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類型 > earl擴展文件名

earl擴展文件名

發布時間:2023-07-12 11:47:22

『壹』 計算機的發展史

計算機的誕生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ENIAC用了18000個電子管和86000個其它電子元件,有兩個教室那麼大,運算速度卻只有每秒300次各種運算或5000次加法,耗資100萬美元以上。盡管ENIAC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它畢竟是計算機的始祖,揭開了計算機時代的序幕。

計算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共經歷了四個時代,從1946年到1959年這段時期我們稱之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第一代計算機的內部元件使用的是電子管。由於一部計算機需要幾千個電子管,每個電子管都會散發大量的熱量,因此,如何散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電子管的壽命最長只有3000小時,計算機運行時常常發生由於電子管被燒壞而使計算機死機的現象。第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和工程計算。

從1960年到1964年,由於在計算機中採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晶體管,所以我們將這段時期稱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晶體管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計算機的程序語言從機器語言發展到匯編語言。接著,高級語言FORTRAN語言和cOBOL語言相繼開發出來並被廣泛使用。這時,開始使用磁碟和磁帶作為輔助存儲器。第二代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來了,計算機工業迅速發展。第二代計算機主要用於商業、大學教學和政府機關。

從1965年到1970年,集成電路被應用到計算機中來,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這個晶片比手指甲還小,卻包含了幾千個晶體管元件。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計算機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億美元開發的IBM 360系列。
從1971年到現在,被稱之為「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第四代計算機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電路,不過,這種集成電路已經大大改善,它包含著幾十萬到上百萬個晶體管,人們稱之為大規模集成電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VLSI)。1975年,美國1BM公司推出了個人計算機PC(PersonaI Computer),從此,人們對計算機不再陌生,計算機開始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閱讀全文

與earl擴展文件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公司如何 瀏覽:310
鏈接文件路徑錯了怎麼辦 瀏覽:251
用c語言模擬一個虛擬文件系統 瀏覽:69
人事網照片輔助處理工具 瀏覽:516
文件夾找不到下載的優酷視頻 瀏覽:305
激光割編程怎麼學 瀏覽:829
三星note2詞典數據文件缺失 瀏覽:601
中山省錢app有哪些 瀏覽:266
手機網路如何有線連接電視 瀏覽:595
微信pc端哪些文件產生垃圾 瀏覽:84
Xvp格式文件 瀏覽:728
vb程序執行順序 瀏覽:648
小班編程學什麼 瀏覽:267
獲取文件頁數 瀏覽:140
系統文件夾移動 瀏覽:764
在哪裡查找誤卸載的文件 瀏覽:778
音王inandon歌庫版本 瀏覽:892
16k聘書內容文件 瀏覽:738
itools密碼怎麼找回 瀏覽:668
s7200項目文件路徑 瀏覽:47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