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lama提速500%!谷歌美女程序員手搓矩陣乘法內核
谷歌程序員Justine Tunney通過設計84個新的矩陣乘法內核,使Llama的推理速度提升了500%。以下是詳細解答:
Justine Tunney的這一成就不僅展示了她的技術才能和不懈努力,也為開源社區帶來了寶貴的貢獻,激勵著更多開發者追求卓越。
『貳』 如果想成為一個程序員應該學習什麼知識
聲明:以後計算機也就沒什麼前景了 只能成為一個輔助工具
(1) 熟練掌握基本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用C語言編製程序;
(2) 掌握數據結構、程序變速器和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3) 了解軟體工程、資料庫、多媒體和網路的基礎知識;
(4) 掌握數制、機內代碼及其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基礎知識;
(5) 了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的基礎知識。
1.1按照軟體設計說明書,能熟練使用下列程序語言編製程序
1.1.1C(美國標准)
1.2理解給定程序的功能,能發現程序中的錯誤並加以糾正
1.3具有良好的程序編制風格
1.4基本演算法
1.4.1查找、更新、排序、合並及字元處理
1.4.2迭代、插值、數值積分、矩陣計算、議程求解和搜索求解
1.5程序編制方法
1.5.1分支、循環、子程序(過程和函數)、遞歸
1.5.2輸入輸出和文件的處理
模塊2:基礎知識(程序員級)
2.1軟體基礎知識
2.1.1數據結構基礎
數組、記錄、列表(list)、隊列、棧(stack)、堆(heap)、樹和二叉樹的定義、存儲和操作
2.1.2程序語言基礎知識
·匯編、編譯、解釋系統的基礎知識
·程序語言的數據類型
·程序語言的控制結構
2.1.3操作系統基礎知識
·操作系統的類型和功能
·操作系統的層次結構和進程概念
·作業、處理機、存儲、文件和設備等管理的基礎知識
2.1.4軟體工程基礎知識
·軟體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任務
·結構化分析和設計方法
·面向對象基本概念
·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基礎知識
2.1.5資料庫基礎知識
·資料庫模型
·資料庫系統的結構
·SQL的使用初步
·常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知識
2.1.6多媒體基礎知識
·多媒體基本概念
·常用圖象文件
·簡單圖形(線段和圓)的計算機圖示
2.2硬體基礎知識
2.2.1數制及其轉換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常用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2.2機內代碼
·原碼、補碼、反碼、移碼
·定點數與浮點數的機內表示
·ASCII碼及漢字編碼等常用的編碼
·奇偶校驗碼、海明碼、循環冗餘碼(CRC)等常用校驗方法
2.2.3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計算機中的二進制數運算方法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和邏輯表達式的化簡
2.2.4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
·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
·匯流排結構、指令流和數據流
2.2.5指令系統
·常用的定址方式
·指令的格式、分類及功能
·指令的執行過程
2.3網路基礎知識
2.3.1網路的功能、分類與組成
2.3.2網路協議與標准
2.3.3網路結構與通信
2.3.4網路的安全性
2.3.5Client-Server結構
2.3.6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
『叄』 程序員主要的工作
程序員(英文Programmer)是從事程序開發、維護的專業人員。一般我們將程序員分為程序設計人員和程序編碼員,但兩者的界限並不非常清楚,特別是在中國。
作一個真正合格的程序員,應該具有的素質。
1: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是作為一個程序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軟體工程已經提了將近三十年了,當今的軟體開發已經不是編程了,而是工程。獨行俠可以寫一些程序也能賺錢發財,但是進入研發團隊,從事商業化和產品化的開發任務,就必須具備這種素質。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種素質是一個程序員乃至一個團隊的安身立命之本。
2:文檔習慣
文檔是一個軟體系統的生命力。一個公司的產品再好、技術含量再高,如果缺乏文檔,知識就沒有繼承,公司還是一個來料加工的軟體作坊。作為代碼程序員,必須將30%的工作時間寫用於技術文檔。沒有文檔的程序員勢必會被淘汰。
3:規范化的代碼編寫習慣
知名軟體公司的代碼的變數命名、注釋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縮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都有明確規定,良好的編寫習慣,不但有助於代碼的移植和糾錯,也有助於不同技術人員之間的協作。 一些所謂的高手甚至叫囂高手寫的代碼一般人看不懂,我只能說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程序員。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員要能正確理解任務單中描述的需求。在這里要明確一點,程序員不僅僅要注意到軟體的功能需求,還應注意軟體的性能需求,要能正確評估自己的模塊對整個項目中的影響及潛在的威脅,如果有著兩到三年項目經驗的熟練程序員對這一點沒有體會的話,只能說明他或許是認真工作過,但是沒有用心工作。
5:模塊化思維能力
作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他的思想不能在局限當前的工作任務裡面,要想想看自己寫的模塊是否可以脫離當前系統存在,通過簡單的封裝在其他系統中或其他模塊中直接使用。這樣做可以使代碼能重復利用,減少重復的勞動,也能是系統結構越趨合理。模塊化思維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程序員的技術水平提高的一項重要指標。
6:測試習慣
測試是軟體工程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但是測試不僅僅是測試工程師的工作,而是每個程序員的一種基本職責。程序員要認識測試不僅是正常的程序調試,而要是要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異常調用測試,這一點要結合需求理解能力。
7:學習和總結的能力
程序員是很容易被淘汰的職業,所以要善於學習總結。許多程序員喜歡盲目追求一些編碼的小技巧,這樣的技術人員無論學了多少語言,代碼寫起來多熟練,我們只能說他是一名熟練的代碼民工,他永遠都不會有質的提高。一個善於學習的程序員會經常總結自己的技術水平,對自己的技術層面要有良好的定位,這樣才能有目的地提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從程序員升級為軟體設計師、系統分析員。
作為高級程序員,乃至於設計師而言,除了應該具備上述全部素質之外,還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1、 需求分析能力
2、 整體框架能力
3、 流程處理能力
4、 模塊分解能力
5、 整體項目評估能力
6、 團隊組織管理能力
1,激情
我曾經遇到許多「職業程序員」,他們從事IT是因為覺得這是一種職業,他們只在工作時間編程,除非送去培訓否則他們不會學習新東西,這不是好的程序員。我認為一個好的程序員總是對編程充滿激情,而且好的開發者會做一些編程工作即使這沒有報酬。激情是一個優秀程序員的重要指標。
2,自學好學
編程領域始終發展變化著,不出一年有些新技術就變成了老技術,這並不是說好的程序員要對所有新技術跟進,但有些卻對學習任何新技術都沒有興趣。他們通常在學校學習了編程,然後工作後單位安排學什麼就學什麼。如果在招聘中你聽到「讓我培訓一個星期我就會勝任這個工作」那不要僱傭他。實際上,真正優秀的程序員始終談論著你所不知道的新技術,向人們解釋為什麼你必須用這個技術,哪怕沒有聽眾聽得明白,哪怕他自己也不明白。
3,聰明
聰明包括很多因素,情緒和社會交際只是其中之一。好的程序員絕不木訥,他們是最聰明的人,他們中的許多善於交際,健談、興趣廣泛。
4,隱性的經驗
—好的程序員通常有自己的私人的一些研究、愛好、項目,而這些是他們不寫在簡歷上 (通常覺得不值得寫),但表現出來卻可能恰恰是他的潛能、深度和後勁所在。
5,技術多樣性
由於好的程序員喜歡學習和涉獵新技術,所以一般來說超過22歲的都熟知很多新技術,而且對多種技術的長短有 「強烈」的個人意見/見解,喜好嘗試新鮮技術。
6,資格證書
資格證書並不是識別真正程序員的方法,MCSE、SCJP說明不了什麼,它們只是讓別人認識和獲取的,頂多代表這個人在某個技術有一定的知識。
原文作者在文末寫道:以上所說的標准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有些優秀的程序員確實不符合上述,而有些bad程序員卻符合了。但相信這些對大多數真正的程序員都適用。
總結而言,優秀的程序員通常有一下特點:
對技術充滿激情
將編程作為一種愛好
如果你允許會滔滔不絕地跟你談論技術
有過個人的開發經歷(與4意思相同)
堅持認為某種技術最好
如果讓他用他認為不好的技術他會非常別扭
聰明、健談、興趣廣泛
在大學和工作前就開始接觸程序
[編輯本段]考試說明
1、 考試要求:
(1) 熟練掌握基本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用C語言編製程序;
(2) 掌握數據結構、程序變速器和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3) 了解軟體工程、資料庫、多媒體和網路的基礎知識;
(4) 掌握數制、機內代碼及其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基礎知識;
(5) 了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的基礎知識。
2、 通過本級水平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按照軟體設計說明書編製程序,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
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3、 本級水平考試范圍包括兩個模塊:模塊1——程序編制能力(考試時間為150分鍾);模
塊2——基礎知識(程序員級)考試時間為120分鍾)。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十多項選擇題。
考試范圍
模塊1:程序編制能力
1.1按照軟體設計說明書,能熟練使用下列程序語言編製程序
1.1.1C(美國標准)
1.2理解給定程序的功能,能發現程序中的錯誤並加以糾正
1.3具有良好的程序編制風格
1.4基本演算法
1.4.1查找、更新、排序、合並及字元處理
1.4.2迭代、插值、數值積分、矩陣計算、議程求解和搜索求解
1.5程序編制方法
1.5.1分支、循環、子程序(過程和函數)、遞歸
1.5.2輸入輸出和文件的處理
模塊2:基礎知識(程序員級)
2.1軟體基礎知識
2.1.1數據結構基礎
數組、記錄、列表(list)、隊列、棧(stack)、堆(heap)、樹和二叉樹的定義、存儲和操作
2.1.2程序語言基礎知識
·匯編、編譯、解釋系統的基礎知識
·程序語言的數據類型
·程序語言的控制結構
2.1.3操作系統基礎知識
·操作系統的類型和功能
·操作系統的層次結構和進程概念
·作業、處理機、存儲、文件和設備等管理的基礎知識
2.1.4軟體工程基礎知識
·軟體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任務
·結構化分析和設計方法
·面向對象基本概念
·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基礎知識
2.1.5資料庫基礎知識
·資料庫模型
·資料庫系統的結構
·SQL的使用初步
·常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知識
2.1.6多媒體基礎知識
·多媒體基本概念
·常用圖象文件
·簡單圖形(線段和圓)的計算機圖示
2.2硬體基礎知識
2.2.1數制及其轉換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常用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2.2機內代碼
·原碼、補碼、反碼、移碼
·定點數與浮點數的機內表示
·ASCII碼及漢字編碼等常用的編碼
·奇偶校驗碼、海明碼、循環冗餘碼(CRC)等常用校驗方法
2.2.3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計算機中的二進制數運算方法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和邏輯表達式的化簡
2.2.4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
·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
·匯流排結構、指令流和數據流
2.2.5指令系統
·常用的定址方式
·指令的格式、分類及功能
·指令的執行過程
2.3網路基礎知識
2.3.1網路的功能、分類與組成
2.3.2網路協議與標准
2.3.3網路結構與通信
2.3.4網路的安全性
2.3.5Client-Server結構
2.3.6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
『肆』 不想工作,對於工作喜歡才做,不喜歡也沒關系,這樣會沒辦法工作下去嗎
不一定,這種狀態可能帶來發展瓶頸,但若能找到平衡點,也能形成自我適配的工作模式。
大多數人對工作都存在既熱愛又抗拒的復雜心態,關鍵區別在於如何處理不喜歡的部分。通常處於20-35歲、從事技術/創意類崗位的職場人更容易產生這類困惑,尤其是當收入壓力較小或原生家庭有托底支持時,更容易堅持「只做喜歡的事」的理念。
1. 工作模式可持續性的核心條件
是否無法繼續工作下去,主要看三個現實前提:薪資能否覆蓋基礎需求、崗位容錯率高低、不擅長領域的工作佔比。例如設計師若只願畫圖卻拒絕客戶溝通,在廣告公司難持久,但在自由接單平台可能活得滋潤。
2. 興趣導向的職場優劣勢
優勢在於自我驅動強、創造力突出,比如程序員痴迷代碼優化往往能突破技術難點。但短板也很明顯:職業天花板出現早,當需要帶團隊、寫報告等綜合能力時容易卡殼。曾有電商運營因不願學數據分析,三年後競爭力反被新人超越的案例。
3. 主動改造工作內容的方法
建議採用20%規則:用80%精力做好安身立命的基礎工作,剩餘20%爭取接觸感興趣的內容。例如會計崗位可通過主動參與經營分析會議,逐步轉向財務分析方向。多數企業其實存在隱形調崗機會,關鍵在於證明興趣領域能創造更大價值。
4. 長期發展的重要考量
需警惕虛假興趣陷阱——某些「喜歡」可能只是逃避困難任務的借口。建議每季度做興趣-能力矩陣評估:把工作內容按「喜歡/討厭」和「擅長/薄弱」分為四象限,優先保住「討厭但擅長」的生存技能,逐步將「喜歡且擅長」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當前職場已出現模塊化僱傭趨勢,某些平台允許自由組合工作內容。例如編程兼職平台Topcoder允許開發者僅參與自己感興趣的代碼環節。這種模式特別適合專注單一領域的技術型人才,但需提前儲備應對收入波動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