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与棱镜门事件

大数据与棱镜门事件

发布时间:2022-08-19 17:04:32

❶ 棱镜门的主要曝光了对互联网的什么活动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第一,“棱镜”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

第二,该项目已得到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机构的授权及监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棱镜”对反恐有功。显然不是人人对此认同,美国会一些议员直言,尚无证据能证明“棱镜”项目在挫败恐怖图谋上起到作用。

国内涌现出两种声音告密者系29岁的美国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美国国内涌现出两种声音。一些官员指责斯诺登泄密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甚至将其定义为叛国行为。


(1)大数据与棱镜门事件扩展阅读

斯诺登事件”大事记

2013年6月5日 《卫报》刊登消息称,一名“告密者”出示的法院密令显示,从2013年4月25日至5月19日,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须每日向美国国家安全局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涉及通话次数、通话时长、通话时间等内容,但不包括通话内容。

2013年6月6日 美国《华盛顿邮报》又曝光政府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直接接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9家网络巨头的中心服务器,可以实时跟踪用户电邮、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

2013年6月7日 在加州圣何塞视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回应,公开承认该计划。他强调说,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

❷ 大数据时代的“被遗忘权”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被遗忘权”之争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宝贵的资源,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得人们现实行为大量地被虚拟成为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为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提供了过去无法想象的可能性。但这又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个人数据通常会在超出数据主体控制和知晓的范围被收集和使用,数据主体对数据的控制能力较弱,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用户的数据在互联网的流通本来无可厚非,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信息的流通完全是网络开放性和分享性的必然要求。在大量的网络活动中,我们的位置信息、搜索习惯、健康需求、财务状况等高度个人化信息,都会被相应的网站搜集记录。如聊天软件掌握用户的关系网络,网上商城会掌握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消费习惯等。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处理方式大都并不公示,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隐秘性,也给私自处理这些个人隐私创造了条件。保护个人隐私的提倡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互联网成立之初就有业内人士对此担忧,并长期在探讨解决的办法,但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因为网络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变得愈加难以管制。所以制定长远可行的制约策略,是保护个人隐私所要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平衡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将数据控制权在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进行再分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网络用户享有“被遗忘权”,旨在增强数据主体对个人数据的控制能力。

虽然这一法律目前仅限定在欧盟国家实施,但美国学者以及互联网公司对判决中的“被遗忘权”多持批评态度,其主要意见体现为几个方面:第一,如何协调“被遗忘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普通民众确实有权要求互联网公司从搜索结果中移除不相关信息,但是对于政治人物或公共娱乐人物呢?情况恐怕并非如此,如果允许他们删除自己认为“不充足的,无关紧要的,不再相关”的数据,可能影响公众的言论自由及知情权。第二,“被遗忘权”具体行使时,在搜索结果中应该如何移除相关信息仍非常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欧盟法院只是确立了非常宽泛的原则性规定。“不充足、无关紧要、不再相关”的标准难以界定,什么人以及什么事应该被遗忘?这些都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欧美对于“被遗忘权”的争论肯定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去年“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对各国个人信息保护敲响了警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各国的危机意识。

我国现阶段还未对“被遗忘权”进行深入探讨,但欧盟法院裁决网络用户享有“被遗忘权”所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被遗忘权”已经从提案变为一项事实上的权利,如今欧美对于该案的激烈争论对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大数据时代,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保护个人信息亟需法律“护航”,以约束各行各业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管理,促使相关企业信守承诺,并依法追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者的责任。如何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自由分享的关系,是政府、互联网企业和用户长期合力探讨的问题,它关系到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未来的互联网能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给用户带来更安全的体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的“被遗忘权”之争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❸ 棱镜门是什么

指的是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引发广泛影响。

这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高度机密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

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

拓展资料: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 ,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❹ 大数据 信息化作战的制胜法宝

大数据:信息化作战的制胜法宝

大数据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大数据的广泛运用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目前,大数据在军事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有关大数据的军事研究开发项目。那么,大数据究竟在未来作战中会发挥什么作用?有哪些军事应用前景?将带来哪些军事变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让核心目标显形

美国的网络监控无处不在,只要你通过搜索引擎键入敏感词汇,很快就会被监视和锁定。有时一些看似并不相关的寻常词汇,也可能被情报人员盯上。

从看似不相关中找出相关性,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目标中心战”将是一种主要战法,此战法成功的关键又取决于对敌核心“目标”自身的识别、定位与锁定上,这也是困扰指挥员的难题。运用大数据有可能让未来战场更加透明,从而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原理,每个目标,无论个人还是军事单位,都是数据的制造者,也都处在数据的包围之中。一旦成为大数据的锁定目标,就将“在劫难逃”。即使是深居简出的本·拉登,自认为与信息社会高度“绝缘”,但因周围的人不断产生数据信息,他也只能无所遁形了。

实现战争决策最优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更加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将可以辅助指挥员作出决策。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不仅能提供查询搜索功能,还将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顺应形势变化搜集各种数据,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战时指挥员的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高效,只需从“大数据”给出的所有意见建议当中优选出最佳方案即可。

在大数据支持下,一些无人作战平台,如无人机、无人舰艇、作战机器人等,也将具有一定的“自我”决策能力。这些作战平台可以在计算机系统操控下,实现自主攻防。尤其是在与指挥网络失去联系而无法接收指令时,作战平台将可依托基于大数据的自身“智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自动识别判断目标性质、威胁等级,自主决定进行攻击或者启动自我毁灭程序

私人定制——

使心理战的利箭更精准

楚汉相争,楚军在垓下为汉军所围。当夜,四面汉军皆唱楚歌,楚军军心震动,以为汉已尽得楚地、楚人,史称“四面楚歌”。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战战例。面对项羽麾下勇猛而著称的军队,汉军通过用楚地的歌曲唤起楚军的思乡之情,使其精神上濒临瓦解,无心恋战。

在大数据环境中,“数据脚印”可以清晰地还原每个人的心声。人们在信息空间当中的浏览、点击、搜索、购物、下载、上传、通话、微信、微博……所有的行为都有记录,最终都将会形成数据。于是你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个性化特征都将不再是“隐私”。据此,心战专家就能够制作出现实版的“楚歌”,可以根据每个官兵个人的喜好和心理特点进行“私人定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影响干预你的情绪和行为。这一切都可以在私人的网络空间中完成,比广播、传单等传统心战手段更具隐蔽性和诱惑性。

智能保障“送货上门”

美国有一家零售商,通过分析所有女性客户购买记录,制作了“怀孕预测指数”,并据此准确判断出哪位客户是孕妇,哪一天是她的预产期。可以提前将孕妇装、婴儿床等商品的优惠券寄给客户,并根据婴儿的成长周期定期向客户推介商品。凭借这项大数据技术,这家零售商开展的“送货上门”服务深受客户欢迎,商品销售额实现了快速增长。

供需矛盾在未来战场上将更加突出。大数据精准的预见功能使超前保障成为可能,这给战场保障带来了新的革命性机会。例如创建基于大数据的保障模式,让担负保障任务的部队,对平时与战时各个阶段、各种情况下的消耗、战损进行分析挖掘,就能够准确地预测出部队需求,合理调配使用各类保障资源,实现近乎智能化的精确保障。

变废为宝——

打响“数据保卫战”

“棱镜门”事件昭示人们,一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超级情报战”已经打响,信息空间成为战场,数据成为战斗力的来源。以往情报特工、间谍都致力于机密信息的获取,这种情报战像宝库夺宝,关键在于破译密码,取得宝库的钥匙。基于大数据的情报战则转向了公共信息,利用大数据强大的分析功能,从看似寻常的数据中找出关系国家、军队重大决策的情报,像是垃圾堆里淘宝。因此,数据将越来越成为制胜的关键,谁能够控制和利用更多有价值的数据,谁就能够掌握作战的主动权,也就拥有更多更大的胜算。

大数据情报战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数据保卫战”已经打响。一些现在看似不起眼或无用的数据,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将来可能会变得至关重要。未来数据安全,必将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加以重视,必须从现在开始构筑好数据安全的顶级防护层。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 信息化作战的制胜法宝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❺ 2013年国际十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的棱镜门

一、“棱镜门”事件爆发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用户隐私
2013年6月5日,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两份绝密资料,一份资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另一份资料更加惊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
此后斯诺登现身香港,声称自己良心感悟,无法允许美国政府利用“棱镜”项目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他表示,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

❻ 思科陷棱镜门 为什么不处理

国内媒体也把视角转向了一些美国通信公司对中国潜在的信息安全威胁,比如对思科公司的指控,因为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

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要害部门的网络建设,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础建设。中国电信163和中国联通169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骨干网络,两者承载着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但在这两大骨干网络中,思科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并把持着所有超级核心节点。

然而思科却是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设备主力供应商。在2006年美国115个政府部门参与的一场“网络风暴”的网络战演习中,思科是演习的重要设计者之一。因此安全专家担心一旦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极有可能利用思科在全球部署的产品,发动网络战,对敌国实施致命打击。

我国通信运营商一些细微的举动或许反映了这种担心。去年10月,中国联通完成了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集群路由器的搬迁工程,这是通信业界首个思科集群路由器的搬迁工程。这很可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表明我国通信企业已经开始正视信息安全问题,并开始着手对现有网络设备进行更替。

就在思科被卷入“棱镜门”事件之时,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ResearchGroup发布的数据显示,思科已击败惠普和IBM,成为云计算市场上最大的IT产品提供商。而思科在中国市场的年收入已超过16亿美元,占公司总利润的30%。可以预计,“棱镜门”事件可能使其在华业务遭受重挫。除了思科之外,预计微软、苹果等公司的在华业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事实上,去年美国封杀华为、中兴之时,就不断有安全专家呼吁政府应重视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崛起、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之时,“棱镜门”事件是一个更大的警示,或许接下来我国将会对网络安全立法,对政府、央企、军方等采购的国产化作出明文规定。

从企业技术储备上来看,目前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水准,本土企业已经有能力承载网络的全面建设和安全运营。因此,升级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将不仅仅对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商是利好,还将广泛惠及涉足云计算、大数据的众多公司。

譬如,即将出台的云计算标准将可能更加重视安全问题,这将使本土的软硬件生产、系统集成以及云计算平台提供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同样,大数据方面的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数据处理、语音识别、IT咨询、信息安全等企业也都将迎来巨大商机。

❼ 大数据将使安全产品爆发式增长

大数据将使安全产品爆发式增长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将业务流程通过云进行外包,云里的数据是否安全?新IT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崛起撬动了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庞大商机。但同时,风险也随即不请自来。通过互联网,海量数据“唾手可得”,尤其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移动终端设备(BYOD)的使用大大增加了高级持续威胁(APT)的可能性。
虽然近两年中国政府在云计算领域出台了较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并未有具体的云计算运营和安全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对企业来说,一旦数据遭到威胁,损失将无法估量。在海量数据面前,传统的信息安全系统暴露的不仅是系统功能上的缺陷,更是整个架构体系上的安全隐患。传统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针对泄密方面所做的保护无外乎是对输入输出口、光驱、蓝牙等进行监控,但不能管控涉密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棱镜门”事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局正是通过云服务提供商获得大量保存在云端的个人信息。如果说云计算的核心是数据的集中、整合、关联和共享,而大数据的应用则起到了整理分析的作用,看似无关的数据经过挖掘、整理和分析都可能成为高度机密数据。
应用层面,未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数据的使用价值不但推动企业积极进行数据整合并实现实时在线更新,大量的曾经单独的数据被整合变成了具有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而这些资源一旦泄露,风险将加倍爆发。

图1:2010-2016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及预测(亿元)

图2:2009-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相较于2010年的1.2ZB增长近30倍。如果说我们正处在海量数据爆发的初期混乱阶段,“棱镜门”则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安全的深度思考和重视。据IDC测算,全球仅有三成不到的互联网数据可以称为安全,而随着企业对于数据价值认知度的提升,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因此,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及下一代互联网的防火墙、数据泄露防护等变被动为主动防御的新一代安全产品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❽ 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_数据分析师考试

如果把“数据化”视为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则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用他别具洞见的天才新著《大数据时代》首次告诉我们:人类正在进入“数据颠覆传统”的信息社会中级阶段。

在此阶段,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无限膨胀的天文海量催生了“统计+分类-推理分析=决策”的计算机处理程序(有点像刷卡消费一步到位,节省了算账找补等繁琐环节),悄然挑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传统认识论模式,冥冥之中潜移默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对人类“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试验”三大实践活动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大数据点燃

美国政府曾为定期公布消费物价指数CPI以监控通胀率,雇用了大量人员向全美90个城市的商店、办公室进行电话、传真拜访,耗资2.5亿美元搜集反馈8万种商品价格的延时信息。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经济学家采取“大数据”方案,通过一个软件在互联网上每天搜集50万种商品价格即时信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该软件马上发现了通胀转为通缩的趋势,而官方数据直到11月才发现。之后该软件被畅销到70多个国家。这一案例充分体现出“大数据”颠覆传统的力量和变革思维的智慧。

“小数据”时代追求精准,竭力避免不精准信息误导误判。然而95%被传统数据库拒绝接受的非结构化(非标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模糊化数据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数据越模糊越全面,才能有效避免误导误判。

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思维变革,是“大数据”颠覆传统认识论模式的关键。电脑毕竟不是人脑,电脑永远搞不懂气候与机票价格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公鸡打鸣和天亮之间虽无因果关系,但古人通过公鸡打鸣来预报天亮却很少失败。“如果数百万条医疗记录显示橙汁和阿司匹林的特定组合对癌症治疗有效果,那就用不着通过一次次实验来探索其具体的药理机制了”。“苹果之父”乔布斯就主动试用过一些医疗记录有效但未经临床验证的疗法同癌症抗争。你可以嘲笑乔布斯“不讲科学”,但他却因此多活了好几年。

从根本上说,所谓“大数据挑战传统认识论”,其实是人类把复杂的认识过程“全部打包”给了电脑,而电脑懒得分析推理验证,只通过统计分类对比,交出“最终答案”就OK了。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变“少而精”为“多而全”,变“因果”为“相关”。当实地调研开始被数据采集所替代,当严密的实验开始被非线性逻辑所替代,当“唯一真理”开始被多项选择所替代,“大数据”就用事实向人类宣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既是电脑望尘人脑的劣势,也是电脑超越人脑的优势!

大数据渗透大世界

不要以为“大数据”只是科幻故事或政府与科学家的“专利”。环顾四周,“大数据”早已渗透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数据超市、数据易趣、数据交友、数据联谊、数据作坊、数据课堂、数据IB等传奇版本。从治安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业贸易、批发零售、公益救援直到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社会、环境、文艺、体育。

UPS国际快运公司从2000年开始通过“大数据”检测其遍布全美的6万辆货车车队,统计出各损耗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改“备份携带”为提前更换,有效预防了半路抛锚造成的严重麻烦和巨大损失,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UPS还依靠“大数据”优化行车路线(例如尽量右转弯,避免左转弯),2011年全公司车辆少跑4828万公里,节省燃料300万加仑,减少碳排放3万公吨。

为纽约提供电力支持的爱迪生电力公司,针对每年多起电缆沙井盖爆炸造成严重事故,采取“大数据”手段统计出106种预警先兆,预测2009年可能出事的沙井盖并严加监控。结果位列前十分之一的高危井盖中,预测准确率达44%。

美国里士满市警察当局凭经验认定枪击事件往往导致犯罪高峰期,“大数据”证明这种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枪击事件后2周左右。孟菲斯市2006年启动“大数据”系统锁定了更容易发生犯罪的地点和更容易抓捕罪犯的时间,使重大犯罪发生率下降26%。

沃尔玛2004年依靠“大数据”发现了飓风前夕销量增加的各类商品,进而每逢预报便及时设立飓风用品专区,并将手电筒、早餐零食蛋挞等摆放于专区附近,明显增加了“顺便购买”的销量。

至于“大数据”的经济价值,仅需略举数例:2006年微软以1.1亿美元购买了埃齐奥尼的Farecast公司,2008年谷歌以7亿美元购买了为Farecast提供数据的ITA Software公司。同年在冰岛成立的DataMarket网站干脆专靠搜集提供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免费信息来获利生存,包括倒卖各类研究机构公开发布的研究数据——只要找到买主,往往愿出高价!

大数据创造大金融

金融领域当然是“大数据”的主战场之一。程序化交易也许是现今最主要的“大数据”新式武器。美国股市每天成交量高达70亿股,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交易量并非由人操作,而是由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算法之上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日新月异的程序化交易只能运用海量数据来预测收益、降低风险。几乎所有银行、券商、保险、期货、QFII和投资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程序化交易工具。谁的武器更先进?竞争到最后恐怕还是比谁搜集处理的数据更海量。

一家投资基金通过统计大商场周边停车场及路口交通拥挤状况,来预测商场经营及当地经济状况,进而预测相关股价走势,最后居然拿数据统计资料换得了该商场的部分股权。

不少对冲基金通过搜集统计社交网站推特上的市场心情等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伦敦和加利福尼亚的两家对冲基金,利用“大数据”形成119份表情图和18864项独立的指数,向许多客户推销股市每分钟的“动态表情”:乐观、忧郁、镇静、惊恐、呆滞、害怕、生气、激愤等,以帮助和带动投资决策。

在金融机构竞相拉客理财的今天,如果能及时搜集处理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自然也能从茫茫人海中及时发现怦然心动打算开户的,或一气之下打算“跳槽”的投资者。

当然,如果投资者都能通过“大数据”直接决策,将“刷卡消费”拓展成“刷卡投资”,那藏龙卧虎的分析师群体和争雄斗妍的研究报告未来还有市场吗?

大数据暗藏大隐患

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宏观上看,“大数据”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将人类虚拟分割为“数据化”与“被数据化”两大阵营。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披露了美国政府长期监控全世界的“最高机密”,但美国总统、国会和政府都认定这种监控“天经地义”,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虽然社会早已建立起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但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体系正蜕变为固若金汤但可以随意绕过的“马其诺防线”。

“大数据”导致个人信息被交易、个人隐私被外泄还不算,更大的危险在于“个人行为被预测”。正如作者预言——“这些能预测我们可能生病、拖欠还款甚至犯罪的算法程序,会让我们无法购买保险、无法贷款,甚至在犯罪实施前就预先被逮捕”——也许你认为这对全社会来说无疑是好事。可是如果预测系统不完善、软硬件出差错、数据搜集处理不当、临时数据未经检验、黑客攻击、有人恶意或善意开玩笑制造假信息……导致你、你的家庭、你的亲朋好友、你的所在单位甚至你的祖国被冤枉被制裁,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微观上看,即使是出于正当目的采集的“大数据”,仍可能在“扩展开发”过程中产生无法想象的副作用。例如谷歌的街景拍摄和GPS数据为卫星定位和自动驾驶仪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但同时因其有助于黑帮盗贼便捷挑选有利目标而引发了多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当谷歌对图像背景上的业主房屋、花园等目标进行模糊化处理后,反而引起盗贼更加注意。

无论你惊奇还是恐惧,欢迎还是躲避,关注还是漠视,理解还是拒绝,“大数据”都在加快步伐向我们走来。我们只有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才不至于被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提前淘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❾ “棱镜门”事件对中国信息安全市场有何影响

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门”事件,在政治层面已开始沉淀,但在产业层面激发的市场动荡才刚刚开始。至少在中国,这种变化已开始发生。据斯诺登当时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而思科几乎参与了中国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据透露,此后,包括工信部、公安部在内的多个部委曾广泛邀请厂商参加各类座谈及调研活动,并向业界了解思科、IBM等外资企业的相关情况。
据业内估计,“包括厂商,相关领域的专家、科研机构,都在探讨棱镜门对于整个中国信息化建设这些方面的影响。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说将有怎样的改变,国产设备会有多少比例,但是随着这个事件曝光以后,对国产化的呼声无疑会越来越高”。初步估计,军队、军工、政府等关键部门所受影响要更大一些;同时像金融、能源、交通业等国民经济关键部门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针对金融、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面临的信息安全实际需要,继续组织国家信息安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试点示范。据透露,《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两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已送交主管部门审议,有望年内发布。此外,还有一系列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在加紧制定中。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1、在“棱镜门”事件之后出台的中国工业及信息化相关政策,肯定都会受到此事件的影响,在安全审查、技术选择和敏感行业的采购方面,中国会普遍收紧;2、外资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今后将受到更多安全方面的审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们获得订单;3、类似华为、中兴等艰难拓展国际业务的龙头公司,可能会向中国市场回归,分享更多的中国市场“大饼”。4、受“棱镜门”事件刺激,中国的信息安全市场会有所扩大。但由于中国公司在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上的欠缺,在某些领域(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部分设备等)仍难摆脱对国外企业的依赖。因此,相关市场的“向内转”可能也是暂时现象。

❿ 大数据推动军事思维更新

大数据推动军事思维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广泛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正在对军事思维产生较大的影响。

大数据促使作战筹划方式更新。与人们过去的思维方式不同,大数据强调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总体数据,而不是抽取少量的数据样本;大数据关注事物的混杂性,而不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大数据注重事物的相关关系,而不探求之间的因果关系。过去,由于可以掌握的数据不足,战争的不确定性很高,指挥员很容易陷在“战争迷雾”之中。而大数据时代不要求准确知道每一个精确的数据,只需了解事物的概略全貌即可。通过相关数据信息的大量积累,而不是某个具体数据的精确分析,从中提炼出事物运行的规律,判断其发展趋势,为作战行动提供便利。例如,2011年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背后,就是上千名数据分析员长达十年的数据积累。换言之,是大数据抓住了本·拉登。

大数据引领指挥决策方式变革。在战争中,数据组成了战争中的一切要素,大数据的出现必将要求以全新的数据思维辅助指挥决策。指挥员作指挥决策,越来越取决于大量的数据资源,而非经验和直觉的“拍脑门”。只要掌握的作战数据足够庞大和真实,通过深入的数据挖掘,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出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预测对手的作战行动,判断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同时,大数据所提供的高速计算能力,也有助于指挥员更加精确而迅速地设计作战行动方案。因此,可以预见,基于数据的定量决策将和基于经验的定性决策同样重要,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手段将从辅助决策的次要地位上升到支撑决策的重要地位。例如,美国发布的《2013—2017年国防部科学技术投资优先项目》中,就将“从数据到决策”项目排在第一位,凸显了大数据对其指挥决策方式的巨大影响。

大数据带来新的军事安全隐患。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大数据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数字主权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为军事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一方面,数据库漏洞越来越多,可供攻击的目标随之增加,另一方面,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核心数据的泄露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造成致命性影响。例如,“棱镜门”事件引爆的“大数据暴政”,就是最好的体现。在“棱镜”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监视帝国”,对我国的军事信息安全带来更大的压力。军事信息安全领域,正在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太空之后又一个大国博弈的新型空间。

大数据在军队建设中更加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先后经历了零散数据、纸质数据、小规模数据再到目前的大数据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数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一个时期,应当高度关注大数据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国防和军队建设数据的安全体系,统筹考虑大数据军事运用的战略需求,融入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力度,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战史战例、行动样式、敌情状况、战场环境等大数据研发的支持。积极引导大数据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研究和建设契机,推动我国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推动军事思维更新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与棱镜门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老师韩国 浏览:800
0xfcf0b87d 浏览:781
真实里面的女演员表 浏览:95
在附近可以看电影英译 浏览:944
老电影抗战老电 浏览:187
询价文件有哪些 浏览:298
国际影视网站推荐 浏览:165
使命召唤12版本号 浏览:342
公交车gps大数据分析 浏览:889
iphone5港版美版区别 浏览:831
韩国姜恩惠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281
关于音乐的电影有哪些法国 浏览:927
游戏中的网络编程 浏览:238
三姐妹的诊所韩国电影 浏览:42
win7给文件夹设置密码 浏览:481
当鸭的男主电影 浏览:779
境外电影网站 浏览:105
A电影哪里看 浏览:671
宝书网txt下载官网 浏览:340
国产tv网站 浏览:6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