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區域網電腦備份手機文件共享win10怎麼讓手機與電腦共享文件
① 實現電腦手機文件目錄互訪共享或同步
因為各種原因,會經常想用手機訪問電腦目錄,又因為各種原因,會經常想用電腦訪問手機目錄。 在不是用數據線的情況下。
然後發現 ES文件管理器 實現這樣一種想法。其實是找到了官方的 參考文檔 中的 網路管理功能 。不得不說, ES文件管理器 是Android平台的一個良心之作。
具體的操作一開始想自己操作,結果發現貼心的參考文檔都有了,那我就搬運工下,然後部分地方說下自己的看法好了。 然後再介紹另一個軟體和方式。
只要保持手機和電腦在同一網路環境下,不需要數據線,也不需要通過其他客戶端即可在電腦上遠程對sdcard中的文件進行管理。
① 有兩種方式,點擊主頁—工具中的「電腦管理手機」或者在快捷導航—網路中選擇,點擊打開後,您就會看到一個「ftp://」的地址,這就是您設備的IP地址。
② 這時在PC端的地址欄輸入該地址,回車後就可以看到設備中的文件了。
③ 可以點擊遠程管理器中的設置,自主設置埠、根目錄、管理賬號、編碼等內容。
① 為了方便手機端的操作,可以在設置中選擇創建桌面快捷方式,如下圖所示。這樣就可以在退出ES的情況下,直接啟動ES遠程管理器。
② 為了方便電腦端的操作,可以雙擊打開計算機,在空白處點擊右鍵,添加一個網路位置,如下圖一步步填入ES遠程管理器中顯示的ftp地址就可以。這樣就可以直接在計算機頁面雙擊打開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網路環境如果變化了,ftp地址也會相應變化,需要重新添加。
使用ES中的區域網功能,可以用安卓設備查看、復制電腦中共享的文件。根據許可權設置的不同,編輯、刪除文件,以及向電腦中指定的文件夾粘貼文件。前提是安卓設備和電腦要在同一網路環境下。
① 為了共享文件的安全性,建議設置登錄電腦的賬號和密碼。方法如下圖所示。
② 右鍵單擊想要共享的文件/文件夾/磁碟,設置共享、許可權等(以磁碟為例)。
① 打開ES文件瀏覽器,打開快捷導航—區域網,點擊掃描,就能看到自己電腦的IP了。
點擊後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查看或操作共享的文件了。
② 如果區域網中的伺服器太多,也可以直接點擊新建添加所需的伺服器,方法如下圖。
③ 伺服器中常用的文件/文件夾可以長按—更多,將其加入伺服器列表或添加到桌面,方便操作。
其實,ES文件管理器確實功能強大,具體的參看它的使用手冊就好,我這只是搬運工和拋磚引玉,為了更加便捷地學習和工作還有玩耍。
然後還有兩個問題要提示:
BT sync 是一個文件同步工具,可以在幾台不同的設備之間同步文件。其實說到用它進行文件目錄互訪有點大材小用或者說局限了。它可以在非區域網,在使用了相同同步密鑰的客戶端簡進行文件的同步。當然如果處於區域網速度會更快,因為同步就不走互聯網了。
BTSync 原來是免費的但現在開始收費了,不過免費版的應該已經足夠使用。
還有一點是, BTSync 是同步,不是共享訪問 。也就是說所有在同步目錄下的文件都會相當於復制一份在每個設備上,佔用相應的物理空間。所以和ES文件管理器有所不同,各有優缺。
原文鏈接: http://www.lxxself.com/post/yu--liao-jiu-fen-xiang/2015-08-08
② 手機怎麼共享電腦上的資源
如查需要頻繁的在手機和電腦之間傳輸照片,音樂,視頻等文件,通常的方法是通過USB數據線,但如果數據線沒在身邊,或遇到數據線插頭接觸不良好或電腦USB供電不良的時候,連接電腦時經常的就是「無法識別」,有時好不容易連接上,稍微動一下又「斷開」連接,這種煩惱的情況,隨著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wifi,通過無線傳輸文件得以很好的解決,再也不用為傳輸文件煩心了。
這里需要用到一個APP,就是「ES文件瀏覽器「,在軟體商店下載就可以了
1、首先在電腦上新建一個文件夾,比如「123」,然後在這個文件夾上右鍵,點屬性,創建一個共享文件夾。這里選擇一個用於訪問共享的用戶名。這個依各自電腦用戶名不同。這里示例是「u-book」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2.然後將手機連上wifi(和電腦在同一個區域網),打開APP後點左上角的菜單。如下圖
然後選到網路-區域網
接下來選新建
在彈出的界面輸入相關信息,其中圖中所示的192.168.180.236為電腦的IP地址,123是剛剛創建共享的文件夾名,域名那裡隨便填,不填也可以,用戶名和密碼是電腦的登陸用戶名和密碼。確定
然後就創建好了一個共享文件夾
這個文件夾怎麼用法呢?當你要把電腦上的東西傳往手機里,就在電腦上,把要傳的文件放到電腦上那個名為123的文件夾里。如果要把手機里的東西傳給電腦,就在手機里把文件復制到手機上這個文件夾。來看圖了解一下。在電腦上123文件夾放了一個名為「易語言從入門到精通.pdf「的文件,大小為117M。
回到手機上面,像前面一樣,打開ES瀏覽器,打開菜單-網路-區域網,找到這個文件夾,裡面就躺著這個文件了。什麼?沒有?那刷新一下。
然後在這個文件上按住幾秒鍾,就出來復制選擇
再回到手機的存儲卡上去,從菜單-本地-主目錄,回到手機儲存卡主目錄
然後你想粘貼到哪裡就隨意了,打開要粘貼的文件夾,在文件夾空白位置長按幾秒,就出來粘貼選擇
如果要把手機里的轉到電腦,就反過來操作,先在手機文件夾里找到文件,長按文件復制,再到網路-區域網里,粘貼到123這個共享文件夾,到電腦上就可以看到了。而且這個共享連接,只是電腦上沒有刪除掉沒改電腦用戶名密碼,一次連接,一直有效哦!
③ 手機如何設置區域網共享
1、手機既然能和電腦共享同一個網路,那麼也是可以共享文件夾的,這個真的可以的。手機可以共享電腦里的文件。首先先在本地電腦E盤建立共享文件夾,這里是給大家做演示的。沒有設置共享文件。
④ win10怎麼讓手機與電腦共享文件
解決win10怎麼讓手機與電腦共享文件的步驟如下:
1.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電腦名稱,右鍵滑鼠【此電腦】,點擊右鍵彈出菜單最底部的屬性選擇。
⑤ 手機和電腦如何建立區域網實現共享
以前都是電腦和電腦組建區域網,其實我們也可以使用手機和電腦建立區域網,手機通過WIFI訪問電腦上的共享文件,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有關手機和電腦建立區域網實現共享的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手機和電腦建立區域網實現共享的方法
首先我們將電腦上的文件進行共享
這時候我們查看下自己電腦網卡的IP地址,這里我是用無線網卡連接的。有線網路網卡IP地址查看方法是類似的,這里我們首先按下鍵盤「win+r"打開運行窗口,輸入命令CMD打開命令提示符。
命令提示符界面,我們輸入命令ipconfig /all查看地址。
這里我們查看網路適配器的IPV4地址,右邊這里的IP地址要記住。
這時候我們打開手機上的ES文件瀏覽器打開,可以自己安裝這個軟體到手機。
這時候打開的界面,我們點擊左上角的圖標進入。
彈出的窗口中我們選擇網路中的區域網選項進行操作。
打開區域網界面以後,下方點擊這里的新建按鈕。
這時候輸入剛才我們查看到的網卡IP地址到伺服器中,然後匿名登錄,因為我們開啟了GUEST來賓賬戶,點擊確定。
搜索到的結果,我們點擊這里的地址進入,如圖所示
我們剛才電腦共享的文件這里打開就可以查看內容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播放電腦上共享的視頻文件,大家自己根據介紹試試操作。
END
⑥ 讓在異地的兩台電腦、手機組成區域網 實現文檔、圖片、視頻共享
蒲公英 是一款真正的 VPN 應用,用來快速建立一個虛擬區域網,將位於異地的電腦、手機、伺服器、NAS 連接起來,實現共享文檔、圖片、視頻內容的工具。
不要談 VPN 色變,正經的 VPN 應用早已廣泛應用於各大企業,分支機構互聯互通、連鎖店信息共享、遠程移動辦公等等,而隨著個人數碼設備的增多,也開始在個人用戶間流行起來。
比起廣域網,區域網的好處在於共享內容的便利性,你可以直接通過 Windows 自帶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連接區域網中的 Windows 電腦,而如果在區域網以外,由於受到公網 IP、埠限制,是沒有辦法直接連接的,你需要儲備不少的網路知識才能完成。
通過 蒲公英 將位於異地的設備連接之後,就和在家中使用的網路一樣,是一個區域網了。
蒲公英的各平台客戶端都非常簡單應用,以 Windows 為例,在下載安裝後,先要在蒲公英官網注冊,然後去登錄:
登錄之後會自動虛擬網卡,這個時候如果長時間刷不出來,可能就是你的 DNS 問題了,蒲公英建議使用騰訊 dnspod 的公共 DNS 服務:
之後就能正常發現虛擬網卡了,而使用同一個賬號在其他設備登錄蒲公英以後,都會默認加入一個區域網:
蒲公英支持在後台創建多個區域網。
不過對於免費用戶,創建多個網路可能意義不大
在多台設備都運行蒲公英客戶端,並且登錄成功之後,一個小巧的、跨區域的虛擬區域網就組建成功了。
你可以在蒲公英的客戶端上直接看到每台設備的 IP 地址,進而實現區域網內的共享功能。雙擊客戶端上的設備名稱,就會自動彈出命令提示符進行 ping 操作。
其實2T在區域網中的需求,主要是互相間傳輸資料以及文件共享。對家裡有礦的朋友來說,將礦機接入區域網後,可以更方便的遠程管理於操作。
在手機端連接蒲公英後,可以直接通過微軟的 Remote Desktop 連接到 Windows 系統上,非常方便:
而區域網內的文件共享就太簡單了,在 Windows 下對著文件夾屬性共享就行了。
這之後,只需要跑到另外一台機器上,在 開始 – > 運行 里輸入:
\172.10.54.36 (你要控制的電腦的蒲公英 IP 地址)
注意前面的兩個 「」,是必須的。
然後就能在文件管理器中看到之前共享的 tools 文件夾啦。
注意如果蒲公英提示機器過多不能登錄,就需要前往網頁後台刪除不需要的設備,免費賬號最多支持三台設備。
而如果家中有 NAS,比如黑群暉之類,還可以購買一台蒲公英的路由器,這樣就能將整個區域網都帶入蒲公英的虛擬區域網之中了。
⑦ 電腦和手機在一個區域網上,怎麼無線傳輸文件
電腦和手機在一個區域網上,需要無線傳輸文件時,可以登錄電腦微信,從手機微信將文件發給電腦,從而實現無線傳輸文件。
步驟:
1、在電腦上,打開瀏覽器,登錄微信網頁版。
⑧ 電腦自動備份文件:將區域網共享里的文件每天自動備份到我自己的本地電腦
將區域網共享里的文件每天自動備份到我自己的本地電腦的辦法。如下參考:
1.首先,按快捷鍵「Win+R」,在彈出的操作窗口中點擊輸入「CMD」,按回車鍵確認。
㈡ win10手機區域網共享文件夾
win10手機區域網共享文件夾(win10手機區域網共享文件夾在哪)上一篇文章
通過步驟2,實現核心需求3。通過步驟4、5,實現核心需求4。
4.2 軟體選擇自己本人沒有軟體研發的本事,再加上囊中羞澀,所以在軟體的選擇上,主要就是從開源的、免費的里邊來選,然後通過相互組合搭配,來實現家庭相冊管理。
4.2.1 選定微力同步實現手機與伺服器數據同步同步軟體有很多,如FreeFileSync、Syncthing、GoodSync、微力同步等等,功能上基本也都大同小異,有開源的,也有收費的,試用了幾款後,最終決定使用微力同步來實現手機相冊到HP T630伺服器間的照片、視頻單向鏡像。微力同步對個人用戶是免費的,也有收費版本,但免費版本功能足夠用了。
4.2.2 相冊管理與展示網站選擇因為核心需求3和核心需求4的緣故,基本沒有現成的開源網站或者軟體,能夠既滿足打標簽添加文本簡介的同時,又滿足照片、視頻文件與文本簡介關聯相互獨立存儲的需求,所以相冊管理軟體這部分就耽擱了好久,遲遲沒能定下來。
中間還很冒昧的給B站張大七先生、HUGO陀陀發私信求助,兩位大神也都很熱情的回復了我,建議使用可道雲或nextcloud,這樣照片、視頻是單獨存儲的,同時上傳完成後,通過對單一照片、視頻添加評論的方式,實現文本簡介。後來自己試了一下,確實是可以的。但一個是照片、視頻上傳到可道雲或nextcloud後,在伺服器端硬碟上的存儲雖然是獨立的,但卻是按照可道雲或nextcloud指定的文件夾進行存儲的,層次邏輯不是很清晰,畢竟更多是希望通過前台來管理瀏覽文件,而不希望你直接在後台直接操控文件數據。再一個,通過添加評論的方式不是特別方便,需要逐一添加,沒辦法批量添加。比如這一部分照片、視頻都是孩子的,都要一張張點開之後添加評論,而無法批量一步實現打上孩子的標簽。
後來又找了好久,琢磨了好久,一個偶爾的機會,發現了歐奧的PicHome自架設網站可以搭配素材管理軟體Billfish來管理和展示圖片,而兩者又都是免費的,就迫不及待的試了下,沒想到效果還挺好。於是就選擇了Billfish來管理相冊,實現打標簽與添加文本簡介的功能,然後通過自架設PicHome網站,來實現通過Web瀏覽相冊。 PicHome可以無縫與Billfish打的電腦標簽和添加的文本簡介銜接,直接展示出來,並按標簽選擇展示。
4.2.2.1 選定Billfish做相冊管理具體來講,Billfish其實並不是為家庭相冊的管理而生的,它與Eagle(收費)一樣,是為設計師管理自己的素材庫而設計的,支持照片跟視頻,還有字體等設計元素,可以方便快捷的對素材進行打標簽、添加文本描述、評星等,從而方便設計師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設計素材。同時,Billfish對素材的管理是開放式的,也就是說,對素材的打標簽、添加文本簡介等,是不會對原始素材進行修改的,不侵佔素材。相關的修改是存儲在獨立的Billfish資料庫中,是在對應文件夾中作為隱藏文件存在的。如果你願意付費,Billfish還支持雲盤同步。
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一個(家庭點滴記憶)設計師,把家庭相冊中的照片、視頻當做你的素材,這樣Billfish就是一個很合適很順手的管理工具了。從實際使用體驗來看,確實是比較順滑,具備批量打標簽的功能,標簽可以很方便的無限打,文本簡介的添加也很便捷,瀏覽功能也很強大,畢竟是要支持專業設計師的。如果不是Billfish僅支持本機應用內瀏覽查看,那相冊的管理和瀏覽部分只用Billfish就可以了。
對了,說到這里,再扯一個Billfish跟本文主題無關的功能,就是快速收藏網上資源。當你通過瀏覽器在網上看到了你喜歡的照片、文章等等,你可以通過Billfish的瀏覽器插件,直接把照片、文章(截圖或PDF形式)下載存儲到Billfish的素材庫里,這樣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打造自己的知識庫了。這是個題外話,如果有感興趣的,我可以在後續再寫一寫筆記&知識庫收藏方面的一些經驗。
4.2.2.2 選定PicHome做相冊展示PicHome是歐奧圖文為照片展示而專門設計的網站系統,基於PHP+MySql,針對個人用戶有免費版,單用戶,從我試用下來,足夠用了。
使用PicHome主要是因為電腦Billfish僅支持本機應用內瀏覽素材,手機、電腦無法通過Web或者APP瀏覽HP T630伺服器內的照片、視頻。而PicHome可以與Billfish無縫的銜接,支持手機、電腦通過Web來瀏覽Billfish素材庫中的文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PicHome就是用來提供Web瀏覽相冊服務的,它僅提供瀏覽功能,可以按標簽、關鍵詞等進行快速搜索、分類展示。但它不支持對展示的照片、視頻進行任何修改,是只讀的。
4.2.3 選定FreeFileSync做本地異盤備份實現了最核心的需求,還剩下數據備份安全的問題要解決。大神一看就知道我這套系統真的是丐,丐的不能再丐的。但丐歸丐,數據安全不能忽視,畢竟我們不僅要在看家庭點滴的時候感到很溫馨,還要一直看,一直能看。這些數據萬一丟失了,那可就會少掉很多的家庭樂趣。
其實當我這套系統架設完成後,一天晚上,老人媳婦兒孩子圍坐在一起,用大電視觀看的時候,3000多張照片視頻,20G+的資料,瞬間讓大家回到了當年的時刻。慨嘆時光荏苒的同時,一再跟我強調可保存好了,別丟了,這可是一輩子的記憶。甚至媳婦兒當場都有沖動,批一筆巨款,別用這丐中丐的配置了,買一套成熟的NAS系統,一定要把數據安全做穩妥了,千萬別把數據給丟了。
具體來講,家庭相冊的照片、視頻,以及PicHome的網站架設,都在USB雙盤位硬碟盒中2T的主存儲盤中,然後通過FreeFileSync,定期單向鏡像到USB雙盤位硬碟盒中的500G副存儲中。注意是單向鏡像,而不是增量,原因是,照片、視頻從手機同步到主存儲盤中後,將會使用Billfish軟體進行打標簽和添加簡介,同時還會進行文件夾分類,甚至對一些重復的、意義不大的照片、視頻進行刪減。這樣,主存儲盤中進行了管理變化後,副盤中就要同步的該變變,該刪刪,不然在主盤中耗費時間心力的管理就無意義了。
電腦4.2.4 選定天翼雲盤做雲端同步備份我是電信手機號碼的老客戶,天翼雲盤也注冊的早,偶然間發現居然有10T的免費空間,現在新注冊好像就只有60G的空間了。有這么大的免費空間,再加上有同步盤、自動備份文件夾等功能,不限速,就選擇了天翼雲盤作為雲端的同步備份平台。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打算直接將主存儲盤中原始的照片、視頻同步到天翼雲盤中。這樣就可以在工作室里同樣的同步下來,偶爾不太忙的時候,可以同樣的用Billfish進行管理,這樣又會同步回家裡的HP T630主存儲盤里,對照片管理的效率就高多一些。
但現實總是會打臉,因為我不是天翼雲盤的會員,雖然空間大,但同步量每天是有限制的。一開始不知道,等達到當天上限不再同步時,還以為是哪裡出了問題,怎麼都沒能重啟同步,就想著把同步盤刪了,重新設置,說不定就好了。也就是這個動作,讓我後悔不已。因為是同步,不是備份,同步盤沒暫停,雲端我就直接刪了,導致本地主存儲盤中的一些數據也跟著被刪了。還好我有本地異盤的備份,數據恢復了過來,但照片、視頻原始的創建時間沒有了,不再是最原始的時間,而是通過異盤備份恢復過來的時間,導致一些久遠的照片、視頻,在我處理時,記不清楚具體的時間,有些遺憾。
吸取了這個教訓之後,我不敢再冒險了,就保守的將副存儲盤中的備份同步到了雲端保存,放棄了異地也可以管理相冊的考量。這樣就形成了手機自動備份到HP T630伺服器的主存儲盤中,主存儲盤單向鏡像到副存儲盤中,副存儲盤與雲端雙向同步的數據備份機制。 本地有一份備份,雲端有一份備份,雖然沒有組Raid的條件,數據的安全性應該來說,也是有保障了。
4.3 方案優缺點1. 優點: 採用這套方案,整體來說,對於家庭相冊管理足夠了。Billfish對相冊的管理很絲滑,用一遍就知道了,畢竟是專業管理素材的,被我們用來管理家庭相冊,有點殺雞用牛刀。PicHome的相冊展示也很棒,最關鍵的是跟Billfish無縫銜接,直接可以讀取展示Billfish所打的標簽和文本簡介,按標簽分類展示的功能也很有用。這樣就比那些純粹只是同步照片、視頻到伺服器上,無法增加文本簡介,沒有標簽管理的方案強很多。那些方案只能稱之為是相冊備份,稱不上管理與展示。
2. 缺點: 一是Billfish只能在伺服器本地管理相冊,沒有遠程管理方案。要麼遠程連接到伺服器,要麼伺服器相冊文件夾開共享後,在其他電腦上安裝Billfish對共享文件夾進行管理。二是我的家庭相冊數據不是特別多,20G+,就目前的增速來看,一年也就是2到3G,所以管理、備份都比較順暢,如果有較多的大4K級視頻文件,可能管理、備份起來會有些吃力,要考慮升級方案。
到目前為止,通過兩篇文章,基本上把需求、現實約束和解決方案思路介紹完了,更多的是過程中的思考嘗試和心路歷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參考。接下來,會再寫一寫涉及到的軟體、網站的使用和架設,供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另,頭條不允許添加外部網址,涉及的軟體和平台請大家自行網路搜索官網下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