vodafone公司使用的是W-CDMA;而au公司使用的是CDMA2000 1x。

3G-324M協議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的技術標准由ITU-R和ITU-T組織制定。ITU-R和ITU-T組織接受和評估各個國家和地區標准組織提交的建議(草案標准)。參與制定草案標準的主要標准組織包括:ARIB組織(Association of Radio Instries and Businesses)、日本TTC組織(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ittee)、歐洲ETSI組織、美國T1組織和韓國TTA組織。3GPP項目小組(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就是由上述標准組織參與組成的,目標是制定全球性應用草案標准。3G-324M(*1)是3GPP組織制定的框架性標准,其制定基礎是ITU-T H.324/M和其它國際標准,它可以在無線電路交換網路支持實時多媒體服務應用。該標准包含的幾個子協議標準是:語音、視頻、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的多路復用和分離(H.223);in-band呼叫控制(H.245)。它定義的功能組件和端到端通信程序用於支持可視化音頻通訊應用。

(*1) 3G-324M: H.323是ITU-T組織針對基於互聯網和區域網的通訊系統和終端設備制定的協議標准。而SIP是由IETF組織制定的著名的多媒體通訊協議標准。通訊網路需要協議標准支持,通過網關實現與SIP協議和H.323系統的互連,其中專門針對移動通訊的協議標準是H.324/M。3G-324M標準是H.324/M的進一步發展,它用來支持IMT-2000。
3G-324M標准在技術上與H.324/M非常相似,但是它指定H.263作為強制基本標准,而把MPEG-4作為視頻編碼推薦標准。AMR是音頻編碼強制標准。H.223制定了多路音頻和視頻信號在單個移動通訊信道的多路復用應用標准,H.245制定了在各個階段的消息控制交換標准。但是,在易出錯網路的高效傳輸方法在3G-324M標准中制定。另外,level 2(由H.223附錄B制定)被制定為強制的多路復用協議層,它可以提供增強的容錯控制。

3G-324M標準的協議配置細節如下所示。

3G-324M媒體編碼集

3G-324M為視頻、音頻和數據等媒體類型定義了強制性的媒體編碼標准。

(1)視頻編碼
3G-324M指定H.263為強制性基準協議(附錄中的擴展標准除外),而把MPEG-4制定為推薦視頻編碼標准。H.263作為老的編碼標准仍然應用於現有的H.323系統,因而保留它可以提供系統兼容性。MPEG-4比H.263基準協議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它提供了更先進的錯誤檢測和糾錯方法。

這兩種編碼集一般均採用QCIF(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輸入圖象格式。MPEG-4採用一系列工具集提高了容錯性。它採用的方法包括:數據分區、可反置變長編碼(RVLC,Reversible Variable Length Codes)、再同步標識和HEC(header extension codes)。

數據分區方法通過標識符分別提供離散餘弦 (DCT) 系數和移動矢量參數,這樣可以避免某組數據的出錯影響到另外一組數據的解碼。例如,如果在某個給定的宏塊中檢測到DCT系數錯誤,我們仍然可以隱藏DCT系數錯誤,採用正確的移動矢量信息重新創建宏塊。這樣,與解碼過程中採用前面相鄰數據幀的正確宏塊替換出錯宏塊的方法相比,該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視頻圖象解碼質量。

RVLC方法允許對特定的數據塊從前端(前向)或者末端(反向)開始解碼。這種方法提高了對出錯數據集的修復機率。

再同步標識符是插入比特流中的一些代碼,它可以幫助解碼器對解碼進程進行重新同步。

HEC支持更高效的解碼進程再同步,其擴展的再同步標識符還包含了時間信息。

(2)語音編碼
ITU-T標准對語音編碼沒有強制性要求,只有IMT-2000語音服務應用強制性要求AMR編碼(Adaptive Multi-Rate),用於支持3G-324M設備。G.723.1是3GPP推薦的可選老編碼標准,它可以提供兼容H.323等標准。

AMR語音編碼的最高處理速率是12.2 kbps,取決於不同的基站距離、信號干擾和流量情況,AMR的實際傳輸速率范圍是4.75 kbps ~ 12.2 kbps。AMR還支持柔化噪音生成(CNG,Comfort Noise Generation)和非連續傳輸模式(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它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處理速率和錯誤控制,在當前的信道環境下提供最佳的語音質量。

AMR編碼還支持非對等錯誤檢測和預防(UED/UEP,Unequal Error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這種方法基於可判斷的數據相關性對比特流進行分類,如果在最相關的數據中檢測到錯誤,就可以對AMR數據幀直接進行解碼,並隱藏數據錯誤。

(3) 數據通訊協議
T.120是數據會議應用推薦的數據通訊協議。但是,當前還沒有制定任何強制性協議,因而它也只是一種可選標准。

H.245呼叫控制

H.245是面向H.324、 H.310、H.323和V.75而定義的通用呼叫控制標准。與其它ITU-T推薦標准兩年一修訂的程序不同,H.245需要根據需求隨時對其進行修訂,這主要是因為它應用於相當多種類的系統中,我們需要快速對其功能實現增強以滿足其高速發展的需要。

H.245採用簡單再傳輸協議(SRP,Simple Retransmission Protocol),或者採用可編號選項的SRP協議(NSRP,Numbered SRP)。H.245制定了一個控制信道分段和重新裝配的協議層(CCSRL,Control Channel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Layer),它可以在易出錯環境下保證應用的可靠性。SRP、NSRP和CCSRL的使用由協商層確定。H.245採用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標準定義自己的消息結構。另外,消息數據基於PER(Packed Encoding Rule)規則採用二進制編碼。
在通話雙方啟動H.245會話之前,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果端點設備之間出現協議沖突,究竟由哪個端點設備負責解決,或充當主角。不同的端點設備在H.223信號多路復用/信號分離、視頻和音頻編碼、數據共享和其它功能領域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H.245提供了一種功能交換的功能,它支持兩端設備通過協商確定一組通用的功能集。

媒體和數據流採用邏輯信道的方式進行傳輸,需要提供相應的控制支持。H.245採用邏輯信道信令,支持邏輯信道的開關和參數交換。在H.245標准中,發送方根據接收方廣播的可支持功能集,確定雙方通訊的編碼集和參數。如果接收方有指定的功能需求,它可以採用模式請求的方式向傳送方發送請求信號。

最後,H.245採用一組呼叫控制命令和提示符,提供數據流量控制、用戶輸入提示、視頻編碼控制、信號抖動和失真提示。

*H.245的用戶提示符(UII,User Input Indication)在需要用戶交互的所有應用服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視頻消息應用,典型的UII應用一般提供用戶偏好選擇、消息錄音和查詢、以及常規的郵箱管理功能。H.245提供可靠的信令協議,可以確保各種消息(如:DTMF音頻)能夠得到可靠的傳輸。H.245 UII提供用戶提示的兩級表示:字元型提示和表示字元串提示時間長短的信息。例如,特定的鍵被用戶按了多長時間。

H.223多路復用和信號分離

為了提供不同級別的容錯支持,3G-324M定義了多級H.223傳輸。在H.223多媒體多路復用協議中,其轉換層(Adaptation Layer)提供邏輯信道的QoS,而多路復用和信號分離層(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layer)提供多路邏輯信道到單個信道的合並。它可以同時支持分時多路復用和包多路服用兩種模式,可提供應用需要的靈活性、高效性和低延遲。

電路交換網路的多媒體通訊需要多路復用技術,以支持視頻、語音和數據流量的混合同步傳輸。多路復用技術為每種媒體類型指定了一個邏輯信道,可以把不同媒體源提供的多路比特流合並成單個比特流,在單路信道上進行傳輸。

媒體類型不同,其對應的邏輯信道對QoS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對於數據傳輸來說,其對延遲的要求一般不會太嚴格,但是它要求完全無錯誤的傳輸。另外,語音傳輸對延遲有著嚴格的限制,其綜合質量可以在10-3錯誤率的基礎上實現。視頻通訊對傳輸的要求介於數據和音頻通訊之間。因此,多路復用技術需要這么一種功能,它可以根據不同的媒體編碼需求,對邏輯信道提供不同的QoS控制。

(1)多路復用和信號分離層

Level 0 (H.223基本協議)
Level 0作為H.223的基本協議,它提供同步和比特填充支持。Level 0提供16種不同的多路復用模式,支持媒體、控制信息和數據包的混合傳輸。多路復用模式可以由通訊端點設備之間協商確定。Level 0的容錯功能非常有限。比特錯誤將可能中斷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ler)協議傳輸,並影響比特填充,把比特填充誤認為有效負載。

Level 1 (H.223附錄 A)
Level 1由H.223附錄A定義,它擁有的同步機制可以有效增強易出錯信道的傳輸性能。為了提高MUX-PDU的同步傳輸性能,在Level 0中MUX-PDU幀使用的8位HDLC同步標識符被16位PN(Pseudo Noise)序列所替代。HDLC被更穩定的幀模式和更長的幀標識所替代。PN序列作為一組類似偽噪音的信號,它實際上是按照統計學隨機產生的一組0和1比特序列。盡管它是隨機產生的,接收端可以根據其特定的結構判斷該序列的下一個比特符是什麼。

多路復用幀沒有採用比特填充,它採用位元組為單位(8位比特結構,幀的開頭對應的是第一個位元組。1位元組= 8比特),並以位元組為單位搜尋同步標識。

這樣, 即使在低速率和透明傳輸環境,同步標識的生成不再是確定的。但是,這顯著提高了在比特流出錯條件下對同步標識特徵的檢測。

Level 2 (H.223 附錄 B)

H.223附錄B定義了Level 2。它是Level 1的進一步增強,提供更穩定的MUX-PDU數據幀。

Level 3 (H.223 附錄 C)

Level 3由H.223附錄C定義,它提供了最穩定的傳輸方案。它包含了改進的多路復用和轉換層,提供前向糾錯(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續傳機制(ARQ,Retransmission)。

(2) 轉換層

根據上一層媒體類型的不同(數據、語音和視頻),協議定義了三種類型的轉換層(AL1、AL2和AL3)。來自上一層的AL-SDU數據單元(Adaptation Layer-Service Data Unit)傳送到MUX層成為AL-PDU數據單元(Adaptation Layer-Protocol Data Unit)。AL1的設計基於數據傳輸,主要用來傳送用戶數據和H.245控制消息。它需要上一層協議提供出錯控制和處理。AL2提供8位CRC(Cyclic Rendancy Check)校驗和可選的順序編碼控制,用於進行丟包監測。AL2可以支持變長的AL SDU單元(Service Data Units),是適合音頻數據傳輸的理想轉換層。AL3主要基於視頻應用設計,提供了16位CRC校驗和可選的順序編碼。它支持變長的AL SDU單元,並提供可選的續傳機制。

媒體轉化簡介

多媒體移動通訊的支持技術(如:3G)可以通過任何聯網的多媒體終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多媒體訪問服務。但是,目前的問題是:如何以可接收的格式向各種類型的終端設備提供多媒體內容和服務應用。而這些終端設備在計算能力、顯示、網路接入和帶寬支持等方面存在著各種差異。

媒體轉換處理可以動態調整幀的內容,包括:圖像尺寸、編碼格式、以及多媒體內容的組織,並盡可能保持轉換後的內容忠實於源內容。媒體轉換的依據是終端設備可支持的功能和用戶偏好。媒體轉換處理使用的相關部件包括:

轉換所需要的多媒體消息模型,包括對不同形式內容的層次性標識符,可以支持多媒體內容的顯示和傳送。

轉換策略決策部件可以分析內容的特性,計算和選擇合適的轉換策略。

媒體處理技術,支持媒體操作、翻譯、編碼轉換和多媒體內容的重整。
MPEG-7以及最新推出的MPEG-21標准都提供了多媒體信息模型的定義,用於支持媒體轉換。電信運營商一般會根據可用的媒體處理和傳輸資源制定可行的媒體轉換策略。

媒體轉換處理技術
媒體轉換支持技術至少可以分成兩類:媒體內轉換和跨媒體轉換。

媒體內轉換技術需要基於特定媒體的特殊編碼方案,提供相應的媒體轉換。例如,轉換可以依據的視頻壓縮特性包括:視頻幀傳輸率、圖像格式、以及特定的intra-frame和inter-frame質量,支持特定的數據尺寸和格式的轉換。類似的,內容通過轉換可以提供給具有帶寬限制的終端設備。另外,根據終端設備對不同編碼的支持,可以提供相應的代碼轉換。

對於基於3G-324M的應用服務,它們需要H.263和MPEG-4編碼轉換,這是兩種標准視頻格式。這種轉化模式有著自身的內在局限性,它的固有下限取決於特定媒體的最低可察覺接收質量。*跨媒體轉化可以克服這種局限。

跨媒體轉換採用"語義等效"的媒體類型替換特定的媒體類型,這種替換可以最小化的減輕對用戶接收效果的影響。

例如,一段電視格式的視頻片段(720 x 480像素)可以轉換為一系列靜止的關鍵圖像,只有在圖像場景發生變化或者發生明顯變化時進行圖像取樣,縮小圖像尺寸,轉化為QCIF格式(176 x 144),對速率較低的音頻數據進行同步,並採用NMS消息進行封裝。這樣,視頻片段就可以實現向2.5G手機的傳送。

由於移動通訊環境有著明顯受限的顯示能力和網路帶寬限制,因此,媒體內轉換和跨媒體轉換在移動視頻服務的內容傳送領域均將扮演重要角色。

基於3G手機的應用

2001年10月1日,NTT DoCoMo公司首家全球推出了第一款第三代移動應用服務"FOMA"。與第二帶移動手機應用系統"mova"相比,FOMA能夠提供高速數據通訊服務和視頻手機功能。視頻手機功能可以支持面對面通訊,它是傳統語音通訊的一個重大突破。

自2001年10月1日首家推出該服務以來,由於它是全球第一款第三代移動應用服務,因而運營商對其用戶增長的期待值很高。然而,由於移動手機的尺寸、電池壽命和通訊覆蓋范圍等方面還沒有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因而FOMA的用戶增長並沒有預期的那麼令人振奮。隨著FOMA手機性能的增強,以及其尺寸、重量和電池壽命等指標的改進,FOMA的用戶定購在2004年得到了快速的增長。2004年7月20日,NTT DoCoMo公司宣布,其FOMA服務用戶定購數超過了500萬大關,僅僅在最近的兩個月內就增加了100萬新用戶。據電信運營商組織TCA(Telecommunications Carriers Association)消息,FOMA服務定購用戶11月30日已經達到了757萬。NTT DoCoMo公司宣稱,其計劃在2007年3月能夠實現FOMA服務用戶總數達到2500萬的目標,也就是說有一半的DoCoMo移動手機用戶將定購FOMA服務。

據NTT DoCoMo公司宣布的公司戰略,它將通過完善終端設備功能,發展和推出各種成熟的應用服務(如:可視通話和視頻/文本傳送服務等),來不斷的擴展自己的產品線,進一步拓展可支持高速、大容量數據傳輸的"FOMA"應用服務。

移動手機的視頻功能的將不斷得到發展,可以支持多媒體、普遍環境的各種應用。在3G技術中,視頻消息(視頻郵件)和視頻流功能可以支持內容向移動手機用戶的傳送;3G視頻網關功能可以通過寬頻等接入線路提供3G用戶到PC的連接;而視頻會議已經成為基本的移動視頻服務。對於沒有採用3G技術的應用系統也需要開發上述應用服務。

使用視頻手機功能開發應用系統

採用視頻手機功能的應用服務包括:;

實時/非實時應用

單向/雙向應用

點到點/多點應用

個人/商務應 用

不同的應用系統需要相應的運行平台(開發/實施環境)。NMS電訊公司提供了"Video Access"應用系統開發平台,可支持上述各種應用系統的開發。

視頻消息(視頻郵件)應用

離開辦公室或家庭在外旅行,你可以把旅途見聞拍攝下來,並把視頻圖象傳送給自己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使用視頻消息服務,你可以通過FOMA手機發送電子郵件給遠端的FOMA手機,還可以發送給連接在網路(如:IP網路)上的H.323設備。採用網關、視頻錄制/播放、視頻轉換等功能,我們可以搭建各種消息應用系統。視頻郵件應用的呼叫接入端是視頻伺服器,因而視頻伺服器需要配置編碼轉換功能,這樣可以在伺服器內部實現視頻的存儲和播放。

可視通訊/視頻會議應用

目前存在著點到點和多點視頻會議。視頻會議可以在FOMA和IP客戶端之間創建。FOMA用戶可以加入網路會議,而過去一般只有PC機才可以加入網路會議。如果你遠離家庭和辦公室,你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與朋友和同事的視頻通訊。

在消防隊和警察局,他們可以建立險情會議,並可以和總部共享火情、事故和犯罪現場等視頻信息。

在添加視頻錄制和播放功能後,視頻會議可以用於今後資料查詢。類似的,商務應用可以採用上述功能建立自己的視頻呼叫中心。視頻伺服器配置了視頻混合編碼轉換後,可以支持多方視頻會議應用。

視頻流應用

視頻流應用可以把存放在流處理伺服器上的視頻片段通過網關傳送給FOMA手機。快訊、旅遊信息、產品介紹、廣告甚至電影等都可以處理成視頻流向用戶傳送。這種處理比常規語音信息能夠傳遞更多可視、直觀信息。

視頻流應用還可以支持音樂會和體育等大家關注事件的現場直播,它通過遠程伺服器向FOMA手機傳送。使用FOMA手機,您還可以在任何時間,觀看由設置在遠程任何地方監控攝像機提供的各種事件的實時視頻流,應用領域包括:災區、旅遊景點、交通、醫院、學校、重要事件等。同樣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監控家中的孩子和寵物。上述都是基本的單向實時應用。

使用3G-324M協議,壓縮視頻(MPEG4)、壓縮語音(AMR)和信號能夠以64 kbps的速率進行傳送。與基於包網路的視頻傳輸相比,這種方法可以支持更高效的視頻和語音信息的傳送。這種服務需要一個配有編碼轉化器的視頻網關,對數據流提供相應的處理。

更多內容請訪問NMS公司 www.nmscommunications.com.cn

4. 我的電腦打開後,提示新設備未安裝(RAID),但我不知道RAID是什麼,用什麼進行安裝

一.Raid定義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冗餘磁碟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同時希望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碟構成的冗餘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

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碟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

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二、RAID的幾種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碟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碟群,可以提高磁

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碟,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

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碟用硬體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碟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碟驅動程序以軟體的方

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碟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碟

中,當一塊磁碟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碟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碟的容量。

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碟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碟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

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碟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碟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為每一塊硬碟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碟控制器,在

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碟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為磁碟鏡像:把一個磁碟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碟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碟利用率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碟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

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碟讀取數據。
(2)、磁碟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碟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碟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碟出現問

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碟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碟,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

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

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碟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碟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

Γ�市硪桓鮃韻麓排坦收希��揮跋焓�菘捎眯裕�⒕哂鋅燜俁?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碟鏡像中建立

帶區集至少4個硬碟。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碟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

保存另一組磁碟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

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碟。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碟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

。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

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

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碟失效時,該磁碟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碟,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

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碟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

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

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資料庫和WEB服

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

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

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碟中進行均衡,從而

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

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RAID6
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

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

,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

了系統的並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

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但如果系統斷電

,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

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

十分高,不易於實現。

三、應用RAID技術
要使用磁碟RAID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RAID適配卡,通過RAID適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碟

實現硬碟的RAID功能。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晶元,讓主板能直接實現磁碟RAID。這

種方式成本比專用的RAID適配卡低很多。
此外還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統做成軟raid.
個人使用磁碟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為例詳述如何配置RAID(企業用)
產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橋 + ICH6R南橋。

需要軟體

配置RAID時需要先安裝軟體,即獨立RAID卡驅動,該軟體的下載方法為:
打開惠普中文網站首頁 http://www.hp.com.cn/;
點擊「支持及驅動程序」;
選擇「下載驅動程序和軟體」並在搜索產品空行中輸入產品名稱「xw4200」,點擊「>>」按鈕;
選擇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文件名 SP28501.EXE,文件大小 3.6MB。

使用方法:

下載驅動到本地硬碟。

運行下載的程序,按照屏幕提示安裝驅動。

調試步驟

進入bios設置,選擇storage menu—storage option---SATA Emulation---打開RAID,存檔退出;
在機器post之後會出現按Ctrl+I進入SATA RAID設置,XW4200集成的是ICH6R的SATA RAID;
安裝系統需要載入RAID驅動程序,下載IAA軟體,解壓縮後有個Driver目錄,把Driver裡面的東西拷到一張軟盤內;
安裝系統時按F6載入,選擇ICH6R第一項驅動程序之後就按正常安裝了。

詳細步驟

開機看到hp或COMPAQ標志時按F10,選擇bios菜單中的Advanced 選項,打開Device Options,選擇SATA RAID項,將Option ROM值設置為Enabled;
重新開機時按CTRL+I,即可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屏幕 會有如下顯示:

create raid volume
delete raid voleme
reset disks to non-raid
exit

最下面一行會顯示出「physical disks: SATA 0 硬碟型號 SATA 1 硬碟型號」,例如:「physical disks: SATA 0
st380012as SATA 1 WDC WD800JD-60J」。

選擇第一項create raid volume後,在「NAME」處輸入raid名稱,比如「RAID 1」,確認後將「RAID LEVEL」改為「RAID 1(MERROR)」。下面「CAPACITY」處輸入要用來做RAID 1的空間大小,這里採用默認的最大值。最後在「CREAT VOLUME」處確認後創建完畢。

從光碟啟動安裝XP。出現按F6載入驅動提示時,按F6—>「S」確認—>插入存有raid驅動的軟盤—>選擇第一項「Intel 82801 FR Sata Raid Controller(Desktop ICH6R)」,之後開始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

安裝好主板晶元組和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後可以看到 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 ®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綠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看到兩個硬碟 ,且在「磁碟管理」中只能看到50%的磁碟容量(即一塊硬碟的容量)。

各種測試對已有系統的影響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後,可以看到RAID 1沒有變化,可以順利進入系統,但系統會提示「a raid volume is degrader」(because of missing hard drives),且在INTEL 加速工具中可以看到變化,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0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黃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里只看到一個硬碟。
按CTRL+I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後選擇第二項delete raid voleme(即刪除建立的RAID 1) 後,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保存的數據也不會丟失。但在「磁碟管理」裡面可以顯示出兩塊硬碟。
做完上面的第2項測試後,在「磁碟管理」中刪除第二塊硬碟的分區,再重新啟動 。做RAID 1後,機器提示沒有操作系統,即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總結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啟動後,兩塊硬碟數據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在出現相關提示信息後,可以正常進入系統。
在做好RAID 1後刪除RAID 1,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
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參考資料:http://www.icare.hp.com.cn/techcenter_staticarticle/28697/28697.html

5. 小白MM咨詢。。。raid

伺服器上的一種硬碟配置,可以達到高的傳輸速率,但是大小一樣的。
以下的你自己仔細看哈。

Raid定義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冗餘磁碟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同時希望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碟構成的冗餘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

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碟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

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二、RAID的幾種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碟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碟群,可以提高磁

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碟,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

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碟用硬體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碟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碟驅動程序以軟體的方

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碟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碟

中,當一塊磁碟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碟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碟的容量。

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碟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碟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

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碟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碟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為每一塊硬碟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碟控制器,在

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碟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為磁碟鏡像:把一個磁碟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碟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碟利用率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碟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

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碟讀取數據。
(2)、磁碟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碟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碟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碟出現問

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碟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碟,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

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

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碟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碟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

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碟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碟鏡像中建立

帶區集至少4個硬碟。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碟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

保存另一組磁碟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

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碟。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碟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

。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

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

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碟失效時,該磁碟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碟,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

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碟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

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

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資料庫和WEB服

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

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

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碟中進行均衡,從而

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

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RAID6
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

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

,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

了系統的並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

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但如果系統斷電

,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

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

十分高,不易於實現。

三、應用RAID技術
要使用磁碟RAID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RAID適配卡,通過RAID適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碟

實現硬碟的RAID功能。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晶元,讓主板能直接實現磁碟RAID。這

種方式成本比專用的RAID適配卡低很多。
此外還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統做成軟raid.
個人使用磁碟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為例詳述如何配置RAID(企業用)
產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橋 + ICH6R南橋。

需要軟體

配置RAID時需要先安裝軟體,即獨立RAID卡驅動,該軟體的下載方法為:
打開惠普中文網站首頁 http://www.hp.com.cn/;
點擊「支持及驅動程序」;

6. 磁碟讀取速度受什麼影響

現在的技術發展實在太快,很多人還沒弄清SATA到底有什麼好,SATA II又來了。在傳統的IDE、潮流的SATA與前衛的SATA II硬碟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區別?幾種不同的硬碟各自價格等方面又是怎麼樣?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

在深入了解新標准之前,有必要回顧一下原有的技術。長期以來,硬碟技術的進步,都著重於傳輸速度和容量兩個方面。基本上認識電腦以來,大家就一直在使用Ultra ATA。這種延用已久的介面技術,有好些方面都顯得過時而需要改進了:
大家都知道,數據線太粗,安裝不方便,嚴重影響機箱內空氣流通,不利於機箱散熱,是傳統IDE介面即Ultra ATA硬碟的至命缺點。不過,IDE硬碟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局限性,大概就不是很多人都清楚了。
主從盤相互影響
普遍情況下,一塊主板只有兩個IDE介面,每個介面可以掛兩個IDE設備。但同一個介面的兩個設備是共用帶寬的,對速度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把硬碟和光碟機分開兩條IDE線連接到主板上
這樣,IDE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雖然一塊主板可以連接4個設備,但事實上只要超過兩個,速度就大大下降。
更大的問題是,同一條線上兩個設備要嚴格按主/從設置才能正常運行。象圖中這種西數WD400 JB,主硬碟還有兩種不同設置,一條IDE線只接這塊硬碟的時候按右邊的設置,帶從盤的時候則要按中間的設置方式。據親身經驗,如果沒帶從盤而按中間的方式設了,會出現五花八門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有時可以啟動,有時報告找不到硬碟,有時啟動過程中報告硬碟錯誤之類——每次啟動可能出現不同的問題。
不支持熱拔插
並行ATA在支持設備熱插拔方面能力有限,這一點對伺服器方面的應用非常重要。因為伺服器通常採用RAID的方式,任何一塊硬碟壞了都可以熱拔插更換,而不影響數據的完整性,確保伺服器任何情況下都正常開著。具有熱插拔支持功能的SCSI和光纖通道占據了企業級應用的幾乎全部市場,並行ATA空有價格優勢而不能獲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支持熱拔插。
不夠完善的錯誤檢驗技術
Ultra DMA引入了基於CRC的數據包出錯檢測,該技術是ATA-3標準的組成部分。但是,沒有任何一種並行ATA標准提供命令和狀態包的出錯檢測。盡管命令和狀態包出錯的范圍和幾率都小,但它們出錯的可能性也不容忽略。
使用過時的5伏電壓
處理器核心從幾個方面要求向低電壓過渡。較低電壓允許更快的信號陡變,這對提高速度、降低熱耗至關重要。現在的CPU核心電壓基本上都小於2伏,為保持與系統主板上其它晶元的互操作性,通常使用3.3伏的外部電壓分離出來,5伏電壓成為過時的標准。雖然大部分目前的 ATA/ATAPI-6標准為並行ATA設備指定的直流電壓供應為3.3V (± 8%),但一些模式的接收器大於4伏,所以要使用過時的5伏電壓。
介面速度的可升級性差
另外,Ultra ATA是受並行匯流排特性的限制,帶寬容易受到限制,經過多次升級,目前最高傳輸率也只是133M位元組/秒。
SATA比IDE優越在哪些地方?
SATA不再使用過時的並行匯流排介面,轉用串列匯流排,整個風格完全改變。
SATA與原來的IDE相比有很多優越性,最明顯的就是數據線從80 pin變成了7 pin,而且IDE線的長度不能超過0.4米,而SATA線可以長達1米,安裝更方便,利於機箱散熱。除此之外,它還有很多優點:
一對一連接,沒有主從盤的煩惱
每個設備都直接與主板相連,獨享150M位元組/秒帶寬,設備間的速度不會互相影響。
支持熱拔插
熱拔插對於普通家庭用戶來說可能作用不大,但對於伺服器卻是至關重要。事實上,SATA在低端伺服器應用上取得的成功,遠比在普通家庭應用中的影響力大。
數據傳輸更加可靠
SATA提高了錯誤檢查的能力,除了對CRC對數據檢錯之外,還會對命令和狀態包進行檢錯,因此和並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體精確度,使串列ATA在企業RAID和外部存儲應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低電壓信號
SATA的信號電壓最高只有0.5伏,低電壓一方面能更好地適應新平台強調3.3伏的電源趨勢,另一方面有利於速度的提高。
帶寬升級潛力大
SATA不依賴於系統匯流排的帶寬,而是內置時鍾。剛推出的這一代SATA內置1500MHz時鍾,可以達到150M位元組/秒的介面帶寬。由於不再依賴系統匯流排頻率,每一代SATA升級帶寬的增加都是成倍的:下一代300M位元組/秒,再下一代可以達到600M位元組/秒
SATA仍然存在的幾點不足
在國內,現在買IDE的人恐怕比買SATA的人多很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SATA的諸多先進性總體上對個人電腦用戶意義不是太大,它最大的意義的反而是適應了入門級企業應用的需要。
其次,nForce4、915之前的那些主板使用SATA硬碟,在安裝操作系統的時候需要用到軟盤,就象SCSI硬碟那樣,增添了用戶的麻煩。
另外,國內用戶的電腦配置相對落後,很多人都是舊電腦升級大容量硬碟,稍老點的主板還不支持SATA硬碟。
所以,SATA最大的成功在於吸引了很多低端入門級伺服器的用戶。但在企業級應用方面,它又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待改進:
單線程的機械底盤
SATA畢竟只是ATA,它的機械底盤是為8x5線程設計的,而SCSI的機械底盤是24x7多線程設計,能更好地滿足伺服器多任務的需要。所以SATA雖然在單任務的測試中不比SCSI差,但面對大數據吞吐量的伺服器,還是有差距的。除了速度之外,面對多任務數據讀取,硬碟磁頭頻繁地來回擺動,使硬碟過熱是SATA最大的問題。
形同虛設的熱拔插功能
在實際應用中,RAID硬碟陣列是由多個硬碟組成的,必須知道具體哪一塊硬碟壞了,熱拔插更換才有意義。SATA硬碟雖然可以熱拔插,但SATA組成的陣列在某塊硬碟損壞的時候,不能象SCSI、FC和SAS那樣,具有SAF-TE機制用指示燈顯示,知道具體壞的是哪一塊,熱拔插替換的時候,如果取下的是好硬碟,就容易使數據出錯。所以在實際應用中,SATA的熱拔插功能有點形同虛設的味道。
速度慢
SATA相對於SCSI和FC速度慢,主要原因是機械底盤不同,不適應伺服器應用程序大量非線性的讀取請求。所以SATA硬碟用來做視頻下載伺服器還不錯,用在網上交易平台則力不從心。
SATA 1.0控制器的傳輸速度效率不高,雖然標稱具有150MB/s的峰值速度,事實上最快的SATA硬碟速度也只有60MB/s。
整個解決方案價格不
雖然SATA硬碟相對於SCSI硬碟來說很便宜,但整個的SATA方案並不便宜。主要原因是SATA 1.0控制器的每個介面只能連接一個硬碟,8個硬碟組成的陣列需要8個介面,把每個介面300多元的花費算進去,就不便宜了。
SATA II與准SATA II
很多人到現在都還不是太清楚SATA與Ultra ATA相比有什麼區別與好處,這也難怪。因為連Intel剛推出SATA的時候,也沒想到這個為個人用戶而改進的方案,結果會在入門級伺服器和工作站等企業應用的前前景更為廣大——也正因為這樣,2004年才專門成立了SATA IO(SATA國際組織)。
前面那麼多介紹,是結合現實情況與SATA官方白皮書整理的,從中已經可以發現,說到SATA優缺點,更多的是從企業應用而不是個人與家庭應用的角度考慮的。
現在經常聽到「NCQ硬碟」和「SATA II硬碟」這兩個名詞,它們是SATA向下一代——SATA II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的產品:
第一階段是在SATA的基礎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儲設備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連、數據分散/集中這四項新特性。
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的基出上作進一步改進,加入了雙宿主主動式故障替換、與多個硬碟高效連接、3.0Gb(即300MB/s)介面帶寬等特性。
「NCQ硬碟」的改進:不僅僅是NCQ這么簡單
由於SATA II的第一階段幾項改進中,NCQ原生指令排序技術對個人用戶意義比較大,所以也只有這一項技術比較多人了解。其實SATA II第一階段加入的技術包括如下幾項:
NCQ原生指令排序
Native command queuing:什麼是NCQ呢?這是SCSI早就使用的一種技術,只是最近才應用於SATA硬碟。
傳統台式機硬碟都用線性形式處理請求,這種方式潛在很不好的方面,要理解其中原理,必須對硬碟物理結構有個基本了解。硬碟裡面是圓盤狀的,很象CD光碟。每一個圓盤由許多同心圓劃分為一條條磁軌,磁軌又分出扇區。每個圓盤由一個或多個磁頭負責讀取。如果數據分布在同一磁軌,尋找數據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不同磁軌之間移動則消耗很多時間。假設要讀取三塊數據,其中一塊在圓盤最外邊的磁軌上,一塊在圓盤最裡面的磁軌上,還有一塊在圓盤最外邊的磁軌上。傳統的硬碟,會依次先讀取圓盤最外面的數據,然後讀取最裡面的數據,最後再回頭讀取最外面的數據。這樣一來,磁頭移來移動消耗的尋道時間多,效率就低了。如果把磁頭移動減到最少,尋道時間就會相應減少。這就是NCQ的目的所在——NCQ可以重新編排指令,不讓磁頭從外移到內再移到外,而是在移向圓盤內圈之前就讀取外圈的兩塊數據。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CPU的速度對硬碟性能影響微乎其微,但NCQ技術則可以明顯改善硬碟性能,特別是對前面提到的SATA多線程性能差、容易磁頭頻繁來回擺動、硬碟容易過熱這些方面有很大改善。
機架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
前面提到SATA的熱拔插技術,由於陣列中有一塊硬碟出現故障的時候,不知道具體壞的是哪一塊而形同虛設。SATA II第一階段即擁有NCQ技術的SATA硬碟,加入了機架管理技術,正是用來解決這一問題的。
背板互連(Backplane Interconnect)
SATA用於數據發送的導線數量很小,因而出現了為外部RAID使用而部署的底板。
該底板是一塊物理線路板,通常集成到機架的後面板上,上面嵌入了通過刻在線路板上的導線連接到中心控制器插件的多個設備接頭。值得注意的是,中心控制器與主機的介面可以按任意一種協議來設計,可以是SCSI、光纖通道或iSCSI。底板的使用可使設備咬住接頭並緊密結合。
當然,受到FR4材質信號衰減的限制,中心控制器和SATA設備接頭之間蝕刻線路的最大長度必須限制在18英寸以內。雖然這種限製表面上局限了底板端子和SATA機架的設計,而事實上,標准機架為19英寸寬,因此,在一個1U到3U的機架內,為SATA而蝕刻的最大導線長度足以從一個位置適中的中心控制器連接到所有設備接頭。
SATA II不等於300MB/s
首先,是介面帶寬從原來的150MB/s擴展到了300MB/s。但SATA II不能與300MB/s劃等號,因為它包含了SATA II第一階段的NCQ等技術,以及更多的其它技術:
其次,SATA II可以通過Port Multiplier,讓每一個SATA介面可以連接4-8個硬碟,即主板有4個SATA介面,可以連接最多32個硬碟。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技術,叫Dual host active fail over。它可以通過Port Selector介面選擇器,讓兩台主機同時接一個硬碟。這樣,當一台主機出現故障的時候,另一台備用機可以接管尚為完好的硬碟陣列和數據,這就確保伺服器不管在某塊硬碟損壞,或是某壞CPU之類的其它配件損壞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作。
結語:給個人電腦用戶的特別提示
最後,相信大家對IDE、SATA、NCQ、SATA II已經有了比較整體的認識。或許很多關於伺服器方面的技術還不太明白,其實這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獲得這樣一個概念:SATA、SATA II的改進,大多數不是為個人電腦用戶而設的。
SATA對個人電腦用戶真正有意義的地方,也就是讓機箱散熱更加良好。但與此同時,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SATA II,在獲得這樣一個好處的同時,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會比較麻煩——需要插入SATA的驅動軟盤。所以IDE用戶千萬別以為SATA更先進,改用更先進的SATA硬碟會有多大的性能提升。
使用支持NCQ技術的硬碟,對喜歡同時運行很多個程序的用戶可能會有速度上的改進,而且由於磁頭比較少來回擺動,硬碟會比較長壽,溫度也會比較低。但前面沒有提到的一個必要前提是,必須主板和硬碟都支持NCQ技術才起作用。
至於SATA II,唯一對個人電腦用戶有意義的就是300MB/s的帶寬——當然,SATA II全都是支持NCQ的。不過千萬別指望帶寬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就可以獲得接近於SATA兩倍的速度,因為目前硬碟的速度主要是受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限制,而不在於介面帶寬,介面帶寬的增加對個人用戶帶來的速度改善,是微乎其微的。同樣,SATA II的好處——支持NCQ和300MB/s的帶寬,必須要主板支持,在只支持SATA I的主板上使用SATA II硬碟,就連「微乎其微」的改善也不會有。
總體來說,SATA、NCQ以至完整的SATA II,對一般個人電腦用戶的意義不是非常大,它們最大的意義在於為企業應用提供了SCSI、FC之外的廉價存儲解決方案——當然如果幾種硬碟的價格相差很小的話,盡可能選最先進的SATA II是沒錯的。如果擔心新技術會不成熟存在某些未知缺陷,繼續選擇SATA I硬碟甚至是IDE硬碟,也是相當不錯的方案。

RAID!!!

一.Raid定義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冗餘磁碟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同時希望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碟構成的冗餘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

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碟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

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二、RAID的幾種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碟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碟群,可以提高磁

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碟,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

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碟用硬體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碟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碟驅動程序以軟體的方

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碟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碟

中,當一塊磁碟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碟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碟的容量。

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碟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碟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

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碟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碟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為每一塊硬碟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碟控制器,在

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碟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為磁碟鏡像:把一個磁碟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碟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碟利用率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碟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

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碟讀取數據。
(2)、磁碟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碟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碟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碟出現問

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碟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碟,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

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

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碟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碟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

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碟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碟鏡像中建立

帶區集至少4個硬碟。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碟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

保存另一組磁碟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

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碟。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碟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

。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

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

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碟失效時,該磁碟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碟,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

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碟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

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

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資料庫和WEB服

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

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

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碟中進行均衡,從而

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

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RAID6
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

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

,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

了系統的並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

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但如果系統斷電

,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

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

十分高,不易於實現。

三、應用RAID技術
要使用磁碟RAID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RAID適配卡,通過RAID適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碟

實現硬碟的RAID功能。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晶元,讓主板能直接實現磁碟RAID。這

種方式成本比專用的RAID適配卡低很多。
此外還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統做成軟raid.
個人使用磁碟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為例詳述如何配置RAID(企業用)
產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橋 + ICH6R南橋。

需要軟體

配置RAID時需要先安裝軟體,即獨立RAID卡驅動,該軟體的下載方法為:
打開惠普中文網站首頁 ;
點擊「支持及驅動程序」;
選擇「下載驅動程序和軟體」並在搜索產品空行中輸入產品名稱「xw4200」,點擊「>>」按鈕;
選擇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文件名 SP28501.EXE,文件大小 3.6MB。

使用方法:

下載驅動到本地硬碟。

運行下載的程序,按照屏幕提示安裝驅動。

調試步驟

進入bios設置,選擇storage menu—storage option---SATA Emulation---打開RAID,存檔退出;
在機器post之後會出現按Ctrl+I進入SATA RAID設置,XW4200集成的是ICH6R的SATA RAID;
安裝系統需要載入RAID驅動程序,下載IAA軟體,解壓縮後有個Driver目錄,把Driver裡面的東西拷到一張軟盤內;
安裝系統時按F6載入,選擇ICH6R第一項驅動程序之後就按正常安裝了。

詳細步驟

開機看到hp或COMPAQ標志時按F10,選擇bios菜單中的Advanced 選項,打開Device Options,選擇SATA RAID項,將Option ROM值設置為Enabled;
重新開機時按CTRL+I,即可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屏幕 會有如下顯示:

create raid volume
delete raid voleme
reset disks to non-raid
exit

最下面一行會顯示出「physical disks: SATA 0 硬碟型號 SATA 1 硬碟型號」,例如:「physical disks: SATA 0
st380012as SATA 1 WDC WD800JD-60J」。

選擇第一項create raid volume後,在「NAME」處輸入raid名稱,比如「RAID 1」,確認後將「RAID LEVEL」改為「RAID 1(MERROR)」。下面「CAPACITY」處輸入要用來做RAID 1的空間大小,這里採用默認的最大值。最後在「CREAT VOLUME」處確認後創建完畢。

從光碟啟動安裝XP。出現按F6載入驅動提示時,按F6—>「S」確認—>插入存有raid驅動的軟盤—>選擇第一項「Intel 82801 FR Sata Raid Controller(Desktop ICH6R)」,之後開始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

安裝好主板晶元組和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後可以看到 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 ®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綠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看到兩個硬碟 ,且在「磁碟管理」中只能看到50%的磁碟容量(即一塊硬碟的容量)。

各種測試對已有系統的影響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後,可以看到RAID 1沒有變化,可以順利進入系統,但系統會提示「a raid volume is degrader」(because of missing hard drives),且在INTEL 加速工具中可以看到變化,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0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黃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里只看到一個硬碟。
按CTRL+I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後選擇第二項delete raid voleme(即刪除建立的RAID 1) 後,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保存的數據也不會丟失。但在「磁碟管理」裡面可以顯示出兩塊硬碟。
做完上面的第2項測試後,在「磁碟管理」中刪除第二塊硬碟的分區,再重新啟動 。做RAID 1後,機器提示沒有操作系統,即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總結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啟動後,兩塊硬碟數據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在出現相關提示信息後,可以正常進入系統。
在做好RAID 1後刪除RAID 1,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
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7. 關於一個問題,設備管理器的

一.Raid定義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冗餘磁碟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同時希望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碟構成的冗餘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

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碟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

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二、RAID的幾種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碟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碟群,可以提高磁

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碟,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

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碟用硬體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碟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碟驅動程序以軟體的方

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碟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碟

中,當一塊磁碟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碟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碟的容量。

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碟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碟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

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碟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碟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為每一塊硬碟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碟控制器,在

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碟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為磁碟鏡像:把一個磁碟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碟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碟利用率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碟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

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碟讀取數據。
(2)、磁碟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碟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碟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碟出現問

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碟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碟,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

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

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碟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碟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

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碟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碟鏡像中建立

帶區集至少4個硬碟。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碟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

保存另一組磁碟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

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碟。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碟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

。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

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

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碟失效時,該磁碟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碟,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

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碟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

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

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資料庫和WEB服

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

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

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碟中進行均衡,從而

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

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RAID6
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

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

,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

了系統的並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

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但如果系統斷電

,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

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

十分高,不易於實現。

三、應用RAID技術
要使用磁碟RAID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RAID適配卡,通過RAID適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碟

實現硬碟的RAID功能。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晶元,讓主板能直接實現磁碟RAID。這

種方式成本比專用的RAID適配卡低很多。
此外還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統做成軟raid.
個人使用磁碟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8. pc 中的哪個適配器卡可提供數據容錯能力

一般磁碟陣列卡就有數據容錯功能,但需要自行購買安裝。

9. 關於磁碟RAID的問題

一.Raid定義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冗餘磁碟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同時希望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碟構成的冗餘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

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碟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

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二、RAID的幾種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碟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碟群,可以提高磁

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碟,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

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碟用硬體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碟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碟驅動程序以軟體的方

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碟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碟

中,當一塊磁碟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碟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碟的容量。

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碟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碟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

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碟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碟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為每一塊硬碟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碟控制器,在

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碟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為磁碟鏡像:把一個磁碟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碟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碟利用率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碟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

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碟讀取數據。
(2)、磁碟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碟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碟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碟出現問

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碟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碟,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

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

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碟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碟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

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碟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碟鏡像中建立

帶區集至少4個硬碟。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碟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

保存另一組磁碟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

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碟。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碟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

。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

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

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碟失效時,該磁碟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碟,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

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碟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

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

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資料庫和WEB服

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

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

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碟中進行均衡,從而

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

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RAID6
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

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

,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

了系統的並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

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但如果系統斷電

,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

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

十分高,不易於實現。

三、應用RAID技術
要使用磁碟RAID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RAID適配卡,通過RAID適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碟

實現硬碟的RAID功能。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晶元,讓主板能直接實現磁碟RAID。這

種方式成本比專用的RAID適配卡低很多。
此外還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統做成軟raid.
個人使用磁碟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為例詳述如何配置RAID(企業用)
產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橋 + ICH6R南橋。

需要軟體

配置RAID時需要先安裝軟體,即獨立RAID卡驅動,該軟體的下載方法為:
打開惠普中文網站首頁 http://www.hp.com.cn/;
點擊「支持及驅動程序」;
選擇「下載驅動程序和軟體」並在搜索產品空行中輸入產品名稱「xw4200」,點擊「>>」按鈕;
選擇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文件名 SP28501.EXE,文件大小 3.6MB。

使用方法:

下載驅動到本地硬碟。

運行下載的程序,按照屏幕提示安裝驅動。

調試步驟

進入bios設置,選擇storage menu—storage option---SATA Emulation---打開RAID,存檔退出;
在機器post之後會出現按Ctrl+I進入SATA RAID設置,XW4200集成的是ICH6R的SATA RAID;
安裝系統需要載入RAID驅動程序,下載IAA軟體,解壓縮後有個Driver目錄,把Driver裡面的東西拷到一張軟盤內;
安裝系統時按F6載入,選擇ICH6R第一項驅動程序之後就按正常安裝了。

詳細步驟

開機看到hp或COMPAQ標志時按F10,選擇bios菜單中的Advanced 選項,打開Device Options,選擇SATA RAID項,將Option ROM值設置為Enabled;
重新開機時按CTRL+I,即可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屏幕 會有如下顯示:

create raid volume
delete raid voleme
reset disks to non-raid
exit

最下面一行會顯示出「physical disks: SATA 0 硬碟型號 SATA 1 硬碟型號」,例如:「physical disks: SATA 0
st380012as SATA 1 WDC WD800JD-60J」。

選擇第一項create raid volume後,在「NAME」處輸入raid名稱,比如「RAID 1」,確認後將「RAID LEVEL」改為「RAID 1(MERROR)」。下面「CAPACITY」處輸入要用來做RAID 1的空間大小,這里採用默認的最大值。最後在「CREAT VOLUME」處確認後創建完畢。

從光碟啟動安裝XP。出現按F6載入驅動提示時,按F6—>「S」確認—>插入存有raid驅動的軟盤—>選擇第一項「Intel 82801 FR Sata Raid Controller(Desktop ICH6R)」,之後開始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

安裝好主板晶元組和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後可以看到 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 ®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綠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看到兩個硬碟 ,且在「磁碟管理」中只能看到50%的磁碟容量(即一塊硬碟的容量)。

各種測試對已有系統的影響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後,可以看到RAID 1沒有變化,可以順利進入系統,但系統會提示「a raid volume is degrader」(because of missing hard drives),且在INTEL 加速工具中可以看到變化,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0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黃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里只看到一個硬碟。
按CTRL+I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後選擇第二項delete raid voleme(即刪除建立的RAID 1) 後,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保存的數據也不會丟失。但在「磁碟管理」裡面可以顯示出兩塊硬碟。
做完上面的第2項測試後,在「磁碟管理」中刪除第二塊硬碟的分區,再重新啟動 。做RAID 1後,機器提示沒有操作系統,即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總結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啟動後,兩塊硬碟數據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在出現相關提示信息後,可以正常進入系統。
在做好RAID 1後刪除RAID 1,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
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參考資料:http://www.icare.hp.com.cn/techcenter_staticarticle/28697/28697.html

10. 誰能告訴我RAID分幾種 區別都在那裡!

一.Raid定義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冗餘磁碟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碟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碟,同時希望磁碟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碟構成的冗餘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

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碟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

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二、RAID的幾種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碟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碟群,可以提高磁

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碟,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

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碟用硬體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碟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碟驅動程序以軟體的方

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碟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碟

中,當一塊磁碟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碟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碟的容量。

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碟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碟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

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碟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碟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為每一塊硬碟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碟控制器,在

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碟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為磁碟鏡像:把一個磁碟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碟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碟利用率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碟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

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碟讀取數據。
(2)、磁碟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碟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碟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碟出現問

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碟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碟,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

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

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碟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碟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

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碟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碟鏡像中建立

帶區集至少4個硬碟。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碟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

保存另一組磁碟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

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碟。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碟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

。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

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

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碟失效時,該磁碟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碟,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

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碟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

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

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資料庫和WEB服

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

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

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碟中進行均衡,從而

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

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RAID6
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

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

,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

了系統的並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

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但如果系統斷電

,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

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

十分高,不易於實現。

三、應用RAID技術
要使用磁碟RAID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RAID適配卡,通過RAID適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碟

實現硬碟的RAID功能。第二種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晶元,讓主板能直接實現磁碟RAID。這

種方式成本比專用的RAID適配卡低很多。
此外還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統做成軟raid.
個人使用磁碟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為例詳述如何配置RAID(企業用)
產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橋 + ICH6R南橋。

需要軟體

配置RAID時需要先安裝軟體,即獨立RAID卡驅動,該軟體的下載方法為:
打開惠普中文網站首頁 http://www.hp.com.cn/;
點擊「支持及驅動程序」;
選擇「下載驅動程序和軟體」並在搜索產品空行中輸入產品名稱「xw4200」,點擊「>>」按鈕;
選擇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文件名 SP28501.EXE,文件大小 3.6MB。

使用方法:

下載驅動到本地硬碟。

運行下載的程序,按照屏幕提示安裝驅動。

調試步驟

進入bios設置,選擇storage menu—storage option---SATA Emulation---打開RAID,存檔退出;
在機器post之後會出現按Ctrl+I進入SATA RAID設置,XW4200集成的是ICH6R的SATA RAID;
安裝系統需要載入RAID驅動程序,下載IAA軟體,解壓縮後有個Driver目錄,把Driver裡面的東西拷到一張軟盤內;
安裝系統時按F6載入,選擇ICH6R第一項驅動程序之後就按正常安裝了。

詳細步驟

開機看到hp或COMPAQ標志時按F10,選擇bios菜單中的Advanced 選項,打開Device Options,選擇SATA RAID項,將Option ROM值設置為Enabled;
重新開機時按CTRL+I,即可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屏幕 會有如下顯示:

create raid volume
delete raid voleme
reset disks to non-raid
exit

最下面一行會顯示出「physical disks: SATA 0 硬碟型號 SATA 1 硬碟型號」,例如:「physical disks: SATA 0
st380012as SATA 1 WDC WD800JD-60J」。

選擇第一項create raid volume後,在「NAME」處輸入raid名稱,比如「RAID 1」,確認後將「RAID LEVEL」改為「RAID 1(MERROR)」。下面「CAPACITY」處輸入要用來做RAID 1的空間大小,這里採用默認的最大值。最後在「CREAT VOLUME」處確認後創建完畢。

從光碟啟動安裝XP。出現按F6載入驅動提示時,按F6—>「S」確認—>插入存有raid驅動的軟盤—>選擇第一項「Intel 82801 FR Sata Raid Controller(Desktop ICH6R)」,之後開始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

安裝好主板晶元組和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應用程序加速器後可以看到 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 ®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綠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看到兩個硬碟 ,且在「磁碟管理」中只能看到50%的磁碟容量(即一塊硬碟的容量)。

各種測試對已有系統的影響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後,可以看到RAID 1沒有變化,可以順利進入系統,但系統會提示「a raid volume is degrader」(because of missing hard drives),且在INTEL 加速工具中可以看到變化,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0 Vlumes-RAID1 為硬碟標為黃色符號。RAID Hard drivers里只看到一個硬碟。
按CTRL+I進入RAID控制器配置選項後選擇第二項delete raid voleme(即刪除建立的RAID 1) 後,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保存的數據也不會丟失。但在「磁碟管理」裡面可以顯示出兩塊硬碟。
做完上面的第2項測試後,在「磁碟管理」中刪除第二塊硬碟的分區,再重新啟動 。做RAID 1後,機器提示沒有操作系統,即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總結

做好RAID 1 後,拔下任意一個硬碟啟動後,兩塊硬碟數據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在出現相關提示信息後,可以正常進入系統。
在做好RAID 1後刪除RAID 1,對任意一塊硬碟中的系統都沒有影響。
刪除RAID 1後再重做RAID 1會破壞硬碟的現有數據。

閱讀全文

與哪個適配卡可提供數據容錯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n10qq接受文件藍屏 瀏覽:892
穿越到一個全是女人的世界 瀏覽:367
linux回車命令 瀏覽:219
無毒電影網站推薦幾個 瀏覽:391
iphone網路顯示名稱 瀏覽:497
AW 5FP 瀏覽:547
微信群發敏感詞在線 瀏覽:718
一個外國電影,有的人有超能力 瀏覽:20
韓劇片 瀏覽:255
wps教學視頻教程 瀏覽:484
主角建國發展類的小說 瀏覽:411
linux命令查找目錄文件 瀏覽:770
北玄仙尊陳北玄的小說 瀏覽:355
狂怒余男迅雷下載 瀏覽:572
抓四人幫的電視劇叫什麼 瀏覽:374
男主角找到世界的盡頭是建模 瀏覽:724
藍牙為什麼能升級嗎 瀏覽:31
js缺少分號 瀏覽:93
江羊電影公司作品 瀏覽:43
怎麼樣在網站下載紅色警戒 瀏覽:77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