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防範網路犯罪的手段有哪些
第一種:冒充司法機關人員詐騙。
詐騙分子使用改號手段,讓受害者認為確實是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公布的電話,以網民有非法出境、參與洗錢、非法入境等情況,以交納或轉存保證金為理由進而實施詐騙,因為老百姓對法律程序不甚了解,信以為真被騙。
案例:5月底,
長沙市網民孫某接到冒充公安機關的電話,稱他的身份信息涉嫌詐騙犯罪,受害人按對方要求下載手機APP並進行了安裝操作,後發現自己銀行卡內被轉走62萬。
提示網友:所有自稱公檢法、紀檢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告知你非法出境、入境,涉嫌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讓您交納保證金、轉賬的皆為詐騙份子,都不要相信,您要是不放心也可撥打110報警電話進行核實。
第二種:網路色情詐騙。
詐騙分子利用性感美女照片,通過社交軟體誘騙網友進行交往,進而達到敲詐、騙取錢財的目的。
案例:2022年4月,某網民報警稱有一陌生女子通過QQ添加其為好友,引誘其開視頻進行裸聊後,進而實施一系列的敲詐行為,該網友通過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先後轉賬10萬元。
提示網友:網路行為也要潔身自好,遵守社會的公序良俗,遠離網路色情違法信息的侵害,但如果真的掉入粉色騙局,也別不好意思,一定要選擇報警,共同來打擊網路淫穢色情犯罪。
第三種:網上冒充領導詐騙。這種手法已被揭秘多次,但在現實中仍有詐騙分子在微信或者QQ上,通過修改昵稱、頭像冒充領導,在鎖定受害人後,以各種急需用錢的理由進而實施詐騙。
案例:5月底,某公司出納王某在公司上班時收到一條微信好友申請消息,添加好友後,對方冒充公司領導,以急需工程用款為由,讓其向指定銀行賬戶匯款80萬元。
提示網友:凡遇到領導要求轉賬的,務必要當面或電話進行確認,不要因為對方的身份就放鬆警惕。「殺豬盤」騙局「殺豬盤」這個名字是詐騙分子起的,所謂的殺豬人就是騙子,行騙過程基本分三個階段,首先是尋找目標人群,鎖定比較容易被騙的對象,然後進入培養感情階段,通過漫長的網上聊天把你從普通人變成親昵的朋友,最後就是引誘受害人通過進行網路賭博、網路投資(其中包括炒股票、炒期貨、炒虛擬貨幣、炒黃金等諸多名目)進而實施詐騙,涉案資金往往比較大。
案例:2020年楊某通過涉交軟體認識某網友,經過聊天對其充分信任,後在其推薦下加入某炒股微信群,該微信群內有所謂三名「老師」對其進行指導,2022年1月份至3月份,在老師」指導下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先後向不同的賬戶充值48萬元,該微信群突然解散,資金無法提現,楊某感覺被騙遂報警。
提示網友:此類詐騙,犯罪嫌疑人多是以「高回報」「高額利益」等借口誘導受害者「投資」,當我們在網上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想天上掉餡餅的事怎麼就輪到我了,您就不會輕信了。
怎麼預防和舉報?
網友可以從手機「應用市場」關注「國家反詐中心app」,這是一款有效預防詐騙、快速舉報詐騙內容的軟體,能夠輔助受害群眾簡潔有效地採集上報涉案域名、網址、銀行賬號、網路賬號等有效信息,自動填報至公安部反詐平台。
關於個人信息安全的案件
此類案件通常是在遠程、非接觸的狀態下跨地域完成的,作案手段技術含量高,涉案人員關系較為鬆散,給公安機關的偵破工作增加了難度。
案例:底某這個犯罪團伙自2020年8月起,便從上線購進大量實名和空白手機卡,團伙成員利用大量公民個人信息注冊實名手機卡,然後利用貓池、計算機、手機卡等接受美團、淘寶、京東、抖音等網路平台發送的手機簡訊注冊驗證碼,數量特別巨大,再將這些接收到的手機簡訊注冊驗證碼通過QQ群轉賣給他人,下游犯罪分子以薅羊毛的方式實施詐騙獲利。
提示網友:在社會生活中,老百姓並不注意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犯罪分子有時拿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就把咱們老百姓的信息騙走了,由此衍生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詐騙、幫助信息網路犯罪等一系列下游犯罪活動,所以在這里還是呼籲市民朋友要加強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
關於網路謠言案件
在網上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在網路上進行散布的行為,依法要受法律懲處。
案例: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查明,7月30日8時許,楊某虹(女,59歲,長沙市雨花區人)因勸阻家人近日不要前往外市旅遊未果,看到株洲市發布的「關於切實加強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後,臨時起意將通告原文中的「株洲」兩字全部替換為「長沙」,以此勸阻家人不要離長外出旅遊,並將該不實信息發至親友微信群,隨後被親友轉發並擴散,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目前,警方已依法對違法嫌疑人楊某虹處以行政拘留7日處罰。
提示網友:跟老百姓密切相關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等信息,一定要從政府官方或權威媒體上了解最新情況,不要道聽途說,要加強自主判斷能力,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一切以官方權威發布為准。
⑵ 預防網路犯罪的措施
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需要調動社會上一切積極因素,限制、消除犯罪的原因,控制犯罪場,減少或防止犯罪現象的發生。從社會角度來說,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開辟和建設青少年網站,佔領網上思想教育陣地;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路觀」;加強青少年的組織建設,消解虛擬組織對現實組織的沖擊;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網吧的監管;加大網路立法力度;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做好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培養一批適應網路時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開展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構建規范的網路倫理。從個體角度來說,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要充分認識網路世界存在的虛擬性、游戲性和危險性;提高警惕性,確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正確、安全、科學的上網;保持正確對待網路的心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68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⑶ 請談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何防止網路不良信息的侵蝕
1、自身要遵守網路道德規范,養成上網的良好習慣。
不要沉浸於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製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盡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有益的東西並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製力。
2、家長要積極主動關心孩子,正確引導上網。
作為家長一定要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避免學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網吧上網。另外部分學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聯網,家長應該對網路有一定的認識,要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的目的。
家長要有超前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和能力。加強對孩子上網監管,嚴格控制孩子的上網內容、上網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網路作用,既藉助網路幫助中學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負面影響。
3、學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加強中學生全面素質教育。
學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與遵紀守法及網路自護的教育,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各學校的法制校長和德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在學生中以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網路法制教育,並組織專題討論。
4、建立適合中學生的綠色網站,佔領網路前沿。
加強網路工作的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了解熟悉中學生心理特點,思想情況,又了解網路文化特點,能比較有效地掌握網路技術的隊伍,建設一批能吸引中學生「眼球」的綠色網站,在網上進行生動活潑的教育,弘揚主旋律。
5、國家和地方要加大網路管理力度,規范互聯網及相關事業的有序發展。
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協調配合,加大對網吧的管理與查處力度,堅決取締違規操作的「黑」吧,並對有營業執照的網吧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另外要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加強網路「防火牆」的研製,特別是加強對網上不良信息進行過濾的軟體的開發。
要建立網路監察機制,成立網路監察安全部門,招募網上警察,加大打擊力度,以對付日益猖獗的網上犯罪。
⑷ 大學生網路犯罪怎麼防範
預防大學生網路犯罪的方式為:
1、注重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標,增強大學生的公德意識;
2、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3、強化各方面教育,特別是法制教育;
4、加強校園內的內部管理。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
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
(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
(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
⑸ 大學生如何自覺維護互聯網安全,防止利用互聯網犯罪
一、注重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標,增強大學生的公德意識。
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特點,學校要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加強校園內的內部管理,及社會各部門的共同教育。
共同管理預防犯罪首先必須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保證校園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場所,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學校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各項困難。
(5)如何防範網路虛擬世界犯罪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二條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⑹ 網路犯罪的預防與治理有哪些措施
網路犯罪的防治對策 :
1、積極開展良好的網路文化教育。眾所周知,計算機和網路是近幾十年高科技發展的產物,青少年一代是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學習者、應用者乃至創造者。網路不僅在豐富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還在社會文化觀念中滲入新內容,這對正蓬勃成長、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如果把握不好,他們的身心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適時改革教育體制,增加新的教學內容,樹立與時代合拍的價值觀、人生觀以適應網路時代的需要,對於防範青少年實施網路犯罪是至關重要的。
2、注重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網路道德觀。當今社會幾乎人們的所有行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著道德規范的調整,網路行為自然也包含於其中。加快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強化網路技術防控。由於網路犯罪者往往都精通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因此防範網路犯罪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技術上的較量。怎樣才能使計算機網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建立起較為有效的防禦體系呢?到目前為止,所採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運用預防與殺毒相結合的辦法對抗傳播計算機病毒的犯罪;二是通過設置防火牆和和採用主體識別及驗證技術對付網上金融犯罪;四是設置具有能夠記錄各種犯罪證據並能保存完整證據以備事後查詢的軟體系統對抗網路犯罪的反偵查行為。
3、大力完善防治網路犯罪的法制措施。雖然針對計算機及網路犯罪的立法在很多國家已有許多,例如我國1997年新刑法即對計算機犯罪做了相應的規定,但這些規定相對於不斷擴大和翻新的網路犯罪已顯得力不從心,不能再很好地適應網路犯罪發展變化的需要。為了對付日益嚴重的網路犯罪,進一步加強網路安全立法勢在必行。
⑺ 青少年如何預防網路安全
青少年如何預防網路安全
青少年如何預防網路安全,網路現在已經是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特別是青少年安全上網教育是一定要做好的。現在孩子的網路教育非常的重要,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一起看看青少年如何預防網路安全吧。
1、建立和完善網路法律體系是有效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基本保障,嚴格管理暴力、色情、反動、非科學的信息網上傳播,依法治理網路,凈化網路環境。
2、加強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規范網路行為。
3、豐富青少年的業餘生活,讓青少年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從網路的虛擬世界走出來,到外面尋找精彩。
4、樹立中學生正確的網路觀是網路素質教育的基礎互聯網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它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說,中學生會利用互聯網來學習知識,搜集資料,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使中學生認識到互聯網的優點和弊端,使他們正確、客觀、全面地認識網路,讓他們知道在互聯網這個世界裡有善惡美醜,在他們認為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法律和道德是無處不在的。
5、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網路中你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資訊,其中有好有壞。因此,要使中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網路觀,要培養他們的自控和自律能力,並且要善於利用互聯網,互聯網的發明是讓我們利用的,而不是被它所奴役。而且,在進行教育學習中,還要使中學生在互聯網中進行思考,培養其正確健康的三觀。
安全上網,法律法規相繼出台
互聯網發展至今已有數十年,尤其是步入信息爆炸時代之後,互聯網犯罪以及網上違法信息等早期的法律盲區如今已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在保護青少年遠離互聯網不良信息方面,各國政府相繼出台了相應法規。
美國作為互聯網發展的先行者,尤其注重兒童使用網路的信息安全,先後出台《兒童互聯網保護法》和《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前者要求,接受特定聯邦資助的圖書館和中小學必須採用網路過濾技術等防止未成年人接觸到不恰當和有害的網路內容。而後者則對13歲以下兒童的網上個人信息收集做出限制,對於13歲以下兒童使用部分網站服務時,網站須徵得父母同意。
法國出台的《數字經濟機密法》則對運營商提出要求。根據該法,運營商有責任向用戶提供屏蔽不良信息的攔截軟體。
德國出台了《青少年媒體保護州際協議》並組建青少年媒體保護委員會,旨在保護青少年免受電子媒體中的不良信息帶來的傷害。
日本國會於2008年通過《完善青少年網路利用環境法》,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電信運營商、內容生產商、監護人等都給出了明確的責任要求和處罰辦法。
安全上網,技術手段立竿見影
為應對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傷害,除出台法案外,各國了還採取各式技術手段引導青少年安全上網。軟體攔截是其中最為方便和立竿見影的辦法。
英國是最早研究攔截軟體的國家之一,英國政府共選擇了10個本土公司共同研發該項目。目前英國正在敦促各公司開發更廣泛實用的版本,而不再局限於學校。
澳大利亞和芬蘭的家長們也都在使用此類軟體。澳大利亞通常使用的「網路保姆」軟體,對暴力、涉黃等內容會自動屏蔽;芬蘭電信運營商也為家長提供「家長網上監控」服務,通過過濾器刪除網上不健康的內容。
法國除向所有學校提供免費的不良信息攔截軟體外,近年,更提請歐盟國家共同關注這一領域。法國提議,各民族與國家應當聯合起來,將軟體語言系統連成整體,以防漏網之魚。
除軟體外,日韓等國還採取了其他技術手段引導青少年安全用網。
韓國是世界上首個強行實施網路實名制的國家。繼網路實名制後,韓國政府還接連推出網游實名制及限制青少年上網時間等規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深夜玩網游等。
而日本營業商則自主積極保護青少年上網安全。有公司曾推出面向小學生的手機,僅可與已保存在電話本內的人通話,不具備簡訊和網路瀏覽功能。部分學校還推出「校園手機」,對通話和上網的時間、內容都進行了限制。
安全上網,教育指導必不可少
在引導青少年安全用網方面,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法國部分學校推出了「上網執照」,主要通過課程等方式教學生應對網上陌生人的騷擾;引導學生文明上網。
日本則面向學生推出了名為「網路安全」的網站。該網站根據用戶的年齡,提供不同的網上自我保護信息。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自2015年起將媒體教育納入小學五年級課程,其中包括網上自我保護及信息甄別等內容。
韓國學生則從小學二年級起,就需要接受互聯網安全教育,特別強調文明上網等。
要避免青少年陷入網癮之中,家長要做的不是禁止孩子上網,而是應當對青少年做一個監督,對其上網有一個合理規劃的時間安排,使其有節制的上網,對孩子做一個健康正確的引導。
上網玩什麼、干什麼?哪些東西碰不得,這些都應該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網路的內容形形色色,上網內容應該在父母的監督之下,但是父母又不能經常在孩子背後站在,所以推薦電腦瀏覽器使用監督模式,讓孩子上網,給孩子做好掌舵手,保駕護航。
網路交友要謹慎,提醒孩子不和陌生人說話。現在無論手機還是電腦,QQ、微信等各種交友軟體盛行,方便了人們,但也給青少年的健康上網埋下了隱患,青少年識別能力差,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壞人下套,所以要經常關注,最近孩子在和什麼人聊天,不是讓你偷看孩子的隱私,而是,多關注孩子最近的動向,多和孩子交流。
防止網路詐騙,提醒孩子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他人,也不要在任何不安全、不確定的網站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證號碼,電話號、家庭住址等等,以免被人詐騙。
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不要貪圖一時之快,在網路散播謠言,如:地震、誣蔑他人等不實的言論,因為這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家長有必要給孩子做好思想教育,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可能引發的後果有所認識。
與錢有關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教育工作,青少年一定要在家長監督之下進行。看過好多報道,青少年給主播刷禮物,家長發現時,已經花費可能達到了上萬元,這些都是家長的教育沒到位,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錢在網路什麼概念。
⑻ 學生如何預防網路犯罪
1、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2、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3、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4、加緊青少年專用網站的建設。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網路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由於青少年所處年齡段的特殊期,對他們的教育帶來不小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學習不好的方面走上犯罪的道路,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2017年青少年網路犯罪的預防對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要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對症下葯,主要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要切實抓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網路道德教育。要重點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學校在傳授電腦技能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網路道德、法規的教育。可以制定《青少年上網守則》等行為規范,也可以在學校里成立網蟲協會,互相交流,互相監督。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進行網路道德的宣傳。
二、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通過法制教育來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觀念,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任務。要做好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特別是要針對網上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其在網上的自護能力。顯然,對青少年上網採取絕對限制的態度肯定是不可行的,為了避免其受到不良影響,應該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實採取可行的方法對其積極引導。如利用網路優勢,開通青少年法律網站,聘請法律專業人士,通過各種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法制宣傳,就上網的法律問題辦講座,出版青少年網上法律手冊等,同時加強其網上安全意識。新聞媒體也要加大青少年法律知識的宣傳及普及工作,要讓他們明白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此外,要營造積極、良好的網路行為氛圍,號召他們以實際行動實踐《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爭做文明網民。
再次,重視對青少年網路知識的傳授。網路能夠帶給孩子更廣闊的知識空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絕不能因為網路存在問題就杜絕孩子上網。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網路資源,變「堵」為「疏」,正面引導,加強對學生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學習幻燈片製作、發送E-mail、簡單網頁製作、設計電子表格,讓青少年見識網上的精彩世界。學校還可以適當地安裝一些有利於開發學生智力的游戲,使學生在學習之餘能輕松一下,同時使網路在他們的心裡不再是一個神秘的世界,讓他們在一個正態心理下使用網路。
最後,還應加強對青少年的管理,適當控制青少年的上網時間。據有經驗的網民講,青少年每次上網時間累積不應超過2小時,連續操作1小時以後,應適當休息15分鍾。家長和學校還應當告知孩子上網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讓孩子知道社會的復雜性,不要隨便和網路中的人見面,如果一定需要,要由家長陪同;教育孩子不要隨便泄露個人信息,在網站填寫個人資料時應徵得父母的同意。
二、加強對網路服務機構及其網路從業人員的行業自律和行政管理。
有些網路服務機構、網路從業人員惟利是圖,大量製造和傳播含有淫穢、色情、賭博、兇殺、暴力、恐怖等內容的信息,因此,提高網路從業人員的素質、增強網路服務機構的行業自律意識尤為重要。
三、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是震懾犯罪分子最有力的武器。預防犯罪沒有法律、法規作為堅強後盾,預防的其它措施將顯得蒼白無力。因此,要強有力地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為准繩進行懲處。近幾年來,國家為促進計算機信息網路的發展,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由於利益的驅動,真正嚴格執行的網吧並不多,因此,必須規范網吧從業行為,加大監督力度,電信、公安和文化部門要齊抓共管,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切實把好進門關,嚴格履行進入網吧的人員登記制度,認真做好審查證件制度,確保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非節假日、非家長陪同下不得進入公共網吧。對違反上述規定的,要從嚴從重處罰。
四、加緊青少年專用網站的建設。
作為一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對學生「上網熱」應該辯證地看待。不要把網路視為是把青少年引入歧途的洪水猛獸,教師應該積極掌握網路知識,正確引導學生上網;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對策運用網路防範工具,避免色情、暴力、賭博、毒品、邪教、詐騙等不良網站對青少年的傷害,給孩子創造健康安全的網路空間。同時,我們還應該結合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青少年進行網路安全教育。如果簡單地採取「堵」的方式,反而會增加孩子們的逆反心理、獵奇心理,結果事與願違。如果單純地去「疏」,恐怕也並非良策。惟有「堵」、「疏」結合,才有可能收到成效。為此,我建議學校成立「校園綠色網吧」,充分利用學校網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其身心得以放鬆。
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衡量利弊的存在,青少年作為使用網路的主體,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正確的使用網路,做好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避免網路犯罪的出現。
⑼ 如何預防網路暴力
該如何預防網路暴力呢?
一、文明上網,不做「施暴者」
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很多人在網上肆意發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不辨是非的站在自以為的道德制高點隨意辱罵他人獲得心理宣洩。這些不負責任的謾罵和羞辱可能會毀了受害者的一生,所謂人言可畏。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施暴者」。
二、抵制不良網站
在上網的過程中如果在某一網站經常受到謾罵,就要停止對該網站的瀏覽,減少網路暴力對自己的影響。
三、不要在網上泄露個人信息用
上網時要注面意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不要輕易透品露自己的個人信息。部分網友可能會無端根據一個人的個人信息對其進行辱罵等。
四、收到恐嚇信息時要及時求助
收到恐嚇信息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辨明真偽,緩解其帶來的焦慮和不安。
在這個信息流通便利的時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要明辨是非,端正態度,不做網路上的「施暴者」。讓網路世界更加和諧沒話題。
⑽ 網路犯罪的預防措施
網路犯罪的預防措施如下:
1、不貪便宜。雖然網上東西一般比市面上的要便宜,但對價格明顯偏低的要多個心眼,這類商品不是騙局就是以次充好,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騙上當。
2、使用比較安全的支付工具。在網上購物時要仔細查看、不嫌麻煩,首先看看賣家的信用值,商品的品質,貨比三家,一定要用比較安全的支付方式,而不要怕麻煩採取銀行直接匯款的方式。
3、仔細甄別,嚴加防範。要注意域名,克隆網頁再逼真,與官網的域名也是有差別的,一旦發現域名多了「後綴」或篡改了「字母」,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別要求提供銀行卡號與密碼的網站更不能大意。4、千萬不要在網上購買非正當產品。如畢業證書、考題答案等等,在網上叫賣這些所謂「商品」的幾乎百分之百是騙局,不能參與違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