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量劫持!| 網友:我可能打開了個「假百度」
流量劫持是指用戶在訪問正常網站時,被惡意引導至假冒或非法頁面的行為。以下是關於流量劫持的詳細解答:
1. 流量劫持的現象: 當用戶在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特定詞彙時,可能會被重定向至一個假冒的頁面,如「.comsearch.tathzs.com」,而該頁面實際跳轉至其他搜索引擎。
2. 流量劫持的影響: 用戶體驗受損:用戶可能遭遇訪問「假網站」的情況,導致搜索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遇到不健康內容的植入。 商業利益受損:被劫持流量的原始網站會失去用戶訪問和潛在的商業機會。 安全風險增加:流量劫持往往與黑產鏈條相關聯,用戶信息可能被竊取或濫用。
3. 流量劫持的應對措施: 加強技術防護:網站和搜索引擎應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護,及時發現並阻止流量劫持行為。 法律制裁:對於實施流量劫持的不法分子,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搜狗輸入法因劫持網路流量被判賠償的案例所示。 用戶教育:提高用戶對流量劫持的認知,教育用戶如何識別和避免訪問假冒網站。
4. 流量劫持背後的動機: 流量劫持者通過控制流量流向,達到商業目的或非法目的。由於流量價值不菲,黑產從中謀取利潤可觀。
綜上所述,流量劫持是一種嚴重危害用戶體驗、商業利益和網路安全的行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強技術防護、法律制裁和用戶教育,以有效應對和遏制流量劫持問題的發生。
『貳』 百度外包團隊開發的下載器植入惡意代碼,是被黑產利用還是內部管理疏漏
網路外包團隊開發的下載器植入惡意代碼,既有可能是被黑產利用,但更可能是內部管理疏漏所致。
被黑產利用的可能性: 盡管理論上存在外包團隊的開發環境或工具被黑產攻擊並植入惡意代碼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通常較難直接證明,且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內部管理疏漏的可能性更大: 不當操作:從描述來看,惡意代碼被植入到nvMultitask.exe釋放器,且這些行為帶有網路簽名,表明這可能是網路外包團隊的不當操作所致。 利益驅動:外包團隊可能為了網路聯盟分成等利益,故意實施流量劫持行為,這顯示了內部管理可能存在的嚴重疏漏。 缺乏有效監管:網路作為僱主,未能及時發現並阻止這種不當行為,也反映了其在外包團隊管理、安全監管等方面的不足。
綜上所述,雖然不能完全排除被黑產利用的可能性,但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網路外包團隊開發的下載器植入惡意代碼更可能是由於內部管理疏漏所致。網路已採取措施清理受感染下載器並加強監管,以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