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朋友圈“三天内可见”,招谁惹谁了
今天聊聊朋友圈“三天内可见”的话题。微信多年前为iOS用户推出了“朋友仅展示最近半年的朋友圈”功能,此功能引发热议,有人认为早期动态不想被新好友看到,有人则认为朋友间应坦诚相见。
近期,用户能将展示朋友圈的时间设置为“最近三天”。因此,当你新交好友或查看老友动态时,可能会看到提示。面对空荡的朋友圈,人们可能会感到失落或疑惑,为何微信有此“反人类”功能?为何好友会设为三天可见?
首先,微信为何推出“三天内可见”功能?@承哲在虎嗅文章中指出,该功能基于用户操作数据考量,满足了部分用户需求,让他们无需频繁删改,还能光明正大地告诉对方,自己并未屏蔽。
其次,好友为何设置“三天内可见”?公众号@溪xi相关将原因归结为三点:告别过去、保留隐私和保持神秘感。知乎上则列出六点原因,如不想过度透明、不想让无关者进入生活等。
讨论“三天内可见”是否坏事?有人认为这等于变相拒绝他人了解,等于未更新的通讯录。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朋友圈是记录生活的载体,设置期限是个人选择,不应被过度解读。
多数人认为,朋友圈只是了解某人过去的工具,而非目的,把握人与人交往的度,才能更好地相处。作为朋友,无需过分纠结于“三天”,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仅关注朋友圈动态。
总而言之,选择关注与否、关注频率如何,是你的权利;分享与否、分享期限是多久,是对方的自由。在朋友间保持足够的尊重,才是正确做法。生活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朋友圈。真正关心你的人会注意到你的其他方面,而非仅停留于朋友圈。
B. 微信怎样看出别人把你删除和屏蔽了
微信可以通过发送消息来判断别人是把自己删除还是屏蔽了。两者发送消息微信提醒的信息不一样。
1、如果是被删除了,当自己发送消息给对方的时候,会出现红色感叹号,并且微信会提醒:某某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的好友。请发送好友验证请求,对方验证通过后,才能聊天。具体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