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系统 > linux如何制作跨区卷

linux如何制作跨区卷

发布时间:2022-09-28 03:01:06

㈠ lvm是什么意思,linux里的。说白话,网上写的没看懂,请说通俗易懂点,谢谢咯

lvm有点像windows下的动态磁盘,是一种把硬盘空间大小分配成逻辑卷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用分区就可以简易划分某个分区的大小了。

㈡ Linux环境怎样制作u盘系统启动盘

Linux下面制作启动DOS盘差不多吧(命令行的)

㈢ 如何在linux系统上制作启动u盘启动盘

以 FAT32 格式的优盘为例,插入后,若有自动挂载, 请先卸载U盘。
然后执行
#syslinux /dev/sdb
上面的命令会改变U盘上的启动分区,并复制一个文件 LDLINUX.SYS 到其根目录中。
然后将包含下面内容的 syslinux.cfg 保存到U盘根分区上。其中的root=/dev/sda4 是启动目标机上的第4个分区。同时复制内核 vmlinux 到U盘根分区上。
DEFAULT 2.6.31sda4
TIMEOUT 50
LABEL 2.6.31sda4
SAY Now booting the kernel from SYSLINUX...
LINUX vmlinux
APPEND rw root=/dev/sda4
然后将目标机上设置为从U盘启动, 插入U盘,就会看到 syslinux 引导系统成功。
extlinux 的操作对象是文件系统类型为ext2/ext3的已挂载的设备上的目录。
先将U盘重新分区,并格式化
#mkfs.ext3 /dev/sdb1
#mkfs.ext3 /dev/sdb2
这里第一个分区中操作,
#cd /media/disk
#extlinux .
#cp ~/syslinux.cfg extlinux.conf
#cp kernel .
因为 exlinux 生成的引导文件只是保存在U盘中的普通文件,需要改变MBR,来指向它。
所以要用 syslinux 包中附带的 mbr 覆盖U盘原来的mbr。并需要用 fdisk 将要启动的分区的 boot flag 设置为 on。
#cat /usr/lib/syslinux/mbr.bin > /dev/sdb
# fdisk /dev/sdb1
t
a
1
因 extlinux 与 syslinux 所用的配制文件只是名字不同,内容完全一样,所以可简单的复制一份过来

㈣ 如何制作linux操作系统镜像

img/iso文件是镜像文件,在Linux系统操作中有时需要制作镜像文件,那么制作镜像文件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如何下Linux下制作可启动img/iso文件。
如何在Linux系统中制作可启动img/iso镜像文件
制作镜像文件有三种方法,cp, cat, dd 和其它专用工具。cp ,cat 和 dd都可以从设备复制文件来创建镜像。而 dd 命令更为强大,可以通过指定块大小,块多少来直接创建镜像。
IMG 文件:
因为cp, cat 只能从设备来制作镜像,但又没有专用工具来做 IMG 文件,故这里用 dd 命令来制作 IMG 文件。
1,制作
dd if=/dev/zero of=fdimage.img count=2880
or
dd if=/dev/zero of=fdimage.img bs=1024 count=1440
2,格式化
mkfs.msdos fdimage.img
3,修改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后,可直接修改
mount -o loop *.img /mnt
4,可启动
因为制作可启动镜像一定会用到虚拟机,推荐用 Virtualbox,先到网上下个 DOS 启动盘来引导。用 DOS 的 sys 命令传递系统。推荐使用 FreeDOS,属自由软件。也可用 dd 命令 来传递引导引导信息,并复制启动启动时所需文件来做启动盘。以 FreeDOS 为例,传递启动信息用以下命令,其中下载的启动盘为 balder10.img 文件
dd if=balder10.img of=fdimage.img bs=512 count=1 conv=notrunc
多系统用 grub4dos,
1),用 grub.exe 引导多系统
2),安装 grub 到MBR,用 grldr 来引导多系统。当然也可用同上面一样的办法用 dd 直接写入引导信息。
bootlace.com --floppy --chs 0x00
注:才发现用 dd 命令只能从逻辑扇区开始 ,先前我想可否用 dd 来将 grldr.mbr 写入 u 盘,我用自己的 U 盘试了,结果不能打开了。因为我的 U 盘为 fat16 格式,逻辑扇区开始是OBR,接着是FAT表,结果把 FAT1 表给盖了,那时还没有想到还有 FAT2 呢,就格了,现在想起来郁闷啊,好多东西都没有了。
为什么软盘可以呢,因为它就没有前面的63个扇区,直接从逻辑0扇区开始的。
ISO 文件:
因为文件系统的关系,就不能用 dd 来直接做 ISO 镜像了(当然,它还是可以从设备制作 ISO 镜像)。 ISO 文件的制作有专用工具,
1,制作
mkisofs -r -o cdimage.iso /home/XXX/cddir
2,格式化
用mkiso制作的 iso 已有文件系统 iso9660
3,可启动
无论是引导单系统还是引导多系统都还是用 mkisofs 这个工具,只是加载到光盘的 boot loader 不一样而已。当然也可以将 DOS 的引导器 (也就是它的引导扇区) 或 windows 的引导器 ( XP 系统的是 ntldr ) 放入让光盘引导。下面只讨论 grub4dos 的使用
1),用 grub.exe 引导多系统
用 DOS 加载 grub.exe 引导多系统
2),将 grub 安装到光盘 MBR
在制作时可用下面的命令直接生成可启动镜像,其中 grldr, menu.lst 要放在 cddir 目录下,也就是在 cd 根目录。
mkisofs -R -b grldr -no-emul-boot -boot-load-seg 0x1000 -o cdimage.iso cddir
mkisofs -R -b grldr -no-emul-boot -boot-load-size 4 -o cdimage.iso cddir
PS,下面给出 dd 命令和 mkisofs 参数说明
dd (convert and files)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dd 的主要选项:
指定数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符结尾乘以相应的数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输入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入。
of=file
输出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出。
ibs=bytes
一次读入 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obs=bytes
一次写 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bs=bytes
同时设置读写块的大小为 bytes ,可代替 ibs 和 obs 。
cbs=bytes
一次转换 bytes 个字节,即转换缓冲区大小。
skip=blocks
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㈤ 如何制作linux 系统启动盘

你好,制作linux U盘启动盘很简单,需要以下三个工具 1 软碟通 (试用版即可)
2 你想安装内的linux 发行版的 iso镜像文容件
3 8G (最小4G)的U盘一个
插到电脑上U盘(备份好数据),打开软碟通软件,选择启动——写入硬盘镜像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填上你现在好的iso文件路径 点击开始即可。提示制作完成后。重启 设置U盘位第一启动项 保存退出bios 重启后 就跟光盘安装linux 是一样的步骤,更多的关于linux 安装以及后续linux 的使用配置方法推荐网络搜索《linux就该这么学》,里面讲的很详细而且是完全免费的。

㈥ 如何制作raid1

1.RAID 0的创建

第一步

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 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 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第二步

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 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

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 100 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

第四步

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 0的核心内容,我们以图解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

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

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

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第五步
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 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

第六步

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Windows 98/NT/2000/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

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

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

按下“S”会安装软盘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则安装Windows XP Professional自带的驱动。按下“S”后又需要确认,这次是按“Enter”(这个……确认太多了,呵呵)。接下来是正常的系统安装,和普通安装没有任何区别。

RAID 0的安装设置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会谈谈RAID 1的安装。与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装过程要简单许多,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具破坏性。

2.RAID 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样,但RAID 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 370 BIOS后选择“Create 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 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

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 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 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RAID 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 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率曲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估计和平台选择有一些关系,毕竟集成芯片在进行这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工作时非常容易被干扰。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 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 0相比,RAID 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 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

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

三、用软件方法实现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带的芯片实现磁盘阵列外,我们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软件方式实现RAID功能,例如Windows 2000/XP中就内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 2000/XP的软件RAID功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Windows 2000中的一项功能——动态磁盘管理。

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相比,不再采用以前的分区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实和分区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1.可以任意更改磁盘容量

动态磁盘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可更改磁盘容量大小,而且不会丢失数据,而基本磁盘如果要改变分区容量就会丢失全部数据(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盘工具软件可以改变分区而不会破坏数据,如PQMagic等)。

2.磁盘空间的限制

动态磁盘可被扩展到磁盘中不连续的磁盘空间,还可以创建跨磁盘的卷集,将几个磁盘合为一个大卷集。而基本磁盘的分区必须是同一磁盘上的连续空间,分区的最大容量当然也就是磁盘的容量。

3.卷集或分区个数

动态磁盘在一个磁盘上可创建的卷集个数没有限制,相对的基本磁盘在一个磁盘上最多只能分4个区,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 9X时只能分一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这里一定要注意,动态磁盘只能在Windows NT/2000/XP系统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动态磁盘。

因为大部分用户的磁盘都是基本磁盘类型,为了使用软件RAID功能,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动态磁盘: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在查看菜单中将其中的一个窗口切换为磁盘列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右键菜单将选择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在划分动态卷时会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类型的动态卷。

1.简单卷:包含单一磁盘上的磁盘空间,和分区功能一样。

(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态磁盘并且两个磁盘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间时,我们能够选择如下的两种分卷方式)

2.跨区卷:跨区卷将来自多个磁盘的未分配空间合并到一个逻辑卷中。

3.带区卷:组合多个(2到32个)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到一个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动态磁盘容量一致时,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分区方式)

4.镜像卷:单一卷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即我们常说的RAID 1。

当我们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态磁盘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RAID方式——RAID 5,此时在分卷界面中会出现新的分卷形式。

5.RAID 5卷:相当于带奇偶校验的带区卷,即RAID 5方式。

对于大部分的个人电脑用户来说,构建RAID 0是最经济实用的阵列形式,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软件RAID 0的构建进行讲解:

要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软件RAID 0,首先必须将准备纳入阵列的磁盘转换为上文所述的动态磁盘(这里要注意的是,Windows 2000/XP的默认磁盘管理界面中不能转换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请参考上文中的描述),我们在这里尝试使用分区的条带化,这也正是软件RAID和使用RAID芯片构建磁盘阵列的区别。我们选取了一个29GB的分区进行划分带区卷,在划分带区卷区时,系统会要求一个对应的分区,也就是说这时其他的动态磁盘上必须要有同样29GB或更大的未分配空间,带区卷分配完成后,两个同样大小的分卷将被系统合并,此时我们的格式化等操作也是同时在两个磁盘上进行。

在构建RAID 0完成后,我们决定测试其硬盘传输率以确定这种软件RAID对性能的提升程度,我们构建软件RAID的平台和前文中的硬件RAID平台并不相同,为了保证CPU的性能以确保我们软件RAID的实现,我们采用了较高端的系统:Athlon XP 1700+,三星 256MB DDR内存,华硕A7V266-E主板,由于软件RAID对硬盘规格的要求比较低,所以硬盘系统我们选用了不同规格的硬盘,希捷酷鱼Ⅳ 60GB和西部数据1200BB 120GB两块硬盘。

在传输曲线的后半段,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软件RAID 0的硬盘传输率达到了60MB/s,完全超越了阵列中任意一个硬盘的传输率,RAID 0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来说,这应该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在Linux环境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Raidtools工具来实现软件RAID功能。这个工具可以制作软RAID 0、RAID 1、RAID 4、RAID 5等多种磁盘阵列。在使用Raidtools之前,首先要确定目前正在使用的Linux核心是否支持Md。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核心是2.0.X,并且不是自己编译过,大多数情况下支持软RAID。如果不能确定,则需要自己编译核心。

虽然RAID功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速度体验和数据安全性,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廉价IDE-RAID解决方案本质上仍然是“半软”的RAID,只是将RAID控制信息集成在RAID芯片当中,因此其CPU占用率比较大,而且性能并不是非常稳定。这也是在高端系统中软件RAID 0的性能有时可以超过“硬件”RAID 0方案的原因。

对于用户来说,高性能的IDE-RAID存储系统,或者需要比较强劲的CPU运算能力,或者需要比较昂贵的RAID卡,因此,磁盘阵列仍然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应用。不过对于初级用户来说,使用简单而廉价的磁盘阵列来提高计算机数据的可用性或提升一下存储速度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当然其性能还远不能和高端系统相比。

祝你开心!!

㈦ 怎么把动态磁盘里的跨区卷备份出来,整个硬盘都成动态磁盘了,系统也没了

带区卷是一种动态卷,必须创建在动态磁盘上。

带区卷是通过将 2 个或更多磁盘上的可用空间区域合并到一个逻辑卷而创建的。带区卷使用 RAID-0,从而可以在多个磁盘上分布数据。带区卷不能被扩展或镜像,并且不提供容错。如果包含带区卷的其中一个磁盘出现故障,则整个卷无法工作。当创建带区卷时,最好使用相同大小、型号和制造商的磁盘。
利用带区卷,可以将数据分块并按一定的顺序在阵列中的所有磁盘上分布数据,与跨区卷类似。带区可以同时对所有磁盘进行写数据操作,从而可以相同的速率向所有磁盘写数据,在理论上,带区卷的读写速度是带区卷所跨越的所有n个硬盘中最慢的一个的n倍。
尽管不具备容错能力,但带区卷在所有 Windows 磁盘管理策略中的性能最好,同时它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分配 I/O 请求从而提高了 I/O 性能。例如,带区卷在以下情况下提高了性能:
·从(向)大的数据库中读(写)数据。
·以极高的传输速率从外部源收集数据。
·装载程序映像、动态链接库 (DLL) 或运行时库。
MS-DOS、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Windows NT 4.0、Windows XP Home Edition 和其他缺乏动态存储功能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通过 Windows 2000、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或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操作系统创建的任何带区卷。因此,如果创建双启动模式计算机上的带区卷,则其他操作系统将无法使用该卷。

㈧ 如何在linux下制作一张可启动的虚拟软盘镜像

LINUX 下制作软盘镜像制作流程

1.先生成一个空白软盘镜像:
dd if=/dev/zero of=data.img bs=512 count=2880

2.使用losetup命令,把data.img作为loop device使用:
sudo losetup /dev/loop0 data.img

3.格式化这个loop device
sudo mkfs.msdos /dev/loop0 //如果没有mkfs.msdos 命令,请检查系统是否安装了dosfstools包

4.检查文件系统:
sudo fsck.msdos /dev/loop0

5.删除 loop device:
sudo losetup -d /dev/loop0

6.这时候,data.img已经格式化完成,以可读写选项挂载空白软盘镜像
sudo mount -o loop,rw data.img /mnt/floop

7.往软盘所挂载的节点上写入文件,容量不超过 1.44M 就好了!
sudo cp file.c /mnt/floppy

8.卸载软盘
sudo umount /mnt/floop

9.但是这样还不可以引导,需要写一个简单的引导程序, 编译后生成 boot , 大小不能超过512Byte,然后
dd bs=512 if=boot of=/dev/loop/0 count=1
把这个引导程序写入软盘镜像的0扇区。

㈨ 如何在Linux系统下制作RamDisk

用grep在dmesg的输出中找出RamDisk的大小,然后调整大小
RamDisk的大小是被一个命令行选项控制的,这个选项会在系统启动时传给内核。由于RedHat9的默认bootloader是GRUB,我将用新的选项修改/etc/grub.conf,RamDisk大小的内核选项是:ramdisk_size=xxxxx ,xxxxx是指大小为1024-Byte的块的个数。下面要调整大小设置:/etc/grub.conf,将RamDisk配置为16MB: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5
# initrd /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a
default=0
timeout=10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title Red Hat Linux (2.4.20-20.9)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4.20-20.9 ro root=LABEL=/ hdc=ide-scsi ramdisk_size=16000
initrd /initrd-2.4.20-20.9.img
将文件保存后,需要重启系统。重启后,通过查看dmesg的输出来确认修改已经生效:
dmesg | grep RAMDISK
将RamDisk格式化ram0::mke2fs -m 0 /dev/ram0
挂载RamDisk:mount /dev/ram0 /mnt/rd
查看挂载:mount | grep ram0
用tune2fs命令查看新RamDisk的详细信息
开机自动创建、挂载,在/etc/rc.local下创建如下脚本:
# Formats, mounts, and sets permissions on my 16MB ramdisk
/sbin/mke2fs -q -m 0 /dev/ram0
/bin/mount /dev/ram0 /mnt/rd
至此可以使用了,如果需要一睦其他用户或组访问,需要改相应权限就好

阅读全文

与linux如何制作跨区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欣向路由器密码 浏览:850
sql数据库对比工具 浏览:575
300ap升级 浏览:981
为什么从邮箱里下载文件会不全 浏览:913
java大数据乘整数 浏览:136
cad打开文本txt文件 浏览:472
征途账号存在哪些文件 浏览:412
天气肇庆市路况工具 浏览:950
怎么导入js文件怎么打开 浏览:517
win8和linux双系统安装 浏览:328
苹果5按屏幕有紫色 浏览:272
qq已失效的文件怎么找回 浏览:63
步步高s7系统升级 浏览:179
win10双启动菜单 浏览:749
广州塔如何编程 浏览:817
如何提取指定数据到另外一列 浏览:934
macbook如何用自带软件编程 浏览:467
燕秀工具箱安装教程 浏览:995
进军大数据 浏览:480
单片机视频教程网盘 浏览:7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