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什么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和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库的独立性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 数据库系统中为什么能具有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建立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的基础上,用户以简单的逻辑结构操作数据而无需考虑数据的物理结构,转换工作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数据独立性分为数据的物理独立和数据的逻辑独立。
(1)数据的物理独立
意义:数据的存取与程序分离。实现方法:利用文件管理系统建立数据文件。产生效果:数据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改变不一定要求修改程序。使初步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只要知道数据存取结构,不同程序可共用同一数据文件。
(2)数据的逻辑独立
意义:数据的使用与数据的逻辑结构相分离。
实现方法
1、建立对数据逻辑结构即数据之间联系关系的描述文件。
2、建立基于上述全局逻辑结构的子结构的描述文件,具体为应用程序服务。
产生效果:当全局数据逻辑结构改变时,不一定要求修改程序,程序对数据使用的改变也不一定要求修改全局数据结构,使进一步实现深层次数据共享成为可能。
3. 什么是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库系统中为什么能具有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相互影响小。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
2,数据物理独立性高是指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也可以常工作。
为什么具有数据独立性的原因:
1,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数据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或转换功能。这种数据映像功能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设计,并且一旦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系统可以通过修改其映像来适应变化。所以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正确执行。
数据库系统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数据逻辑独立性,是由于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局部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和转换功能。
2,这种数据映像功能使得数据库可以按数据全局逻辑结构设计,而应用程序可以按数据局部逻辑结构进行设计。这样,当全局逻辑结构中的部分数据结构改变时,即使那些与变化相关的数据局部逻辑结构受到了影响,也可以通过修改与全局逻辑结构的映像而减小其受影响的程度,使数据局部逻辑结构基本上保持不变。
数据独立性概念背景:
一个数据库结构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外部模式,内部模式和 概念模式三层。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独立性,DBMS在 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作为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 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正是依靠于这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
概念模式也称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数 据,并且按照一定的观点构造的对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描 述。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概念模式处于中间层,一个 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它既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 硬件环境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外部模式 也称为子模式,子模式是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是数据库 用户能看得见的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部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 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 有一个内部模式。内部模式是DBMS管理的最底层,它是物理存 储设备上存储数据时的物理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