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看待「程序員是出軌率最高的群體
程序員是出軌率最高的群體。出軌率第二高的是金融男。遠遠高於其他群體。聽到這個調查報告,一大群人表示驚訝,尤其是年輕女人。程序員是互聯網世界有話語權的人,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話語權把自己的形象塑成木訥,老實,內向,不善勾搭,難以脫單,還喜歡以搬磚、碼農之類的矯情詞彙自稱。但是事實上,程序員是出軌率極高的群體。而且,程序員也是約炮率極高的群體。
為啥?因為運用書中關於證據效力的幾個章節所講的內容,讀完第一句話,你的頭腦里至少會提出以下問題,接著,你會發現作者對這些問題根本沒有也無意提供靠譜的答案,所以基本可以推論,這段文字是純度高達99.99%的扯淡文。
問題1、調查報告的來源是哪裡?研究機構是誰?原始的研究目的是什麼?
問題2、與程序員和金融男共同對比的其它群體有多少?具體是哪些?
問題3、從作者列舉的兩個群體程序員和金融男來看,兩個群體並不對等,因為後者有性別屬性而前者沒有,這就說明這個調查(如果存在)並不科學嚴謹,要麼調查機構不具備基本的科研常識,要麼調查機構有「程序員都是男人」的核板印象,要麼是作者自己的認知有這兩方面問題。
問題4、調查報告的采樣標準是什麼(比如年齡、性別、所在城市、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等)?群體之間采樣標准相同嗎?各群體的樣本足夠大足夠隨機嗎?能代表群體整體嗎?
問題5、出軌是道德敏感話題,在這個問題上參與者誠實作答的可能性比「早餐吃什麼」類問題要低很多,有人想無中生有顯示性吸引力,有人則想掩蓋事實維護良民形象,有人甚至純粹為了看熱鬧胡亂作答,所以這個調查報告是如何控制參與者答案真實度的?
批判性思維結論:這是一個空穴來風的「調查報告」,可信度無限接近0。以這個報告結果為前提的任何論述都是扯淡、瞎掰。除了營銷吸睛,毫無營養,也不能這么說,起碼可以營養那麼一點點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