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蘋果公司「組織架構圖」是怎麼樣的
喬布斯重返蘋抄果公司襲後,蘋果公司不再設有董事長,董事會只有董事會成員,喬布斯作為董事會成員之一兼任蘋果公司CEO。董事會不設立董事長是以免董事會和CEO之間產生矛盾,重蹈覆轍。
具體公司管理架構請見下圖。
2. 蘋果手機有哪些組織部門
Paul Deneve 被蘋果聘任為新的副總裁後,外界對他將負責哪個部門充滿了疑問,而目前呼聲最高的職位則是負責最近大熱的可穿戴設備,而零售部門也有可能是他之後的去處。
但事實上,可穿戴設備和零售並不是平行的部門結構。對於蘋果來說,可穿戴設備或許是一個時期內的項目,而零售方面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固定部門。跟蘋果無人不知的名氣相比,蘋果的組織結構就顯得有些神秘了。或許是當年喬布斯光芒太盛,蘋果旗下部門猶如白日繁星找不到存在感。
但是要徹底研究透蘋果這種體量公司的組織結構,那非得出一本書不可。那麼下面來自 asymco 的一張圖或許能幫助大家對蘋果的結構有個初步了解。圖作者很不厚道的把蘋果的部門分成了 「破壞性部門(Disruptive)」 和 「維持性部門(Sustaining)」。不過說直白一點就是產品研發和行政管理之分。
通過此圖可以發現,蘋果沒有一個獨立的產品部門,而是把產品的定位、推廣和定價權歸置到了市場部門下面。同樣的,即使 iPhone 如此紅火,蘋果也沒有單獨的一個 iPhone 部門,更不要說 iPad 部門等等。事實上,對於蘋果這樣的公司來說,「產品」 是需要各部門一起負責的縱向責任。
蘋果以 1851 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占據這世界第一的位置,但蘋果現在的品牌管理負責人卻空缺著,在喬布斯時代,喬布斯是自己親自負責這一板塊。品牌管理對於一個直面消費者的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最近加入的 Paul Deneve 會不會負責這一方面的業務呢?
如果說沒有對比,就難以理解公司結構差異的話,那麼槽點滿滿的下圖則生動形象地繪制出六大科技公司的結構狀況了。這張老圖看起來詼諧,但依舊點出了各公司的組織結構和部門關系(微軟和甲骨文中槍)。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現今的組織結構還是沿用喬布斯時代的,但是相比於不世出的喬布斯,Tim Cook 的神通還是不及。那麼像蘋果這種 CEO 面面俱到,各部門相互獨立的結構能否持續下去呢?
以蘋果現在的二號人物 Jonathan Ive 為例,在去年蘋果高層重組之後,他不僅要負責硬體設計,還要兼顧軟體的美學設計,或許這就是蘋果組織結構正在轉型的一個表象。蘋果離開了獨裁的喬布斯時代,打通部門界限進行協作方式是它的未來嗎?
3. 蘋果手機cpu是什麼公司做的
蘋果公司的iPhone CPU是其自主研發的,並委託代工廠商進行量產。以下是不同型號iPhone所採用的處理器及其製造商:
1. 初代和二代iPhone使用的處理器是ARM11架構,由高通公司生產。
2. iPhone 3GS搭載的處理器型號為S5PC100,由三星公司生產。
3. iPhone 4採用的是A4處理器,由三星公司生產。
4. iPhone 4S使用的A5處理器,同樣由三星公司生產。
5. iPhone 5配備的A6處理器,也是由三星公司生產。
6. iPhone 5S使用的A7處理器,同樣由三星公司生產。
7. iPhone 6和6 Plus搭載的A8處理器,由三星公司和台積電共同生產。
8. iPhone 6s和6s Plus使用的A9處理器,同樣由三星公司和台積電共同生產。
(3)蘋果公司企業架構擴展閱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款擁有1000個核心的CPU。這款處理器包含了6.21億個晶體管,每秒可以完成1.78萬億次運算,這是迄今為止核心數量最多的CPU。該項目負責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Bevin Bush稱這款CPU為KiloCore,它是世界上首個千核處理器晶元,並且是目前由大學研製的中時鍾頻率最高的處理器。盡管之前也有團隊開發出多核心處理器,但核心數量從未超過30個。隨著4核、8核CPU的普及,我們可以預見它們在未來可能會成為歷史。一旦千核CPU實現商業化應用,手機將能夠瞬間開機,運行流暢,無任何卡頓,並將適用於動畫渲染等高計算負載的應用。CPU技術的突破要求匯流排和內存速度的同步提升,在摩爾定律達到極限之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供工程師們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 - 世界首款千核CPU在美問世,每秒可完成1.78萬億次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