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分层分组网络技术解读

分层分组网络技术解读

发布时间:2021-12-05 04:30:27

❶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

层次清晰,可扩展性能,增强稳定性等。在对网络分层以后可以将问题细化,使得问题更加容易分析。把一个大的系统分拆成小的体系后,便于在各个层次上制定标准,从而实现层与层之间的标准接口,从而实现各类网络硬件和软件的通信。分层以后,某一层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层,便于开发。
独立性强——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
适应性好——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层内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功能易于优化、实现;
结构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
良好的标准化;

❷ 计算机网络中分组交换,我知道分组是把数据分成小块传输,那交换指什么(通俗点讲,谢谢)

网络中的分组交换就是把数据分为小的数据包,然后在其前面加上IP地址及MAC地址等信息放在网络上传输。这样很多不同地址的数据包就可以共用一条链路传输了。

❸ 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包含哪两方面的含义

在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著名。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 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当然并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经过OSI的全部七层,有的甚至只需要双方对应的某一层即可。物理接口之间的转接,以及中继器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就只需在物理层中进行即可;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经过网络层以下的三层即可。总的来说,双方的通信是在对等层次上进行的,不能在不对称层次上进行通信。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1、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节点能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

❹ 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说法是对的。严格来说你看的PPT是错的,至少说PPT有歧义。PPT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在各个物理网络中二层帧头需要重新封装,他说“IP封装”是指如何用MAC帧头对IP数据报封装,所以他这里有点歧义,如你所说:MAC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根据路由器来的,所以每次经过一个路由器这两个地址都会进行更新。加上,他经过路由器1之后,第二个“帧头1”是错的,经过路由器的帧头不可能不变。

❺ 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层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1、分层结构将应用系统正交地划分为若干层,每一层只解决问题的一部分,通过各层的协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大的问题被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子问题,局部化在每一层中,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单个问题的规模和复杂度,实现了复杂系统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分解。

2、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应用系统的演化增长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框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增加新的功能时,无须对现有的代码做修改,业务逻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重用。同时,层与层之间可以方便地插入新的层来扩展应用。

3、分层架构易于维护。在对系统进行分解后,不同的功能被封装在不同的层中,层与层之间的耦合显著降低。因此在修改某个层的代码时,只要不涉及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就不会对其他层造成严重影响。

(5)分层分组网络技术解读扩展阅读: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综合性技术的系统,为了允许不同系统实体互连和互操作,不同系统的实体在通信时都必须遵从相互均能接受的规则,这些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Protocol)。

系统指计算机、终端和各种设备。实体指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输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互连指不同计算机能够通过通信子网互相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

互操作指不同的用户能够在通过通信子网连接的计算机上,使用相同的命令或操作,使用其它计算机中的资源与信息,就如同使用本地资源与信息一样。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互连和互操作提供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❻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要分层

主要就将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分开管理,各个层实行相应的功能,便于管理,和标准的实行。因为有的只是做某一部分的接口等,相当于模块化设计,便于添加和删减,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不能很清楚的区分,只是书本的定义,对于理解有好处
分层的理由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分层的原则
1.各个层之间有清晰的边界,便于理解;
2.每个层实现特定的功能;
3.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国际标准协议的制定;
4.层的数目应该足够多,以避免各个层功能重复。

❼ 简述为什么要对计算机网络分层以及分层的一般原则

计算机网络分层,是为了从概念上区分,从具体到抽象,是为了方便工业化生产,建立了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一层比一层抽象。

❽ 阐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优缺点,以及这种层次划分的体系结构思想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独立的计算机通过已有通信系统连接形成的,其功能是实现计算机的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因此,计算机网络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异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之间如何实现正确、可靠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模型正是为解决计算机网络的这一关键问题而设计的。
分层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功能分工的原则:即每一层的划分都应有它自己明确的与其他层不同的基本 [被屏蔽广告]功能。
2.隔离稳定的原则:即层与层的结构要相对独立和相互隔离,从而使某一层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对其他层的影响小,各层的功能、结构相对稳定。
3.分支扩张的原则:即公共部分与可分支部分划分在不同层,这样有利于分支部分的灵活扩充和公共部分的相对稳定,减少结构上的重复。
4.方便实现的原则:即方便标准化的技术实现。
层次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的互连,它的基本功能是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根据网络系统不同的拓扑结构可归纳为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为相邻结点之间通过直达通路的通信,称为点到点通信;第二种为不相邻结点之间通过中间结点链接起来形成间接可达通路的通信,称为端到端通信。很显然,点到点通信是端到端通信的基础,端到端通信是点到点通信的延伸。
点到点通信时,在两台计算机上必须要有相应的通信软件。这种通信软件除了与各自操作管理系统接口外,还应有两个接口界面:一个向上,也就是向用户应用的界面;一个向下,也就是向通信的界面。这样通信软件的设计就自然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形成用户服务层US和通信服务层CS两个基本层次体系。
端到端通信链路是把若干点到点的通信线路通过中间结点链接起来而形成的,因此,要实现端到端的通信,除了要依靠各自相邻结点间点到点通信联接的正确可靠外,还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中间结点上要具有路由转接功能,即源结点的报文可通过中间结点的路由转发,形成一条到达目标结点的端到端的链路;第二,在端结点上要具有启动、建立和维护这条端到端链路的功能。启动和建立链路是指发送端结点与接收端结点在正式通信前双方进行的通信,以建立端到端链路的过程。维护链路是指在端到端链路通信过程中对差错或流量控制等问题的处理。
因此在网络端到端通信的环境中,需要在通信服务层与应用服务层之间增加一个新的层次来专门处理网络端到端的正确可靠的通信问题,称为网络服务层NS。
对于通信服务层,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相邻计算机结点之间的点到点通信,它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发送端把帧大小的数据块从内存发送到网卡上去;第二步,由网卡将数据以位串形式发送到物理通信线路上去。在接收端执行相反的过程。对应这两步不同的操作过程,通信服务层进一步划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对于网络服务层,它的功能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维护和管理端到端链路的功能;二是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管理功能又可分为两个侧面,一是与它下面网络层有关的链路建立管理功能,另一是与它上面端用户启动链路并建立与使用链路通信的有关管理功能。对应这三部分功能,网络服务层划分为三个层次:会晤层、传输层和网络层,分别处理端到端链路中与高层用户有关的问题,端到端链路通信中网络层以下实际链路联接过程有关的问题,以及路由选择的问题。
对于用户服务层,它的功能主要是处理网络用户接口的应用请求和服务。考虑到高层用户接口要求支持多用户、多种应用功能,以及可能是异种机、异种OS应用环境的实际情况,分出一层作为支持不同网络具体应用的用户服务,取名为应用层。分出另一层用以实现为所有应用或多种应用都需要解决的某些共同的用户服务要求,取名为表示层。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相对独立的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晤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问题就简化为了几个易研究、处理的相对独立的局部问题。

❾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为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❿ 为什么要对计算机网络分层以及分层的一般原则。

分层的理由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专计和故障排除属。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分层的原则
1.各个层之间有清晰的边界,便于理解;
2.每个层实现特定的功能;
3.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国际标准协议的制定;
4.层的数目应该足够多,以避免各个层功能重复

阅读全文

与分层分组网络技术解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剧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爱情 浏览:337
excel自动录入文件标题 浏览:418
妖怪手表1C级升级 浏览:596
存储卡数据被覆盖如何恢复 浏览:812
织田爱 浏览:14
女主叫苏暖的全部小说 浏览:414
ps上方的文件标不见了 浏览:716
c遍历文件夹下所有文件linux 浏览:898
电信光猫怎么设置没有网络 浏览:505
新建文件夹女主 浏览:965
京东大数据平台部门 浏览:406
红米5下载好的系统文件怎么更换 浏览:954
台湾红羊公司 浏览:118
数据分析都需要学什么 浏览:355
j2me网络游戏开发实例 浏览:501
如何转换dwg文件 浏览:27
齐全超市小说 浏览:161
乐高机器人编程是什么课程 浏览:935
手机如何制作网站链接 浏览:557
繁体字qq网名 浏览: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