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雙減政策原文件內容是什麼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工作原則。
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減輕家長負擔;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強化政府統籌,落實部門職責,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堅持統籌推進、穩步實施,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有關規定,對重點難點問題先行試點,積極推廣典型經驗,確保「雙減」工作平穩有序。
3、工作目標。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提出意義:
「雙減」直接限制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規模,縮減了其進行課外培訓的時長,對校外培訓機構而言可謂是影響巨大。然而,治教培機構易,治教育焦慮難。
正如許多家長所擔憂的,如果學生沒有在學校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沒有改變現有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教育領域內的「劇場效應」就不會消解,對培訓的需求可能還會通過其他手段滿足。守住學校這一主陣地就是守住「雙減」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能將「雙減」落實到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雙減
② 雙減政策內容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
1.「雙減」指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一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二是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主要是通過管控作業、提升課後服務水平、規范校外培訓行為的三種措施,緩解教育焦慮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是本次雙減政策的目的。
(2)教培雙減40號文件內容擴展閱讀
1.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同年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專門通知,擬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
3.根據文件,對校外培訓的從嚴監管,並非「一刀切」關停所有校外培訓機構,而是要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必須依法依規,在規定的經營時間內依法經營,不得進行提前教育、超前教育,同時,放開培訓機構的非學科培訓。這是讓校外培訓機構回到本應該有的功能定位上。落實「雙減」文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必須做出轉變。簡單來說,只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給學生創造多元成才選擇,才能把學生從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不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治理就會是治標不治本,按下葫蘆起了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