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體商店接連倒閉,究竟是電商的原因還是社會現狀的原因呢
1. 實體門店的連續關閉現象,引發了公眾對於關閉原因的廣泛討論。有些人將此歸咎於電商的崛起,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社會現狀的反映。
2. 盡管電商平台的興起確實對實體零售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這並非門店關閉的主要原因。實體零售業的挑戰主要來自於價格透明度低、服務態度不佳以及高昂的經營成本。
3. 社會的快速變化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過去,消費者必須親自前往實體店購買商品,而現在,他們可以輕松地在家中通過網路購物,並享受商品送貨上門的服務。
4. 電商平台上的商家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貨,並且減少日常運營開支,這使得他們能夠以低於實體店的價格銷售商品。這種價格優勢加上便捷的購物體驗對實體店構成了顯著的競爭壓力。
5. 然而,將實體店的關閉全部歸咎於電商是不公平的。電商雖然有其優勢,但也存在缺陷,兩者各有千秋,無法完全互相取代。市場機制將淘汰那些不合格的商家,留下優質的服務和產品。
6. 除了電商的影響,實體店關閉的主要原因還是社會現狀的變化。實體店在價格透明度、經營成本和服務態度方面存在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消費者的流失。
7. 實體店的經營需要誠信為本,並提供優質的服務。只有通過提供透明的價格、良好的客戶服務和無憂的售後體驗,實體店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❷ 網店已經對實體店造成沖擊了嗎,以後實體店會不會消失
網店確實對實體店造成了影響,但是他也不能取代實體店。
網店壓縮了實體店生存空間
「至少一半的生意被搶了。」華師文化街內一服飾店老闆表示網店對服裝沖擊最大。「我家幾十家實體店從去年開始全面虧損,今年關得只剩下幾家了,正准備全面關閉轉行,房租、人工、稅收方面根本無法和網購相競爭。」網友「一條魚」在論壇中這樣寫道。不少網友也分析得出低價和選擇性多是大眾轉向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市場來看,高租金商鋪多是被品牌商家或大賣場所佔據,而今各品牌商家也在開始擴張網店經營業務,這無疑會影響到實體商鋪的擴展空間。今年初,國美、蘇寧兩巨頭各自發布了引人矚目的電子商務戰略。「10年後蘇寧易購的年銷售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與蘇寧實體店等量齊觀的網上蘇寧。」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蘇寧易購的目標還僅僅是作為實體店的有效補充,蘇寧的底氣似乎來自2010年高達400%同比增長率。據GFK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3C家電網購的規模將達到925億元,這相當於國美目前的年銷售額。
「隨著網店的增多以及網路銷售額的增長,無疑會壓縮實體店的經營和發展空間。」觀察人士胡岩這樣認為。在目前住房大限時代,商業地產火熱得力於廣大投資客對於商鋪價值的高預期,雖然住宅與商鋪在同步增長,但是在入住率低、實體店受網店影響越來越嚴重情況下,不少人開始對商鋪今後的價值產生了顧慮。
商鋪價值受沖擊短期不會顯現
從經營的角度看,網店好比是撒網,實體店卻是竹竿釣魚,誰收獲的魚多就不言而喻了。「生意一天比一天難做,新進的貨卻發現網上都有賣的,而且價格更便宜。」 服裝店鄭老闆告訴記者,目前在網上幾乎可以淘到全球各種商品,實體店經營的優勢在不斷縮小。
「實體店的成本高了,商品的價格自然降不下來。而開網店不需要租金,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價格的殺傷力當然驚人。」淘寶白金會員程小姐告訴記者,她從2009年開始在網上淘寶,目前已成為購物的主要方式。
古人說「一鋪養三代」是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具有商鋪的功能,但現在網店終結了商鋪的排他時代。業內人士指出,商鋪的價值在於其功能的不可替代,而當一個網店幾乎不用什麼成本就具有其功能的時候,一些中小商戶就不會願意花大價錢開實體店了,間接會影響到商鋪的租賃。眾所周知,實體商鋪價值的增長主要靠升值,但商鋪租金水平的高低起伏以及租賃輪轉無疑會對商鋪價值產生一定影響。
不少業內人士預測,商鋪功用的可替代,必然會影響商鋪的銷售價格。記者也發現,以前同一樓盤商鋪的價格一般都是住宅價格的三倍左右,但是現在這種比價出現較大跌落。如目前沿海賽洛城住宅均價為6300元/平方米,其商鋪在售價格最高價為15000元/平方米,最低價為8500元/平方米,綜合起來住宅與商鋪的差價只有一倍左右。
目前,網店的盛行會對實體店經營產生影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這對實體商鋪的價值是否會產生影響呢?森拓普商業地產顧問(深圳)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策劃副總監周全表示:「網店沖擊商鋪價格至少短期內不會顯現,但是隨著網購體系的不斷完善,網店影響將會更大。在我國現階段來看,商鋪仍然是國民投資的主流產品。」
網店對傳統商業挑戰有限
「無租金」、 「零庫存」、「24小時營業」等等特性使網店充滿生命力,自從淘寶網、當當網等一些購物網站開通以來,網路購物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模式,並對傳統商業的營銷理念、管理模式、價格體系、經營方式、物流配送等各個方面都帶來巨大的影響,或將使傳統商業面臨一場全面的挑戰。
在網店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營銷現象下,越來越多的品牌廠商感受到沖擊後也開始進軍網路,加上網上消費人群的不斷增多,致使我國網路購物市場取得了爆發式增長,網上交易額更是漲勢迅猛。據統計顯示,2007年淘寶網交易總額突破433.1億人民幣,躍升我國第二大綜合賣場,而到2010年交易額飆到4000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表示,2015年網路交易額會很輕松地超過2萬億,將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
的確,除電子商務市場以外,其他任何市場都難有如此高的增長率。目前正規的網上商店和賣場已越來越多,所涉及的商品種類已相當豐富。自從2010年7月1日,《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要求國內網店「實名制」以後,網店經營發展得更加規范,信譽度不斷提升。雖然今年武漢給網店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即淘寶皇冠級以上網店都將被納入稅收征管范圍,但據記者了解,網店征稅影響是有限的,畢竟我國已有十幾個省份對電子商務出台了明確的扶持政策。
展望未來網路購物市場的發展,雖然目前網路銷售佔比還遠遠低於實體店鋪的銷售額,但是隨著我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信息技術的關注和扶植力度,以及電信收費之類的外部條件不斷發展與完善,網店將在市場銷售中占據更重的分量,對傳統商業模式挑戰也將不斷加劇。
總體來看,受網店沖擊較大的產品一般是質量可控的運動休閑服裝品牌、時髦貨、廉價品等,珠寶、餐飲等受到的影響就十分有限。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網購的消費是比較單一的,它的關聯消費相對比較少,因此它無法取代百貨和購物中心,因此高端的集零售、餐飲、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受到網店威脅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