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生成靜態庫和動態庫
靜態庫
靜態庫的後綴是.a,它的產生分兩步
Step 1.由源文件編譯生成一堆.o,每個.o里都包含這個編譯單元的符號表
Step 2.ar命令將很多.o轉換成.a,成為靜態庫
動態庫的後綴是.so,它由gcc加特定參數編譯產生。具體方法參見後文實例。123123
在 GNU/Linux 系統中靜態鏈接文件實際上就是多個 .o 文件的壓縮包。假設我們有 cool.h cool.c 和 some.c 文件,要得到靜態鏈接庫 libcool.a。首先使用如下指令得到相應的 object 文件 cool.o 和 some.o:
gcc -c cool.c
gcc -c some.c1212
用這種方法生成的 object 文件稱為 PDC 即位置相關代碼(position-dependence code)。再使用如下指令可以得到靜態鏈接文件 libcool.a:
ar -r libcool.a cool.o some.o
ranlib libcool.a1212
靜態鏈接庫 libcool.a 遵從 GNU/Linux 規定的靜態鏈接庫命名規范,必須是」libyour_library_name.a」
動態庫
在 GNU/Linux 中動態鏈接文件,必需通過鏈接器 ld 生成。假設我們有 hot.c other.c 等文件要生成動態鏈接庫 libhot.so 。首先使用如下指令得到相應的 object 文件 hot.o 和 some.o
gcc -fPIC -c hot.c
gcc -fPIC -c other.c1212
參數 -fPIC 指定生成的 object 文件為位置無關代碼(position-independence code),只有 PIC 可以被用作生成動態鏈接庫。然後使用如下指令得到動態庫:
ld -Bshared -o libhot.so hot.o other.o11
或者可以使用編譯器的ld wrapper:
gcc -shared -o libhot.so hot.o other.o11
也可以使用編譯器直接生成動態庫:
gcc -fPIC -shared -o libhot.so hot.c other.c11
這里選項 -shared 指示目標文件的類型是動態鏈接庫,動態庫的命名規范是」libyour_library_name.so」
㈡ Linux里.a文件是什麼啊
在Linux中,”.a”文件是靜態庫文件。以下是關於”.a”文件的詳細解釋:
靜態庫文件:”.a”文件是Linux系統中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文件後綴名,用於表示靜態庫文件。靜態庫是一種將多個目標文件打包在一起的文件格式,鏈接器可以在程序編譯時將靜態庫中的代碼直接嵌入到最終的可執行文件中。
不依賴於後綴名:需要注意的是,Linux系統中文件的類型不是以後綴名來區分的。文件的後綴名主要是為了便於人類識別文件的內容和用途,而不是用於系統內部的文件類型判斷。因此,即使一個文件沒有”.a”後綴名,只要其內容符合靜態庫的格式,它仍然可以被當作靜態庫來使用。
文件類型多樣性:在Linux系統中,文件類型包括普通文件、目錄、字元設備文件、塊設備文件、符號鏈接文件等。這些不同類型的文件在系統中是通過不同的數據結構來表示和管理的,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文件後綴名來區分。
㈢ LInux 如何使用GCC編譯器將一個文件夾下的100個.o文件打包成一個靜態庫文件(.a)
你已來經用gcc編譯出目標文件自了,用ar工具打包成.a文件就行了啊,示例:
如上圖,假設我有test1.c,test2.c兩個源文件,先使用gcc -c *.c將源文件編譯成目標文件,可以看到,生成了test1.o,test2.o兩個目標文件,然後,使用ar命令:ar crv libtest.a *.o將該目錄下的所有目標文件打包生成了libtest.a文件。這樣,你在編譯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個靜態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