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大全 > 資料庫恢復的基礎是利用轉儲的冗餘數據

資料庫恢復的基礎是利用轉儲的冗餘數據

發布時間:2025-07-09 08:37:02

A. 資料庫簡答題

表是實實在在得保存數據的實體,寫入的數據都保存在表中,而視圖 是不保存數據的,也沒有數據.視圖就是一條 語句,實際上視圖從表中去數據.只是給我們的感覺好像直接從表中 取得一樣. 表可以建立各種觸發器,可以建立索引,可以建立主健,約束等. 但是視圖不能建立這些對象(視圖可以建立替代觸發器) . 表和視圖可以更新,但是視圖的更新受到約束. 比如,group by 和表連接生成的視圖不能更新表是實實在在得 保存數據的實體, 寫入的數據都保存在表中, 而視圖是不保存數據的, 也沒有數據.
------------------
可以理解為視圖的數據都是從表中取出來,視圖就是你定下的一個框框而已,內容都是在表中。

E-R圖為實體-聯系圖,
提供了表示實體型、屬性和聯系的方法,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構成E-R圖的基本要素是實體型、屬性和聯系,其表示方法為:
· 實體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內寫明實體名;
· 屬性:用橢圓形表示,並用無向邊將其與相應的實體連接起來;多值屬性由雙線連接;主屬性名稱下加下劃線;
· 聯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內寫明聯系名,並用無向邊分別與有關實體連接起來,同時在無向邊旁標上聯系的類型

規范化理論是資料庫邏輯設計的指南和工具,具體變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在數據分析階段,用數據依賴的概念分析和表示各項數據項之間的關系。
2,在設計概念結構階段,用規范化理論消除初步ER圖冗餘的聯系。
3,有ER圖像數據模型轉化階段,用模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指導設計。

B. 資料庫是干什麼用的呢

資料庫是以一定方復式儲存在一起、制能與多個用戶共享、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與應用程序彼此獨立的數據集合,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查詢、更新、刪除等操作。

資料庫是存放數據的倉庫。它的存儲空間很大,可以存放百萬條、千萬條、上億條數據。但是資料庫並不是隨意地將數據進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否則查詢的效率會很低。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著數據的互聯網世界,充斥著大量的數據。即這個互聯網世界就是數據世界。數據的來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記錄、消費記錄、瀏覽的網頁、發送的消息等等。除了文本類型的數據,圖像、音樂、聲音都是數據。

(2)資料庫恢復的基礎是利用轉儲的冗餘數據擴展閱讀:

資料庫發展現狀

在資料庫的發展歷史上,資料庫先後經歷了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等各個階段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快速的發展。特別是關系型資料庫已經成為目前資料庫產品中最重要的一員,80年代以來,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新出的資料庫產品都支持關系型資料庫,即使一些非關系資料庫產品也幾乎都有支持關系資料庫的介面。

C. 資料庫DBMS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什麼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主要由:數據定義、數據操作、資料庫的運行管理、數據組織、存儲與管理、資料庫的保護、資料庫的維護、通信。

主要功能:

1、數據定義:供用戶定義資料庫的三級模式結構、兩級映像以及完整性約束和保密限制等約束。DDL主要用於建立、修改資料庫的庫結構。

2、數據操作:DBMS提供數據操作語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戶實現對數據的追加、刪除、更新、查詢等操作。

3、資料庫的運行管理: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運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戶環境下的並發控制、安全性檢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檢查和執行、運行日誌的組織管理、事務的管理和自動恢復,即保證事務的原子性。這些功能保證了資料庫系統的正常運行。

4、數據組織、存儲與管理:DBMS要分類組織、存儲和管理各種數據,包括數據字典、用戶數據、存取路徑等,需確定以何種文件結構和存取方式在存儲級上組織這些數據,如何實現數據之間的聯系。

5、資料庫的保護:資料庫中的數據是信息社會的戰略資源,所以數據的保護至關重要。DBMS對資料庫的保護通過4個方面來實現:資料庫的恢復、資料庫的並發控制、資料庫的完整性控制、資料庫安全性控制。

6、資料庫的維護:這一部分包括資料庫的數據載入、轉換、轉儲、資料庫的重組合重構以及性能監控等功能,這些功能分別由各個使用程序來完成。

7、通信:DBMS具有與操作系統的聯機處理、分時系統及遠程作業輸入的相關介面,負責處理數據的傳送。

(3)資料庫恢復的基礎是利用轉儲的冗餘數據擴展閱讀:

選擇資料庫管理系統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1、 構造資料庫的難易程度。

需要分析資料庫管理系統有沒有範式的要求,即是否必須按照系統所規定的數據模型分析現實世界,建立相應的模型;資料庫管理語句是否符合國際標准,符合國際標准則便於系統的維護、開發、移植;有沒有面向用戶的易用的開發工具;所支持的資料庫容量,資料庫的容量特性決定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使用范圍。

2、 程序開發的難易程度。

有無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工具CASE——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根據軟體工程的方法提供各開發階段的維護、編碼環境,便於復雜軟體的開發、維護。

3、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性能分析。

包括性能評估(響應時間、數據單位時間吞吐量)、性能監控(內外存使用情況、系統輸入/輸出速率、SQL語句的執行,資料庫元組控制)、性能管理(參數設定與調整)。

D. 消除資料庫冗餘數據的方法

消除資料庫冗餘數據的方法有資料庫規范化、使用視圖、使用觸發器與約束、刪除非必要冗餘副本、增量更新與動態計算等。

  1. 資料庫規范化:將大表分解為多個關聯的小表,遵循1NF至BCNF等範式,消除屬性、元組、表的重復。例如,把包含重復客戶信息的訂單表拆分為「客戶表」和「訂單表」,通過主鍵 - 外鍵關聯,減少非必要冗餘,提升數據一致性。
  2. 使用視圖(View):視圖是基於查詢結果的虛擬表,可將冗餘數據邏輯整合,物理存儲仍保持非冗餘。通過視圖合並多表關聯數據,避免實際存儲重復信息,簡化查詢的同時不增加物理存儲,維護數據邏輯一致性。
  3. 觸發器(Trigger)與約束:觸發器可在數據更新時自動同步關聯表,確保冗餘副本一致性;約束通過主鍵、外鍵、唯一約束等限制重復數據錄入,從源頭減少冗餘。
  4. 刪除非必要冗餘副本:清理因設計失誤或歷史原因產生的重復表、多餘屬性,僅保留一處作為關聯鍵。但要保留必需冗餘,如備份、日誌、鏡像數據,以支持恢復和高可用。
  5. 增量更新與動態計算:對可通過計算獲得的數據,避免預存結果,改為查詢時動態計算;備份時採用增量轉儲,僅存儲變更數據,減少冗餘備份文件佔用。

此外,還可通過優化表結構設計、數據清洗與審計、審計與監控機制、動態轉儲與增量備份、動態數據生成與緩存等方法消除冗餘。同時,消除冗餘需平衡數據一致性、存儲成本與查詢性能,必要時保留少量可控冗餘以提升訪問效率。

E. 數據容災的實現方式

一.數據備份 所謂備份,就是通過特定的辦法,將講資料庫的必要文件復制到轉儲設備的過程。其中,轉儲設備是指用於放置資料庫拷貝的磁帶或磁碟。
選擇備份的依據是:丟失數據的代價與確保數據不丟失的代價之比.還有的時候,硬體的備份有時根本就滿足不了現實需要,比如誤刪了一個表,又想恢復該表的時候,資料庫備份就變得重要了。
Oracle提供了強大的備份與恢復策略,包括常規資料庫備份(邏輯備份,冷備份與熱備份)和高可用性資料庫(如備用資料庫與並行資料庫),以下的備份主要指資料庫的常規備份。
1.備份的重要性
備份是系統中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事項,雖然他們在系統的整個規劃,開發和測試過程中甚至占不到1%,看似不太重要且默默無聞的工作只有到恢復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其重要性,任何數據的丟失與嘗試見的數據down機,都是不可以被接收的。如果備份不能提供恢復的必要信息,使得恢復過程不能進行或長時間的進行(如一個沒有經過嚴格測試的備份方案),這樣的備份都不算或不是一個好的備份。
如果出現系統崩潰的災難,資料庫就必須進行恢復,恢復是否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精確性和及時性。能夠進行什麼樣的恢復依賴於有什麼樣的備份。作為DBA,有責任從以下三個方面維護資料庫的可恢復性:
(1)使資料庫的失效次數減到最少,從而使資料庫保持最大的可用性。
(2)當資料庫失效後,使恢復時間減到最少,從而使恢復的效益達到最高。
(3)當資料庫失效後,確保盡量少的數據丟失或根本不丟失,從而使數據具有最大的可恢復性。
數據備份是容災的基礎,是指為防止系統出現操作失誤或系統故障導致數據丟失,而將全部或部分數據集合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復制到其它的存儲介質的過程。傳統的數據備份主要是採用內置或外置的磁帶機進行冷備份。但是這種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誤等人為故障,而且其恢復時間也很長。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的海量增加,不少的企業開始採用網路備份。網路備份一般通過專業的數據存儲管理軟體結合相應的硬體和存儲設備來實現。
2.常見的備份方式
(1)定期磁帶備份數據。
(2)遠程磁帶庫、光碟庫備份。即將數據傳送到遠程備份中心製作完整的備份磁帶或光碟。
(3)遠程關鍵數據+磁帶備份。採用磁帶備份數據,生產機實時向備份機發送關鍵數據。
遠程資料庫備份。就是在與主資料庫所在生產機相分離的備份機上建立主資料庫的一個拷貝。
(4)網路數據鏡像。這種方式是對生產系統的資料庫數據和所需跟蹤的重要目標文件的更新進行監控與跟蹤,並將更新日誌實時通過網路傳送到備份系統,備份系統則根據日誌對磁碟進行更新。
(5)遠程鏡像磁碟。通過高速光纖通道線路和磁碟控制技術將鏡像磁碟延伸到遠離生產機的地方,鏡像磁碟數據與主磁碟數據完全一致,更新方式為同步或非同步。
數據備份必須要考慮到數據恢復的問題,包括採用雙機熱備、磁碟鏡像或容錯、備份磁帶異地存放、關鍵部件冗餘等多種災難預防措施。這些措施能夠在系統發生故障後進行系統恢復。但是這些措施一般只能處理計算機單點故障,對區域性、毀滅性災難則束手無策,也不具備災難恢復能力。
二.數據復制

SAN專注於企業級存儲的特有問題,主要用於存儲量大的工作環境。當前企業存儲方案所遇到問題的兩個根源是:數據與應用系統緊密結合所產生的結構性限制,以及目前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SCSI)標準的限制。大多數分析都認為SAN是未來企業級的存儲方案,這是因為SAN便於集成,能改善數據可用性及網路性能,而且還可以減輕存儲管理作業。
SAN是目前人們公認的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存儲技術方案,而未來SAN的發展趨勢將是開放、智能與集成。NAS是目前增長最快的一種存儲技術,然而就二者的發展趨勢而言,在應用層面上SAN和NAS將實現充分的融合。可以說,NAS和SAN技術已經成為當今數據容災備份的主流技術,關鍵在於如何在此基礎上開發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數據容災備份系統,在分布式網路環境下,通過專業的數據存儲管理軟體,結合相應的硬體和存儲設備,來對全網路的數據備份進行集中管理,從而實現自動化的備份、文件歸檔、數據分級存儲以及災難恢復等功能。

閱讀全文

與資料庫恢復的基礎是利用轉儲的冗餘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網名帶念字 瀏覽:161
提取一個文件夾里的所有圖片 瀏覽:198
三星s5自帶文件管理器 瀏覽:356
如何將文檔數據按規定排序 瀏覽:660
word中的文件如何重命名 瀏覽:272
新基建中的數據中心是指什麼 瀏覽:728
pdf掃描文件插入圖片大小 瀏覽:362
java500錯誤原因 瀏覽:905
sx1278代碼 瀏覽:729
調試配置文件 瀏覽:780
企業培訓app如何選 瀏覽:38
adonet讀取資料庫 瀏覽:717
藍色代碼 瀏覽:500
怎麼進入網站後台管理系統 瀏覽:988
win7如何傳文件 瀏覽:649
微信贈送u盤文件 瀏覽:216
office2016激活文件名 瀏覽:841
列印要輸入文件名 瀏覽:59
虛擬串口用什麼編程 瀏覽:314
word2010怎麼設置不同的頁碼 瀏覽:6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