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汪小帆的科研成果
汪小帆教授主持了包括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NSF-RGC聯合資助項目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研究課題,發表SCI收錄論文70餘篇,SCI他引超過1000次。獲得2005年IEEE電路與系統匯刊最佳論文獎和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入選2007年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隊人選」,是2008年教育部「復雜網路動態系統的性能分析與控制」創新團隊帶頭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在混沌控制和復雜網路研究領域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和學術成績:
1.與香港城市大學陳關榮教授合作,在動力系統理論與現代控制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出了反饋混沌化的概念並開展了反饋混沌化理論、方法及應用的系統性研究。
2.在復雜網路理論、動力系統理論與控制系統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開展了復雜動態網路同步與控制理論的研究。針對一類由混沌系統為節點、通過耗散耦合按某種拓撲結構連接在一起的動態網路,給出了網路同步的有效判據。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網路的小世界和無標度等拓撲特性對網路同步化能力的影響,並分析了網路同步的魯棒性和脆弱性。研究了通過局部反饋控制器,將連續時間系統的無標度網路和完全隨機網路控制到穩定點的一些全局穩定和局部漸近穩定條件,提出了網路虛擬控制原理。
汪小帆教授與李翔博士和陳關榮教授合作撰寫的一篇關於復雜動態網路控制的論文,獲得2005年度IEEE電路與系統協會Guillemin-Cauer最佳論文獎。該獎是用於獎勵在過去兩年中發表在IEEE電路與系統匯刊上的最佳論文,每次只選1篇論文。這是Guillemin-Cauer獎自1968年設立以來國內學者首次獲得的殊榮。
汪小帆教授先後應邀為《國際分岔與混沌雜志 》和《IEEE電路與系統雜志》等撰寫長篇研究綜述。多次應邀在國內外大學和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並組織了2004年首屆全國復雜動態網路學術論壇。汪小帆教授已出版專著一本,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33篇。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被SCI他人引用達199次,包括被Nature中論文引用1次。
汪小帆教授現為IEEE高級會員、IEEE電路與系統匯刊編委、IEEE非線性電路與系統技術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自動化系責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a)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非線性動力學網路復雜性研究
起止年月: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 獲資助金額:150萬元人民幣 (排名第二)
(b)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復雜網路控制與同步理論
起止年月: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 獲資助金額:100萬元人民幣
(c)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連續時間系統反饋混沌化理論及應用
起止年月: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獲資助金額:8萬元人民幣
(d)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復雜動態網路同步機理研究
起止年月: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獲資助金額:15萬元人民幣
(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反饋混沌化控制理論及其用於多媒體信息加密的研究
起止年月: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 獲資助金額:19萬元人民幣
(f)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復雜網路控制理論研究
起止年月: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 獲資助金額:7萬元人民幣
(g) 國防科工委國防基礎研究課題: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研究—多媒體信息隱藏保密通信技術研究
起止年月: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 獲資助金額:3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