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java怎麼引用c
在Java中調用C語言編寫的程序通常是為了利用C語言在底層操作上的優勢,例如處理操作系統事件或執行硬體操作。Java本身不直接支持與C語言的交互,因此需要藉助Java Native Interface(JNI)來實現這種交互。以下是使用Java調用C語言介面的步驟:
1. 首先,創建一個Java類文件,例如HelloJni.java,並在其中定義native方法,這些方法將會在C語言中實現。
2. 接著,使用javac命令編譯Java文件,生成對應的.class文件,同時也會生成Java頭文件,這些文件包含了native方法的聲明。
3. 創建一個C語言文件,例如HelloWorld.c,在這個文件中實現Java中定義的native方法。
4. 使用gcc或其他C編譯器編譯C語言文件,並生成動態鏈接庫文件,通常在Linux系統上是.so文件。
5. 設置Java虛擬機(JVM)的系統屬性,指向動態鏈接庫文件所在的目錄。
6. 將生成的.so文件拷貝到指定的目錄(例如/home/lib),然後運行Java類文件,JVM將會載入並調用動態鏈接庫中的方法。
通過以上步驟,Java應用程序就可以調用C語言編寫的函數庫,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互操作性。
⑵ java可以實現c語言的模板功能嗎
1、java是純面向對象的語言(main都是寫到類里的),所以沒有原生的模板功能。
2、使用「模板模式」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這也是java里最常用的模式之一。
以下是一篇教程:
模板方法模式的結構
模板方法模式是所有模式中最為常見的幾個模式之一,是基於繼承的代碼復用的基本技術。
模板方法模式需要開發抽象類和具體子類的設計師之間的協作。一個設計師負責給出一個演算法的輪廓和骨架,另一些設計師則負責給出這個演算法的各個邏輯步驟。代表這些具體邏輯步驟的方法稱做基本方法(primitive method);而將這些基本方法匯總起來的方法叫做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這個設計模式的名字就是從此而來。
模板方法所代表的行為稱為頂級行為,其邏輯稱為頂級邏輯。模板方法模式的靜態結構圖如下所示:
這里涉及到兩個角色:
抽象模板(Abstract Template)角色有如下責任:
■定義了一個或多個抽象操作,以便讓子類實現。這些抽象操作叫做基本操作,它們是一個頂級邏輯的組成步驟。
■定義並實現了一個模板方法。這個模板方法一般是一個具體方法,它給出了一個頂級邏輯的骨架,而邏輯的組成步驟在相應的抽象操作中,推遲到子類實現。頂級邏輯也有可能調用一些具體方法。
具體模板(Concrete Template)角色又如下責任:
■實現父類所定義的一個或多個抽象方法,它們是一個頂級邏輯的組成步驟。
■每一個抽象模板角色都可以有任意多個具體模板角色與之對應,而每一個具體模板角色都可以給出這些抽象方法(也就是頂級邏輯的組成步驟)的不同實現,從而使得頂級邏輯的實現各不相同。
源代碼
抽象模板角色類,abstractMethod()、hookMethod()等基本方法是頂級邏輯的組成步驟,這個頂級邏輯由templateMethod()方法代表。
{
/**
*模板方法
*/
publicvoidtemplateMethod(){
//調用基本方法
abstractMethod();
hookMethod();
concreteMethod();
}
/**
*基本方法的聲明(由子類實現)
*/
();
/**
*基本方法(空方法)
*/
protectedvoidhookMethod(){}
/**
*基本方法(已經實現)
*/
(){
//業務相關的代碼
}
}
具體模板角色類,實現了父類所聲明的基本方法,abstractMethod()方法所代表的就是強制子類實現的剩餘邏輯,而hookMethod()方法是可選擇實現的邏輯,不是必須實現的。
{
//基本方法的實現
@Override
publicvoidabstractMethod(){
//業務相關的代碼
}
//重寫父類的方法
@Override
publicvoidhookMethod(){
//業務相關的代碼
}
}
模板模式的關鍵是:子類可以置換掉父類的可變部分,但是子類卻不可以改變模板方法所代表的頂級邏輯。
每當定義一個新的子類時,不要按照控制流程的思路去想,而應當按照「責任」的思路去想。換言之,應當考慮哪些操作是必須置換掉的,哪些操作是可以置換掉的,以及哪些操作是不可以置換掉的。使用模板模式可以使這些責任變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