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java請描述oo的內涵

java請描述oo的內涵

發布時間:2025-10-09 15:44:03

⑴ 什麼是OO,OOP的核心思想是什麼請簡述你對OOP的理解

1、什麼是OO
OO(Object–Oriented )面向對象,OO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面向對象方法,面向對象的方法)是一種把面向對象的思想應用於軟體開發過程中,指導開發活動的系統方法,簡稱OO (Object-Oriented)方法,Object Oriented是建立在「對象」概念基礎上的方法學。對象是由數據和容許的操作組成的封裝體,與客觀實體有直接對應關系,一個對象類定義了具有相似性質的一組對象。而每繼承性是對具有層次關系的類的屬性和操作進行共享的一種方式。所謂面向對象就是基於對象概念,以對象為中心,以類和繼承為構造機制,來認識、理解、刻畫客觀世界和設計、構建相應的軟體系統。
2、OOP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面向對象編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是一種計算機編程架構。OOP 的一條基本原則是計算機程序是由單個能夠起到子程序作用的單元或對象組合而成。
核心思想:封裝,繼承,多態.
OOP 達到了軟體工程的三個主要目標:重用性、靈活性和擴展性。為了實現整體運算,每個對象都能夠接收信息、處理數據和向其它對象發送信息。
OOP 主要有以下的概念和組件:
組件 - 數據和功能一起在運行著的計算機程序中形成的單元,組件在 OOP 計算機程序中是模塊和結構化的基礎。
抽象性 - 程序有能力忽略正在處理中信息的某些方面,即對信息主要方面關注的能力。
封裝 - 也叫做信息封裝:確保組件不會以不可預期的方式改變其它組件的內部狀態;只有在那些提供了內部狀態改變方法的組件中,才可以訪問其內部狀態。每類組件都提供了一個與其它組件聯系的介面,並規定了其它組件進行調用的方法。
多態性 - 組件的引用和類集會涉及到其它許多不同類型的組件,而且引用組件所產生的結果得依據實際調用的類型。
繼承性 - 允許在現存的組件基礎上創建子類組件,這統一並增強了多態性和封裝性。典型地來說就是用類來對組件進行分組,而且還可以定義新類為現存的類的擴展,這樣就可以將類組織成樹形或網狀結構,這體現了動作的通用性。
由於抽象性、封裝性、重用性以及便於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以組件為基礎的編程在腳本語言中已經變得特別流行。Python 和 Ruby 是最近才出現的語言,在開發時完全採用了 OOP 的思想,而流行的 Perl 腳本語言從版本5開始也慢慢地加入了新的面向對象的功能組件。用組件代替「現實」上的實體成為 javaScript(ECMAScript) 得以流行的原因,有論證表明對組件進行適當的組合就可以在英特網上代替 HTML 和 XML 的文檔對象模型(DOM)。

⑵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合集6篇

時間不停流逝,java實訓工作即將落下帷幕,回頭看我們的實訓經歷,我獲取了很多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理,為了幫助我們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妨來寫java實訓心得體會,那麼大家的java實訓心得體會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 篇1

在本學期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周的java實訓。回首本學期的java學習,雖說時間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獲很大、受益匪淺,它不但極大地加深了我對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僅使我在理論上對java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實踐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更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來說受益非淺。除此以外,我知道了什麼叫團隊,怎樣和團隊分工合作;同時我還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別人溝通,如何更好地去陳述自己的觀點,如何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這也是第一次讓我親身感受到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次實訓對於我以後學習、找工作也是受益菲淺的,在短短的三周中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會成為我今後成功的重要的基石;這對於我的學業,乃至我以後人生的影響無疑是極其深遠的。

這次實訓雖然是我們的第一次,心得體會不過同學們表現不錯,由此看來,我們在進入大學的這幾個月里學到了不少的專業知識,只是自己感覺不到而已。對於所學專業,我們不能過於自卑和擔憂,否則會妨礙自己學習。實訓是學習java的重要環節,有利於我們鞏固專業知識、掌握工作技能,提高就業籌碼。

我把本次為期三周的實訓看作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通過這周的實訓和學習,我知道了此次實訓的目的,也清楚目前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缺乏相應的知識與經驗,對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夠很好地運用於實踐操作。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經過這次自身的切身實踐,我才深切地理會到了「走出課堂,投身實踐」的必要性。平時,我們只能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紙上談兵,思維的認識基本上只是局限於課本的范圍之內,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就導致我們對專業知識認識的片面性,使得我們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限制了我們網路知識水平的提高。但是課本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是為我們的實際操作指明了方向、提供相應的方法,真正的職業技巧是要我們從以後的實際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針對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問題,我們不能拘泥於課本,不可純粹地「以本為本」。

在這次實訓中我得到了許多收獲,我第一次體會到java工程師的工作是什麼樣子的,也發現了很多不曾注意到的細節,在實訓的演示過程中,我對作為一名java工程師注意的事項應該從小事做起、從基本做起。把職業能力訓練與職業素質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信這對我接下來學習專業知識會起到很有效的幫助,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會以作為一名職業人的身份在這幾個方面要求自己,嚴格自我,向java工程師靠近。

而經過這次實訓,讓我明白如果是一個完整項目的開發,必須由團隊來分工合作,否則,即費力又費時還做不好這個項目。因此不管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師、同學保持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實訓結束了感覺雖然辛苦,但很充實。我想這就是java工程師的工作。我也體會到java工程師成功地完成一個任務的那種興奮,那種小有成就的感覺是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體會的。

總之,這次實訓為我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體會,個人簡歷從書本中面對現實,為我將來走上社會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作為在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吸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自己有了能力,到時候才會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屬於我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希望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在以後的學習或工作中以務實的態度給提供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為大家的成才與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並希望同學們要做好角色定位,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學熟、學精。

多學習和收集與項目有關的資料,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多請教經驗豐富的老師,使他們好的經驗能夠對自己起到借鑒作用,在他們的幫助下,能夠很快的培養自己的管理技能及節省時間,避免做無用功,也可以讓自己了解很多項目管理上的捷徑,從而減少自己會遇到的挫折和錯誤。

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生物教研組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實現教學創新,改革教學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校的內涵性發展。同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系,積極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生物教學自如化教學方法和自主化學習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組建設方面:

1、深入學習課改理論,積極實施課改實踐。

2、以七年級新教材為「切入點」,強化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

3、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把先進理念學習和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以學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4、強化教學過程管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益,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抓好「五關」。

(1)備課關。要求教齡五年以下的教師備詳案,提倡其他教師備詳案。要求教師的教案能體現課改理念。

(2)上課關。

(3)作業關。首先要控制學生作業的量,本著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精神,要在作業批改上狠下工夫。

(4)考試關。以確保給學生一個公正、公平的評價環境。

(5)質量關。

5、加強教研組凝聚力,培養組內老師的團結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師帶教工作。

二、常規教學方面:

1、加強教研組建設。興教研之風,樹教研氛圍。特別要把起始年級新教材的教研活動作為工作的重點。

2、教研組要加強集體備課,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討疑難問題,由備課組長牽頭每周集體備課一次,定時間定內容,對下一階段教學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3、教研組活動要有計劃、有措施、有內容,在實效上下工夫,要認真落實好組內的公開課教學。

4、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20節,青年教師不少於40節,興「聽課,評課」之風,大力提倡組內,校內聽隨堂課。

5、進一步製作、完善教研組主頁,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

我們將繼續本著團結一致,勤溝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實效的原則,在總結上一學年經驗教訓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 篇2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學習Accp 5.0課程已經一個月有餘了。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學習了計算機基礎、進入軟體編程世界和使用Java語言理解程序邏輯三門課程。其中最重點的就是使用Java語言理解程序邏輯這門課程,這可以說是我第一門正式接觸的編程語言,雖然以前學過CC++,但這僅限於淺嘗輒止而已,根本就沒有去深層次的了解過,連一個簡單的程序背著書都不會編寫。Java這門課程是我進入軟體編程世界的第一道坎,因此我必須要發揚笨鳥先飛,持之以恆的精神來學習它,爭取把第一隻攔路虎給消滅了。

為了學好Java語言,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刻苦的,基本上每天九點之前就來到了中心機房上機,把書上的代碼反復地練習,書上的代碼看似簡單,但是有時候照著書敲上去一編譯運行卻不是這里出錯就是那裡有問題,高的焦頭爛額的;更令人郁悶的是,有時候編譯沒有問題,但是運行的時候卻報錯了,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是因為一些情況沒有考慮清楚:有時候我們定義的是整型變數,輸入卻輸入了非整型變數;有時候是因為數組的下標越界;有時候是什麼空指針異常……這些情況使得初學編程的我痛不欲生,有好幾次一沖動差點把機器給砸了,但是一想到把電腦砸壞了還得賠償就忍住了,所以大家有時候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千萬不要沖動。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 篇3

經過五天的Java實訓,感觸很深,收獲也很大,對自己的缺點也有了很多的認識,回首本學期JAVA學習,重點還是在學習概念等一些常識性的東西,關於類型、變數、介面、輸入輸出流、分析異常、拋出異常,後期主要是小程序運用,Gui界面設計和事件。

在我學習的語言中,我自己認為Java是一門比較強大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跨平台型還有它的較強的實用性,強悍的嵌入性。

本次實訓主要是針對我們對項目流程不熟悉和對整體項目的把握不清楚,學習資料庫的設計和表的建設以及表與表之間的聯系,還有一些代碼的編寫,這些都是我們所不熟悉的也是我們最薄弱的部分。

通過這一周的實訓,雖然實訓的時間不長,但是總體上收獲挺大的,當我們正式准備學習實訓java編程技術時,讓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java一直學的是課本知識,所以實訓對於我來說是必須要學會熟練操作的。當然開始學習後也並非是想像中那樣順利,開始的學習讓我異常感到學習任務的艱巨,因為學習中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未曾遇到的難點,有時後也難免會失去耐心,但是,通過老師的指導,自己的努力的練習,我順利的化解了一道道的障礙。克服了Java學習上的一道道難關,現在自己已經基本掌握了java的基礎知識。

有些知識點以前沒有學過,但我也沒有去研究,實訓時突然間覺得自己真的有點無知,雖然現在去看依然可以解決問題,但要浪費許多時間,這一點是我必須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要督促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另外一點,也是在實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些東西感覺自己做的是時候明明沒什麼錯誤,偏偏程序運行時就是有錯誤,讓其他同學幫忙看了一下,發現其實是個很小的錯誤。所以說,相互幫助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在以後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是很關鍵的。

俗話說:要想為事業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此次實訓,我深深體會到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在實訓當中我們遇到了不少難題,但是經過我們大家的討論和老師細心的一一指導,問題得到了解決。兩個月的實訓結束了,收獲頗豐,同時也更深刻的認識到要做一個合格的程序員並非我以前想像的那麼容易,最重要的還是細致嚴謹。社會是不會要一個一無是處的人的,所以我們要更多更快地從一個學生向工作者轉變,總的來說我對這次實習還是比較滿意的,它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為我以後的學習做了引導,點明了方向。

這次實訓,我們更多學到的是不懂就要問和自己應該盡自己的全力去嘗試,哪怕失敗,也要盡自己的全力,和身邊的同學一起探討而不是抄襲,團隊合作和發揮團隊意識,最後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運行成功,這種感覺美不可言,心情愉悅至極,有很強的成就感。

最後,我自己感覺這次實訓的收獲還是很大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 篇4

在甲骨文盈佳科技學習JAVA軟體開發也有一段時間了,現在java面向對象的學習結束了,我對java有了初步的認識了。面向對象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就向上下級關系一樣,下級在有的方面就得遵守上級的指令做事,這樣就便於管理,更是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面向對象和面向過程最大的區別在與,面向對象大大降低了程序的難度。開始是面向過程的編程設計,常常是一個文件就包含了所有的功能,看起來實現還是蠻簡單,很是方便,但是隨著後面的程序的運用越來越廣,這就大大的加大了程序的難度,提高的編程成本。不過在有的時候,對小的問題還是可以使用面向過程來編程的。

面向對象是按照哲學層面上設計的。它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的一些屬性和方法,所以在後面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更合理。面向對象的三大主要特徵:繼承、封裝、多態。繼承就是子類對父類的擴展和延續。封裝就是類內部對類外部的屏蔽。多態就是對借口的使用,借口的使用就是更好的實現了程序的設計。

因為我現在只是學到了面向對象這塊的內容,現在結束了,寫了一個簡單的個人體會。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 篇5

在上學期的最後一周和本學期的第一周,我和同組的學員在學校機房進行了JAVA暑期實訓,現在已經結束了。

回首上學期的java學習,重點還是在學習概念等一些常識性的東西,Application應用程序和Applet小程序,它的開發工具、數據類型、變數、介面、輸入輸出流等。學會分析異常,拋出異常,後期主要是小程序運用,Gui界面設計和事件。我覺得這兩種程序結構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體系結構還是運行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而我主要偏向於小程序的學習。因為我感覺它實用性比較大,可以做出很多不錯的游戲、運用程序等,而且它比較靈活。當然學知識不能僅憑自己的愛好和一時興趣,要一步一個腳印、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掌握課本實例和內容之後,要有一定的擴展閱讀和課外學習,充分全面的了解JAVA的應用和擴展運用。在我所學的語言當中,我自認為JAVA是一門比較強大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不僅僅因為它的跨平台性,更多的是因為它的靈活多變和實用性,而且它比較的經典和強悍。

這次實訓,面對老師布置的任務,一開始有些慌張和無措。不過,事後我首先想到這和課本上的某些知識具有結合點,回憶和分析了老師教過的演算法和具體實施方法,並綜合考慮了其他的方面。在編寫時,一個小小的符號、一個常量變數的設定,這都無不考量著我的細心和嚴謹。所以學習JAVA,不僅對我們以後學習其他語言有很大的好處,而且也讓我們知道了和理解了作為一個編程人員首先應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質,那就是冷靜思考和專心致志。

在此次實訓中,我意識到一個好的編程人員要善於溝通和團結拼搏。實訓結束後,我覺得要學好一門計算機語言必須牢記以下幾點:

計算機專業學生Java實訓心得體會 篇6

1、項目一定要全新的項目,不能是以前做過的。

2、項目一定要企業真實項目,不能是精簡以後的,不能脫離實際應用系統。

3、在開發時要和企業的開發保持一致。

4、在做項目的時候不應該有參考代碼。

長話短說就是以上幾點,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了解,可以繼續往後看。

一、項目的地位

因為參加就業培訓的學員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大部分都具備一定的編程基礎,尤其是在校或者是剛畢業的學生,多少都有一些基礎。

他們欠缺的主要是兩點:

(1)不能全面系統的、深入的掌握某種技術,也就是會的挺多,但都是皮毛,不能滿足就業的需要。

(2)沒有任何實際的開發經驗,完全是想像中學習,考試還行,一到實際開發和應用就歇菜了。

解決的方法就是通過項目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化,然後通過項目來獲取實際開發的經驗,從而彌補這些不足,盡快達到企業的實際要求。

二、如何選擇項目

項目既然那麼重要,肯定不能隨隨便便找項目,那麼究竟如何來選擇呢?根據java的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選擇項目的時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1、項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這個要根據項目練習的階段,練習的時間,練習的目標來判斷。不能太大,太大了做不完,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沒有意義,達不到練習的目的。

2、項目不能脫離實際應用系統

項目應該是實際的系統,或者是實際系統的簡化和抽象,不能夠是沒有實戰意義的教學性或者是純練習性的項目。因為培訓的時間有限,必須讓學員盡快地融入到實際項目的開發當中去。任何人接受和掌握一個東西都需要時間去適應,需要重復幾次才能夠真正掌握,所以每個項目都必須跟實際應用掛鉤。

3、項目應能覆蓋所學的主要知識點

學以致用,學完的知識點需要到應用中使用,才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再說了,軟體開發是一個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業,什麼算會了,那就是能夠做出來,寫出代碼來,把問題解決了,你就算會了。

4、最後綜合項目一定要是實際應用系統

學員經過這個項目的練習,就要走上實際的工作崗位了,如果這個系統還達不到實際應用系統的標准,學員練習過後也還是達不到企業實際的需要,那麼這個培訓應該說質量就不高了。理想的狀況是這個項目就是實際項目,到時候學員就業到另外一個公司,不過是換個地方幹活而已,完全沒有技能上的問題。

三、java怎麼選擇項目

這個不是靠想像,而是根據實際的情況一步一步分析出來的(呵呵要賣弄一下:這也算是邏輯思維),當然這里只是討論方法,不涉及具體的項目案例。

我們可以採用倒推的方式來分析:

(1)最終的項目一定是真實的項目,也就是要把學員訓練到能夠獨立開發實際應用,通常我們還不能選最簡單的項目,因為學員的吸收還要有一個折扣,所以最終的項目應該選實際項目中中等難度的項目

(2)最終項目定下來過後,開始分解這個項目,看看為了達到完成這個項目需要哪些技術和知識點,以及每部分知識點的深度,然後定出每個分階段的任務。

(4)然後是選擇上課期間的演示項目,演示的項目是為了做分階段項目服務的,可以認為是分階段項目的分階段項目。

(5)最終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和要求掌握的深度,分散到日常教學和練習中。

好了,把上面的分析用正向描述就是:

日常教學和練習中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演示項目——分階段項目——綜合項目——勝任企業實際開發需要。

附註:有了好的項目還要有好的訓練方法(這個另外立文討論),最最基本和重要的一條就是:絕對要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做,而不是看和聽,所以盡量不要選擇有現成代碼的項目,演示用的項目也最好不配發代碼,讓學生能夠跟著做出來才是真的掌握了。

上面闡述了java對項目的態度和基本選擇方法,這里再把其中幾個重要的、與眾不同的特點闡述如下:

1、真項目

項目一定要真實,要是企業實際應用的,不能是教學性的項目,否則會脫離實達不到項目實訓的效果。還有一個一定要是最新的項目,企業的要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應用技術的方向和層次也在不斷變化,這些都體現在最新項目的要求上,舊項目所要求的技術和層次很可能已經過時了,根本達不到訓練的目的。

java的做法是:沒有固定項目,每個班做項目之前會從企業獲取最新的項目需求,然後經過挑選和精心設計,以保證既能訓練技術,又能得到實際的開發經驗。這樣實現了跟企業的同步,企業做什麼,我們就學什麼,然後也跟著做什麼。

2、真流程

開發的流程也要跟企業的實際開發保持一致。從項目立項開始,到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的各個環節,都要完全按照真實的開發流程來做。

java的主力老師都是實戰出身,在java開發方面都至少有七年以上的開發經驗,同時具備多年的項目管理經驗,所以能夠完全按照企業開發的流程來訓練學生。

3、真環境

開發的環境也要跟企業一樣,包括常用的開發工具、開發平台、應用伺服器、常用插件、測試工具、項目管理工具、項目管理文檔等等。

java的做法是:構建跟企業完全一樣的環境,然後跟企業開發一樣,分團隊開發。老師就相當於項目經理,一個班分成多個小組,每個組有自己的teamleader,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

4、真開發

這是java最與眾不同的一點,java深知:軟體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聽出來或者看出來的,企業需要能實際開發的人員,而不是只聽過、看過但不能做的人。所以java非常強調:項目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寫出來。

java的做法是:老師做為項目經理,帶領著大家一起去做需求分析、概要設計、數據結構設計、介面設計、重要業務流程的分析設計等,然後由學生們分團隊進行開發,實現整個項目。這里有幾個與眾不同:

(1):現場帶領學生一起做分析和設計,而不是預先做好了來講講。因為需要學生學習的是分析設計的過程和方法,而不是已經做好的結果。

(2):java選用的項目基本都是企業最新的項目,很多都是java的學生和企業在同期開發,所以是不配發源代碼的。這樣也斷絕了學生的依賴思想,認認真真去開發。可能有同學會問:為什麼不選擇有源代碼的項目呢,那樣還可以參考學習啊!

事實上,java界最不缺的就是代碼了,那麼多開源軟體,小到一個工具,到企業級erp都有開源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師級的作品,說實話比你參考的那些代碼質量高多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明白呢,原因就在於達不到那個水平,看不懂代碼背後所體現的設計和思想以及為什麼要這么做,效果也就不好了。

當然不排除有這樣的高人是能夠完全能理解和掌握這些大師級作品的,但估計不會是剛開始學習java開發的學生,所以java根據多年的培訓經驗,友情提示:在初學階段,看一千遍,聽一千遍,都不如自己動手寫一遍所達到的學習效果。自己能寫出來的功能才是你真正掌握的功能,而不是你看得代碼或者是聽老師講的,就算講過看過,但是自己做不出來,那都不算會。

(3):java在課堂上除了帶領學生去分析設計外,還會分析一些重點、難點功能的實現機制和原理,然後指導學生去實現。

5、真技術

java在每個項目中,特別會抽取有難度的部分讓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實現,專門啃硬骨頭,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開發能力。

比如:在做oa類的項目時,會重點去做工作流、公文收發、在線office控制等;在做crm類項目時:會重點去做銷售自動化和市場塊的業務;在做人力資源類項目的時候會重點去做人力跟蹤和人力評測模型等。

java在每個項目中,都會使用目前企業最新最流行的技術,按照最新的難度去要求,從而讓學員能更符合企業的需要。

6、真經驗

java的項目都是企業最新的真實項目,經過開發訓練,學員能夠積累足夠的真實的開發經驗,以勝任企業的工作需要。在進行項目分析時,還會全面講解項目所要求的業務,讓學員從業務和技術上都能充分積累。

7、真實力

作為就業培訓,項目的好壞對培訓質量的影響非常大,常常是決定性的作用。這篇文章是關於在學習java軟體開發時練習項目的總結,簡單總結為以下幾點:事實上,不採用有源代碼的教學性項目對java的要求非常高。試想一下,如果項目分發下去,老師帶著分析後,學生都不會做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這對java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果教學質量達不到讓學員獨立開發的水平,對依靠質量取勝和口碑發展的java將是毀滅性的。

另外一個,由於是全真的項目,在開發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這些都要老師去解決,由於不像教學項目那樣預先做好,又需要老師能很快地解決各個問題,這對老師的真實開發水平有極高的要求,這可是需要真功夫的。

總結:

總之,java通過真實的項目,真實的開發環境和開發流程,指導學員去真正開發,讓學員得到真正的鍛煉,收獲真正的開發能力。

有了真正的開發能力——能夠勝任企業的實際需要——高薪好工作。

⑶ java中如何定義常量

在Java中定義常量可以通過普通類中使用static final修飾變數的方法。

final關鍵字使用的范圍。這個final關鍵字不僅可以用來修飾基本數據類型的常量,還可以用來修飾對象的引用或者方法。如數組就是一 個對象引用。為此可以使用final關鍵字來定義一個常量的數組。這就是Java語言中一個很大的特色。

一旦一個數組對象被final關鍵字設置為常量數 組之後,它只能夠恆定的指向一個數組對象,無法將其改變指向另外一個對象,也無法更改數組(有序數組的插入方法可使用的二分查找演算法)中的值。

(3)java請描述oo的內涵擴展閱讀:

關於Java中的常量:

final:一個常量,或不能覆蓋的一個類或方法。

interface:介面,一種抽象類型,僅有方法和常量的定義

⑷ 學習java最重要的思想是什麼

當然是面向對象的思想咯。 OOP的許多原始思想都來之於Simula語言,並在Smalltalk語言的完善和標准化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擴展和對以前的思想的重新註解。可以說OO思想和OOPL幾乎是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的。與函數式程序設計(functional-programming)和邏輯式程序設計(logic-programming)所代表的接近於機器的實際計算模型所不同的是,OOP幾乎沒有引入精確的數學描敘,而是傾向於建立一個對象模型,它能夠近似的反映應用領域內的實體之間的關系,其本質是更接近於一種人類認知事物所採用的哲學觀的計算模型。由此,導致了一個自然的話題,那就是OOP到底是什麼?[D&T 1988][B.S 1991] .。在OOP中,對象作為計算主體,擁有自己的名稱,狀態以及接受外界消息的介面。在對象模型中,產生新對象,舊對象銷毀,發送消息,響應消息就構成OOP計算模型的根本。
對象的產生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以原型(prototype)對象為基礎產生新的對象。一種是以類(class)為基礎產生新對象。原型的概念已經在認知心理學中被用來解釋概念學習的遞增特性,原型模型本身就是企圖通過提供一個有代表性的對象為基礎來產生各種新的對象,並由此繼續產生更符合實際應用的對象。而原型-委託也是OOP中的對象抽象,代碼共享機制中的一種。一個類提供了一個或者多個對象的通用性描敘。從形式化的觀點看,類與類型有關,因此一個類相當於是從該類中產生的實例的集合。而這樣的觀點也會帶來一些矛盾,比較典型的就是在繼承體系下,子集(子類)對象和父集(父類)對象之間的行為相融性可能很難達到,這也就是OOP中常被引用的---子類型(subtype)不等於子類(subclass)[Budd 2002]。而在一種所有皆對象的世界觀背景下,在類模型基礎上還誕生出了一種擁有元類(metaclass)的新對象模型。即類本身也是一種其他類的對象。以上三種根本不同的觀點各自定義了三種基於類(class-based),基於原型(prototype-based)和基於元類(metaclass-based)的對象模型。而這三種對象模型也就導致了許多不同的程序設計語言(如果我們暫時把靜態與動態的差別放在一邊)。是的,我們經常接觸的C++,Java都是使用基於類的對象模型,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我們所沒有接觸的OOPL採用了完全不一樣的對象模型,他們是在用另外一種觀點詮釋OOP的內涵。
什麼是類型(type)?
類型以及類型系統的起源以及研究與發展是獨立於OOP的。早在五十年代的FORTRAN語言編譯器實現中,就已經採用類型系統作為類型檢查的一種手段。廣義的類型一般被定義為一種約束,也就是一種邏輯公式。而在對類型的研究過程中產生多種方法,比如[C&W 1985]等。而代數方法(algebraic approach)是一種非常好的建立類型的形式化規范的方法。代數中的一個類型對應於一系列元素,在它們之上定義代數操作。同時在此基礎上二階λ演算已經被用於繼承和模板所支持的模型。在上面兩種方法中,類型被認為是一系列滿足確定約束條件的元素,更抽象的方式可以把一個類型當作規定一個約束條件,如果我們規定的約束條件越好,相對應的被定義元素的集合就越精密,所以邏輯公式(logical formulas)就成為描敘類型特徵的最合適工具。在這里,我們不想深入的探究對於類型理論的各種不同的數學模型,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類型(type)以及類型理論這個在編程語言中經常應用到的概念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而其自身理論的發展並非局限於OOP之中,但當兩者相結合的時候就對我們的程序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類(class),類型(type),介面(interface)
這三個概念是在OOP中出現頻率最多,也最容易混淆的。而對於這三個概念的澄清也是文章寫作的初衷。讓我們先看看大師們對於這三個概念的描敘----
「The fundamental unit of programming in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the class, but the fundamental unit of the object-oriented design is the type.while classes define types,it is very useful and powerful to be able to define a type without defining a class.Interface define types in an abstract form as a collection of methods or other types that form the contract for the type.」 [Jams 2000]。
「In C++,A class is a user definite type」[B.S 1998]。
「A type is a name used to denote a particular interface……An object may have many types,and widely different objects can share a type.Part of an object』s interface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one type ,and other parts by other types.Two objects of the same type need only share parts of their interface.Interface can contain other interface as subset.We say that a type is a subtype of another if its interface contain the interface of its supertype.Often we speak of a subtype inheriting the interface of its supertype」[Gamma 1995]
在其中,一共出現了四個概念:類(class),類型(type),介面(interface)以及契約(contract)。這里我們說到的類型和上面提到的類型有所不同,是狹義的OOP中的類型。為了理解這幾個概念,我先劃分出三個概念域:一個是針對現實世界的,一個是針對特定程序設計范型的(在這里就是OO設計范型),最後一個是針對編譯器實現的。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中的概念必須有一種手段映射到OO范型中去,而OO范型中的概念也應該在編譯器實現中有相同的概念對應。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說,類是做為現實世界中的概念,而傳統的OOPL都會提供class關鍵字來表示對現實世界模擬的支持。而介面,是作為OO程序設計范型中與類對應的一個概念。在OO設計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針對介面進行設計和編程,而介面的實質含義就是對象之間的一種契約。而類型就是編譯器實現中針對類和介面所定義的對應概念。可以這樣說,類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客觀概念,是唯物的。介面是設計人員定義出來的,存在於設計人員心中的概念,是唯心的。而類型是類和介面這兩種概念的編譯器實現的映射概念,也是唯物的。類型主要是用來指導編譯器的類型檢查的謂詞,類是創建現實對象的模板,介面是OO設計中的關鍵概念。這三個概念相互區別(分別位於不同的概念域),又相互聯系(都是代表相同的概念的不同概念域的映射)。有了上面的理解,我們看看下面最常見的Java語句:
people a=new man();
這代表了什麼?程序員向編譯器聲明了一個people類型(type)的對象變數a,而對象變數a本身卻指向了一個man類(class)的實體(而在編譯器中理解是對象變數a指向了一個類型為man的實體)。再讓我們回到[Jams 2000],其中句子的根本含義我們可以概括如下:聲明一個類或者一個介面都同時向編譯器注冊了一個新的類型,而此類或者介面以及類型都是共享同樣的一個名字。也就是說。編譯器所能理解的全部都是類型,而程序員的工作是把現實中的類概念轉化為設計中的介面概念,而編譯器對應於上兩種概念都有直接的支持,那就是一個類聲明或者介面聲明在編譯器的理解來看就是一個類型聲明。但是反過來卻不一定成立。一個類可以有多個介面(一個類完全有可能實現了設計人員的多個契約條件),同時也就可能有多個類型(因為類型不過是介面這個設計域內的概念在編譯器中的實現)。
多態,替換原則,對象切割
多態作為OO中的核心機制之一擁有著豐富的內涵。顧名思義,多態就是一種名稱多種形態的意思。其主要有三種形式:函數多態,對象變數多態,泛型多態。函數多態主要包括函數重載(overload)和改寫(overriding)。泛型多態(genericity)主要是提供了一種創建通用工具的方法,可以在特定的場合將其特化。在這里,我們重點要考量的是對象變數多態。在理解對象變數多態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OO核心機制之一的替換原則。靜態類型的OOPL的一個特徵就是一個變數所包含的值(value)的類型可能並不等於這個變數所聲明的類型,在傳統的編程語言中並不具備這樣的特徵,因為我們不可能把聲明為整型的變數賦上字元串的變數值。而替換原則發生作用的情況就隱含的描敘了兩種不同類型所具有的關聯----類型繼承。Barbara Liskov曾經這樣描敘替換原則以及起作用的類型之間的關聯:對於類型為S的每個對象s,存在一個類型為T的對象t,對於根據類型T所定義的所有程序P,如果用對象s替換對象t,程序P的行為保持不變,那麼類型S就是類型T的子類型[Liskov 1988]
在理解了多態以及替換原則後,我們可以繼續深入理解繼承與替換原則相結合所帶來的新的觀點。可以說繼承與替換原則的引入影響了幾乎所有的OOPL,包括類型系統,值語義/引用語義,對象內存空間分配等等。下面,我將試圖逐步的撥開其中的各種因果。
首先考慮,people a; 這樣的代碼在編譯器中將如何實現?可以肯定是首先將把類型people綁定到對象a上,然後必須為對象a分配空間。同時,我們創建people的子類man,由於man IS A people。根據多態以及替換原則,我們當然可以讓對象a保存一個man類型的值(這就是替換原則的表現)。這是一種直觀的描敘,但在編程語言的實現過程中就出現一些困難。我們知道繼承是一種擴展介面與實現的方式,那麼我們就很難保證man類型不對people類型做擴展,而一旦做出擴展,我們如何能用存儲people對象的空間去存儲man類型的對象值呢?
people a;
man b=new man();
a=b;
這樣的代碼將首先把b對象進行切割,然後再存儲到a對象空間去。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那麼,為了支持OOP的繼承,多態,替換原則,但卻需要避免對象切割的發生,面對對象a我們將採用何種分配空間模型呢?常用的有下面三種方式:
1, 只為a分配基類people的存儲空間,不支持對象多態以及替換原則。這樣的模型內存分配緊湊,存儲效率很高。
2, 分配繼承樹中的最大類對象所需要空間(在這里是man類的對象值空間),這樣的模型簡單,同時可以實現多態和替換原則而避免對象切割問題,但是十分浪費內存空間十分明顯。
3, 只分配用於保存一個指針所需要的存儲空間,在運行時通過堆來分配對象實際類型所需要的空間大小,這樣也可以實現多態和替換原則而避免對象切割問題。(也就是說a只是一個對象的引用,而不是真實的對象,真實對象的生成必須靠程序員顯式的聲明)。
對於上面提到的三種內存模型,1和3都被一些程序設計語言所採用。相信說到這里,大家應該開始慢慢明白了。是的,C++作為C語言的繼承者,對於效率的追求迫使它必須採用第一種最小靜態空間分配的方式,由於基於棧空間的程序運行效率要比基於堆空間的程序運行效率高出許多,所以C++允許用棧空間保存對象,但同時也允許堆空間保存對象,可以說C++是採用了1和3兩種相混合的內存模型,而C++中基於1內存模型的對象,也就是說基於棧內存空間的對象是沒有辦法體現多態和替換原則的(請思考一下在C++中什麼對象是基於棧的),而基於3內存模型的對象將支持多態和替換原則(又想一想在C++中什麼對象是基於堆的)。這里,我們終於可以揭開第一層迷霧了,很多人都知道在C++中只有指針和引用才能支持對象的多態行為,但是為什麼會如此?上面做出了最好的解釋。
Java語言由於設計理念和C++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採用的是第3種對象模型,一切對象(除了基本類型對象)都是基於堆分配的。這也是Java語言必須採用虛擬機的原因所在。在C++中很大一部分對象是不需要程序員進行管理的(靜態空間對象),而在Java中,如果不採用虛擬機機制,所有的對象都需要程序員管理,而這樣的開發代價將是巨大而不現實的。這也就揭開了第二層迷霧,當我們在對比C++和Java語言的時候總是為虛擬機是否有其價值而爭論不休,但當你拋開所謂的好與不好的簡單討論,進入到其語言本身的內在對象存儲本質的時候,也許對於各種聲音才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清醒認識。
讓我們繼續望下走,不同的對象內存分配模型直接影響到其程序設計語言的賦值的含義。在各種編程語言中,賦值可以給出兩種不同的語義解釋:復制語義和指針語義。很明顯,由於C++支持兩種相混合的對象存儲模型(但是默認的存儲方式是棧存儲),所以在C++中默認賦值語義採用的是前者,但C++同時提供了指針語義的功能支持(在拷貝構造函數和=運算符重載中用戶進行自定義)。而在Java中採用的是後者。這也就是我們揭開的最後一道迷霧,不同的對象存儲模型直接導致了不同的賦值語義。
面向對象的計算模型和可計算性
編程就是用計算所需要的指令構成一種運算裝置,無論我們的程序設計思想以及程序設計語言如何發展和提高,最終我們所使用的底層計算數學模型並沒有改變。但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給我們帶來的變革是在其語言環境中構建起了一個全新的,更抽象的虛擬計算模型。Smalltalk語言引入的對象計算模型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前的傳統計算模型,以前的計算模型突出的是順序計算過程中的機器狀態,而現在的對象計算模型突出的對象之間的協作其計算結果由參加計算的所有的對象的狀態總體構成。而由於對象本身具有自身狀態,我們也可以把一個對象看成是一個小的計算機器。這樣,面向對象的計算模型就演變成了許多小的計算機器的合作計算模型。圖靈機作為計算領域內的根本計算模型,精確的抓住了計算的要點:什麼是可計算的,計算時間和空間存儲大小開銷有多大。計算模型清楚的界定了可計算性的范圍,也就界定了哪些問題是可求解,哪些問題是不可求解的。OOP為程序員提供了一種更加抽象和易於理解的新的計算模型,但其本身並沒有超越馮.諾依曼體系所代表的圖靈機數學計算模型。所以我們不能期望OOP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問題,或者減少運算的復雜度。但OOP卻能幫助我們用一種更容易被我們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描敘和解決現實問題。

⑸ Java中解決安全問題的技術有哪些

對付高嚴重性暴露的技巧
請遵循下列建議以避免高嚴重性靜態安全性暴露:

限制對變數的訪問
讓每個類和方法都成為 final,除非有足夠的理由不這樣做
不要依賴包作用域
使類不可克隆
使類不可序列化
使類不可逆序列化
避免硬編碼敏感數據
查找惡意代碼
限制對變數的訪問
如果將變數聲明為 public,那麼外部代碼就可以操作該變數。這可能會導致安全性暴露。

影響
如果實例變數為 public,那麼就可以在類實例上直接訪問和操作該實例變數。將實例變數聲明為 protected 並不一定能解決這一問題:雖然不可能直接在類實例基礎上訪問這樣的變數,但仍然可以從派生類訪問這個變數。

清單 1 演示了帶有 public 變數的代碼,因為變數為 public 的,所以它暴露了。

清單 1. 帶有 public 變數的代碼
class Test {
public int id;
protected String name;

Test(){
id = 1;
name = "hello world";
}
//code
}

public class MyClass extends Test{
public void methodIllegalSe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this should not be allowe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 obj = new Test();
obj.id = 123; // this should not be allowed
MyClass mc = new MyClass();
mc.methodIllegalSet("Illegal Set Value");
}
}

建議
一般來說,應該使用取值方法而不是 public 變數。按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原則,在確定哪些變數特別重要因而應該聲明為 private 時,請將編碼的方便程度及成本同安全性需要加以比較。清單 2 演示了以下列方式來使之安全的代碼:

清單 2. 不帶有 public 變數的代碼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Test(){
id = 1;
name = "hello worl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this.id = id;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Id(){
return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

讓每個類和方法都為 final
不允許擴展的類和方法應該聲明為 final。這樣做防止了系統外的代碼擴展類並修改類的行為。

影響
僅僅將類聲明為非 public 並不能防止攻擊者擴展類,因為仍然可以從它自己的包內訪問該類。

建議
讓每個類和方法都成為 final,除非有足夠的理由不這樣做。按此建議,我們要求您放棄可擴展性,雖然它是使用諸如 Java 語言之類的面向對象語言的主要優點之一。在試圖提供安全性時,可擴展性卻成了您的敵人;可擴展性只會為攻擊者提供更多給您帶來麻煩的方法。

不要依賴包作用域
沒有顯式地標注為 public、private 或 protected 的類、方法和變數在它們自己的包內是可訪問的。

影響
如果 Java 包不是封閉的,那麼攻擊者就可以向包內引入新類並使用該新類來訪問您想保護的內容。諸如 java.lang 之類的一些包預設是封閉的,一些 JVM 也讓您封閉自己的包。然而,您最好假定包是不封閉的。

建議
從軟體工程觀點來看,包作用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可以阻止對您想隱藏的內容進行偶然的、無意中的訪問。但不要依靠它來獲取安全性。應該將類、方法和變數顯式標注為 public、private 或 protected 中適合您特定需求的那種。

使類不可克隆
克隆允許繞過構造器而輕易地復制類實例。

影響
即使您沒有有意使類可克隆,外部源仍然可以定義您的類的子類,並使該子類實現 java.lang.Cloneable。這就讓攻擊者創建了您的類的新實例。拷貝現有對象的內存映象生成了新的實例;雖然這樣做有時候是生成新對象的可接受方法,但是大多數時候是不可接受的。清單 3 說明了因為可克隆而暴露的代碼:

清單 3. 可克隆代碼
class MyClass{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Class(){
id=1;
name="HaryPorter";
}

public MyClass(int id,String name){
this.id=id;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Id ="+id+"
"+"Name="+name);
}
}
// hackers code to clone the user class

public class Hacker extends MyClass implements Cloneab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cker hack=new Hacker();
try{
MyClass o=(MyClass)hack.clone();
o.display();
}
catch(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建議
要防止類被克隆,可以將清單 4 中所示的方法添加到您的類中:

清單 4. 使您的代碼不可克隆
public final Object clone()
throws java.lang.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throw new java.lang.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如果想讓您的類可克隆並且您已經考慮了這一選擇的後果,那麼您仍然可以保護您的類。要做到這一點,請在您的類中定義一個為 final 的克隆方法,並讓它依賴於您的一個超類中的一個非 final 克隆方法,如清單 5 中所示:

清單 5. 以安全的方式使您的代碼可克隆
public final Object clone()
throws java.lang.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super.clone();
}

類中出現 clone() 方法防止攻擊者重新定義您的 clone 方法。

使類不可序列化
序列化允許將類實例中的數據保存在外部文件中。闖入代碼可以克隆或復制實例,然後對它進行序列化。

影響
序列化是令人擔憂的,因為它允許外部源獲取對您的對象的內部狀態的控制。這一外部源可以將您的對象之一序列化成攻擊者隨後可以讀取的位元組數組,這使得攻擊者可以完全審查您的對象的內部狀態,包括您標記為 private 的任何欄位。它也允許攻擊者訪問您引用的任何對象的內部狀態。

建議
要防止類中的對象被序列化,請在類中定義清單 6 中的 writeObject() 方法:

清單 6. 防止對象序列化
private final void writeObject(ObjectOutputStream out)
throws 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

throw new 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This object cannot
be serialized");
}

通過將 writeObject() 方法聲明為 final,防止了攻擊者覆蓋該方法。

使類不可逆序列化
通過使用逆序列化,攻擊者可以用外部數據或位元組流來實例化類。

影響
不管類是否可以序列化,都可以對它進行逆序列化。外部源可以創建逆序列化成類實例的位元組序列。這種可能為您帶來了大量風險,因為您不能控制逆序列化對象的狀態。請將逆序列化作為您的對象的另一種公共構造器 ? 一種您無法控制的構造器。

建議
要防止對對象的逆序列化,應該在您的類中定義清單 7 中的 readObject() 方法:

清單 7. 防止對象逆序列化
private final void readObject(ObjectInputStream in)
throws 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

throw new 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This object cannot
be deserialized");
}

通過將該方法聲明為 final,防止了攻擊者覆蓋該方法。

避免硬編碼敏感數據
您可能會嘗試將諸如加密密鑰之類的秘密存放在您的應用程序或庫的代碼。對於你們開發人員來說,這樣做通常會把事情變得更簡單。

影響
任何運行您的代碼的人都可以完全訪問以這種方法存儲的秘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防止心懷叵測的程序員或虛擬機窺探您的代碼並了解其秘密。

建議
可以以一種只可被您解密的方式將秘密存儲在您代碼中。在這種情形下,秘密只在於您的代碼所使用的演算法。這樣做沒有多大壞處,但不要洋洋得意,認為這樣做提供了牢固的保護。您可以遮掩您的源代碼或位元組碼 ? 也就是,以一種為了解密必須知道加密格式的方法對源代碼或位元組碼進行加密 ? 但攻擊者極有可能能夠推斷出加密格式,對遮掩的代碼進行逆向工程從而揭露其秘密。

這一問題的一種可能解決方案是:將敏感數據保存在屬性文件中,無論什麼時候需要這些數據,都可以從該文件讀取。如果數據極其敏感,那麼在訪問屬性文件時,您的應用程序應該使用一些加密/解密技術。

查找惡意代碼
從事某個項目的某個心懷叵測的開發人員可能故意引入易受攻擊的代碼,打算日後利用它。這樣的代碼在初始化時可能會啟動一個後台進程,該進程可以為闖入者開後門。它也可以更改一些敏感數據。

這樣的惡意代碼有三類:

類中的 main 方法
定義過且未使用的方法
注釋中的死代碼
影響
入口點程序可能很危險而且有惡意。通常,Java 開發人員往往在其類中編寫 main() 方法,這有助於測試單個類的功能。當類從測試轉移到生產環境時,帶有 main() 方法的類就成為了對應用程序的潛在威脅,因為闖入者將它們用作入口點。

請檢查代碼中是否有未使用的方法出現。這些方法在測試期間將會通過所有的安全檢查,因為在代碼中不調用它們 ? 但它們可能含有硬編碼在它們內部的敏感數據(雖然是測試數據)。引入一小段代碼的攻擊者隨後可能調用這樣的方法。

避免最終應用程序中的死代碼(注釋內的代碼)。如果闖入者去掉了對這樣的代碼的注釋,那麼代碼可能會影響系統的功能性。

可以在清單 8 中看到所有三種類型的惡意代碼的示例:

清單 8. 潛在惡意的 Java 代碼
public void unusedMethod(){
// code written to harm the system
}

public void usedMethod(){
//unusedMethod(); //code in comment put with bad intentions,
//might affect the system if uncommented
// int x = 100;
// x=x+10; //Code in comment, might affe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system if uncommented
}

建議
應該將(除啟動應用程序的 main() 方法之外的)main() 方法、未使用的方法以及死代碼從應用程序代碼中除去。在軟體交付使用之前,主要開發人員應該對敏感應用程序進行一次全面的代碼評審。應該使用「Stub」或「mmy」類代替 main() 方法以測試應用程序的功能。

對付中等嚴重性暴露的技巧
請遵循下列建議以避免中等嚴重性靜態安全性暴露:

不要依賴初始化
不要通過名稱來比較類
不要使用內部類
不要依賴初始化
您可以不運行構造器而分配對象。這些對象使用起來不安全,因為它們不是通過構造器初始化的。

影響
在初始化時驗證對象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

例如,請想像為客戶創建新帳戶的 Account 對象。只有在 Account 期初余額大於 0 時,才可以開設新帳戶。可以在構造器里執行這樣的驗證。有些人未執行構造器而創建 Account 對象,他可能創建了一個具有一些負值的新帳戶,這樣會使系統不一致,容易受到進一步的干預。

建議
在使用對象之前,請檢查對象的初始化過程。要做到這一點,每個類都應該有一個在構造器中設置的私有布爾標志,如清單 9 中的類所示。在每個非 static 方法中,代碼在任何進一步執行之前都應該檢查該標志的值。如果該標志的值為 true,那麼控制應該進一步繼續;否則,控制應該拋出一個例外並停止執行。那些從構造器調用的方法將不會檢查初始化的變數,因為在調用方法時沒有設置標志。因為這些方法並不檢查標志,所以應該將它們聲明為 private 以防止用戶直接訪問它們。

清單 9. 使用布爾標志以檢查初始化過程
public class MyClass{

private boolean initialized = false;
//Other variables

public MyClass (){
//variable initialization
method1();
initialized = true;
}

private void method1(){ //no need to check for initialization variable
//code
}

public void method2(){
try{
if(initialized==true){
//proceed with the business logic
}

else{
throw new Exception("Illegal State Of the object");
}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如果對象由逆序列化進行初始化,那麼上面討論的驗證機制將難以奏效,因為在該過程中並不調用構造器。在這種情況下,類應該實現 ObjectInputValidation 介面:

清單 10. 實現 ObjectInputValidation

interface java.io.ObjectInputValidation {
public void validateObject() throws InvalidObjectException;
}

所有驗證都應該在 validateObject() 方法中執行。對象還必須調用 ObjectInputStream.RegisterValidation() 方法以為逆序列化對象之後的驗證進行注冊。 RegisterValidation() 的第一個參數是實現 validateObject() 的對象,通常是對對象自身的引用。註:任何實現 validateObject() 的對象都可能充當對象驗證器,但對象通常驗證它自己對其它對象的引用。RegisterValidation() 的第二個參數是一個確定回調順序的整數優先順序,優先順序數字大的比優先順序數字小的先回調。同一優先順序內的回調順序則不確定。

當對象已逆序列化時,ObjectInputStream 按照從高到低的優先順序順序調用每個已注冊對象上的 validateObject()。

不要通過名稱來比較類
有時候,您可能需要比較兩個對象的類,以確定它們是否相同;或者,您可能想看看某個對象是否是某個特定類的實例。因為 JVM 可能包括多個具有相同名稱的類(具有相同名稱但卻在不同包內的類),所以您不應該根據名稱來比較類。

影響
如果根據名稱來比較類,您可能無意中將您不希望授予別人的權利授予了闖入者的類,因為闖入者可以定義與您的類同名的類。

例如,請假設您想確定某個對象是否是類 com.bar.Foo 的實例。清單 11 演示了完成這一任務的錯誤方法:

清單 11. 比較類的錯誤方法
if(obj.getClass().getName().equals("Foo")) // Wrong!
// objects class is named Foo
}else{
// object's class has some other name
}

建議
在那些非得根據名稱來比較類的情況下,您必須格外小心,必須確保使用了當前類的 ClassLoader 的當前名稱空間,如清單 12 中所示:

清單 12. 比較類的更好方法
if(obj.getClass() == this.getClassLoader().loadClass("com.bar.Foo")){
// object's class is equal to
//the class that this class calls "com.bar.Foo"
}else{
// object's class is not equal to the class that
// this class calls "com.bar.Foo"
}

然而,比較類的更好方法是直接比較類對象看它們是否相等。例如,如果您想確定兩個對象 a 和 b 是否屬同一個類,那麼您就應該使用清單 13 中的代碼:

清單 13. 直接比較對象來看它們是否相等
if(a.getClass() == b.getClass()){
// objects have the same class
}else{
// objects have different classes
}

盡可能少用直接名稱比較。

不要使用內部類
Java 位元組碼沒有內部類的概念,因為編譯器將內部類轉換成了普通類,而如果沒有將內部類聲明為 private,則同一個包內的任何代碼恰好能訪問該普通類。

影響
因為有這一特性,所以包內的惡意代碼可以訪問這些內部類。如果內部類能夠訪問括起外部類的欄位,那麼情況會變得更糟。可能已經將這些欄位聲明為 private,這樣內部類就被轉換成了獨立類,但當內部類訪問外部類的欄位時,編譯器就將這些欄位從專用(private)的變為在包(package)的作用域內有效的。內部類暴露了已經夠糟糕的了,但更糟糕的是編譯器使您將某些欄位成為 private 的舉動成為徒勞。

建議 如果能夠不使用內部類就不要使用內部類。

對付低嚴重性暴露的技巧
請遵循下列建議以避免低嚴重性靜態安全性暴露:

避免返回可變對象
檢查本機方法
避免返回可變對象
Java 方法返回對象引用的副本。如果實際對象是可改變的,那麼使用這樣一個引用調用程序可能會改變它的內容,通常這是我們所不希望見到的。

影響
請考慮這個示例:某個方法返回一個對敏感對象的內部數組的引用,假定該方法的調用程序不改變這些對象。即使數組對象本身是不可改變的,也可以在數組對象以外操作數組的內容,這種操作將反映在返回該數組的對象中。如果該方法返回可改變的對象,那麼事情會變得更糟;外部實體可以改變在那個類中聲明的 public 變數,這種改變將反映在實際對象中。

清單 14 演示了脆弱性。getExposedObj() 方法返回了 Exposed 對象的引用副本,該對象是可變的:

清單 14. 返回可變對象的引用副本
class Exposed{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Exposed(){
}
public Exposed(int id, String name){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Id(){
return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this.id=id;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Id = "+ id + " Name = "+ name);
}
}

public class Exp12{
private Exposed exposedObj = new Exposed(1,"Harry Porter");

public Exposed getExposedObj(){
return exposedObj; //returns a reference to the objec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Exp12 exp12 = new Exp12();
exp12.getExposedObj().display();
Exposed exposed = exp12.getExposedObj();
exposed.setId(10);
exposed.setName("Hacker");
exp12.getExposedObj().display();
}
}

建議
如果方法返回可改變的對象,但又不希望調用程序改變該對象,請修改該方法使之不返回實際對象而是返回它的副本或克隆。要改正清單 14 中的代碼,請讓它返回 Exposed 對象的副本,如清單 15 中所示:

清單 15. 返回可變對象的副本
public Exposed getExposedObj(){
return new Exposed(exposedObj.getId(),exposedObj.getName());
}

或者,您的代碼也可以返回 Exposed 對象的克隆。

檢查本機方法
本機方法是一種 Java 方法,其實現是用另一種編程語言編寫的,如 C 或 C++。有些開發人員實現本機方法,這是因為 Java 語言即使使用即時(just-in-time)編譯器也比許多編譯過的語言要慢。其它人需要使用本機代碼是為了在 JVM 以外實現特定於平台的功能。

影響
使用本機代碼時,請小心,因為對這些代碼進行驗證是不可能的,而且本機代碼可能潛在地允許 applet 繞過通常的安全性管理器(Security Manager)和 Java 對設備訪問的控制。

建議
如果非得使用本機方法,那麼請檢查這些方法以確定:

它們返回什麼
它們獲取什麼作為參數
它們是否繞過安全性檢查
它們是否是 public、private 等等
它們是否含有繞過包邊界從而繞過包保護的方法調用
結束語
編寫安全 Java 代碼是十分困難的,但本文描述了一些可行的實踐來幫您編寫安全 Java 代碼。這些建議並不能解決您的所有安全性問題,但它們將減少暴露數目。最佳軟體安全性實踐可以幫助確保軟體正常運行。安全至關重要和高可靠系統設計者總是花費大量精力來分析和跟蹤軟體行為。只有通過將安全性作為至關緊要的系統特性來對待 ? 並且從一開始就將它構建到應用程序中,我們才可以避免亡羊補牢似的、修修補補的安全性方法。

閱讀全文

與java請描述oo的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飯店分店開張微信推廣 瀏覽:577
電腦文件excel是什麼 瀏覽:866
互動大師vxplo在線編輯工具 瀏覽:927
造型編程用到哪些軟體 瀏覽:417
蘋果內存卡是什麼樣的 瀏覽:578
把文件夾變成exe的病毒 瀏覽:323
數據怎麼引入sql 瀏覽:638
cad復制圖片進來要輸入文件名 瀏覽:846
win10批量刪除空白文件夾 瀏覽:320
手機有好幾個文件夾 瀏覽:973
編程教育加盟哪個牌子好 瀏覽:731
win10找不到bcd引導文件 瀏覽:521
恢復的音樂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218
jssettimeout函數參數 瀏覽:846
如何克服網路依賴性 瀏覽:208
會玩app的猜歌怎麼當卧底玩家 瀏覽:321
樂心2手環如何微信提醒 瀏覽:879
wps文檔使用教程 瀏覽:595
否則我們永遠找不到所需要的文件 瀏覽:36
化學結構資料庫 瀏覽:71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