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別人發布的二進制包,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Linux系統 /usr/bin 下面;如果是自己從源代碼安裝的,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除非配置時指定了安裝位置。
例如:
rpm -ivh xxx1.rpm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 /usr/bin 下面
./configure (或者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因為默認參數就是 --prefix=/usr/local
./configure --prefix=/usr (或者 ./configure --prefix=/opt 也可以指定其他位置,如你的家目錄 --prefix=~,~就是 /home/xxx<即你的家目錄>的縮寫)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bin 下面(或者相應地位於 /opt/bin 下面,或者 /home/xxx/bin 下面,xxx 是你的家目錄)
無論那種方法,在 bash 控制台下只要輸入可執行文件頭幾個字母,然後連續按兩次 Tab 鍵,就可以列出可能的所有命令,如果只有一種可能,則自動顯示該文件全名,這稱為命令補全。想執行當前目錄下的可執行文件,則必須使用 ./ 作為命令前導,例如:
./myprogram
除此之外,一般的可執行文件都處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只要在控制台直接輸入命令名就可執行。例如你編譯安裝了一個叫 synaptic 的軟體,只需要在 KDE 的 konsole 虛擬控制台下輸入 synaptic 即可。
如果不幸,你的可執行文件不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就會報告沒有這個命令。那麼你需要把那個可執行文件的位置加入環境變數 PATH 里,用冒號作分割符,例如:
在你的家目錄的 .profile 文件或 .bashrc 文件里添加如下命令
PATH="~/bin:$PATH" 就可以把你的家目錄的 bin 目錄追加到搜索路徑里。
無論任何時候想知道系統里某個「命令文件」的位置,都可以使用 which 命令,例如:
$which pwd
/usr/bin/pwd
說明 pwd 命令位於 /usr/bin 下面。
需要解決更多linux問題,詳情請看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0.html
B. linux mint 15 先在虛擬機里裝的,怎麼不全屏
原因:在vm中安裝linux虛擬機不能全屏,是因為沒有安裝vmware tools。
安裝步驟:
1、打開vmware,先運行安裝的Linux虛擬機,然後單擊菜單欄「虛擬機」——「安裝vmware 工具「。如下圖所示:
2、這時候Linux虛擬機中會出現一個安裝包,我是圖形界面操作,直接右鍵,解壓縮,然後運行解壓文件中的 vmware-install.pl。這是一個安裝腳本文件,按提示操作。切記在最後的安裝步驟時,選擇你的電腦解析度。如下圖所示:
3、最後,必須重啟虛擬機,才能看到效果。
C. Vmware中裝Linux Mint 15添加1600x900解析度
Vmware中裝linux
Mint
15添加1600x900解析度在Vmware
workstation
9中裝了個linux
mint
15試試效果,居然不支持1600x900的解析度,現在14寸的高分都是這解析度了。上網搜了搜,把以下代碼放到shell文件里能改變解析度,設成1600x900.[python]Mint15-Mate
Xsession.d
#
cat
/usr/local/bin/change-resolution.sh
#!/bin/sh
echo
change
1600*900
cvt
1600
900
sleep
1
xrandr
--newmode
1600x900_60.00
118.25
1600
1696
1856
2112
900
903
908
934
-hsync
+vsync
sleep
1
xrandr
--addmode
Virtual1
1600x900_60.00
sleep
1
xrandr
--output
Virtual1
--mode
1600x900_60.00
[python]放到/usr/local/bin/change-resolution.sh
中,運行一次即可設置解析度,但是重啟後問題依舊。腫么辦?這個腳本必須在Xorg起來後才能運行,否則也無效,linux
Mint
15用的Mate1.6做UI,找了找,點開始菜單-〉首選項->啟動應用程序,在這里加一項啟動項就可以了。這樣每次重啟後會自動設置解析度。暫時沒有別的好辦法了,這辦法還是比較完美的。
D. linux下如何編譯源碼包或者說是安裝
1、安裝復編碼源碼的編譯工具,制一般是需要安裝gcc
yum install gcc
2、把源碼解壓
tar zxvf uname.tar.gz
3、進入解壓的目錄執行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完成編譯安裝
E. linux中怎麼看源碼包和rpm包安裝的服務的版本是多少
源碼包安裝或者說是編譯安裝,是查不到安裝軟體的版本號的。只有rpm包才可以。編譯安裝完成後只能到指定的目錄下查看是否有相應的文件。
F. linux mint是滾動更新嗎
Linux Mint 15 (Olivia)
Linux Mint 15共分為三大基本版本,主下載版本、Xfce以及LMDE。
主版本下載文件中默認包含有Cinnamon 1.8與Mate 1.6。目前我們推薦普通用戶選擇主版本而非LMDE版本。
Linux Mint 15 LMDE以相對純粹的Deiban源代碼以及更傳統的Cinnamon與Mate版本為基礎,屬於一套 Debian Forever版本(即滾動更新版本)。大家也可以選擇KDE版本,它以 Linux Mint 14為基礎(從發行版層面看)而非Olivia。目前我們還沒有在Linux Mint 15伺服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設備上找到針對ARM的埠。相比之下,Ubuntu與Debian在這方面做得更好。
Xfce在運行時只需要不足500MB內存以及5GB以下存儲空間,這是個標準的精簡版本。它已經是我們所能獲得的最袖珍的系統版本,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它在本質上屬於虛擬機。
Linux Mint 15的基礎下載與安裝流程都能在我們有限的筆記本測試平台上完美進行。此外,甲骨文VirtualBox、VMware ESXi以及Citrix XenServer等虛擬機環境也足以使其一展拳腳。
它支持EFI引導,因此可以輕松作為Windows 8系統的替代或者並行雙引導方案。它還能將Windows 7或Windows 8的體積縮小並使其使用屬於自己的獨立分區,也就是利用著名的Grub2引導程序實現雙引導啟動。
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五個分區,其中Linux Mint 15與Windows位於主引導區,恢復分區分別負責兩套系統的數據備份,接下來是聯想提供的出廠設置還原分區,最後是兩個啟動時內存檢測分區。在默認狀況下,設備會在開機後直接啟動第一套操作系統--在我們的實例中,也就是Linux Mint。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的聯想筆記本電腦在處理所有分區及安裝工作時使用的都是BIOS而非UEFI,當然這與聯想設備的設置有關。如果Windows 7或Windows 8系統由UEFI設置提供,目前我們只能關閉BIOS中的相關選項。某些設備上的Windows UEFI引導機制能夠通過修改實現後備系統引導,不過這要視具體設備以及BIOS類型而定。
雖然我們對於UEFI的主引導記錄/MBR隔離機製表示贊賞,不過仍然要對其糟糕的非Windows系統支持能力表示遺憾。
Linux Mint依然沿用Ubuntu基礎,即將用戶被歸屬於非root會話,同時將初始用戶的密碼設定為root密碼。我們認為早晚會出現針對這一設定的安全漏洞侵入方案,畢竟root與用戶絕不應共用同一套密碼。
G. linux mint 15 因為libc.so.6進入不了了怎麼辦
這是系統基本庫,他怎麼掛了?
你試試用光碟啟動,掛載硬碟對應分區(如果你分了多個分區都要對應掛載)。之後用光碟對應的 so 拷貝一個到硬碟上 /lib 目錄(如果是 64 位,放到 /lib64 裡面)
注意盡量不要覆蓋系統自己的哪個 so ,實在不行先備份重命名一個。
之後在硬碟分區掛載點上:
sudo mount --bind /dev dev
sudo mount --bind /proc proc
sudo mount --bind /sys sys
sudo chroot ./
sudo -i
這樣你應該就是在硬碟上面的 Linux ,而且把硬碟上的 Linux 當作當前命令行的根文件系統了。
之後重新升級。
注意是,so 文件是有版本的,如果你拷貝的版本不對應,還會出問題。這只能一點一點的試來找到哪個 so 能用。一般來說,這么拷貝雖然系統 apt 資料庫裡面沒有記錄導致會有提示錯誤,但程序運行應該不受影響。你用這個東西湊合能運行程序,升級到目標狀態後這個文件就完成任務了。
話說用在線升級來整體升級系統,不應該出現這個問題。我估計是 mint 自己沒弄好不好導致的。
所以我給別人推薦,就算 mint 是基於 ubuntu 的,也要用 ubuntu 而不是 mint 。畢竟一個操作系統,裡面有很多地方要注意,一旦投入不夠,就會出問題,只有大型的發行版有一定的經驗和人力才能保證各種問題不出現。
H. Linux:mysql編譯安裝後怎麼300多M呢,源碼包才20多M啊...卧槽
變為300多M主要是出現在make編譯之後。在Linux的程序開發環境下,一般不具有集成開發環境,當需要大量編譯工程文件的時候,就需要使用自己的方法來管理,也就是這里的make,make工具主要解決了源代碼文件中的依賴關系,就好像你要裝mysql的A文件就要先裝上B文件,要裝上B文件就要先裝上C文件,所以到最後的時候就會裝上很多相關聯的其他文件,也就變大了。
這里有個關於linux mysql下的視頻,可以看看
http://www.17xue.com.cn/course/showcourse.html?cid=29
I. linux mint哪個版本好
1.根據基礎系統區分,LinuxMint可分為LinuxMint主版和LinuxMint Debian版。即源於Ubuntu的LinuxMint主版和源於Debian的LMDE(LinuxMint Debian Edition)版。
2.不論是主版還是Debian版,都可以搭載不同的桌面環境,如Cinnamon、MATE、KDE、XFCE等。
3.無論什麼版本和搭載任何桌面環境,都還可以分為32位版和64位版。
我們從LinuxMint官網下載的ISO鏡像,其文件名很長一串。其實我們從ISO鏡像的文件名也可以完整地了解這個LinuxMint的確切版本。如下圖,linuxmint-13-cinnamon-dvd-32bit,這個文件名可真夠長的,但卻使我們對其版本信息一目瞭然。這個表示是LinuxMint主版,版本號是13,搭載Cinnamon桌面環境,DVD表示其體積超過了普通CD的容量,需要使用DVD刻錄(這是由於自帶了常用軟體和多媒體解碼器),32bit表示32位版。因此,我們在表述自己所使用的版本時,經常這樣表述:LinuxMint 13 Cinnamon 32bit或者LinuxMint 15 MATE 64bit。
J. 如何定製Linux Mint 15 Cinnamon
與其他任何發行版一樣,有些用戶喜歡Cinnamon,另一些用戶則認為其界面過時了。我要說,你喜歡啥,就用啥。畢竟,這是自由軟體和自由軟體社區倡導的理念之一。目前我在自己的主計算機上使用KDE,但是最新版的GNOME 3(GNOME 3.8)問世後,我打算改用GNOME外殼桌面,使用幾個插件來進行定製。自由萬歲!這就引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如何定製Linux Mint 15 Cinnamon。要定製的方面不是太多,但如果我要在主計算機上使用Cinnamon桌面,這些變更卻又是我需要進行的變更,以便桌面適合我使用計算機的方式。1. 禁用熱區(Hot Corner):我在KDE和GNOME 3上遇到的最煩人的功能特性之一就是熱區(Hot Corner)了。我要是將滑鼠移來移去,桌面看起來就完全不一樣。怎麼回事?原來滑鼠游標移到了熱區。在Linux Mint 15 Cinnamon中,熱區位於桌面的左上角。要是你與我一樣,無法忍受熱區,下面是如何禁用它的辦法。從Cinnamon的Settings(設置)管理器,點擊Hot Corner(熱區)。在默認情況下,熱區在桌面的左上角被啟用。而默認效果是Expo(展示)模式。想禁用熱區,只要從下拉式菜單中選擇Disabled(禁用)。這樣就可以搞定熱區。2. 將Expo(展示)和Scale(縮放)等小應用程序添加到面板:雖然我覺得熱區很煩人,但是它觸發的效果實際上很有用。這種效果即Expo模式可以縮小,顯示系統上的所有工作區或虛擬桌面。默認情況下,有兩個工作區。另一個模式是Scale(縮放),它可以縮小,顯示目前工作區中打開的所有窗口。想進一步控制展示和縮放模式何時被激活,我覺得更好的辦法是,將Expo和Scale這兩個小應用程序添加到面板。那樣一來,我只要點擊某個小應用程序,就可以觸發相應效果。想將小應用程序添加到Cinnamon面板,滑鼠右擊面板,然後選擇Add applets to the panel(將小應用程序添加到面板)。Applets(小應用程序)窗口應該會打開。尋找Expo(展示)小應用程序。選擇它,點擊Add to panel(添加到面板)按鈕。針對Scale(縮放)小應用程序,重復步驟即可。想從面板移除某個小應用程序,別忍不住點擊Restore to default(恢復至默認值)按鈕。這會清除你之前對面板進行的任何更改。想清除某個小應用程序,滑鼠右擊它,然後選擇Remove from panel(從面板刪除)。這是Expo(展示)模式被觸發後呈現的樣子。Scale(縮放)模式被觸發後,呈現一樣的桌面。3. 將Workspace(工作區)切換器小應用程序添加到面板:Expo和Scale模式的視覺效果很眩。比如說,Scale模式為你提供了你已經可以從任務管理器能夠訪問的效果。Expo模式復制了Workspace(工作區)切換器的一項特性,不過它增添了一項功能。如果將Workspace切換器小應用程序添加到面板,那麼只要點擊一下滑鼠,就可以在虛擬桌面之間自如切換。想將該小應用程序添加到面板,重復剛才添加Expo和Scale小應用程序的同一步驟即可。在我的那台測試計算機上,我在面板上有這三個小應用程序。完全為我提供了許多的選項。除了本文中給出的自定義設置外,你還可以運用更多的設置,以便讓這個桌面符合你平時使用桌面的方式。Cinnamon的Settings(設置)管理器有許多模塊可以幫助你,花點時間好好探究這些模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