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山東大數據防止稅收流失

山東大數據防止稅收流失

發布時間:2022-09-18 09:47:48

『壹』 如何防止稅款流失問題

治理我國稅收流失的對策
(一)健全法制,全面推進依法治稅
1、加強稅收立法,健全稅收法律體系。基本思想是:建立以稅收基本法為母法,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相應配套的稅收法律體系(賈紹華,2002)。(1)建立健全《稅收基本法》統領下的各單行法律、法規,其相互之間的法律級次、隸屬關系應當理順,形成科學的體系。(2)在我國現行的各種稅收實體法中,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外,其餘稅收法規都未經人大立法,而是國務院以暫行條例的形式頒布。雖然這些法規具有與法律同等的效力,但從實際情況看,這種有稅無法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稅收的強制性。(3)我國目前的程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是2001年重新修訂的,其充分考慮了稅收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將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一個立法宗旨。但經過稅務部門的實踐發現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仍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尤其是在稅收執法的規定上可操作性不強,執法隨意性較大,執法困難的現象仍將普遍存在。
2、規范稅收執法,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1)嚴格執行各項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辦法,正確處理規范執法與組織收入、規范執法與優化服務、規范執法與支持發展的關系,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2)大力推進稅收執法責任制度,強化稅收執法權的監督制度,進一步健全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推進依法治稅。(3)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既不能認為調節收入進度、違規批准緩稅,也不能寅吃卯糧收過頭稅;同時依法加大對涉稅違法案件的處罰力度,杜絕以補代罰、以罰代刑。
3、健全稅收法制保障體系。應建立稅務警察,加大偵查力度,制止和打擊稅收犯罪活動,強化稅務執法剛性,維護稅收秩序,同時成立稅務法庭,提高稅務司法水平,使稅務糾紛和稅務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處理和審判。
(二)強化征管,建立現代的稅收征管體系
1、建立規范有效的納稅申報制度。(1)完善稅務登記制度,提高稅務登記證的法律地位,拓寬其作用范圍。在法人認定環節上先簽發稅務登記證,然後再憑此辦理工商登記證、開設銀行賬戶。仿效美國、義大利等國,實行以法人身份證號碼為唯一的納稅人登記編碼,納稅人的一切與取得收入有關的活動都離不開這一編碼,從而從根本上控制納稅人的行為和活動。(2)在進行納稅申報時,可借鑒韓、日的經驗,實行有分別的納稅申報,對納稅信用良好、會計制度健全的企業或個人使用區別於其他納稅人的納稅申報表,並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以此對納稅人形成一種激勵,同時也對企業會計制度的健全起到一種推動作用。
2、規范稅源監控,加強稅源管理。(1)稅源監控要與社會經濟結構和稅制結構相適應。應根據不同的社會經濟結構、不同的稅源形態和特點來制定監控方法,因地制宜地進行,而不可來「一刀切」;同時又要結合稅制結構,重視稅源的源頭監控和過程監控,有效控制稅源的方向和真實性。(2)稅源監控要充分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征管方式的現代化、信息化,廣泛推廣稅控裝置,充分發揮金稅工程的優勢,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流失。(3)稅源監控要充分藉助社會力量,加強與工商、海關、金融、公檢法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同時應建立稅收違法案件舉報獎勵制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協稅護稅的積極性,嚴堵稅收跑、冒、滴、漏,嚴打各類社會違法犯罪活動,有效實行稅源監控。
3、改進征管辦法,推進征管電子化。(1)稅務機關應改變以「人海戰術」為主的征管辦法,強調專業化分工,按登記、徵收、檢查三大系列設置稅務機構,並採用計算機對征管全過程進行監控。(2)加快電子化征管建設,建立稅收征管區域網、發展廣域網。在建立健全計算機網路基礎上,加快稅收征管現代化進程,推行電子報稅及稅收徵收無紙化,充分發揮計算機在稅務工作個環節的作用;同時通過與海關、工商、金融、企業等部門的計算機聯網,加強信息交流,防止偷、逃、騙稅,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能力。
4、加強稅務稽查體系建設。(1)採取異地交叉稽查模式,減少地方政府幹預。稅務部門可採取集中人力、分組跨地區交叉稽查,有利於避免地方政府幹預,使大案要案的集中、專項查處和稽查質量得以提高,便於各地交流稽查經驗、驗證稽查業務水平,提高稽查幹部的業務素質,統一執法尺度,提高執法水平。(2)必須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盡快形成一個以「金稅工程」網路技術為基礎、高效、迅速的信息和管理網路,將人工稽查與計算機網路相結合,提高稽查質量。
5、加大懲罰力度,提高稅法的威懾力。加重對各類違犯稅法行為的懲罰是治理稅收流失廣為各國所採用的一種做法。如美國對查出的偷稅不但要收回偷稅款及利息,而且還要加以75%的罰款,嚴重的要查封財產並判刑5年。加重處罰並意味著隨意處罰,必須以法律為依據。(1)必須通過立法對《稅收征管法》中的處罰條例進行修改,如《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等中規定的「並處不繳或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這樣處罰給稅務幹部行使權力的隨意空間很大。(2)要求稅務機關要嚴格執法,堅決杜絕人情稅現象,也要杜絕濫用處罰現象的發生。(3)應發布稅務違法案件公告,通過各種媒體對違法案件進行曝光,以形成對稅務違法犯罪活動的強大威懾力量。
6、密切部門配合,實行社會綜合治稅。當前稅收已經和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已經滲透到生產經營和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說要加強稅收工作,把稅源控制好,單靠稅務局自身是不行的。因此,請政府出面協調稅務、工商、審計、財政、公安、銀行、外貿、計委、廣電等部門的關系,明確規定各部門必須配合稅務部門開展工作,構建覆蓋全局的稅收征管工作,依靠社會綜合治稅。
7、完善稅務中介組織,全面推行稅務代理制度(童大龍,2003)。(1)加強注冊稅務師隊伍建設,提高稅務代理人員素質,進行稅務代理宣傳,借鑒國外先進的稅務代理經驗,完善我國稅務代理制度,使納稅人盡可能通過稅務代理進行納稅申報。(2)推行稅務代理制度,減少由於稅務人員直接與納稅人接觸,而可能發生的所謂「官員型」稅收流失,並在稅務代理機構與納稅人及稅務機關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彼此監督的關系,避免稅收流失的產生。
8、實現稅收征管各環節的協調統一。稅收征管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源監控、稅款徵收、稅務稽查、稅收處罰等都是稅收征管這一有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只有各個鏈條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才能使整個稅收征管體系保持相對高效的運轉狀態。因此,在完善稅收征管體系過程中,稅收征管的各個環節應當同步協調進行。在完善某個環節的同時,應考慮到其他環節的實際情況,全面兼顧,整體推進,避免不同環節之間出現「撞車」,保證稅收征管的質量,減少稅收流失。
(三)完善稅制,優化稅收制度結構
1、合理分配流轉稅和所得稅的比例。就我國目前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仍應是堅持流轉稅和所得稅並重的雙主體稅制結構,逐步提高所得稅比重。在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增值稅制的同時,通過完善和優化所得稅制,加強所得稅的征管和稽查等措施,逐步實現所得稅收入的增長速度高於流轉稅的增長速度,將我國稅制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主體稅制。
2、完善和優化增值稅,加速增值稅轉型。(1)實行普遍徵收原則。將目前徵收營業稅的各項勞務的活動和無形資產及不動資產逐步加入增值稅的征稅范圍。(2)加速增值稅轉型。2004年東北三省開始試行消費型增值稅以來,促進了經濟發展,收到良好效果,證明了消費型增值稅在我國可行性。因此,應逐步擴大其實施范圍。(3)完善增值稅優惠政策。應進一步規范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的縮小減免稅范圍,保持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
3、完善和優化所得稅。(1)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公平稅負,推進所得稅制的國際性。在各項成本、費用的稅前列支標准和限額上,應做到內外一致,如工資扣除標准、捐贈的扣除標准等。堅持內、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保持一致,盡可能減少優惠政策,給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2)完善和優化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改革生計費用扣除標准,進一步擴大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和規范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4、完善和優化其他稅種,適時開征新稅種。(1)調整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和稅率。將一些高檔滋補、保健葯品和一些奢侈性的高檔消費行為列入消費稅稅目;同時適當降低與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或貼近的消費品的稅率,如摩托車、非奢侈消費品的化妝品。(2)盡快開征社會保障稅,配合國有企業改革,保證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水平。(3)適時開征財產稅和遺產稅,以適當調節社會財富分配,鼓勵勞動致富,減少不勞而獲產生的負作用。(4)將目前徵收的教育費附加改為教育稅,專門用於彌補九年義務教育經費的不足。(5)完善地方稅體系,規范稅外收入。將現行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合並,統一納稅人,合理調整計稅依據,適當提高征稅標准。對各地稅外開征的各種基金、規費進行認真清理,將有償服務收取的費用仍按規費形式徵收,取締不合理的收費。
(四)規范轉移支付制度,推進稅費改革
1、規范轉移支付制度。(1)要確立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主導地位。收入的大頭歸中央,支出的大頭放在地方的做法,強化中央調控,增加財政資金的邊際效益,實現轉移支付制度與確保中央財力和有效地調動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相一致。(2)逐步改變以稅收返回等一般性補助項目為主的轉移支付形式,增加規定用途和有附加條件的專項轉移支付,以提高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效率。
2、推進稅費改革,確保稅收收入。應大力推進稅費改革,清理和取締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將具有經營性質的收費項目並入價格軌道作經營收入,將那些名費實稅的收費項目可以通過「改費為稅」的途徑用相應的稅收取而代之,對確實須保留的收費項目則通過「規范費」的辦法分別納入「規費」和「使用費」,並調整收費標准,規范收支管理和監督。目前,可適時將教育費附加改為教育稅,失業保險費、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等合並徵收社會保障稅,等等。
(五)嚴格監視網上貿易,加強電子商務征稅管理
網上貿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稅收征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從目前情況看,網上貿易只是呈現雛形,應加緊採取措施和對策管理。(1)採取備案制度,要求所有上網單位將與上網有關的資料報當地稅務機關,由稅務機關根據網路經營者的咨詢狀況,核發數字式身份證明,以便稅務機關確定交易雙方的身份及交易的性質。(2)拓寬稅務與銀行聯網的空間,稅務部門應與銀行合作設置電子關卡,對企業的資金流動進行監控,從而大大限制了偷、逃稅行為的發生。(3)在網上建立電子銀行,要求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在電子銀行里開戶,在網路上完成異地結算、托收、轉賬等金融業務,在網路上完成繳稅業務,實現電子支付。
(六)健全稅務監督機制
要有效防範和抑制稅收流失,還必須有廣泛、嚴密的監督機制。稅務監督應包括內部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全社會監督。當前,稅務監督機制基本上是稅務機關內部實施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監督作用。因此,健全稅務監督機制重要的是將稅務監督的外部監督建立健全,如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充分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為治理稅收流失做出應有的作用。
(七)加大稅法宣傳力度,轉變公民稅收觀念
(1)深入廣泛地開展稅法宣傳,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稅收觀。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廣泛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收教育宣傳,應把稅收的基礎知識編入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使國民從小就樹立「納稅光榮」的觀念,使國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稅收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2)更新公民稅收觀念,樹立權利與義務對等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的「應盡義務說」觀念已不能為納稅人所認同,甚至會造成納稅人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按照權利與義務相對稱的觀念,分別規范納稅人、用稅人和征稅人的行為,營造良好的依法治稅的社會環境。
總之,稅收流失的治理是一項涉及到全方面,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的龐大的、系統的工程,任重道遠。因此,各級領導和稅務部門應積極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趾步致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就能逐步改善目前我國稅收流失嚴重的狀況,開創我國稅收工作的新紀元。

『貳』 稅務四個轉變是指什麼

答,「四個轉變」:即:固定管戶向流程管事轉變、事前審核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無差別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經驗管理向大數據管理轉變。一是固定管戶向流程管事轉變。這是轉變征管方式的核心。改變原先分戶到人、各稅統管的模式,取消稅收管理員「管戶制」,全面推行「管事制」。將涉稅事項分解到納稅服務、日常管理、風險應對等不同崗位,明晰崗責流程。各管理環節和崗位之間依據法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辦理,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各類管理事項實行派單管理和流程推送,環環相扣,實現流水作業和監控考核。二是事前審核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的要求,除保留減免稅、稅務行政許可等少數行政審批事項外,大幅度取消和下放稅務行政審批項目,實現稅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管理轉變,還責還權於納稅人。推行納稅人自主申報,完善包括備案管理、申報管理等在內的事中事後管理體系,出台相應的管理辦法,確保把該管的事項管住、管好,防範稅收流失。三是無差別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重組稅收征管業務流程,改革稅收管理員管戶制,變管戶為管事,讓專業的人通過統一規范的流程去做專業的事,實施專業化管理。同時,在優化納稅服務的同時,對納稅人稅法遵從狀況進行風險分析,開展「稅收風險提醒」。四是經驗管理向大數據管理轉變。抓住稅收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的歷史機遇,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大數據思維,不斷拓寬渠道,多方採集獲取納稅人申報納稅和生產經營信息、第三方和互聯網涉稅信息、跨境稅源涉稅信息、國際稅收情報交換信息,做好涉稅信息歸集、整理、分析,發揮稅收大數據優勢,加強數據增值應用,積極推動數據信息管稅。

『叄』 對稅收大數據平台的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專司數據分析應用的職能機構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稅務大數據分析應用中心,專門從事稅務數據的分析和應用管理。針對我國稅收數據的現狀,可以給出代理稅務數據標准和要求開發,稅務信息交換,數據分析,決策咨詢,數據安全等功能。 該機構的主要職責包括擬定和制定稅收大數據應用工作計劃;制定稅收數據標准,確定稅務數據的內容,並為稅務部門整合建立統一的數據平台;統一稅務數據的發布,與相關部門進行稅務信息交流;制定稅務數據演算法,進行稅收經濟分析,稅收分析和稅收政策和決策咨詢;協調國家稅務總局和省稅務局各部門的數據需求分析和應用,加強稅務數據的安全管理。
(二)建立健全大數據分析應用的工作機制
大數據分析是一個系統化的項目,需要所有部門之間的整體規劃和協作。建立稅收數據標准和數據內容調整機制,有效滿足分析工作需要; 有必要建立數據收集機制,明確納稅人信息和各級稅務機關的第三方稅務相關信息收集責任;建立數據分析機制,根據不同的任務要求,制定相應的分析模型和演算法,組織數據分析;建立分析結果推進機制,根據工作要求將分析結果推送到有關部門和機構,組織收入,稅制改革,政策調整,納稅服務,稅收征管等稅收服務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有必要建立分析反饋機制,及時測試分析結果,不斷調整和優化分析方法。
(三)完善大數據的管理機制
針對大數據管理中「信息孤島」和數據「休眠」的問題,應進一步加強大數據管理機制的建設。建立稅務系統集中統一的數據平台,實現各種信息資源的整合;加強稅收數據的標准化和規范化,有效地使信息資源成為有效可用的數據資源;有必要統一收集,收集和接受第三方信息資源,並向政府信息平台提供稅務信息;建立稅務相關信息的保密系統和數據資源的安全管理系統。
(四)強化大數據分析的保障措施
大數據分析應用有效性的關鍵是人。我國組建稅收大數據分析應用中心,需要匯集各領域的人才組成專家團隊。也可以通過「外部大腦」,通過委託或購買服務,或聯合開展特殊研究來促進稅收數據的增值應用。二是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稅收大系統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培養跨境復雜型大數據專業人才。為稅務大數據分析提供人才保障。鑒於大量數據,分散來源,格式多樣,分析難度大,人才需求高,數據分析需要相對集中。可以考慮在國家稅務總局和省級兩級建立專業分析機構。分析任務由省局或中央辦公室的數據分析機構完成。

『肆』 財稅怎麼使用誠睿大數據找客戶資源

稅收大數據涵蓋稅收征管內部數據、第三方交換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具有數據量大、覆蓋面廣、及時性強等優勢。藉助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可從海量數據中精準提煉出有價值的涉稅信息,將之運用到稅收治理中。在稅收工作中,運用大數據應突出「准」字。
精準畫像,推動稅收征管方式轉型。在征納關系處理上,可運用大數據為納稅人精準畫像、動態管理,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實行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對無風險納稅人不打擾、對低風險納稅人予以提醒、對高風險納稅人重點監管。
精準建模,加強稅收風險管理監控。有針對性地建立風險識別模型,多維度對納稅人進行定期掃描,對虛開等惡性稅收違法行為全天候監控,准確定位風險納稅人。通過風險監控、精準定位、及時處理,可有效減少檢查頻次,以較低的管理成本防止更大的稅收流失。

『伍』 國地稅共享信息怎麼防止稅收流失

加大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交換力度,對發現的疑點,根據情況採取核實調查、納稅評估、實地檢查等手段加以落實,通過信息共享不斷充實征管基礎數據資料,完善征管基礎檔案,有效地堵塞征管漏洞、減少稅源流失。

『陸』 山東中翰一站式智慧稅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全面的進行風險自查及管控嗎

當然可以了,這款系統對日常經營風險、行業特徵風險、特殊性交易風險、增值稅發票異常狀態等,都可以起到涉稅風險自查自糾的作用。

『柒』 山東省稅收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稅收服務、稅收協助、信息共享、監督保障等稅收保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稅收保障工作堅持政府領導、財稅主管、部門合作、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稅收保障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稅收保障工作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稅收保障措施,提供必要的場所和人力物力支持,將稅收保障工作經費納入本級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各級稅務機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稅收保障工作。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利、市場監督管理、大數據等部門和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應當依法做好稅收保障相關工作。第六條稅務機關和有關部門、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稅收保障工作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自然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應當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第七條稅務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稅收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納稅知識,提高全社會依法納稅的意識。第二章稅收服務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培植稅源,促進稅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在編制收入預算草案時,應當徵求稅務機關等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的意見。稅務機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稅源情況,科學測算稅收收入。第十條稅務機關應當推進電子發票的應用,建立與電子發票相匹配的服務模式,為納稅人開具、使用電子發票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推進會計憑證電子化報銷、入賬、歸檔等工作,引導市場主體提升財務管理和會計檔案管理電子化水平。第十一條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應當加強涉稅專業服務制度建設,提高涉稅專業服務能力,為市場主體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涉稅服務。

行業協會商會應當加強行業指導和自律管理,反映行業和企業涉稅訴求,為市場主體提供涉稅信息咨詢、權益保護等服務。第十二條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為納稅人提供政策咨詢、納稅輔導、辦稅指南、權利救濟等服務。

稅務機關應當優化辦稅方式,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和移動終端辦理,推行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便利化服務。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財政、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稅收優惠政策輔導,優化辦理流程,保障納稅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第三章稅收協助第十四條稅務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予以支持、協助。第十五條稅務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健全稅收違法查處體系,及時查處稅收違法行為。

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納稅人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通知稅務機關。第十六條財政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納稅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的監督,督促納稅人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使用合法、有效憑證記賬和核算;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稅收違法行為,應當及時通知稅務機關。第十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發現納稅人不再符合享受稅收優惠條件的,應當通知稅務機關。

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不再符合享受稅收優惠條件的,應當及時處理或者告知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作出處理。第十八條因涉稅財物價格不明、價格有爭議或者其他原因需要進行價格認定的,稅務機關可以向價格主管部門的價格認定機構提出價格認定請求,價格認定機構應當依法進行價格認定。第十九條公安機關、網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及時處理尋釁滋事、散布謠言等嚴重影響稅收管理秩序的行為。

對稅務機關移送的逃稅、騙稅、抗稅、虛開發票等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機關應當依法辦理,並將辦理情況及時反饋稅務機關。

『捌』 電子商務時代稅收面臨哪些重大機遇

電子商務時代稅抄收面襲臨的重大機遇如下:

一,源頭採集:推進電子商務的稅收登記和納稅申報

稅收數據的收集對於解決大數據時代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至關重要,相應納稅主體必須在涉稅信息的供給中承擔相應的義務。

二,即時追蹤:建立電子商務的稅收代征與數據交換制度

電子商務時代可以依據網路支付第三方掌握的特點,建立由網路支付平台(支付寶、財付通、快錢支付、網上銀行)進行代繳代征稅款的法定機制,由稅務主管機關依法委託相關的網路支付平台代征有關供貨方,特別是無稅務登記的供貨方從事網路交易的稅費,以解決征稅難的問題。

三,後續監管:建立電子商務稅收數據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機制

為防止「信息偏在」和增強稅收數據的確定性,還應在納稅人自主申報和法定代征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比對,做好稅收數據的風險評估和管理。

『玖』 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有哪些亮點與難點

亮點一 征管職責劃分更合理
理順征管職責是完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的核心內容,《改革方案》從兩個方面提出釐清征管職責的措施。
變化一 國稅、地稅征管職責得到合理劃分
改革前:1994年分設國稅、地稅兩套系統,兩家征管職責比較清晰,但隨著財政體制調整,企業所得稅征管職責經過了兩次變化,從按企業隸屬關系劃分到新辦企 業由國稅征管,再到新辦企業中繳納增值稅的由國稅征管,繳納營業稅的由地稅征管。「一個稅種兩家管」,導致有時出現執法標准不統一,政策解釋不一致等問 題,影響稅收公平,納稅人反映比較強烈。
改革後:中央稅由國稅部門徵收,地方稅由地稅部門徵收,共享稅的征管職責根據稅種屬性和方便征管的原則確定。按照有利於降低稅收成本和方便納稅的原則,國稅、地稅部門可互相委託代征有關稅收。
變化二 地稅與其他部門的稅費征管職責得到明確
改革前:不少部門設有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徵收行政事業型收費、政府性基金等非稅收入,不利於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改革後:發揮稅務部門稅費統徵效率高等優勢,按照便利征管、節約行政資源的原則,將依法保留、適宜由稅務部門徵收的行政事業型收費、政府性基金等非稅收入項目,改由地稅部門統一徵收。推進非稅收入法制化建設,健全地方稅費收入體系。
亮點二 納稅人獲得感更豐富
堅持問題導向,從納稅人意見最大、最盼望的領域改起,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不斷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讓納稅人有更多的獲得感。
變化一 推進稅收規范化讓辦稅更舒心
改革前:辦稅標准不統一,有的辦稅事項一個地方一個樣;即使在一個地方國稅、地稅也不一樣。
改革後:實施納稅服務、稅收征管規范化管理,推行稅收執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並向社會進行公告,實現國稅、地稅服務一個標准、征管一個流程、執法一把尺子,讓納稅人享有更快捷、更經濟、更規范的服務。
變化二 打造服務升級版讓辦稅更貼心
改革前:納稅人在同一城市只能到一家固定的辦稅服務廳辦稅,納稅人跨區域、特別是跨省辦稅不方便,尤其存在國稅、地稅分頭要求納稅人重復報送資料的情況。
改革後:一是加快推行辦稅事項同城通辦,2016年基本實現省內通辦,2017年基本實現跨區域經營企業全國同城通辦。二是完善首問責任,限時辦結、預約辦 稅、延時服務、「二維碼」一次性告知、24小時自助辦稅等便民服務機制,縮短納稅人辦稅時間。三是合理簡並納稅人申報繳稅次數。四是實行審批事項一窗受 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全面推行網上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和透明度。五是推進涉稅信息公開,方便納稅人查詢繳稅信息。
變化三 實現合作常態化辦稅更省心
改革前:納稅人辦稅兩頭跑,需要分別到兩家辦稅,辦稅負擔較重。稅務檢查兩頭查,國稅、地稅對同一納稅人重復檢查的情況時有發生,既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產生影響,也浪費稽查資源。
改革後:一是實施國稅、地稅合作規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二是採取國稅、地稅互設窗口、共建辦稅服務廳、共駐政務服 務中心等方式,實現「前台一家受理、後台分別處理、限時辦結反饋」的服務模式。三是完善12366納稅服務平台,2016年全面提供能聽、能問、能看、能 查、能約、能辦的「六能」型服務。四是制定實施「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建設融合國稅、地稅業務,標示統一、流程統一、操作統一的電子稅務局。五是實現 國稅、地稅聯合進戶稽查,防止多頭重復檢查。
變化四 提升權益保障讓辦稅更順心
健全納稅服務投訴機制,建立納稅人以及第三方對納稅服務質量定期評價反饋制度。暢通納稅人投訴渠道,對不依法履行職責、辦事效率低、服務態度差等投訴事項,實行限時受理、處置和反饋,有效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
亮點三 稅收征管工作更高效
以稅收風險為導向,依託現代信息技術,轉變稅收征管方式,優化征管資源配置,加快稅收征管的科學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變化一 由主要依靠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管理轉變
完善我省稅務系統包括備案管理、發票管理、申報管理等在內的事中事後管理體系,確保把該管的事項管住、管好,防範稅收流失。
變化二 由無差別管理向分類分級管理轉變
改革前:管理粗放,平均分攤征管資源,高收入高凈值納稅人特別是高風險納稅人未能集中資源實施有效管理,征管效能不高。
改革後:一是對企業納稅人按規模和行業,對自然人納稅人按收入和資產實行分類管理。二是以省級稅務局為主集中開展行業風險分析和大企業、高收入高凈值納稅人 風險分析,區分不同風險等級分別採取風險提示、約談評估、稅務稽查等方式進行差別化應對,有效防範和查處逃避稅行為。
變化三 由所有納稅人都實行屬地化管理向提升大企業稅收管理層級轉變
改革前:跨區域的大企業主要由屬地基層稅務機關負責征管,管理力量、水平以及信息資源與之不匹配。
改革後:對跨區域、跨國經營的大企業,在納稅申報等基礎事項實行屬地管理、不改變稅款入庫級次的前提下,將其稅收風險分析事項提升至稅務總局、省級稅務局集中進行,將分析結果推送相關稅務機關做好應對。
變化四 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不再缺失
順應直接稅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納稅人數量多、管理難的趨勢,從法律框架、制度設計、征管方式、技術支持、資源配置等方面構建以高收入者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
變化五 稅務稽查改革得到全面深化
建立健全隨機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合理確定抽查比例,對重點稅源企業每5年輪查一遍。積極探索推行先開展案頭風險分析評估查找高風險納稅人再開展定向稽查的模式,增強稽查的精準性、震懾力。
變化六 征管科技含金量顯著提升
一是全面推行電子發票。推廣使用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健全發票管理制度,實現所有發票的網路化運行,推行發票電子底賬,逐一實施採集、存儲、查驗、比對發 票全要素信息。二是加快稅收信息系統建設。2016年全面完成金稅三期工程建設任務,形成覆蓋所有稅種及稅收工作各環節、運行安全穩定、國內領先的信息系 統。
亮點四 服務國家戰略更積極
一方面要促進我省加快推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發揮稅收服務國家治理的作用。
變化一 稅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改革前:單純以稅收論稅收,為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服務國家戰略的創新性舉措不夠得力。
改革後:一是以推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重點,全面加強國外稅收政策咨詢服務。二是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重點,推進跨區域國稅、地稅信息共享、資質互認、征管互助,不斷擴大區域稅收合作范圍。
變化二 稅收大數據服務國家治理
改革前:直接反映居民收入、企業效益、經濟結構等情況的稅收信息沒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稅收大數據服務政府決策水平亟待提高。
改革後:推進數據標准化及質量管理,健全減免稅核算體系,發揮稅收大數據優勢,加強數據增值應用,在提高征管效能和納稅服務水平的同時,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經濟運行狀況,服務經濟社會管理和宏觀決策,為增強國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變化三 納稅信用服務社會管理
改革前:納稅信用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有效發揮。
改革後:一是全面建立納稅人信用記錄,納入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依法向社會公開,充分發揮納稅信用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對納稅信用好 的納稅人,開通辦稅綠色通道,提供更多便利,減少稅務檢查頻次或給予一定時期內的免檢待遇。三是對進入稅收違法「黑名單」的當事人,嚴格稅收管理,與相關 部門依法聯合實施禁止高消費、限制融資授信、禁止參加政府采購、限製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和政府性資金支持、阻止出境等懲戒。
亮點五 稅收國際視野更寬闊
加強我省對國際稅收事項的統籌管理,著力解決對跨國納稅人監管和服務水平不高、國際稅收影響力不強等問題,更好地服務我省對外開放大局。
變化一 防範和打擊國際逃避稅的能力更強
改革前:跨國企業通過各種復雜的關聯交易操縱利潤逃避稅收,稅務部門應對能力不夠、手段不多、機制不完善。
改革後:一是全面深入參與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構建反避稅國際協作體系。二是建立健全跨境交易信息共享機制和跨境稅源風險監管機制。三是完善全國聯動聯查機制,加大反避稅調查力度。
亮點六 稅收征管保證更有力
《實施方案》的出台,對提高全省稅收征管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變化一 稅務組織體系得到全面優化
改革前:稅務系統規模大、層級多、分布廣,迫切需要加強對政治思想等方面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層級執法監督體制不健全,導致監督不力。
改革後:一是切實加強稅務系統黨的領導。加強我省稅務系統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建設、稅務文化建設、幹部隊伍建設。二是優化各層級稅務機關征管職責。省局將重 點加強數據管理應用、大企業稅收管理、國際稅收管理及稅收風險分析推送等方面職責。三是合理配置資源。調整完善與國稅、地稅征管職責相匹配,與提高稅收治 理能力相適應的人力資源配置,實現力量向征管一線傾斜。四是加強稅務幹部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強稅戰略,深入推進績效管理,加大國稅、地稅之間以及與其他部 門的幹部交流力度。五是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明確我省稅務系統黨組主體責任和紀檢機構監督責任,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推進內控機制信息 化建設。
變化二 稅收共治格局得到明顯完善
改革前:政府部門總體上缺乏約束力強的涉稅信息共享制度性安排,難以有效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跨部門稅收合作不夠,稅收司法保障有待加強。
改革後:建立統一規范的信息交換平台和信息共享機制,保障國稅、地稅部門及時獲取第三方涉稅信息,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拓展跨部門稅收合作,以「三 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為契機,擴大與有關部門合作的范圍和領域。健全稅收司法保障機制,司法、公安等部門依法支持稅務部門工作,確保稅法得到嚴格實施。 推行稅收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加強稅法普及教育,將稅法作為國家普法教育的重要內容。

『拾』 分析以數治稅的背景下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已規避涉稅風險

摘要 三、個人所得稅稽查風險防範方案

閱讀全文

與山東大數據防止稅收流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盤外殼3d源文件 瀏覽:298
中小學如何有效開展編程教育 瀏覽:6
如何快速拷貝大文件 瀏覽:406
正柏網路是什麼 瀏覽:834
快手裡下載的文件在哪裡找 瀏覽:742
word跨頁單元格重復 瀏覽:616
電視上如何打開壓縮文件 瀏覽:328
電腦管家桌面文件整理 瀏覽:770
樓宇編程是什麼 瀏覽:802
紅警二文件夾 瀏覽:541
大的mht文件打不開 瀏覽:467
會計怎麼把數據匯總成一本書 瀏覽:516
哪裡有100g的大文件 瀏覽:837
linux不支持usb文件系統怎麼辦 瀏覽:844
如何給公司抬頭文件加紅線 瀏覽:818
企業門戶網站模板html 瀏覽:208
為什麼找不到備份的文件 瀏覽:918
touchjs委託 瀏覽:450
鴻蒙系統桌面增加文件夾 瀏覽:351
windows2003密碼策略 瀏覽:86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