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系統 > linux默認啟動系統

linux默認啟動系統

發布時間:2023-04-01 06:51:33

① win deepin 雙系統設置默認啟動系統

要在在深度謹稿os的帶歲設置里蠢晌睜面可以設置啟動順序。因為linux的啟動許可權比windows高,在windows里沒法看到Linux的啟動項。

② 如何修改LINUX和WINDOWS雙系統的啟動順序和等待時間啊

更改雙系統的啟動順序和等待時間,可以使用windows系統登錄後,在電腦啟動屬性設置中更改默認啟動系統選項,同時將等待時間進行調整。

更改方法可以參考如下步驟:

1、先進入你的windows系統,然後滑鼠右鍵點擊我的電腦,彈出菜單選擇「屬性」;

③ 我是win10和liunx雙系統,我每次啟動都是liunx系統。怎麼切換回win10

雙系統的切換步驟如下:



1、在「我的電腦」桌面,用電腦鍵盤win+R鍵,進入運行界內面,在「運行」中輸入msconfig,然容後點擊「確定」,進入系統引導盤中。



④ Linux如何啟動流程Linux啟動流程詳解

在BIOS階段,計算機的行為基本上被寫死了,可以做的事情並不多;一般就是通電、BIOS、主引導記錄、操作系統這四步。所以我們一般認為載入內核是linux啟動流程的第一步。

第一步、載入內核

操作系統接管硬體以後,首先讀入 /boot 目錄下的內核文件

我們查看一下,/boot 目錄下面大概是這樣一些文件:

$ ls /boot config-3.2.0-3-amd64 config-3.2.0-4-amd64 grub initrd.img-3.2.0-3-amd64 initrd.img-3.2.0-4-amd64 System.map-3.2.0-3-amd64 System.map-3.2.0-4-amd64 vmlinuz-3.2.0-3-amd64 vmlinuz-3.2.0-4-amd64

第二步、啟動初始化進程

內核文件載入以後,就開始運行第一個程序 /sbin/init,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系統環境。

由於init是第一個運行的程序,它的進程編號(pid)就是1。其他所有進程都從它衍生,都是它的子進程。

第三步、確定運行級別

許多程序需要開機啟動。它們在Windows叫做"服務"(service),在Linux就叫做"守護進程"(daemon)。

init進程的一大任務,就是去運行這些開機啟動的程序。但是,不同的場合需要啟動不同的程序,比如用作伺服器時,需要啟動Apache,用作桌面就不需要。Linux允許為不同的場合,分配不同的開機啟動程序,這就叫做"運行級別"(runlevel)。也就是說,啟動時根據"運行級別",確定要運行哪些程序。

Linux預置七種運行級別(0-6)。一般來說,0是關機,1是單用戶模式(也就是維護模式),6是重啟。運行級別2-5,各個發行版不太一樣,對於Debian來說,都是同樣的多用戶模式(也就是正常模式)。
init進程首先讀取文件 /etc/inittab,它是運行級別的設置文件。如果你打開它,可以看到第一行是這樣的:

id:2:initdefault:

initdefault的值是2,表明系統啟動時的運行級別為2。如果需要指定其他級別,可以手動修改這個值。

那麼,運行級別2有些什麼程序呢,系統怎麼知道每個級別應該載入哪些程序呢?回答是每個運行級別在/etc目錄下面,都有一個對應的子目錄,指定要載入的程序。

/etc/rc0.d /etc/rc1.d /etc/rc2.d /etc/rc3.d /etc/rc4.d /etc/rc5.d /etc/rc6.d

上面目錄名中的"rc",表示run command(運行程序),最後的d表示directory(目錄)。下面讓我們看看 /etc/rc2.d 目錄中到底指定了哪些程序。

$ ls /etc/rc2.d README S01motd S13rpcbind S14nfs-common S16binfmt-support S16rsyslog S16sudo S17apache2 S18acpid ...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個文件README以外,其他文件名都是"字母S+兩位數字+程序名"的形式。字母S表示Start,也就是啟動的意思(啟動腳本的運行參數為start),如果這個位置是字母K,就代表Kill(關閉),即如果從其他運行級別切換過來,需要關閉的程序(啟動腳本的運行參數為stop)。後面的兩位數字表示處理順序,數字越小越早處理,所以第一個啟動的程序是motd,然後是rpcbing、nfs......數字相同時,則按照程序名的字母順序啟動,所以rsyslog會先於sudo啟動。

這個目錄里的所有文件(除了README),就是啟動時要載入的程序。如果想增加或刪除某些程序,不建議手動修改 /etc/rcN.d 目錄,最好是用專門命令進行管理。

第四步、載入開機啟動程序

前面提到,七種預設的"運行級別"各自有一個目錄,存放需要開機啟動的程序。不難想到,如果多個"運行級別"需要啟動同一個程序,那麼這個程序的啟動腳本,就會在每一個目錄里都有一個拷貝。這樣會造成管理上的困擾:如果要修改啟動腳本,豈不是每個目錄都要改一遍?

Linux的解決辦法,就是七個 /etc/rcN.d 目錄里列出的程序,都設為鏈接文件,指向另外一個目錄 /etc/init.d ,真正的啟動腳本都統一放在這個目錄中。init進程逐一載入開機啟動程序,其實就是運行這個目錄里的啟動腳本。

下面就是鏈接文件真正的指向。

$ ls -l /etc/rc2.d README S01motd -> ../init.d/motd S13rpcbind -> ../init.d/rpcbind S14nfs-common -> ../init.d/nfs-common S16binfmt-support -> ../init.d/binfmt-support S16rsyslog -> ../init.d/rsyslog S16sudo -> ../init.d/sudo S17apache2 -> ../init.d/apache2 S18acpid -> ../init.d/acpid ...

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你要手動關閉或重啟某個進程,直接到目錄 /etc/init.d 中尋找啟動腳本即可。比如,我要重啟Apache伺服器,就運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etc/init.d 這個目錄名最後一個字母d,是directory的意思,表示這是一個目錄,用來與程序 /etc/init 區分。

第五步、用戶登錄

開機啟動程序載入完畢以後,就要讓用戶登錄了。

一般來說,用戶的登錄方式有三種:

(1)命令行登錄

(2)ssh登錄

(3)圖形界面登錄

這三種情況,都有自己的方式對用戶進行認證。

(1)命令行登錄:init進程調用getty程序(意為get teletype),讓用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輸入完成後,再調用login程序,核對密碼(linux還會再多運行一個身份核對程序/etc/pam.d/login)。如果密碼正確,就從文件 /etc/passwd 讀取該用戶指定的shell,然後啟動這個shell。

(2)ssh登錄:這時系統調用sshd程序(linux還會再運行/etc/pam.d/ssh ),取代getty和login,然後啟動shell。

(3)圖形界面登錄:init進程調用顯示管理器,Gnome圖形界面對應的顯示管理器為gdm(GNOME Display Manager),然後用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如果密碼正確,就讀取/etc/gdm3/Xsession,啟動用戶的會話。

第六步、進入 login shell

所謂shell,簡單說就是命令行界面,讓用戶可以直接與操作系統對話。用戶登錄時打開的shell,就叫做login shell。

linux默認的shell是Bash,它會讀入一系列的配置文件。上一步的三種情況,在這一步的處理,也存在差異。

(1)命令行登錄:首先讀入 /etc/profile,這是對所有用戶都有效的配置;然後依次尋找下面三個文件,這是針對當前用戶的配置。

~/.bash_profile ~/.bash_login ~/.profile

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文件只要有一個存在,就不再讀入後面的文件了。比如,要是 ~/.bash_profile 存在,就不會再讀入後面兩個文件了。

(2)ssh登錄:與第一種情況完全相同。

(3)圖形界面登錄:只載入 /etc/profile 和 ~/.profile。也就是說,~/.bash_profile 不管有沒有,都不會運行。

第七步,打開 non-login shell

老實說,上一步完成以後,Linux的啟動過程就算結束了,用戶已經可以看到命令行提示符或者圖形界面了。但是,為了內容的完整,必須再介紹一下這一步。

用戶進入操作系統以後,常常會再手動開啟一個shell。這個shell就叫做 non-login shell,意思是它不同於登錄時出現的那個shell,不讀取/etc/profile和.profile等配置文件。

non-login shell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是用戶最常接觸的那個shell,還在於它會讀入用戶自己的bash配置文件 ~/.bashrc。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於bash的定製,都是寫在這個文件裡面的。

你也許會問,要是不進入 non-login shell,豈不是.bashrc就不會運行了,因此bash 也就不能完成定製了?事實上,Debian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請打開文件 ~/.profile,可以看到下面的代碼

if [ -n "$BASH_VERSION" ]; then if [ -f "$HOME/.bashrc" ]; then . "$HOME/.bashrc" fi fi

上面代碼先判斷變數 $BASH_VERSION 是否有值,然後判斷主目錄下是否存在 .bashrc 文件,如果存在就運行該文件。第三行開頭的那個點,是source命令的簡寫形式,表示運行某個文件,寫成"source ~/.bashrc"也是可以的。

因此,只要運行~/.profile文件,~/.bashrc文件就會連帶運行。但是上一節的第一種情況提到過,如果存在~/.bash_profile文件,那麼有可能不會運行~/.profile文件。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把下面代碼寫入.bash_profile就行了。

if [ -f ~/.profile ]; then . ~/.profile fi

這樣一來,不管是哪種情況,.bashrc都會執行,用戶的設置可以放心地都寫入這個文件了。

Bash的設置之所以如此繁瑣,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早期的時候,計算機運行速度很慢,載入配置文件需要很長時間,Bash的作者只好把配置文件分成了幾個部分,階段性載入。系統的通用設置放在 /etc/profile,用戶個人的、需要被所有子進程繼承的設置放在.profile,不需要被繼承的設置放在.bashrc。

順便提一下,除了Linux以外, Mac OS X 使用的shell也是Bash。但是,它只載入.bash_profile,然後在.bash_profile裡面調用.bashrc,而且不管是ssh登錄還是在圖形界面里啟動shell窗口都是如此。

⑤ Linux( bootloader)啟動操作系統過程

Linux Booting Process:
(1) BIOS
功能:執行計算機系統完整性檢測;通電液凳自檢;搜索/載入/執行 boot loader程序。
一旦 boot loader 程序被探測到,並且載入到內存,BIOS會把控制權交給它。
(2) MBR
MBR位於引導盤(Bootable Disk)的第一個扇區(512B)。
通常是在 /dev/sda 或者 /dev/hda 。

注意:引導盤(bootable disk)和引導分區(bootable partition)的區別。

(3) GRUB
GRUB =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如果在系統中安裝有多個內核鏡像,你可以選擇某一個被執行。
GRUB展示了一個啟動畫面,等待幾秒,如果你不輸入任何字元,它將會按照grub配置文件的規定載入默認的內核鏡像。

Grub配置文件在: /boot/grub/grub.conf
它包含了內核和initrd.img

(4) Kernal
(注意Kernal和kernel不一樣)

Kernal按照grub.conf文件的規定,掛載根文件系統。
一旦kernal啟動,它第一件事情就是執行:sbin/init 進程。

initrd是被kernel用做臨時根文件系統,直到Kernal掛載了根文件系統。

(5) INIT(凳埋團Initilization)

根據 /etc/inittab 文件決定Linux運行層級,運行級別決定了哪個初始化程序(Initial Programs)被載入到啟動項。

(6) Run Level

根據你的運行級別的設定,操作系統會執行下來對應的文件夾下的程序:

Linux的7個棗橘運行級別(Run levels):

標準的Linux運行級別為3或者5,如果是3的話,系統就在多用戶狀態;如果是5的話,則是運行著XWindow系統。不同的運行級別有著不同的用處,也應該根據自己的不同清晰來設置。例如,如果丟失了root口令,那麼可以讓機器啟動進入單用戶模式來設置。

如果是使用S(Start)開頭的程序,那麼是用在啟動的時候,
如果是使用K(Kill)開頭的程序,那麼是用在關機的時候。

⑥ 安裝windows和linux的雙系統後為什麼默認啟動windows怎麼回事》

看來你不是用的grub引導,應該是wubi安裝的ubuntu吧,修改啟動次序可以在我的電腦-屬性-高級系統屬性-高級-啟動和故障恢復-設置,可以選擇默認啟動系統還有設置等待時間。如有問題可以發網路信息,樂意幫忙

⑦ Linux系統啟動及定製過程

CentOS的啟動流程總體順序如下:

POST --> Boot Sequence --> bootloader(MBR) --> Kernel --> 載入rootfs --> switchroot --> /sbin /init --> (配置文件:/etc/inittab, /etc/init/*.conf) --> 根據init配置文件設置默認運行級別 --> 運行系統初始化腳本/etc/rc.d/rc.sysinit,完成系統初始化 --> 開啟或關閉用戶選定的對應運行級別下所對應的服務 --> 啟動終端,列印登錄提示符。

註:前面加粗部分代表內核空間的系統啟動流程,後面未加粗部分代表用戶空間的系統啟動流程。

第一步:硬體啟動過程

POST加電自檢

主要實現的功能是檢測各個外圍硬體設備是否存在而且能夠正常運行起來,實現這一自檢功能的是固化在主板上的ROM(主要代表為CMOS)晶元上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程序;例如BIOS會檢測CPU、Memory以及I/O設備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如果是個人計算機的話可能還會檢測一下顯示器。只要一通電,CPU就會自動去載入ROM晶元上的BIOS程序,是這樣來實現的。而檢測完成之後就進行硬體設備的初始化。

選擇啟動設備以載入MBR

主要實現的功能是選擇要啟動的硬體設備,選擇了之後就可以讀取這個設備上位於MBR里頭的bootloader了。這一步的實現是這樣的:根據BIOS中對啟動順序的設定,BIOS自己會依次掃描各個引導設備,然後第一個被掃描到具有引導程序(bootloader)的設備就被作為要啟動的引導設備。

MBR(Main Boot Record),是硬碟的0柱面,0磁軌、1扇區(第一個扇區),稱為主引導扇區,也稱為主引導記錄。它由三部分組 成:主引導程序(BootLoader)、硬碟分區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硬碟有效標志(55AA)。
註:硬碟默認一個扇區大小為512位元組。
第一部分,主引導程序(BootLoader)佔446個位元組,負責從活動分區中裝載,並運行系統引導程序。
第二部分,硬碟分區表DPT佔64個位元組,有4個分區表項,每個分區表項佔16個位元組,硬碟中分區有多少以及每一個分區的大小都記 錄在其中。
第三部分,硬碟有效標志,佔2個位元組,固定為55AA。如果這個標志位0xAA55,就認為這個是MB

第二步:GRUB引導階段

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主引導程序(BootLoader)。Windows使用的是NTLDR(NT Loader,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統)、Bootmgr(Boot Manager,Windows Vista,7,8,10),Linux一般使用的是grub(也叫grub legacy)和grub2。GRUB程序載入執行並引導kernel(內核)程序,其中有三個階段,Grub引導階段的文件都在/boot/grub/目錄下。

stage1: 這一階段執行的就是系統安裝時預先寫入到MBR的Bootloader程序,即是存放在MBR的前446位元組里的程序。它的任務僅是讀取(載入)硬碟的0柱面,0磁軌,2扇區的內容(/boot/grub/stage1)並執行。

stage1.5: 這一階段是Stage1階段和Stage2階段的橋梁,功能是載入stage2所在分區的文件系統驅動,讓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識別stage2所在分區的文件系統,此後grub程序便有能力去訪問/boot/grub/stage2。

stage2: 這一階段讀取並解析grub的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nf,根據配置文件載入內核鏡像到內存中,通過initrd程序建立虛擬根文件系統,最後調用(轉交)內核。

第三步:內部引導階段

載入內核,核心開始解壓,啟動一些最核心的程序。為了讓內核足夠的輕小,硬體驅動並沒放在內核文件裡面。系統僅探測可識別到的所有硬體設備,載入硬體驅動程序,即載入真正的根文件系統所在設備的驅動程序(有可能會藉助於ramdisk載入驅動),以只讀方式掛載根文件系統,運行用戶空間的第一個應用程序:/sbin/init。

第四步:init初始化階段(系統初始化階段)

雖然CentOS 5、CentOS 6以及CentOS 7的/etc/init配置文件內容各不相同,但總體的啟動流程相同:/sbin/init --> 根據/etc/inittab配置文件設置默認運行級別 --> 運行系統初始化腳本/etc/rc.d/rc.sysinit,完成系統初始化 --> 關閉或啟動用戶選定的默認運行級別所對應的服務 。

對於CentOS 5來說,初始化程序init是SysV init,其配置文件為:/etc/inittab; 對於CentOS 6來說,初始化程序init是upstart,其配置文件為:/etc/inittab, /etc/init/ .conf,也就是upstart將配置文件拆分成多個,在/etc/init/目錄下以conf結尾的都是upstart風格的配置文件,而/etc/inittab僅用於設置默認運行級別; 對於CentOS 7來說,初始化程序init是systemd,其配置文件:/usr/lib/system/systemd/, /etc/systemd/system/

具體執行過程:/sbin/init程序會讀取/etc/inittab文件確認運行級別,然後執行/etc/rc.d/rc腳本,根據確認的運行級別啟動對應/etc/rc.d/rc#.d/目錄下的服務(#為0~6),與此同時執行系統初始化腳本/etc/rc.sysinit(軟鏈接,指向/etc/rc.d/rc.sysinit),還會載入/etc/rc.local(軟鏈接,指向/etc/rc.d/rc.local文件)用戶自定義服務(腳本)。

CentOS7中初始化進程變為了systemd,systemd即為system daemon,是Linux下的一種init軟體,開發目標是提供更優秀的框架以表示系統服務間的依賴關系,並依此實現系統初始化時服務的並行啟動,同時達到降低Shell系統開銷的效果,最終代替現在常用的System V與BSD風格的init程序。與多數發行版使用的System V風格的init相比,systemd採用了以下的新技術:A.採用Socket激活式與匯流排激活式服務,以提高相互依賴的各服務的並行運行性能;B.用Cgroup代替PID來追蹤進程,即使是兩次fork之後生成的守護進程也不會脫離systemd的控制。

第五步:啟動終端

根據前面獲取的運行級別來啟動終端,mingetty程序是用於啟動終端的,它會調用登錄程序login,這樣就能顯示出登錄提示符了,類似mingetty這種用於打開終端的程序還有getty等。而如果默認運行級別為5,則會打開圖形界面。

第一步:硬體啟動過程

這一步和CentOS6差不多,詳細請看1.1內容。

第二步:GRUB引導階段

從這一步開始,CentOS6和CentOS7的啟動流程區別開始展現出來了。CentOS7的主引導程序使用的是grub2,執行過程是先載入boot.img、core.img兩個鏡像,再載入MOD模塊文件,把grub2程序載入執行,接著解析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fg,根據配置文件載入內核鏡像到內存,之後構建虛擬根文件系統,最後轉到內核。

CentOS7中使用命令進行配置,而不直接去修改配置文件了。grub.cfg配置文件開頭注釋部分說明了由/etc/grub.d/目錄下文件和/etc/default/grub文件組成。改好配置後都需要使用命令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將配置文件重新生成。

第三步:內部引導階段

這一步與CentOS6也差不多,載入驅動,切換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統,唯一不同的是執行的初始化程序變成了/usr/lib/systemd/systemd。

第四步:init初始化階段(系統初始化階段)

CentOS7中我們的初始化進程變為了systemd。執行默認target配置文件/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這是一個軟鏈接,與默認運行級別有關)。然後執行sysinit.target來初始化系統和basic.target來准備操作系統。接著啟動multi-user.target下的本機與伺服器服務,並檢查/etc/rc.d/rc.local文件是否有用戶自定義腳本需要啟動。最後執行multi-user下的getty.target及登錄服務,檢查default.target是否有其他的服務需要啟動。

注意:/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指向了/lib/systemd/system/目錄下的graphical.target或multiuser.target。而graphical.target依賴multiuser.target,multiuser.target依賴basic.target,basic.target依賴sysinit.target,所以倒過來執行。

unit對象:unit表示不同類型的systemd對象,通過配置文件進行標識和配置;文件中主要包含了系統服務、監聽socket、保存的系統快照以及其他與init相關的信息。(也就是CentOS6中的伺服器啟動腳本)

第五步:啟動終端

systemd執行sysinit.target
systemd啟動multi-user.target下的本機與伺服器服務
systemd執行multi-user.target下面的/etc/rc.d/rc.local
Systemd執行multi-user.target下的getty.target及登錄服務
getty.target是啟動終端的systemd對象。如果到此步驟,系統沒有指定啟動圖形桌面,到此就可以結束了,如果需要啟動圖形界面,要在此基礎上啟動桌面程序。

從 CentOS 7 版本之後,系統開始用 systemd 實現init進程,系統啟動和伺服器守護進程管理器功能,負責在系統啟動或運行時,激活系統資源,伺服器進程和其它進程。

unit表示不同類型的systemd對象,通過配置文件進行標識和配置;文件中主要包含了系統服務、監聽socket、保存的系統快照以及其它與init相關的信息。

3.2 system unit文件格式

/usr/lib/systemd/system:發行版打包者使用,每個服務最主要的啟動腳本設置,類似於之前的/etc/init.d/

/etc/systemd/system:系統管理員和用戶使用,管理員建立的執行腳本,類似於/etc/rcN.d/Sxx的功能,比上面目錄優先運行

/lib/systemd/system::ubutun的對應目錄

/run/systemd/system:系統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服務腳本,比上面目錄優先運行

unit 格式說明:

service unit file文件通常由三部分組成:

Unit段的常用選項:

Service段的常用選項:

Install段的常用選項:

注意:對於新創建的unit文件,或者修改了的unit文件,要通知systemd重載此配置文件,而後可以選擇重啟。

首先在啟動界面按e編輯啟動參數,

將ro參數更改為rw init=/sysroot/bin/sh,按ctr + x啟動系統

按下圖執行命令更改root密碼

⑧ 如何在安裝linux後將開機默認啟動還原為windows

  1. 進入linux系統,進入linux終端,以root管理員的身份登錄。

  2. 在命令行輸入 vi /boot/grub/menu.lst。

  3. 找到default=0的那一行,將0改成1(一般來說),保存後退出就行。
    這裡面用到vi編輯器的使用,另外0和1是對應著後面title的名稱的散掘,找到你要默認啟動的那個系統的title,按0、1、2的順序來對應。

⑨ win7和Linux雙系統啟動時如何設置默認進入windows

Windows與Linux的雙系統,是使用grub引導的。所以,如果需要使Windows做為默認啟動,需要修改Linux下的grub配置文件。以Red
Enterprise
Linux為列。vim
/boot/grub/grub.conf注意該文件中以title為開頭的行有幾條?呵呵,是否發現你的windows也在其中一行。從上到下,數一下你的windows在第幾個title.如上圖,我的Windows7是第二個title行。OK再看該圖最上面的那個default=1defualt故名思議。默認的意思,沒凱卜錯。就是這里設置第中搏幾個title行為默認啟動。寫上數字就行了。不過grub的計數是從0開始的。所以這里的要寫的數值是你title行數的n-1。也就是說。我是第二個title。但我要寫2-1=1。
所以。我的系統的Defult=1,實際上是以windows7為默認啟動的。樓主請根據你系統的不同情況算出應該default=多少。以上是RHEL的grub修改方法。其他的Linux發行版會有一些差異。總之,賣孫祥方法與解決思路是一樣的。希望樓主的問題能夠解決。

⑩ 怎樣設置GRUB默認啟動系統及Menu.lst參數

Linux(Fedora/Ubuntu/RetHat)雙/多系統後,設置GRUB默認啟動windows或linux系統及Menu.lst參數就顯得尤為芹羨重要了,因為通過設置我們可以選擇默認啟動哪個系統、出現選擇界面時的停留時間、調整系統默認啟動順序等。
一、首先介紹如何設置GRUB默認啟動哪個系統
由於Ubuntu/Fedora等Linux系統採用都是Linux文件結構,這里就不分開講,下面提到的文謹仔件都在同一個位置。
1.打開終端,輸入「su」(不包含引號),接著輸入root密碼。
2.登錄root以後,輸入
vi /boot/grub.conf 3.我們會看到GRUB的文件信息找到下面的文字出現的地方。
#boot=/dev/sda
default=0
timeout=0
在下面timeout=0(timeout默認為0)會列出你所有的系統,因人而異。看看我的: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2.6.27.29-170.2.78.fc10.i686)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27.29-170.2.78.fc10.i686 ro root=/dev/VolGroup00/LogVol00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27.29-170.2.78.fc10.i686.img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2.6.27.25-170.2.72.fc10.i686)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27.25-170.2.72.fc10.i686 ro root=/dev/VolGroup00/LogVol00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27.25-170.2.72.fc10.i686.img

title Fedora (2.6.27.24-170.2.68.fc10.i686)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27.24-170.2.68.fc10.i686 ro root=/dev/VolGroup00/LogVol00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27.24-170.2.68.fc10.i686.img
每一個title後面就時一個系統名稱。
我這里有三個系統,比如我想啟動第三個系統「Fedora」,我只要
按鍵盤上的「i」鍵,將游標移動到「default=0」的後面,將0改為2(記住這里第一個系統代號為祥首汪0,第二個系統代號為1,順序加下去)。
如果你想開機的時候可以留下一定的時間給自己選擇啟動哪個系統,只要修改timeout後面的值就可以了,一般改成3或5就可以了。
改好以後,按『ESC』,再按「:」(就是『shift+「;」,不包含引號),輸入』wq『,你的修改就保存好了,重啟以後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默認啟動Windows系統也時一樣的方法,找到Windows系統看看排在第幾,修改default為對應的值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linux默認啟動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將圖形文件生成雕刻文件 瀏覽:558
mongodb可視化工具下載 瀏覽:377
word2003設置密碼 瀏覽:966
公司文件如何分類 瀏覽:578
如何關閉手機網路信號強度 瀏覽:252
win7怎麼新建word 瀏覽:60
福州孩子哪裡學編程 瀏覽:703
win10關閉server 瀏覽:980
全民飛機升級波塞 瀏覽:779
如何清洗電池的數據 瀏覽:775
電腦怎麼給iphone傳照片 瀏覽:610
word文檔里的圖片位置錯誤 瀏覽:195
win10360wifi打不開 瀏覽:745
2002電腦系統升級 瀏覽:745
被批評的app有哪些 瀏覽:512
win10如何修改hosts文件 瀏覽:971
iphone的未接來電 瀏覽:134
如何新建一個文件夾word文檔 瀏覽:74
零售商運用了什麼樣的大數據 瀏覽:557
榮耀分身微信清理es文件瀏覽器 瀏覽:68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