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三規合一大數據

三規合一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1-02-28 06:05:51

『壹』 大數據探究人類語言認知規律本質上是不是歸納法

1 大數據興起預示逗信息時代地進入新階段
1.1 看待大數據要有歷史性的眼光
信息時代是相對於農業和工業時代而言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不同時代的生產要素和社會發展驅動力有明顯差別。信息時代的標志性技術發明是數字計算機、集成電路、光纖通信和互聯網(萬維網)。盡管媒體上大量出現逗大數據時代地的說法,但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目前還沒有出現與上述劃時代的技術發明可媲美的技術突破,難以構成一個超越信息時代的新時代。信息時代可以分成若干階段,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標志著信息社會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考察分析100年以上的歷史長河可以發現,信息時代與工業時代的發展規律有許多相似之處。電氣化時代與信息時代生產率的提高過程驚人地相似。都是經過20~30年擴散儲備之後才有明顯提高,分界線分別是1915年和1995年。筆者猜想,信息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擴散儲備後,21世紀的前30年可能是信息技術提高生產率的黃金時期。
1.2 從逗信息時代新階段地的高度認識逗大數據地
中國已開始進入信息時代,但許多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工業時代。經濟和科技工作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其根源是對時代的認識不到位。18-19世紀中國落後挨打,根源是滿清政府沒有認識到時代變了,我們不能重犯歷史性的錯誤。
中央提出中國進入經濟逗新常態地以後,媒體上有很多討論,但多數是為經濟增速降低做解釋,很少有從時代改變的角度論述逗新常態地的文章。筆者認為,經濟新常態意味著中國進入了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新階段,是經濟和社會管理的躍遷,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倒退。
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社交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成的IT架構逗第三平台地是信息社會進入新階段的標志,對整個經濟的轉型有引領和帶動作用。媒體上經常出現的互聯網、創客、逗第二次機器革命地、逗工業4.0地等都與大數據和雲計算有關。大數據和雲計算是新常態下提高生產率的新杠桿,所謂創新驅動發展就是主要依靠信息技術促進生產率的提高。
1.3 大數據可能是中國信息產業從跟蹤走向引領的突破口
中國的大數據企業已經有相當好的基礎。全球十大互聯網服務企業中國佔有4席(阿里巴巴、騰訊、網路和京東),其他6個Top10 互聯網服務企業全部是美國企業,歐洲和日本沒有互聯網企業進入Top10。這說明中國企業在基於大數據的互聯網服務業務上已處於世界前列。在發展大數據技術上,我國有可能改變過去30年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在大數據應用上中國有可能在全世界起到引領作用。
但是,企業的規模走在世界前列並不表示我國在大數據技術上領先。實際上,國際上目前流行的大數據主流技術沒有一項是我國開創的。開源社區和眾包是發展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重要途徑,但我們對開源社區的貢獻很小,在全球近萬名社區核心志願者中,我國可能不到200名。我們要吸取過去基礎研究為企業提供核心技術不夠的教訓,加強大數據基礎研究和前瞻技術研究,努力攻克大數據核心和關鍵技術。
2 理解大數據需要上升到文化和認識論的高度
2.1 數據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
數據文化的本質是尊重客觀世界的實事求是精神,數據就是事實。重視數據就是強調用事實說話、按理性思維的科學精神。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是定性思維而不是定量思維。目前許多城市在開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工作,但是發現多數老百姓對政府要開放的數據並不感興趣。要讓大數據走上健康的發展軌道,首先要大力弘揚數據文化。本文講的數據文化不只是大數據用於文藝、出版等文化產業,而是指全民的數據意識。全社會應認識到:信息化的核心是數據,只有政府和大眾都關注數據時,才能真正理解信息化的實質;數據是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大數據的利用可以改變資本和土地等傳統要素在經濟中的權重。
有人將逗上帝與數據共舞地歸納為美國文化的特點之一,說的是美國人既有對神的誠意,又有通過數據求真的理性。美國從鍍金時代到進步主義時期完成了數據文化的思維轉變,南北戰爭之後人口普查的方法被應用到很多領域,形成了數據預測分析的思維方式。近百年來美國和西方各國的現代化與數據文化的傳播滲透有密切關系,我國要實現現代化也必須強調數據文化。
提高數據意識的關鍵是要理解大數據的戰略意義。數據是與物質、能源一樣重要的戰略資源,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涉及每一個行業,是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技術。從硬技術到軟技術的轉變是當今全球性的技術發展趨勢,而從數據中發現價值的技術正是最有活力的軟技術,數據技術與數據產業的落後將使我們像錯過工業革命機會一樣延誤一個時代。
2.2 理解大數據需要有正確的認識論
歷史上科學研究是從邏輯演繹開始的,歐幾里得幾何的所有定理可從幾條公理推導出來。從伽利略和牛頓開始,科學研究更加重視自然觀察和實驗觀察,在觀察基礎上通過歸納方法提煉出科學理論,逗科學始於觀察地成為科學研究和認識論的主流。經驗論和唯理論這兩大流派都對科學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但也暴露出明顯的問題,甚至走入極端。理性主義走向極端就成為康德所批判的獨斷主義,經驗主義走入極端就變成懷疑論和不可知論。
20世紀30年代,德國哲學家波普爾提出了被後人稱為逗證偽主義地的認識論觀點,他認為科學理論不能用歸納法證實,只能被試驗發現的反例逗證偽地,因而他否定科學始於觀察,提出逗科學始於問題地的著名觀點[3]。證偽主義有其局限性,如果嚴格遵守證偽法則,萬有引力定律、原子論等重要理論都可能被早期的所謂反例扼殺。但逗科學始於問題地的觀點對當前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有指導意義。
大數據的興起引發了新的科學研究模式:逗科學始於數據地。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大數據分析方法與逗科學始於觀察地的經驗論較為接近,但我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避免滑入否定理論作用的經驗主義泥坑。在強調逗相關性地的時候不要懷疑逗因果性地的存在;在宣稱大數據的客觀性、中立性的時候,不要忘了不管數據的規模如何,大數據總會受制於自身的局限性和人的偏見。不要相信這樣的預言:逗採用大數據挖掘,你不需要對數據提出任何問題,數據就會自動產生知識地。面對像大海一樣的巨量數據,從事數據挖掘的科技人員最大的困惑是,我們想撈的逗針地是什麼看這海里究竟有沒有逗針地看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講,逗科學始於數據地與逗科學始於問題地應有機地結合起來。
對逗原因地的追求是科學發展的永恆動力。但是,原因是追求不完的,人類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找到逗終極真理地。在科學的探索途中,人們往往用逗這是客觀規律地解釋世界,並不立即追問為什麼有這樣的客觀規律。也就是說,傳統科學並非只追尋因果性,也可以用客觀規律作為結論。大數據研究的結果多半是一些新的知識或新的模型,這些知識和模型也可以用來預測未來,可以認為是一類局部性的客觀規律。科學史上通過小數據模型發現一般性規律的例子不少,比如開普勒歸納的天體運動規律等;而大數據模型多半是發現一些特殊性的規律。物理學中的定律一般具有必然性,但大數據模型不一定具有必然性,也不一定具有可演繹性。大數據研究的對象往往是人的心理和社會,在知識階梯上位於較高層,其自然邊界是模糊的,但有更多的實踐特徵。大數據研究者更重視知行合一,相信實踐論。大數據認識論有許多與傳統認識論不同的特點,我們不能因其特點不同就否定大數據方法的科學性。大數據研究挑戰了傳統認識論對因果性的偏愛,用數據規律補充了單一的因果規律,實現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數據化統一,一種全新的大數據認識論正在形成。
3 正確認識大數據的價值和效益
3.1 大數據的價值主要體現為它的驅動效應
人們總是期望從大數據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逗大價值地。實際上大數據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驅動效應,即帶動有關的科研和產業發展,提高各行各業通過數據分析解決困難問題和增值的能力。大數據對經濟的貢獻並不完全反映在大數據公司的直接收入上,應考慮對其他行業效率和質量提高的貢獻。大數據是典型的通用技術,理解通用技術要採用逗蜜蜂模型地:蜜蜂的效益主要不是自己釀的蜂蜜,而是蜜蜂傳粉對農業的貢獻。
電子計算機的創始人之一馮·諾依曼曾指出:逗在每一門科學中,當通過研究那些與終極目標相比頗為朴實的問題,發展出一些可以不斷加以推廣的方法時,這門學科就得到了巨大的進展。地我們不必天天期盼奇跡出現,多做一些逗頗為朴實地的事情,實際的進步就在扎扎實實的努力之中。媒體喜歡宣傳一些令人驚奇的大數據成功案例,對這些案例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據Intel中國研究院首席工程師吳甘沙在一次報告中透露,所謂逗啤酒加尿布地的數據挖掘經典案例,其實是Teradata公司一位經理編出來的逗故事地,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4]。即使有這個案例,也不說明大數據分析本身有什麼神奇,大數據中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兩件事同時或相繼出現的現象比比皆是,關鍵是人的分析推理找出為什麼兩件事物同時或相繼出現,找對了理由才是新知識或新發現的規律,相關性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
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寓言可以從一個角度說明大數據的價值:一位老農民臨終前告訴他的3個兒子,他在他家的地中埋藏了一罐金子,但沒有講埋在哪裡。
他的兒子們把他家所有的地都深挖了一遍,沒有挖到金子,但由於深挖了土地,從此莊稼收成特別好。數據收集、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即使沒有發現什麼普適的規律或令人完全想不到的新知識,大數據的價值也已逐步體現。
3.2 大數據的力量來自逗大成智慧地
每一種數據來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融合、集成各方面的原始數據,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隱藏在各種原始數據的相互關聯之中。不同的數據可能描述同一實體,但角度不同。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數據能提供互補信息,可對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大數據分析中,匯集盡量多種來源的數據是關鍵。
數據科學是數學(統計、代數、拓撲等)、計算機科學、基礎科學和各種應用科學融合的科學,類似錢學森先生提出的逗大成智慧學地[5]。錢老指出:逗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地。大數據能不能出智慧,關鍵在於對多種數據源的集成和融合。IEEE計算機學會最近發布了2014年的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重點強調逗無縫智慧(seamless intelligence)地。發展大數據的目標就是要獲得協同融合的逗無縫智慧地。單靠一種數據源,即使數據規模很大,也可能出現逗瞎子摸象地一樣的片面性。數據的開放共享不是錦上添花的工作,而是決定大數據成敗的必要前提。
大數據研究和應用要改變過去各部門和各學科相互分割、獨立發展的傳統思路,重點不是支持單項技術和單個方法的發展,而是強調不同部門、不同學科的協作。數據科學不是垂直的逗煙囪地,而是像環境、能源科學一樣的橫向集成科學。
3.3 大數據遠景燦爛,但近期不能期望太高
交流電問世時主要用作照明,根本想像不到今天無處不在的應用。大數據技術也一樣,將來一定會產生許多現在想不到的應用。我們不必擔心大數據的未來,但近期要非常務實地工作。人們往往對近期的發展估計過高,而對長期的發展估計不足。Gartner公司預測,大數據技術要在5~10年後才會成為較普遍採用的主流技術,對發展大數據技術要有足夠的耐心。
大數據與其他信息技術一樣,在一段時間內遵循指數發展規律。指數發展的特點是,從一段歷史時期衡量(至少30年),前期發展比較慢,經過相當長時間(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積累,會出現一個拐點,過了拐點以後,就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但任何技術都不會永遠保持逗指數性地增長,一般而言,高技術發展遵循Gartner公司描述的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最後可能進入良性發展的穩定狀態或者走向消亡。
需要採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的問題往往都是十分復雜的問題,比如社會計算、生命科學、腦科學等,這些問題絕不是幾代人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宇宙經過百億年的演化,才出現生物和人類,其復雜和巧妙堪稱絕倫,不要指望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就能徹底揭開其奧妙。展望數百萬年甚至更長遠的未來,大數據技術只是科學技術發展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對10~20年大數據研究可能取得的科學成就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4 從復雜性的角度看大數據研究和應用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和人類探索復雜性的努力有密切關系。20世紀70年代,新三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的興起對幾百年來貫穿科學技術研究的還原論發起了挑戰。1984年蓋爾曼等3位諾貝爾獎得主成立以研究復雜性為主的聖菲研究所,提出超越還原論的口號,在科技界掀起了一場復雜性科學運動。雖然雷聲很大,但30年來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當時還沒有出現解決復雜性的技術。
集成電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研究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大數據技術將復雜性科學的新思想發揚光大,可能使復雜性科學得以落地。復雜性科學是大數據技術的科學基礎,大數據方法可以看作復雜性科學的技術實現。大數據方法為還原論與整體論的辯證統一提供了技術實現途徑。大數據研究要從復雜性研究中吸取營養,從事數據科學研究的學者不但要了解20世紀的逗新三論地,可能還要學習與超循環、混沌、分形和元胞自動機等理論有關的知識,擴大自己的視野,加深對大數據機理的理解。
大數據技術還不成熟,面對海量、異構、動態變化的數據,傳統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難以應對,現有的數據處理系統實現大數據應用的效率較低,成本和能耗較大,而且難以擴展。這些挑戰大多來自數據本身的復雜性、計算的復雜性和信息系統的復雜性。
4.1 數據復雜性引起的挑戰
圖文檢索、主題發現、語義分析、情感分析等數據分析工作十分困難,其原因是大數據涉及復雜的類型、復雜的結構和復雜的模式,數據本身具有很高的復雜性。目前,人們對大數據背後的物理意義缺乏理解,對數據之間的關聯規律認識不足,對大數據的復雜性和計算復雜性的內在聯系也缺乏深刻理解,領域知識的缺乏制約了人們對大數據模型的發現和高效計算方法的設計。形式化或定量化地描述大數據復雜性的本質特徵及度量指標,需要深入研究數據復雜性的內在機理。人腦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千萬億級的樹突和軸突的鏈接,大數據的復雜性主要也體現在數據之間的相互關聯。理解數據之間關聯的奧秘可能是揭示微觀到宏觀逗涌現地規律的突破口。大數據復雜性規律的研究有助於理解大數據復雜模式的本質特徵和生成機理,從而簡化大數據的表徵,獲取更好的知識抽象。為此,需要建立多模態關聯關系下的數據分布理論和模型,理清數據復雜度和計算復雜度之間的內在聯系,奠定大數據計算的理論基礎。
4.2 計算復雜性引起的挑戰
大數據計算不能像處理小樣本數據集那樣做全局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迭代計算,在分析大數據時,需要重新審視和研究它的可計算性、計算復雜性和求解演算法。大數據樣本量巨大,內在關聯密切而復雜,價值密度分布極不均衡,這些特徵對建立大數據計算範式提出了挑戰。對於PB級的數據,即使只有線性復雜性的計算也難以實現,而且,由於數據分布的稀疏性,可能做了許多無效計算。
傳統的計算復雜度是指某個問題求解時需要的時間空間與問題規模的函數關系,所謂具有多項式復雜性的演算法是指當問題的規模增大時,計算時間和空間的增長速度在可容忍的范圍內。傳統科學計算關注的重點是,針對給定規模的問題,如何逗算得快地。而在大數據應用中,尤其是流式計算中,往往對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時間、空間有明確限制,比如網路服務如果回應時間超過幾秒甚至幾毫秒,就會丟失許多用戶。大數據應用本質上是在給定的時間、空間限制下,如何逗算得多地。從逗算得快地到逗算得多地,考慮計算復雜性的思維邏輯有很大的轉變。所謂逗算得多地並不是計算的數據量越大越好,需要探索從足夠多的數據,到剛剛好的數據,再到有價值的數據的按需約簡方法。
基於大數據求解困難問題的一條思路是放棄通用解,針對特殊的限制條件求具體問題的解。人類的認知問題一般都是NP難問題,但只要數據充分多,在限制條件下可以找到十分滿意的解,近幾年自動駕駛汽車取得重大進展就是很好的案例。為了降低計算量,需要研究基於自舉和采樣的局部計算和近似方法,提出不依賴於全量數據的新型演算法理論,研究適應大數據的非確定性演算法等理論。
4.3 系統復雜性引起的挑戰
大數據對計算機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能耗提出了苛刻要求,大數據處理系統的效能評價與優化問題具有挑戰性,不但要求理清大數據的計算復雜性與系統效率、能耗間的關系,還要綜合度量系統的吞吐率、並行處理能力、作業計算精度、作業單位能耗等多種效能因素。針對大數據的價值稀疏性和訪問弱局部性的特點,需要研究大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處理架構。
大數據應用涉及幾乎所有的領域,大數據的優勢是能在長尾應用中發現稀疏而珍貴的價值,但一種優化的計算機系統結構很難適應各種不同的需求,碎片化的應用大大增加了信息系統的復雜性,像昆蟲種類一樣多(500多萬種)的大數據和物聯網應用如何形成手機一樣的巨大市場,這就是所謂逗昆蟲綱悖論地[6]。為了化解計算機系統的復雜性,需要研究異構計算系統和可塑計算技術。
大數據應用中,計算機系統的負載發生了本質性變化,計算機系統結構需要革命性的重構。信息系統需要從數據圍著處理器轉改變為處理能力圍著數據轉,關注的重點不是數據加工,而是數據的搬運;系統結構設計的出發點要從重視單任務的完成時間轉變到提高系統吞吐率和並行處理能力,並發執行的規模要提高到10億級以上。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系統的基本思路是從根本上消除不必要的數據流動,必要的數據搬運也應由逗大象搬木頭地轉變為逗螞蟻搬大米地。
5 發展大數據應避免的誤區
5.1 不要一味追求逗數據規模大地
大數據主要難點不是數據量大,而是數據類型多樣、要求及時回應和原始數據真假難辨。現有資料庫軟體解決不了非結構化數據,要重視數據融合、數據格式的標准化和數據的互操作。採集的數據往往質量不高是大數據的特點之一,但盡可能提高原始數據的質量仍然值得重視。腦科學研究的最大問題就是採集的數據可信度差,基於可信度很差的數據難以分析出有價值的結果。
一味追求數據規模大不僅會造成浪費,而且效果未必很好。多個來源的小數據的集成融合可能挖掘出單一來源大數據得不到的大價值。應多在數據的融合技術上下功夫,重視數據的開放與共享。所謂數據規模大與應用領域有密切關系,有些領域幾個PB的數據未必算大,有些領域可能幾十TB已經是很大的規模。
發展大數據不能無止境地追求逗更大、更多、更快地,要走低成本、低能耗、惠及大眾、公正法治的良性發展道路,要像現在治理環境污染一樣,及早關注大數據可能帶來的逗污染地和侵犯隱私等各種弊端。
5.2 不要逗技術驅動地,要逗應用為先地
新的信息技術層出不窮,信息領域不斷冒出新概念、新名詞,估計繼逗大數據地以後,逗認知計算地、逗可穿戴設備地、逗機器人地等新技術又會進入炒作高峰。我們習慣於跟隨國外的熱潮,往往不自覺地跟著技術潮流走,最容易走上逗技術驅動地的道路。實際上發展信息技術的目的是為人服務,檢驗一切技術的唯一標準是應用。我國發展大數據產業一定要堅持逗應用為先地的發展戰略,堅持應用牽引的技術路線。技術有限,應用無限。各地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一定要通過政策和各種措施調動應用部門和創新企業的積極性,通過跨界的組合創新開拓新的應用,從應用中找出路。
5.3 不能拋棄逗小數據地方法
流行的逗大數據地定義是: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採集、存儲、處理的數據集。這是用不能勝任的技術定義問題,可能導致認識的誤區。按照這種定義,人們可能只會重視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如同走路的人想踩著自己身前的影子。其實,目前各行各業碰到的數據處理多數還是逗小數據地問題。我們應重視實際碰到的問題,不管是大數據還是小數據。
統計學家們花了200多年,總結出認知數據過程中的種種陷阱,這些陷阱不會隨著數據量的增大而自動填平。大數據中有大量的小數據問題,大數據採集同樣會犯小數據採集一樣的統計偏差。Google公司的流感預測這兩年失靈,就是由於搜索推薦等人為的干預造成統計誤差。
大數據界流行一種看法:大數據不需要分析因果關系、不需要采樣、不需要精確數據。這種觀念不能絕對化,實際工作中要邏輯演繹和歸納相結合、白盒與黑盒研究相結合、大數據方法與小數據方法相結合。
5.4 要高度關注構建大數據平台的成本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建設大數據中心,呂梁山下都建立了容量達2 PB以上的數據處理中心,許多城市公安部門要求存儲3個月以上的高清監控錄像。這些系統的成本都非常高。數據挖掘的價值是用成本換來的,不能不計成本,盲目建設大數據系統。什麼數據需要保存,要保存多少時間,應當根據可能的價值和所需的成本來決定。大數據系統技術還在研究之中,美國的E級超級計算機系統要求能耗降低1 000倍,計劃到2024年才能研製出來,用現在的技術構建的巨型系統能耗極高。
我們不要攀比大數據系統的規模,而是要比實際應用效果,比完成同樣的事消耗更少的資源和能量。先抓老百姓最需要的大數據應用,因地制宜發展大數據。發展大數據與實現信息化的策略一樣:目標要遠大、起步要精準、發展要快速。

『貳』 北京「多規合一」協同信息平台有幾部分組成

在北京市今年3月中旬啟動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中,市規劃國土委牽頭搭建的「多規合一」協同信息平台,向建設單位提供預溝通、預協調服務,大大節約了建設單位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另據了解,這個以空間大數據中心為核心構建「1+6+1」的全市「多規合一」協同信息平台目前還在緊鑼密鼓地完善各項功能。未來,還將細化8個子平台,如空間大數據共享服務子平台,這個子平台以全市空間數據中心為基礎,提供空間大數據服務,實現全市「一張圖」; 再如「多規合一」規劃管控子平台,該平台為規劃編制、規劃研究、規劃審批提供決策服務平台;另外,還將建設「多規合一」綜合會商決策子平台、「多規合一」項目協同審批子平台、「多規合一」聯合驗收子平台、「多規合一」過程監管子平台、「多規合一」評估與體檢子平台、「多規合一」互聯網+輔助服務子平台。這些子平台的建立,將實現本市建設項目全流程一體化管理,為今後的項目建設提供更高效、更系統、更便捷的服務。來源:北京晚報

『叄』 在大數據時代下怎麼進行事故風險預控

大數據時代,所有事故都會被分析什麼原因發生,已經如何解決預防問題,每次碰到這樣的預案,一般參考大數據就會預防

『肆』 「稅收大數據」會傷害納稅者的利益嗎

從理論上講,從2016年5月份開始,伴隨「營改增」的完成以及「金稅三期」的上線,至少所有企業納稅者已經納入增值稅系列,同時也進入稅務機關的增值稅監管系統,必須接受稅收大數據技術的全覆蓋。從此,企業納稅者的大部分重要涉稅信息,特別是增值稅發票的流轉行為將被全面監控,逃無可逃,這意味著,中國納稅者將進入稅務監管的「嚴冬」,面臨新的生存考驗。

一、「稅」網恢恢,疏而不漏

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金稅三期」工程,其能量究竟有多大雖不敢斷言,但它對企業增值稅發票真假以及流轉情況掌控的即時性與高效率毋庸置疑。比方說,如果甲企業在乙企業處取得了一份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且,稅務機關根據乙企業以往使用增值稅發票的歷史記錄以及經營業績情況,已將其列入疑似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黑名單」,那麼,稅務稽查人員完全可以做到即時取證,人贓俱獲,並同時對甲、乙企業過去增值稅發票與納稅的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進而追繳稅款,「應收盡收」。
事實上,「金三」上線之後,稅收大數據技術將全面助力稅務征管,提升稅收征管質效,在涉稅信息的搜集、抓取、存儲與使用方面高效率運轉。正是鑒於對此新變化的認知,以至於有媒體聲稱:稅務大開殺戒,一個偷漏稅的時代即將終結!

毋庸諱言,稅務系統通過多年來的績效考核、管理體制創新、征管模式更新換代,各級各類的業務培訓,比如從2016年起在全國稅務系統實施的素質提升「115工程」(即通過五年努力,打造一支擁有1千名領軍人才、1萬名業務骨乾和5萬名崗位能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以及「數字人事」等科技手段的使用,等等,已經大幅提升了稅務機關和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了聚財目的的實現。在邏輯上便意味著,中國納稅者平均稅負的提高,可支配財富的減少。如果在宏觀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情況下,納稅者的稅負提高一點,納稅者或許可以承受。但在中國經濟下滑早已成為公開秘密的大形勢下,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時間已持續很久的大背景下,如果任由稅務機關的征稅能力繼續提高,納稅者稅負繼續加重,或將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背離稅收增進全社會和每個國民福祉總量的終極目的。

就本質而言,稅收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洪荒之力,一旦被稅務機關借用,便會加劇征納稅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如果再加上征稅權力缺乏「閉環式」監督機制制約的話,便會增加征稅權尋租與腐敗的機會,大面積傷害納稅者的利益。

而且,伴隨稅收大數據技術的逐步運用,特別是納稅人識別號制度的推進,每一個納稅者,不論是自然人納稅者,還是法人納稅者,都將隨著稅務監管系列制度的推進,全部納入國家稅收信息監管系統之中,實現全覆蓋,從而接受稅收大數據技術的審查與檢視,最終實現「稅」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目標,可以使稅務機關指哪打哪,做到精確稽查,精確打擊,精確收稅,「應收盡收」。

以個稅征管為例,隨著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以及納稅人識別號制度的落地,個稅納稅者逃稅將越來越難。而且,隨著明年對600萬以上銀行賬戶的檢查,個人涉稅信息會被稅務機關進一步掌握。又比如,伴隨實名辦稅制度在全國的推進,增值稅發票監控平台的構建,以及「金三」強大的大數據評估與雲計算技術能力的提升,包括「五證合一」後相關政府部門和組織的信息共享機制等監管舉措的落地,稅務征管權力將進一步擴張,征納稅者之間涉稅信息不對稱態勢也將進一步加劇。

而且,真正的問題或不在於稅務機關該不該監管,以及監管的松緊,而在於稅收的本質。就稅收的本質而言,國民交稅是為了從國家那裡交換到高性價比的公共產品與服務——納稅者給國家交稅,絕不是一種大公無私的行為。國民與國家之間是一種目的與手段的交換關系,不是一種原因與結果的交換關系。或者說,如果國家如約為國民提供了高性價比的公共產品與服務。如果財政預算公開透明,即便稅務機關自我授權擴權,借用了稅收大數據的技術力量聚財,國民對其正當性與合法性也許能夠默認。遺憾的是,當下財政預算公開透明還是一個有待突破的改革「瓶頸」,依然為社會輿論所長期詬病。

二、稅務監管的「嚴冬」有多冷

坦率地說,中國納稅者即將遭遇的稅務監管之「嚴冬」剛剛開始。

對中國納稅者而言,最難過的並不僅僅是稅務機關將借用大數據技術精確抓取信息、精確稽查與精準打擊和收稅;還在於稅務機關能藉助工商稅務,包括黨政等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權威;再根據不同納稅者的身份特點所構建之龐大的協稅、互稅網路體系。這是一種「看不見」的聚財強制力,如果聚財需要,它隨時都可能成為斂財「預備隊」。而前不久某地借用紀委權威催繳黨員法人企業稅款一事,便是再典型不過的例證!

直言之,未來中國納稅者不僅要面臨諸多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稅務監管無形之網,還將面臨各種社會組織有形之網;不僅要面臨稅務系統內強大技術信息網的監管,還將擔心稅務系統之外種種正式與非正式組織之網的時刻惦記。

更為要命的是,一旦全社會進入「稅」網恢恢,疏而不漏之地,或是中國經濟動力全面消減衰弱之時。因為面對「稅」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大環境之時,理性的納稅者,要麼選擇歇業停產,要麼選擇減產,降低經營成本,或者為了規避稅務機關查「老賬」,選擇通過注銷企業的路子逃稅避禍,或者跑路,移民國外,等等。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家的首創精神與逐利本能是市場經濟的原動力。企業家進取心的減弱,無異於經濟動力系統運轉的減速。邏輯上,經濟將繼續下滑,稅源會逐步萎縮,公共產品將供給不足,社會治理便進入「死循環」。不論是政府,還是納稅者,誰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景象。這是一種互害的選擇,也是一種極不理性的選擇。

三、消減恐懼,尋找「過冬」大智慧

稅收大數據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能量與資源,具有嫌貧愛富、恃強凌弱與欺軟怕硬的特性,誰有權和能力最先使用和借用,便對誰有利。如果稅務機關最先且有能力使用稅收大數據技術,那稅收大數據便等於擴大了稅務機關的征管權力,可以通過加劇征納稅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助力稅務機關高效聚財;反過來意味著稅收對納稅者權利的侵害加劇,使其可支配財富減少。毋庸諱言,在初級發展階段,稅收大數據技術最容易被稅務機關所利用和借用,從而對納稅者權利形成新的侵害。

或許在一些專家學者看來,中國納稅者的大口徑宏觀稅負並不高,比2013年各國平均水平38.4%還低9.4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42.8%低13.8個百分點,比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33.4%還低4.4個百分點。且不說這種統計結果依據的是公信力早已式微的統計部門數據,也不說未將通貨膨脹因素計入。至少此主張者的目的,無非是在告訴社會,稅務機關還可以通過稅收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通過加強稅務監管,遏制稅收收入下滑的趨勢,彌補經濟不景氣的減收缺口,繼續滿足政府的剛性需求。問題在於,中國真的還有提高稅負的空間和機會嗎?

天津財經大學李煒光教授主持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家認為稅負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已經很高,達到87%,認為稅負可以接受的,僅佔8%。這意味著,稅務機關運用大數據擴權,進一步強化稅務監管的諸多舉措,很可能給中國經濟雪上加霜。更為嚴峻的現實是,民企承擔了全國稅收收入的50%,民企稅負占企業總成本的40%,企業總稅率是世界第二,高達67.8%。而國企只承擔了全國稅收收入的30%,並呈下降趨勢。而且,稅負輕重還不僅僅是一個數量問題,它更是一個關涉企業家主觀感受的主客體相互交織的質量問題。即稅負輕重不是稅制改革的根本問題,根本在於權利與權力的關系問題,以及征納稅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分配是否公正平等。

因此,對企業納稅者而言,面對稅務監管的「嚴冬」,特別是民企法人納稅者該如何「逃生」,或已成為一個不得不直面並必須做出選擇的緊迫問題。對個體納稅者而言,這同樣是一個不得不直面的現實問題。既要避免對大數據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崇拜心理,也應克服對稅收大數據技術、對稅務監管的恐懼心理,理性應對,利之中求大,害之中求小。畢竟,生存才是企業家心中最高的律令,自利無所謂善惡。
當然,中國納稅者要順利「過冬」,除了抱團取暖之外,關鍵在於政府的稅收治理智慧。如何在加強征管,密織「稅」網,高舉聚財「利劍」的同時,能綜合平衡轉型社會的特質、經濟下滑的現實,以及納稅者權利意識高漲等重要因素,警惕唯財是圖、唯利是圖的野性沖動。而且,必須明確稅制改革的終極目的在於增進全社會和每個國民的福祉總量,而不是聚財。同時還應盡快構建「閉環式」征管權力的監督制衡機制。

筆者以為,一是能不能對民營中小微企業進行一次性稅務赦免,給一個時限,對之前的稅收情況不再深究,從而消減這些企業的恐懼與焦慮心理,能聚精會神地從事創獲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活動,從而為未來中國市場經濟培育和保留一批新生的力量。二是稅務機關能不能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打擊那些以倒賣虛開增值稅發票為業的企業方面,以維護市場競爭的公正性與稅收的公正秩序為主責。三是能不能在財政預算的公開透明方面有實質性的突破,通過預算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實現政府開支的「可視化」,使征稅與用稅改革並舉。四是能不能逐步建立納稅人主導的稅制。

『伍』 大數據監控稅收,企業還有處可逃嗎

1將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
國務院近日發布《國務院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國發〔2016〕56號提到:
(1)要推行非現金結算;
(2)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
(3)還有就是要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在確保信息安全和規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層級歸集居民和非居民個人的收入、財產等相關信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創新收入監測方式方法,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監測水平。
2600萬以上銀行賬戶明年就查!中國將清查全部銀行賬戶
中國國稅局近日發布重大消息稱,從明年1月1日開始,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將對在本機構開立的非居民個人和企業賬戶進行識別,收集並報送賬戶相關信息,由國家稅務總局定期與其他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相互交換信息。中國首次對外交換涉稅信息的時間確定為2018年9月。
3逐漸推行實名辦稅制度
從今年11月1日起,天津、河南、四川和甘肅4省市稅務機關推行實名辦稅制度。
辦稅人員在辦理涉稅業務時,需要採集姓名、聯系電話、身份證件信息、身份證件影像件和授權委託書影像件等個人信息,涉稅事項辦理進入「刷臉」時代。
實名辦稅後,國稅機關利用實名辦稅系統存儲的信息,結合監控企業信息庫、監控企業關聯人員信息庫,自動識別和鎖定異常納稅人名單,從而有效降低涉稅事項辦理風險。
4目前國稅系統的發票監控平台,對企業的進銷環節以及庫存進行監控
如:已經開出去發票了,但是進項一直沒有。
如:已經進來發票了,但是遲遲沒有開出去發票。
自然而然大數據監控平台的庫存分析就會出現進銷不一致。
分析出來後,稅務局就會看到你的倉庫庫存!
5「金稅三期」稅務局強大的大數據評估與雲計算來到了我們身邊
稅務剛剛升級新系統,簡稱「金稅三期」,主要功能是更加強大的大數據評估及雲計算。大數據還知道你發生了多少固定資產發票(買過多少房,買過幾輛車)、;多少費用發票(多少是加油的、多少是辦公的、多少是差旅的,多少是請客的),通過同行業比對知道應該產生多少利潤,企業所得稅還能逃嗎?
6五證合一全面整合各個部門實現信息共享
稅務、工商、社保隨時合並介面,個稅申報的工資薪金所得與社保、年金繳費基數不匹配的單位,屬於地稅重點開展的納稅疑點檢查的對象之一,再虛做幾個人工資沒餘地了,個人所得稅和社保還能逃多少!!

『陸』 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
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
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
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
(二)「十三五」發展形勢
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
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
——堅持法治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
——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
——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三、重點任務
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
(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
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
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
(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
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
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
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
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
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
(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
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
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
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
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
(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
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
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
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
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
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
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
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
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
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
四、能力建設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
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
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
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
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
(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
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
1、加快裝備現代化
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
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
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
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
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
(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
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
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
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
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
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
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
(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
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
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
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
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
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五、實施保障
(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
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
(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
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
(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
(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
(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

『柒』 如何在擴大 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是"十三五"時期的最大議題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准,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降低工業用地比例,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准農田建設。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市規模,依託山水地貌優化城市形態和功能,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准。加強資源環境國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加強草原保護。加強水生態保護,系統整治江河流域,連通江河湖庫水系,開展退耕還濕、退養還灘。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 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分布式能源,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有序開放開采權,積極開發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改革能源體制,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機制。 主動控制碳排放,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 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 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政策,發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圖和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目錄,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 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化開發區域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發展,防治「城市病」,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培育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拓展區域發展空間。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推進重點地區一體發展,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開辟農村廣闊發展空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 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堅持陸海統籌,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完善宏觀調控,採取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措施,適時預調微調,更加註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 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增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性。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准確性。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重點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路安全等方面風險防控能力。 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 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全國統一市場、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財政制度,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 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推行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和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鞏固反腐敗成果,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健全有利於人才向基層、中西部地區流動的政策體系。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

『捌』 北京哪些部門實現信息共享

5月11日從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獲悉,「多規合一」協同信息平台已正式上線,可以實現13個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大幅提高辦事效率。

另外,還將分別建設「多規合一」綜合會商決策、項目協同審批、聯合驗收、過程監管、評估與體檢、互聯網+輔助服務子平台。這些子平台的建立,將實現北京建設項目全流程一體化管理,提供更高效、更系統、更便捷的服務。

『玖』 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有什麼區別

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有什麼區別
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的設備將爆增,有可能是千億,也可能是萬億,像這么一個龐大的網路,如果還是以中心化的組網模式去管理的話,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投入維護應該是沒辦法估量的。
大數據本質上來講,屬於資料庫的一個小分支,這樣就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和資料庫的關系。資料庫在軟體、在互聯網界、在IT界其實是個特別古老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文件系統到ER模型到後來引發的大家都知道的傳統資料庫的三大成就,關系模型、事務處理、查詢優化,一直到後來互聯網盛行以後的NOSql資料庫的崛起,資料庫技術在不停發展、在變化,那麼也包括以XML為代表的半結構化,文本、語音等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等等。

區塊鏈和資料庫的關系看起來其實也就是這樣一種關系,從資料庫技術演進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它總是來源於要怎麼去滿足新的業務需求,然後創造出新的這些數據處理技術。比如從最開始的文件系統,為什麼我們需要ER的這種模型呢,是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大家對於這些快速的記帳、高並發數據寫入和訪問,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從而導致了實體關系模型的產生以及快速的發展。後來為什麼NOSql資料庫會出現呢?就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資料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本質上我們認為整個互聯網就是一個大的資料庫。
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當然我們通過NOSql資料庫、雲存儲這些技術解決的互聯網海量實時數據處理問題之後,下一個問題一定就來了,那就是如何以規模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舉個例子,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相關,從一開始的溫飽問題,到營養結構問題,再到大家所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資料庫的發展其實也是一樣,當我們通過ER實體關系模型,通過NOSql資料庫能夠很好的解決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接下來大家要去關心的,要去解決的那一定是真實性、有效性的問題。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這些技術,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這些要求,相對於現在的資料庫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資料庫與區塊鏈融合趨勢,其實是非常緊密的、無法阻擋,好像剛才說的電影,內容的製作方開始向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這個方向發展一樣;從資料庫的角度,區塊鏈就是一種新型的數據組織方式。我們認為大數據、區塊鏈是兩者合一的。

閱讀全文

與三規合一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以看電影院上映的電影的網站 瀏覽:3
香港蘋果手機保修政策 瀏覽:950
文件怎麼去掉水印 瀏覽:13
有個國外大尺度電影孕婦分娩的叫什麼 瀏覽:467
怎麼停止資料庫的服務和進程 瀏覽:463
征途裝備靈魂鎖鏈物防11怎樣升級 瀏覽:56
桌面的文件怎麼排成一排 瀏覽:846
wow鍛造怎麼升級 瀏覽:338
選編程和學ps哪個好 瀏覽:447
他和誰睡了主演 瀏覽:944
彩票過濾軟體用什麼語言編程好 瀏覽:637
wps如何把文件變成excel 瀏覽:577
紅頭文件word標題 瀏覽:788
蘋果充電寶哪個牌子好 瀏覽:119
測序數據里fast是什麼 瀏覽:576
壓縮文件怎麼改名不會損壞 瀏覽:188
互相看手機的一部電影 瀏覽:842
篩選文件內容怎麼篩 瀏覽:884
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是指什麼 瀏覽:566
在線能看的資源電影 瀏覽:30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