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系統 > linux如何製作跨區卷

linux如何製作跨區卷

發布時間:2022-09-28 03:01:06

㈠ lvm是什麼意思,linux里的。說白話,網上寫的沒看懂,請說通俗易懂點,謝謝咯

lvm有點像windows下的動態磁碟,是一種把硬碟空間大小分配成邏輯卷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用分區就可以簡易劃分某個分區的大小了。

㈡ Linux環境怎樣製作u盤系統啟動盤

Linux下面製作啟動DOS盤差不多吧(命令行的)

㈢ 如何在linux系統上製作啟動u盤啟動盤

以 FAT32 格式的優盤為例,插入後,若有自動掛載, 請先卸載U盤。
然後執行
#syslinux /dev/sdb
上面的命令會改變U盤上的啟動分區,並復制一個文件 LDLINUX.SYS 到其根目錄中。
然後將包含下面內容的 syslinux.cfg 保存到U盤根分區上。其中的root=/dev/sda4 是啟動目標機上的第4個分區。同時復制內核 vmlinux 到U盤根分區上。
DEFAULT 2.6.31sda4
TIMEOUT 50
LABEL 2.6.31sda4
SAY Now booting the kernel from SYSLINUX...
LINUX vmlinux
APPEND rw root=/dev/sda4
然後將目標機上設置為從U盤啟動, 插入U盤,就會看到 syslinux 引導系統成功。
extlinux 的操作對象是文件系統類型為ext2/ext3的已掛載的設備上的目錄。
先將U盤重新分區,並格式化
#mkfs.ext3 /dev/sdb1
#mkfs.ext3 /dev/sdb2
這里第一個分區中操作,
#cd /media/disk
#extlinux .
#cp ~/syslinux.cfg extlinux.conf
#cp kernel .
因為 exlinux 生成的引導文件只是保存在U盤中的普通文件,需要改變MBR,來指向它。
所以要用 syslinux 包中附帶的 mbr 覆蓋U盤原來的mbr。並需要用 fdisk 將要啟動的分區的 boot flag 設置為 on。
#cat /usr/lib/syslinux/mbr.bin > /dev/sdb
# fdisk /dev/sdb1
t
a
1
因 extlinux 與 syslinux 所用的配製文件只是名字不同,內容完全一樣,所以可簡單的復制一份過來

㈣ 如何製作linux操作系統鏡像

img/iso文件是鏡像文件,在Linux系統操作中有時需要製作鏡像文件,那麼製作鏡像文件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如何下Linux下製作可啟動img/iso文件。
如何在Linux系統中製作可啟動img/iso鏡像文件
製作鏡像文件有三種方法,cp, cat, dd 和其它專用工具。cp ,cat 和 dd都可以從設備復制文件來創建鏡像。而 dd 命令更為強大,可以通過指定塊大小,塊多少來直接創建鏡像。
IMG 文件:
因為cp, cat 只能從設備來製作鏡像,但又沒有專用工具來做 IMG 文件,故這里用 dd 命令來製作 IMG 文件。
1,製作
dd if=/dev/zero of=fdimage.img count=2880
or
dd if=/dev/zero of=fdimage.img bs=1024 count=1440
2,格式化
mkfs.msdos fdimage.img
3,修改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後,可直接修改
mount -o loop *.img /mnt
4,可啟動
因為製作可啟動鏡像一定會用到虛擬機,推薦用 Virtualbox,先到網上下個 DOS 啟動盤來引導。用 DOS 的 sys 命令傳遞系統。推薦使用 FreeDOS,屬自由軟體。也可用 dd 命令 來傳遞引導引導信息,並復制啟動啟動時所需文件來做啟動盤。以 FreeDOS 為例,傳遞啟動信息用以下命令,其中下載的啟動盤為 balder10.img 文件
dd if=balder10.img of=fdimage.img bs=512 count=1 conv=notrunc
多系統用 grub4dos,
1),用 grub.exe 引導多系統
2),安裝 grub 到MBR,用 grldr 來引導多系統。當然也可用同上面一樣的辦法用 dd 直接寫入引導信息。
bootlace.com --floppy --chs 0x00
註:才發現用 dd 命令只能從邏輯扇區開始 ,先前我想可否用 dd 來將 grldr.mbr 寫入 u 盤,我用自己的 U 盤試了,結果不能打開了。因為我的 U 盤為 fat16 格式,邏輯扇區開始是OBR,接著是FAT表,結果把 FAT1 表給蓋了,那時還沒有想到還有 FAT2 呢,就格了,現在想起來郁悶啊,好多東西都沒有了。
為什麼軟盤可以呢,因為它就沒有前面的63個扇區,直接從邏輯0扇區開始的。
ISO 文件:
因為文件系統的關系,就不能用 dd 來直接做 ISO 鏡像了(當然,它還是可以從設備製作 ISO 鏡像)。 ISO 文件的製作有專用工具,
1,製作
mkisofs -r -o cdimage.iso /home/XXX/cddir
2,格式化
用mkiso製作的 iso 已有文件系統 iso9660
3,可啟動
無論是引導單系統還是引導多系統都還是用 mkisofs 這個工具,只是載入到光碟的 boot loader 不一樣而已。當然也可以將 DOS 的引導器 (也就是它的引導扇區) 或 windows 的引導器 ( XP 系統的是 ntldr ) 放入讓光碟引導。下面只討論 grub4dos 的使用
1),用 grub.exe 引導多系統
用 DOS 載入 grub.exe 引導多系統
2),將 grub 安裝到光碟 MBR
在製作時可用下面的命令直接生成可啟動鏡像,其中 grldr, menu.lst 要放在 cddir 目錄下,也就是在 cd 根目錄。
mkisofs -R -b grldr -no-emul-boot -boot-load-seg 0x1000 -o cdimage.iso cddir
mkisofs -R -b grldr -no-emul-boot -boot-load-size 4 -o cdimage.iso cddir
PS,下面給出 dd 命令和 mkisofs 參數說明
dd (convert and files)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dd 的主要選項:
指定數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元結尾乘以相應的數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
of=file
輸出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出。
ibs=bytes
一次讀入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obs=bytes
一次寫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bs=bytes
同時設置讀寫塊的大小為 bytes ,可代替 ibs 和 obs 。
cbs=bytes
一次轉換 bytes 個位元組,即轉換緩沖區大小。
skip=blocks
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

㈤ 如何製作linux 系統啟動盤

你好,製作linux U盤啟動盤很簡單,需要以下三個工具 1 軟碟通 (試用版即可)
2 你想安裝內的linux 發行版的 iso鏡像文容件
3 8G (最小4G)的U盤一個
插到電腦上U盤(備份好數據),打開軟碟通軟體,選擇啟動——寫入硬碟鏡像 在彈出的對話框里填上你現在好的iso文件路徑 點擊開始即可。提示製作完成後。重啟 設置U盤位第一啟動項 保存退出bios 重啟後 就跟光碟安裝linux 是一樣的步驟,更多的關於linux 安裝以及後續linux 的使用配置方法推薦網路搜索《linux就該這么學》,裡面講的很詳細而且是完全免費的。

㈥ 如何製作raid1

1.RAID 0的創建

第一步

首先要備份好硬碟中的數據。很多用戶都沒有重視備份這一工作,特別是一些比較粗心的個人用戶。創建RAID對數據而言是一項比較危險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毀掉整塊硬碟的數據,我們首先介紹的RAID 0更是這種情況,在創建RAID 0時,所有陣列中磁碟上的數據都將被抹去,包括硬碟分區表在內。因此要先准備好一張帶Fdisk與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啟動盤,這也是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第二步

將兩塊硬碟的跳線設置為Master,分別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們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晶元控制)。由於RAID 0會重建兩塊硬碟的分區表,我們就無需考慮硬碟連接的順序(下文中我們會看到在創建RAID 1時這個順序很重要)。

第三步

對BIOS進行設置,打開ATA RAID CONTROLLER。我們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進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選項並開啟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議將開機順序全部改為ATA 100 RAID,實際我們發現這在系統安裝過程中並不可行,難道沒有分區的硬碟可以啟動嗎?因此我們仍然設置軟碟機作為首選項。

第四步

接下來的設置步驟是創建RAID 0的核心內容,我們以圖解方式向大家詳細介紹:

1.系統BIOS設置完成以後重啟電腦,開機檢測時將不會再報告發現硬碟。

2.磁碟的管理將由HighPoint 370晶元接管。

3.下面是非常關鍵的HighPoint 370 BIOS設置,在HighPoint 370磁碟掃描界面同時按下「Ctrl」和「H」。

4.進入HighPoint 370 BIOS設置界面後第一個要做的工作就是選擇「Create RAID」創建RAID。

5.在「Array Mode(陣列模式)」中進行RAID模式選擇,這里能夠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選項,在此我們選擇了RAID 0項。

6.RAID模式選擇完成會自動退出到上一級菜單進行「Disk Drives(磁碟驅動器)」選擇,一般來說直接回車就行了。

7.下一項設置是條帶單位大小,預設值為64kB,沒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

8.接著是「Start Create(開始創建)」的選項,在你按下「Y」之前,請認真想想是否還有重要的數據留在硬碟上,這是你最後的機會!一旦開始創建RAID,硬碟上的所有數據都會被清除。

9.創建完成以後是指定BOOT啟動盤,任選一個吧。

按「Esc」鍵退出,當然少不了按下「Y」來確認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沒有提供類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設置後是不可逆轉的

第五步
再次重啟電腦以後,我們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樣了。插入先前製作的啟動盤,啟動DOS。打開Fdisk程序,咦?怎麼就一個硬碟可見?是的,RAID陣列已經整個被看作了一塊硬碟,對於操作系統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們大可不必費心RAID磁碟的管理,這些都由控制晶元完成。接下來按照普通單硬碟方法進行分區,你會發現「這個」硬碟的容量「變」大了,仔細算算,對,總容量就是兩塊硬碟相加的容量!我們可以把RAID 0的讀寫比喻成拉鏈,它把數據分開在兩個硬碟上,讀取數據會變得更快,而且不會浪費磁碟空間。在分區和格式化後千萬別忘了激活主分區。

第六步

選擇操作系統讓我們頗費周折,HighPoint370晶元提供對Windows 98/NT/2000/XP的驅動支持,考慮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對高級的用戶,所以我們選擇了對新硬體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採用英文版系統主要是為了方便後面的Winbench測試,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統),Windows 2000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硬體支持方面顯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對於採用RAID的電腦,操作系統的安裝和普通情況下不一樣,讓我們看看圖示,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復制」重啟以後出現的畫面,安裝程序會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裝SCSI設備或RAID磁碟」,這一過程很短,而且用戶往往會忽視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後出現安裝選擇,選擇「S」將安裝RAID控制晶元驅動,選擇「Enter」則不安裝。

按下「S」鍵會提示插入RAID晶元驅動盤。

鍵入回車,安裝程序自動搜索驅動盤上的程序,選擇「WinXP」那一個並回車。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內置的驅動版本不一致,安裝程序會給出提示讓用戶進行選擇。

按下「S」會安裝軟盤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則安裝Windows XP Professional自帶的驅動。按下「S」後又需要確認,這次是按「Enter」(這個……確認太多了,呵呵)。接下來是正常的系統安裝,和普通安裝沒有任何區別。

RAID 0的安裝設置我們就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會談談RAID 1的安裝。與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裝過程要簡單許多,在正確操作的情況下不具破壞性。

2.RAID 1的創建

雖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樣,但RAID 1的安裝設置過程卻與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區別在於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設置。為了避免重復,我們只向大家重點介紹這部分設置:

進入HighPoint 370 BIOS後選擇「Create RAID」進行創建:

1.在「Array Mode」上點擊回車,在RAID模式選擇中選擇第二項「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為數據源盤創建鏡像)」。

2.接著是源盤的選擇,我們再次提醒用戶:務必小心,不要選錯。

3.然後是目標盤的選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鏡像盤或備份盤。

4.然後開始創建。

5.創建完成以後BIOS會提示進行鏡像的製作,這一過程相當漫長。

6.我們用了大約45分鍾才完成60GB的鏡像製作,至此RAID 1創建完成。

RAID 1會將主盤的數據復制到鏡像盤,因此在構建RAID 1時需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把主盤和鏡像盤弄混,否則結果將是悲劇性的。RAID 1既可在兩塊無數據的硬碟上創建,也能夠在一塊已經安裝操作系統的硬碟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長的鏡像製作過程)。創建完成以後我們試著將其中一塊硬碟拔下,HighPoint370 BIOS給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塊硬碟承擔起了源盤的重任,所有數據完好無損。

對於在一塊已經安裝操作系統的硬碟上添加RAID 1,我們建議的步驟是:打開BIOS中的控制晶元→啟動操作系統安裝HighPoint 370驅動→關機將源盤和鏡像盤接在IDE3、4口→進入HighPoint 370 BIOS設置RAID 1(步驟見上文介紹)→重啟系統完成創建。

我們對兩種RAID進行了簡單的測試,雖然RAID 0的測試成績讓人有些不解,但是實際使用中仍然感覺比單硬碟快了很多,特別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啟動異常迅速,進度條一閃而過。至於傳輸率曲線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我們估計和平台選擇有一些關系,畢竟集成晶元在進行這種高數據吞吐量的工作時非常容易被干擾。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們也看到RAID 0系統的數據傳輸率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與RAID 0相比,RAID 1系統的性能雖然相對單磁碟系統沒有什麼明顯的改善,但測試中我們發現RAID 1的工作曲線顯得非常穩定,很少出現波動的情況。

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碟測試成績,一目瞭然。

對用戶和操作系統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響任何操作的,我們就像使用一塊硬碟一樣。

三、用軟體方法實現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帶的晶元實現磁碟陣列外,我們在一些操作系統中可以直接利用軟體方式實現RAID功能,例如Windows 2000/XP中就內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 2000/XP的軟體RAID功能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Windows 2000中的一項功能——動態磁碟管理。

動態磁碟與基本磁碟相比,不再採用以前的分區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實和分區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區別:

1.可以任意更改磁碟容量

動態磁碟在不重新啟動計算機的情況下可更改磁碟容量大小,而且不會丟失數據,而基本磁碟如果要改變分區容量就會丟失全部數據(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碟工具軟體可以改變分區而不會破壞數據,如PQMagic等)。

2.磁碟空間的限制

動態磁碟可被擴展到磁碟中不連續的磁碟空間,還可以創建跨磁碟的卷集,將幾個磁碟合為一個大卷集。而基本磁碟的分區必須是同一磁碟上的連續空間,分區的最大容量當然也就是磁碟的容量。

3.卷集或分區個數

動態磁碟在一個磁碟上可創建的卷集個數沒有限制,相對的基本磁碟在一個磁碟上最多隻能分4個區,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 9X時只能分一個主分區和擴展分區。

*這里一定要注意,動態磁碟只能在Windows NT/2000/XP系統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統無法識別動態磁碟。

因為大部分用戶的磁碟都是基本磁碟類型,為了使用軟體RAID功能,我們必須將其轉換為動態磁碟: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磁碟管理,在查看菜單中將其中的一個窗口切換為磁碟列表。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右鍵菜單將選擇磁碟轉換為動態磁碟。

在劃分動態卷時會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類型的動態卷。

1.簡單卷:包含單一磁碟上的磁碟空間,和分區功能一樣。

(當系統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態磁碟並且兩個磁碟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間時,我們能夠選擇如下的兩種分卷方式)

2.跨區卷:跨區卷將來自多個磁碟的未分配空間合並到一個邏輯卷中。

3.帶區卷:組合多個(2到32個)磁碟上的未分配空間到一個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統中的兩個動態磁碟容量一致時,我們會看到另一個分區方式)

4.鏡像卷:單一卷兩份相同的拷貝,每一份在一個硬碟上。即我們常說的RAID 1。

當我們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動態磁碟時,我們就可以使用更加復雜的RAID方式——RAID 5,此時在分卷界面中會出現新的分卷形式。

5.RAID 5卷:相當於帶奇偶校驗的帶區卷,即RAID 5方式。

對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用戶來說,構建RAID 0是最經濟實用的陣列形式,因此我們在這里僅就軟體RAID 0的構建進行講解:

要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軟體RAID 0,首先必須將准備納入陣列的磁碟轉換為上文所述的動態磁碟(這里要注意的是,Windows 2000/XP的默認磁碟管理界面中不能轉換基本磁碟和動態磁碟,請參考上文中的描述),我們在這里嘗試使用分區的條帶化,這也正是軟體RAID和使用RAID晶元構建磁碟陣列的區別。我們選取了一個29GB的分區進行劃分帶區卷,在劃分帶區卷區時,系統會要求一個對應的分區,也就是說這時其他的動態磁碟上必須要有同樣29GB或更大的未分配空間,帶區卷分配完成後,兩個同樣大小的分卷將被系統合並,此時我們的格式化等操作也是同時在兩個磁碟上進行。

在構建RAID 0完成後,我們決定測試其硬碟傳輸率以確定這種軟體RAID對性能的提升程度,我們構建軟體RAID的平台和前文中的硬體RAID平台並不相同,為了保證CPU的性能以確保我們軟體RAID的實現,我們採用了較高端的系統:Athlon XP 1700+,三星 256MB DDR內存,華碩A7V266-E主板,由於軟體RAID對硬碟規格的要求比較低,所以硬碟系統我們選用了不同規格的硬碟,希捷酷魚Ⅳ 60GB和西部數據1200BB 120GB兩塊硬碟。

在傳輸曲線的後半段,我們很清楚地看到軟體RAID 0的硬碟傳輸率達到了60MB/s,完全超越了陣列中任意一個硬碟的傳輸率,RAID 0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對於追求高性能的用戶來說,這應該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這里應該說明的是,在Linux環境下,我們同樣可以利用Raidtools工具來實現軟體RAID功能。這個工具可以製作軟RAID 0、RAID 1、RAID 4、RAID 5等多種磁碟陣列。在使用Raidtools之前,首先要確定目前正在使用的Linux核心是否支持Md。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核心是2.0.X,並且不是自己編譯過,大多數情況下支持軟RAID。如果不能確定,則需要自己編譯核心。

雖然RAID功能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速度體驗和數據安全性,但是應該指出的是,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廉價IDE-RAID解決方案本質上仍然是「半軟」的RAID,只是將RAID控制信息集成在RAID晶元當中,因此其CPU佔用率比較大,而且性能並不是非常穩定。這也是在高端系統中軟體RAID 0的性能有時可以超過「硬體」RAID 0方案的原因。

對於用戶來說,高性能的IDE-RAID存儲系統,或者需要比較強勁的CPU運算能力,或者需要比較昂貴的RAID卡,因此,磁碟陣列仍然應該算是比較高端的應用。不過對於初級用戶來說,使用簡單而廉價的磁碟陣列來提高計算機數據的可用性或提升一下存儲速度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當然其性能還遠不能和高端系統相比。

祝你開心!!

㈦ 怎麼把動態磁碟里的跨區卷備份出來,整個硬碟都成動態磁碟了,系統也沒了

帶區卷是一種動態卷,必須創建在動態磁碟上。

帶區卷是通過將 2 個或更多磁碟上的可用空間區域合並到一個邏輯卷而創建的。帶區卷使用 RAID-0,從而可以在多個磁碟上分布數據。帶區卷不能被擴展或鏡像,並且不提供容錯。如果包含帶區卷的其中一個磁碟出現故障,則整個卷無法工作。當創建帶區卷時,最好使用相同大小、型號和製造商的磁碟。
利用帶區卷,可以將數據分塊並按一定的順序在陣列中的所有磁碟上分布數據,與跨區卷類似。帶區可以同時對所有磁碟進行寫數據操作,從而可以相同的速率向所有磁碟寫數據,在理論上,帶區卷的讀寫速度是帶區卷所跨越的所有n個硬碟中最慢的一個的n倍。
盡管不具備容錯能力,但帶區卷在所有 Windows 磁碟管理策略中的性能最好,同時它通過在多個磁碟上分配 I/O 請求從而提高了 I/O 性能。例如,帶區卷在以下情況下提高了性能:
·從(向)大的資料庫中讀(寫)數據。
·以極高的傳輸速率從外部源收集數據。
·裝載程序映像、動態鏈接庫 (DLL) 或運行時庫。
MS-DOS、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Windows NT 4.0、Windows XP Home Edition 和其他缺乏動態存儲功能的操作系統無法識別通過 Windows 2000、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或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操作系統創建的任何帶區卷。因此,如果創建雙啟動模式計算機上的帶區卷,則其他操作系統將無法使用該卷。

㈧ 如何在linux下製作一張可啟動的虛擬軟盤鏡像

LINUX 下製作軟盤鏡像製作流程

1.先生成一個空白軟盤鏡像:
dd if=/dev/zero of=data.img bs=512 count=2880

2.使用losetup命令,把data.img作為loop device使用:
sudo losetup /dev/loop0 data.img

3.格式化這個loop device
sudo mkfs.msdos /dev/loop0 //如果沒有mkfs.msdos 命令,請檢查系統是否安裝了dosfstools包

4.檢查文件系統:
sudo fsck.msdos /dev/loop0

5.刪除 loop device:
sudo losetup -d /dev/loop0

6.這時候,data.img已經格式化完成,以可讀寫選項掛載空白軟盤鏡像
sudo mount -o loop,rw data.img /mnt/floop

7.往軟盤所掛載的節點上寫入文件,容量不超過 1.44M 就好了!
sudo cp file.c /mnt/floppy

8.卸載軟盤
sudo umount /mnt/floop

9.但是這樣還不可以引導,需要寫一個簡單的引導程序, 編譯後生成 boot , 大小不能超過512Byte,然後
dd bs=512 if=boot of=/dev/loop/0 count=1
把這個引導程序寫入軟盤鏡像的0扇區。

㈨ 如何在Linux系統下製作RamDisk

用grep在dmesg的輸出中找出RamDisk的大小,然後調整大小
RamDisk的大小是被一個命令行選項控制的,這個選項會在系統啟動時傳給內核。由於RedHat9的默認bootloader是GRUB,我將用新的選項修改/etc/grub.conf,RamDisk大小的內核選項是:ramdisk_size=xxxxx ,xxxxx是指大小為1024-Byte的塊的個數。下面要調整大小設置:/etc/grub.conf,將RamDisk配置為16MB: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5
# initrd /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a
default=0
timeout=10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title Red Hat Linux (2.4.20-20.9)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4.20-20.9 ro root=LABEL=/ hdc=ide-scsi ramdisk_size=16000
initrd /initrd-2.4.20-20.9.img
將文件保存後,需要重啟系統。重啟後,通過查看dmesg的輸出來確認修改已經生效:
dmesg | grep RAMDISK
將RamDisk格式化ram0::mke2fs -m 0 /dev/ram0
掛載RamDisk:mount /dev/ram0 /mnt/rd
查看掛載:mount | grep ram0
用tune2fs命令查看新RamDisk的詳細信息
開機自動創建、掛載,在/etc/rc.local下創建如下腳本:
# Formats, mounts, and sets permissions on my 16MB ramdisk
/sbin/mke2fs -q -m 0 /dev/ram0
/bin/mount /dev/ram0 /mnt/rd
至此可以使用了,如果需要一睦其他用戶或組訪問,需要改相應許可權就好

閱讀全文

與linux如何製作跨區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桌面程序hibernate 瀏覽:14
如何建蔬菜網站 瀏覽:579
android網路通信聊天 瀏覽:1
電影頭上裹著布還有紐扣 瀏覽:246
iphone6nfc充電 瀏覽:422
鐵銹戰爭的文件夾是哪個 瀏覽:184
大數據業務描述 瀏覽:162
古惑仔粵語版歌詞 瀏覽:897
韓國劇情片網站 瀏覽:759
自學滅火器編程該如何入手 瀏覽:817
網站ip地址怎麼防禦 瀏覽:572
大數據自動化部署 瀏覽:368
自動編程軟體有哪些有什麼特色 瀏覽:140
韓國污片網站 瀏覽:758
主角要收集各種女子 瀏覽:463
《哈佛女孩》電影 瀏覽:422
javabean輸出 瀏覽:6
如何將晶元中的配置文件提取出來 瀏覽:9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