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inux下PCI設備驅動開發詳解(六)
Linux下PCI設備驅動開發詳解:
本章節主要探討了基於RIFFA框架的Linux PCI內核態設備驅動的開發。以下是重點內容:
一、Linux下PCI驅動結構 通常用模塊方式編寫PCI設備驅動,至少需要實現:初始化設備模塊、設備打開模塊、數據讀寫模塊、中斷處理模塊、設備釋放模塊、設備卸載模塊。
二、初始化設備模塊 源代碼中涉及了驅動程序、字元設備、class、文件節點等關鍵詞。
三、probe探測硬體設備 fpga_probe函數非常關鍵,用於探測和初始化硬體設備。
四、寫操作 基本的讀寫操作通過ioctl來調用對應的驅動實現。 ioctl_send函數中實現了用戶數據拷貝到內核態,並調用了chnl_send_wrapcheck函數。 chnl_send_wrapcheck函數主要做了避免錯誤的判斷,支持多線程,並調用了chnl_send函數將數據寫入指定的FPGA通道。 數據寫入過程中涉及了sg_maps的初始化、通過BAR空間告知FPGA通道信息、使用通用buffer發送數據、更新sg_mapping等步驟。 使用了while循環來處理Tx數據完成中斷或出錯時的返回,以及中斷處理過程中的等待和喚醒機制。
五、讀操作 讀操作和寫操作類似,主要通過chnl_recv函數將FPGA發送的數據讀到緩沖區內。 涉及等待隊列的初始化和中斷處理過程。
六、銷毀/卸載設備 釋放設備模塊主要負責釋放對設備的控制權,釋放佔用的內存和中斷等。 所做的事情正好和打開設備模塊相反。
七、後續內容預告 《Linux下PCI設備驅動開發詳解》將詳細分析RIFFA的環形通信隊列,其最大好處是不需要對後續的隊列內容進行搬移,可以後續由入隊覆蓋。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了解到Linux下基於RIFFA框架的PCI設備驅動開發的主要步驟和關鍵函數,為後續的驅動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