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程序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程序

发布时间:2022-09-18 00:03:18

❶ 编写空间后方交会程序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resource.h"

#pragma once
#include <commctrl.h>
#pragma comment(lib,"comctl32.lib")

HWND m_CTab[2];

LRESULT CALLBACK Tab1_DlgProc(HWND, UINT, WPARAM, LPARAM);
LRESULT CALLBACK Tab2_DlgProc(HWND, UINT, WPARAM, LPARAM);

BOOL CreateTabDialog(HWND hParent);

void UpdateTab(HWND hParent);

HINSTANCE hInst;

LRESULT CALLBACK DlgProc(HWND hWnd,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int WINAPI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ShowCmd)
{
hInst = hInstance;
DialogBox(hInstance, MAKEINTRESOURCE(IDD_DIALOG1), NULL, (DLGPROC) DlgProc);
return 0;
}

LRESULT CALLBACK DlgProc(HWND hWnd,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LPNMHDR etat = (LPNMHDR) lParam;

switch(Msg)
{
case WM_INITDIALOG:

InitCommonControls();

CreateTabDialog(hWnd);
break;

case WM_COMMAND:
switch(LOWORD(wParam))
{
case IDC_QUITTER:
EndDialog(hWnd,IDC_QUITTER);
break;

case IDC_APROPOS:
MessageBox(hWnd,"123","A Propos",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break;

case WM_NOTIFY:
switch(etat->code)
{
case TCN_SELCHANGE:

UpdateTab(hWnd);
break;
}
break;

case WM_CLOSE:
EndDialog(hWnd,IDC_QUITTER);
break;

default:
return(FALSE);
}

return(TRUE);
}

BOOL CreateTabDialog(HWND hParent)
{

HWND hTabCtl = GetDlgItem(hParent, IDC_TABCTL);
TCITEM tci;

m_CTab[0] = CreateDialog(hInst, MAKEINTRESOURCE(IDD_TAB1), hParent, (DLGPROC) Tab1_DlgProc);
m_CTab[1] = CreateDialog(hInst, MAKEINTRESOURCE(IDD_TAB2), hParent, (DLGPROC) Tab2_DlgProc);

tci.mask = TCIF_TEXT;
tci.pszText = "Onglet 1";
SendMessage(hTabCtl, TCM_INSERTITEM, 0, (LPARAM) &tci);
tci.pszText = "Onglet 2";
SendMessage(hTabCtl, TCM_INSERTITEM, 1, (LPARAM) &tci);

RECT rcTabCtl;
GetWindowRect(hTabCtl, &rcTabCtl);
SendMessage(hTabCtl, TCM_ADJUSTRECT, FALSE, (LPARAM) &rcTabCtl);
MapWindowPoints(NULL, hParent, (LPPOINT) &rcTabCtl, 2);

for(int i = 0; i <= 1; i++)
{

RECT rcTab;
GetWindowRect(m_CTab[i], &rcTab);
int x = (rcTabCtl.left+rcTabCtl.right)/2 - (rcTab.right-rcTab.left)/2;
int y = (rcTabCtl.top+rcTabCtl.bottom)/2 - (rcTab.bottom-rcTab.top)/2;
SetWindowPos(m_CTab[i], NULL, x, y, 0, 0, SWP_NOZORDER|SWP_NOSIZE|SWP_NOREDRAW);
}

SendMessage(hTabCtl, TCM_SETCURSEL, 0, 0);
UpdateTab(hParent);

return true;
}

void UpdateTab(HWND hParent)
{

HWND hTabCtl = GetDlgItem(hParent, IDC_TABCTL);
int nSelected = SendMessage(hTabCtl, TCM_GETCURSEL, 0, 0);
for(int i = 0; i <= 1; i++)
ShowWindow(m_CTab[i], (i==nSelected) ? SW_SHOW : SW_HIDE);
}

//tab1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resource.h"

LRESULT CALLBACK Tab1_DlgProc(HWND hDlg,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Msg)
{
case WM_COMMAND:
switch(LOWORD(wParam))
{
case IDC_MESSAGE:
MessageBox(hDlg,"Juste un ptit message pour dire qu'on est sur l'onglet n?","Onglet 1", 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break;
}

return 0;
}

//tab2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resource.h"

LRESULT CALLBACK Tab2_DlgProc(HWND hDlg,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Msg)
{
case WM_COMMAND:
switch(LOWORD(wParam))
{
case IDC_COUCOU:
MessageBox(hDlg,"Un ptit COUCOU pour dire que tout marche pour le mieux!","Onglet 2", 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break;
}

return 0;
}

#define IDD_DIALOG1 101
#define IDD_DIALOG2 102
#define IDD_TAB1 102
#define IDD_TAB2 103
#define IDC_TAB1 1000
#define IDC_TABCTL 1000
#define IDC_CHECK1 1001
#define IDC_RADIO1 1002
#define IDC_MESSAGE 1003
#define IDC_COUCOU 1005
#define IDC_QUITTER 1006
#define IDC_APROPOS 1007

// Next default values for new objects
//
#ifdef APSTUDIO_INVOKED
#ifndef APSTUDIO_READONLY_SYMBOLS
#define _APS_NEXT_RESOURCE_VALUE 105
#define _APS_NEXT_COMMAND_VALUE 40001
#define _APS_NEXT_CONTROL_VALUE 1008
#define _APS_NEXT_SYMED_VALUE 101
#endif
#endif

❷ 全站仪的后方交会操作步骤是什么

一、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开机后先按S.O 键,输入文件名(也可跳过),确定,再按 S.O 键下翻,F2 键选择新点,再按F2 选择后方交会法,再 选择一个文件,确定,自定义点名(可跳过),再F1 距离后方 交会,输入仪高,确定,在No1#界面里面选择坐标,输入 第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已知点上架好凌镜,测量,再用同 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点的操作。然后再看残差大不大,不大 可以进行计算,后面的就进行定位放线。
以南方全站仪为例: 放样---新点----后方交会法----输入点号---回车----输入仪高 ---回车---输入A 点已知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 动保存-----输入B 点坐标---输入棱高----测量距离----自动保 存----计算----记录---(完成) 说的挺多,其实挺简单的,你可以上网下一本说明书,说明书里 说的很祥细。网上有很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站仪后方交会的操作方法请告诉我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跟极坐标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两个 已知条件。极坐标法有两个已知坐标或者一个坐标一个方向 就可以了,后方交汇要有两个坐标。步骤:在仪器里面找到 后方交汇,有的叫交会测量,有的叫新点。每个仪器不同都 不一样。有的一起要输入两个坐标后在测距,有的是输一个 测一个。反正就是输入坐标,然后测距,然后按计算,定向 就可以了,后交有条件限制的。交会角度不能小于15 度和 大于165 度、更不能再一条直线上。要不然仪器就不能计算 出结果。无法交会。对交会距离也有一定限制,得慢慢摸索,总之比极坐标法好用但是精度差点,可以交会2 个坐标,也 可以交会很多坐标。坐标都精度高。
二、测量方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放样
全站仪放样,作为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对技术员已上升为必须擅长的仪器操作内容。全站仪建站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极坐标法建站和后方交会法建站,本项目采用的一般为后方交会法。现以本项目尼康全站仪为例,讲述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建站、放样全过程。(其他品牌全站仪可参考进行)
(一)建站
1.将仪器架于两已知点均可通视,且可完全看到放样目标点位置的高处。尽量保证视线夹角在60度左右,仪器架设高度适中,三脚架腿踩实,不可出现放样过程中架腿松动现象。(注意:整个放样过程中仪器附近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且放样人员应尽量站在一点不动,减少因人员走动导致仪器震

❸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详细步骤和高程测量的详细步骤有吗

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
(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 AOB ,则:
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瞄准 A 点——置零( 0 SET )——瞄准 B 点,记下水平度盘 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 —— 可用测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 H SET )。
2、距离测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
PSM 、PPM 的设置 —— 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
2)大气改正数( 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 TEMP )、气压( 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
(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 MEAS )。
3、坐标测量( coordinate measurement )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X , Y , H )。
(2)测量原理 任意架仪器,先设置仪器高为0,棱镜高是多少就是多少,棱镜拿去直接放在已知点上测高差,测得的高差为棱镜头到仪器视线的高差,当然,有正有负了,然后拿出计算器用已知点加上棱镜高,再加上或减去(因为有正有负)测得的高差就是仪器的视线高啊,因为仪器高为0,所以这个数字就是你的测站点高程,进测站点把它改成这个数字就行了,改完测站点了一般情况下都要打一下已知点复核一下。。。

若输入:方位角 ,测站坐标( , );测得:水平角 和平距 。则有:
方位角:
坐标:
若输入:测站 S 高程 ,测得:仪器高 i ,棱镜高 v ,平距 ,竖直角 ,则有:
高程:
(3)方法:
输入测站 S ( X , Y ,H ),仪器高 i ,棱镜高 v ——瞄准后视点 B ,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 ——瞄准目标棱镜点 T ,按“测量”,即可显示点 T 的三维坐标。
4、点位放样 (Layout)
(1)功能:根据设计的待放样点 P 的坐标,在实地标出 P 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2)放样原理

1)在大致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2)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得距离差值 dD 和角度差 dHR 或纵向差值Δ X 和横向差值Δ Y 。
3)根据显示的 dD 、dHR 或ΔX 、ΔY ,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5、程序测量( programs )
(1)数据采集 (data collecting)
(2)坐标放样 (layout)
(3)对边测量(MLM)、悬高测量(REM)、面积测量(AREA)、后方交会(RESECTION) 等。
(4)数据存储管理。包括数据的传输、数据文件的操作(改名、删除、查阅)。
§ 7.2 TOPCON GTS-312 全站仪使用简介
一、仪器面板外观和功能说明
面板上按键功能如下: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键。
◢ ——进入距离测量模式键。
ANG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键。
MENU ——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键。
ESC ——用于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退回到上一级菜单。
POWER ——电源开关键
◢ ◣ ——光标左右移动键
▲ ▼ ——光标上下移动、翻屏键
F1 、 F2 、 F3 、 F4 ——软功能键,其功能分别对应显示屏上相应位置显示的命令。
显示屏上显示符号的含义:
V ——竖盘读数;HR ——水平读盘读数(右向计数);HL ——水平读盘读数(左向计数);
HD ——水平距离; VD ——仪器望远镜至棱镜间高差; SD ——斜距; * ——正在测距;
N ——北坐标,x ; E ——东坐标,y ; Z ——天顶方向坐标,高程H 。
二、全站仪几种测量模式介绍
1、角度测量模式
功能:按 ANG 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倾斜改正开关设置。

第 1 页

F1 OSET :设置水平读数为:0°00ˊ00"。
F2 HOLD :锁定水平读数。
F3 HSET :设置任意大小的水平读数。
F4 P1↓: 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

F1 TILT :设置倾斜改正开关。
F2 REP : 复测法。
F3 V% : 竖直角用百分数显示。
F4 P2↓: 进入第 3 页。

第 3 页

F1 H-BZ :仪器每转动水平角 90°时,是否要蜂鸣声。
F2 R/L :右向水平读数 HR/ 左向水平读数 HL 切换,一般用 HR 。
F3 CMPS :天顶距 V/ 竖直角 CMPS 的切换,一般取 V 。
F4 P3↓:进入第 1 页。
2、距离测量模式
功能:按 ◢ 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及 PSM 、 PPM 、距离单位等设置。

第 1 页

F1 MEAS :进行测量。
F2 MODE :设置测量模式, Fine/coarse/tragcking(精测/粗测/跟踪)。
F3 S/A : 设置棱镜常数改正值( PSM )、大气改正值( PPM )。
F4 P1 ↓: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

F1 OFSET :偏心测量方式。
F2 SO :距离放样测量方式。
F3 m/f/i :距离单位米 / 英尺 / 英寸的切换。
F4 P2↓: 进入第 1 页。
3、坐标测量模式
功能:按 进入,可进行坐标( N , E , H )、水平角、竖直角、斜距测量及 PSM 、 PPM 、距离单位等设置。

第 1 页

F1 MEAS :进行测量。
F2 MODE :设置测量模式, Fine/Coarse/Tracking 。
F3 S/A :设置棱镜改正值( PSM ),大气改正值( PPM )常数。
F4 P1↓: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

F1 R.HT :输入棱镜高。
F2 INS.HT :输入仪器高。
F3 OCC :输入测站坐标。
F4 P2↓:进入第 3 页。

第 3 页

F1 OFSET :偏心测量方式。
F2 ———
F3 m/f/i: 距离单位米 / 英尺 / 英寸切换。
F4 P3↓:进入第 1 页。

4、主菜单模式
功能:按 MENU 进入,可进行数据采集、坐标放样、程序执行、内存管理(数据文件编辑、传输及查询)、参数设置等。
三、全站仪功能简介
测量前,要进行如下设置——按 ◢ 或 ,进入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模式,再按第 1 页的 S/A ( F3 )。
1、棱镜常数 PRISM 的设置——进口棱镜多为 0 ,国产棱镜多为-30mm。(具体见说明书)
2、大气改正值 PPM 的设置——按“ T-P ”,分别在“ TEMP. ”和“ PRES. ” 栏,输入测量时的气温、气压。(或者按照说明书中的公式计算出 PPM 值后,按“ PPM ”直接输入)。
说明: PRISM 、 PPM 设置后,在没有新设置前,仪器将保存现有设置。
(一)角度测量
按 ANG 键,进入测角模式(开机后默认的模式),其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与经纬仪操作方法基本相同。照准目标后,记录下仪器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 HR 和竖直度盘读数 V 。
(二)距离测量
先按 ◢ 键,进入测距模式,瞄准棱镜后,按 F1 ( MEAS ),记录下仪器测站点至棱镜点间的平距 HD 、镜头与镜头间的斜距 SD 和镜头与镜头间的高差 VD 。
(三)坐标测量

1、按 ANG 键,进入测角模式,瞄准后视点 A 。
2、按 HSET ,输入测站 O 至后视点 A 的坐标方位角 。
如:输入 65.4839 ,即输入了 。
3、按 键,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按 P↓, 进入第 2 页。
4、按 OCC ,分别在 N 、 E 、 Z 输入测站坐标( X0 ,Y0 ,H0 )。
5、按 P↓,进入第 2 页,在 INS.HT 栏,输入仪器高。
6、按 P↓,进入第 2 页,在 R.HT 栏,输入 B 点处的棱镜高。
7、瞄准待测量点 B ,按 MEAS ,得 B 点的( XB ,YB ,HB )。
(四)零星点的坐标放样(不使用文件)
1、按 MENU ,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
2、按 LAYOUT ,进入放样程序,再按 SKP ,略过使用文件。
3、按 OOC.PT ( F1 ),再按 NEZ ,输入测站 O 点的坐标( X0 ,Y0 ,H0 );并在 INS.HT 一栏,输入仪器高。
4、按 BACKSIGHT ( F2 ),再按 NE/AZ ,输入后视点 A 的坐标( xA , yA );若不知 A 点坐标而已知坐标方位角 ,则可再按 AZ ,在 HR 项输入 的值。瞄准 A 点,按 YES 。
5、按 LAYOUT ( F3 ),再按 NEZ ,输入待放样点 B 的坐标( xB , yB,HB )及测杆单棱镜的镜高后,按 ANGLE( F1 )。使用水平制动和水平微动螺旋,使显示的 dHR=0°00ˊ00",即找到了 OB 方向,指挥持测杆单棱镜者移动位置,使棱镜位于 OB 方向上。
6、按 DIST ,进行测量,根据显示的 dHD 来指挥持棱镜者沿 OB 方向移动,若 dHD 为正,则向 O 点方向移动;反之若 dHD 为负,则向远处移动,直至 dHD=0 时,立棱镜点即为 B 点的平面位置。
7、其所显示的 dZ 值即为立棱镜点处的填挖高度,正为挖,负为填。
8、按 NEXT ——反复 5 、6 两步,放样下一个点 C 。后方交会法通常用在高精度测量设站中,因其具备足够检核条件而被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对仪器本身精度要求、稳定性非常高。

❹ 空间后方交会的详细计算过程

为了做空间后方交会,需要知道影像比例尺、内方位元素、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及其对应像点的像平面坐标。
影像比例尺可以从摄影资料中查取,也可以利用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其对应像点的像平面坐标进行计算。 参数的初值即。在竖直航空摄影且地面控制点大体对称分布的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确定初值:
可在航迹图上找出,或根据控制点坐标通过坐标正反变换求出。 利用角元素近似值计算方向余弦,组成旋转矩阵

下面列出三个矩阵相乘的结果供计算 一个控制点对应的误差方程为


写成矩阵形式为

其中



系数矩阵中的元素均为偏导数。为了计算这些偏导数,引入以下记号:


由于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此处省略,直接给出结果:
对每一个控制点,计算其对应的方程的系数矩阵、常数项,然后联立起来,得:
记为 按最小二乘原理,取权阵为单位阵,则法方程为

这一步骤需要计算出和 按下式可求得的值,即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

再将改正数与参数近似值相加,即得后方交会要求解的外方位元素的值。 通常情况下,按以上步骤求得的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太大,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迭代。将第7步解得的外方位元素的值作为新的外方位元素近似值,代入第3步,再次开始计算。如此反复,直至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小于限差为止。通常对角元素设置限差,即。

❺ 双像解析空间后方-前方交会的vb算法程序实现,要求程序有数据文件读写

摘要:如抄果已知每张像片的袭6个外方位元素,就能确定被摄物体与航摄像片的关系。因此,利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方法,可以迅速的算出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而前方交会的计算,可以算出像片上点对应于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基于这两点,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代替人脑快速的完成复杂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后方交会,前方交会,外方位元素,C++编程

❻ 南方测绘全站仪后方交会怎么操作

后方交会原理:通过测量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从而求得待定点坐标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两个控制点不通视情况)
全站仪操作步骤:在距离控制点较近且和两个控制点同时通视的地方设站,在菜单程序中找到后方交会程序,点击选择,按提示依次输入两个控制点坐标,确认,按输入坐标顺序依次照准两个控制点,按测量键。这样测站点坐标即可求得。
希望能帮到你。

❼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解决了什么问题

单相后方交会可以得到像方坐标和物方坐标之间的参数关系,
然后再用相方点前方交会就可以算出同名点的物方坐标来了

❽ 求编写单张空间后方交会的vb程序代码

#include<windows.h>
#include"resource.h"

#pragmaonce
#include<commctrl.h>
#pragmacomment(lib,"comctl32.lib")

HWNDm_CTab[2];

LRESULTCALLBACKTab1_DlgProc(HWND,UINT,WPARAM,LPARAM);
LRESULTCALLBACKTab2_DlgProc(HWND,UINT,WPARAM,LPARAM);

BOOLCreateTabDialog(HWNDhParent);

voidUpdateTab(HWNDhParent);

HINSTANCEhInst;

LRESULTCALLBACKDlgProc(HWNDhWnd,UINTMsg,WPARAMwParam,LPARAMlParam);

intWINAPIWinMain(HINSTANCEhInstance,
HINSTANCEhPrevInstance,
LPSTRlpCmdLine,
intnShowCmd)
{
hInst=hInstance;
DialogBox(hInstance,MAKEINTRESOURCE(IDD_DIALOG1),NULL,(DLGPROC)DlgProc);
return0;
}

LRESULTCALLBACKDlgProc(HWNDhWnd,UINTMsg,WPARAMwParam,LPARAMlParam)
{

LPNMHDRetat=(LPNMHDR)lParam;

switch(Msg)
{
caseWM_INITDIALOG:

InitCommonControls();

CreateTabDialog(hWnd);
break;

caseWM_COMMAND:
switch(LOWORD(wParam))
{
caseIDC_QUITTER:
EndDialog(hWnd,IDC_QUITTER);
break;

caseIDC_APROPOS:
MessageBox(hWnd,"123","APropos",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break;

caseWM_NOTIFY:
switch(etat->code)
{
caseTCN_SELCHANGE:

UpdateTab(hWnd);
break;
}
break;

caseWM_CLOSE:
EndDialog(hWnd,IDC_QUITTER);
break;

default:
return(FALSE);
}

return(TRUE);
}

BOOLCreateTabDialog(HWNDhParent)
{

HWNDhTabCtl=GetDlgItem(hParent,IDC_TABCTL);
TCITEMtci;

m_CTab[0]=CreateDialog(hInst,MAKEINTRESOURCE(IDD_TAB1),hParent,(DLGPROC)Tab1_DlgProc);
m_CTab[1]=CreateDialog(hInst,MAKEINTRESOURCE(IDD_TAB2),hParent,(DLGPROC)Tab2_DlgProc);

tci.mask=TCIF_TEXT;
tci.pszText="Onglet1";
SendMessage(hTabCtl,TCM_INSERTITEM,0,(LPARAM)&tci);
tci.pszText="Onglet2";
SendMessage(hTabCtl,TCM_INSERTITEM,1,(LPARAM)&tci);

RECTrcTabCtl;
GetWindowRect(hTabCtl,&rcTabCtl);
SendMessage(hTabCtl,TCM_ADJUSTRECT,FALSE,(LPARAM)&rcTabCtl);
MapWindowPoints(NULL,hParent,(LPPOINT)&rcTabCtl,2);

for(inti=0;i<=1;i++)
{

RECTrcTab;
GetWindowRect(m_CTab[i],&rcTab);
intx=(rcTabCtl.left+rcTabCtl.right)/2-(rcTab.right-rcTab.left)/2;
inty=(rcTabCtl.top+rcTabCtl.bottom)/2-(rcTab.bottom-rcTab.top)/2;
SetWindowPos(m_CTab[i],NULL,x,y,0,0,SWP_NOZORDER|SWP_NOSIZE|SWP_NOREDRAW);
}

SendMessage(hTabCtl,TCM_SETCURSEL,0,0);
UpdateTab(hParent);

returntrue;
}

voidUpdateTab(HWNDhParent)
{

HWNDhTabCtl=GetDlgItem(hParent,IDC_TABCTL);
intnSelected=SendMessage(hTabCtl,TCM_GETCURSEL,0,0);
for(inti=0;i<=1;i++)
ShowWindow(m_CTab[i],(i==nSelected)?SW_SHOW:SW_HIDE);
}

//tab1

#include<windows.h>
#include"resource.h"

LRESULTCALLBACKTab1_DlgProc(HWNDhDlg,UINTMsg,WPARAMwParam,LPARAMlParam)
{
switch(Msg)
{
caseWM_COMMAND:
switch(LOWORD(wParam))
{
caseIDC_MESSAGE:
MessageBox(hDlg,"Justeunptitmessagepourdirequ'onestsurl'ongletn?","Onglet1",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break;
}

return0;
}

//tab2
#include<windows.h>
#include"resource.h"

LRESULTCALLBACKTab2_DlgProc(HWNDhDlg,UINTMsg,WPARAMwParam,LPARAMlParam)
{
switch(Msg)
{
caseWM_COMMAND:
switch(LOWORD(wParam))
{
caseIDC_COUCOU:
MessageBox(hDlg,"!","Onglet2",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break;
}

return0;
}

#defineIDD_DIALOG1101
#defineIDD_DIALOG2102
#defineIDD_TAB1102
#defineIDD_TAB2103
#defineIDC_TAB11000
#defineIDC_TABCTL1000
#defineIDC_CHECK11001
#defineIDC_RADIO11002
#defineIDC_MESSAGE1003
#defineIDC_COUCOU1005
#defineIDC_QUITTER1006
#defineIDC_APROPOS1007

//
//
#ifdefAPSTUDIO_INVOKED
#ifndefAPSTUDIO_READONLY_SYMBOLS
#define_APS_NEXT_RESOURCE_VALUE105
#define_APS_NEXT_COMMAND_VALUE40001
#define_APS_NEXT_CONTROL_VALUE1008
#define_APS_NEXT_SYMED_VALUE101
#endif
#endif

❾ 拓普康全站仪后方交会是如何设站,能说出详细步骤吗

首先要找两个以上的已知点,然后把全站仪安置在和这两个已知点都通视的点上面,进入仪器的后方交会测量程序,输入测站仪器高,分别照准两个已知点并输入已知数据后测量。测完两个点后就可以得到测站点坐标了。

在地形图的测量中,一般的作业方法是在已知点上架站,或是在未知点上架站,利用附近的已知点通过边角前方交会或是后方交会等求出架站点坐标,再在仪器上进行测站设置,角度后视,全部完成后再开始地形图的测量。在附近有足够的已知点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可行实用的。

但是在某些不利条件下实行起来却比较麻烦,例如:假设驻扎在河的左岸,要测量河右岸的一片地形图,为了方便观测,仪器架设于河左岸,但左岸没有已知控制点,在可见的右岸也只有两个控制点A和B且此两个控制点不易于到达。

一般的方法是要不我们将测站架设于右岸已知点上将控制点传到左岸;要不就是将仪器架设于左岸,右岸去一个人带棱镱到已知点上,用边角交会求出架站点坐标。这都需要不少的时间,效率不高,下面探讨一种效率相对较高的作业方法二。

全站仪任意设站直接测图具体操作过程假设最后需要提供的是北京坐标系、吴凇高程系图,已知控制点A、B也为北京坐标系、吴凇高程系坐标,我们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具体的作业操作过程。

阅读全文

与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程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取消桌面文件和d盘同步 浏览:663
asp编程技术有哪些 浏览:545
销毁iphone 浏览:835
手机网络h是什么意思 浏览:390
哪里可以看高清无水印电影 浏览:204
被监控的美国电影 浏览:983
社死那天我一见钟情了百度云 浏览:982
如何显示文件里有多少页 浏览:795
全英文电影免费 浏览:346
ioscocoa4app 浏览:357
linux上下载文件 浏览:766
头条下载的压缩文件保存在哪里 浏览:165
安卓系统自带的编程软件哪个好 浏览:615
很欲的耽美电影 浏览:736
一个光头胖子叫爸爸的电影 浏览:514
命令行编译驱动程序 浏览:426
cad标注文件包 浏览:368
b2c大数据 浏览:232
主角修炼出体内世界的小说 浏览:883
许大地网络营销课程 浏览: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