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大數據與棱鏡門事件

大數據與棱鏡門事件

發布時間:2022-08-19 17:04:32

❶ 棱鏡門的主要曝光了對互聯網的什麼活動

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

第一,「棱鏡」項目不針對美國公民;

第二,該項目已得到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機構的授權及監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棱鏡」對反恐有功。顯然不是人人對此認同,美國會一些議員直言,尚無證據能證明「棱鏡」項目在挫敗恐怖圖謀上起到作用。

國內涌現出兩種聲音告密者系29歲的美國防務承包商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美國國內涌現出兩種聲音。一些官員指責斯諾登泄密行為損害國家利益,甚至將其定義為叛國行為。


(1)大數據與棱鏡門事件擴展閱讀

斯諾登事件」大事記

2013年6月5日 《衛報》刊登消息稱,一名「告密者」出示的法院密令顯示,從2013年4月25日至5月19日,美國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須每日向美國國家安全局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涉及通話次數、通話時長、通話時間等內容,但不包括通話內容。

2013年6月6日 美國《華盛頓郵報》又曝光政府機密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直接接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9家網路巨頭的中心伺服器,可以實時跟蹤用戶電郵、聊天記錄、視頻、音頻、文件、照片等上網信息,全面監控特定目標及其聯系人的一舉一動。

2013年6月7日 在加州聖何塞視察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做出回應,公開承認該計劃。他強調說,這一項目不針對美國公民或在美國的人,目的在於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而且經過國會授權,並置於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的監管之下。

❷ 大數據時代的「被遺忘權」之爭

大數據時代的「被遺忘權」之爭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寶貴的資源,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使得人們現實行為大量地被虛擬成為數據,強大的運算能力為存儲和分析這些數據提供了過去無法想像的可能性。但這又不得不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個人數據通常會在超出數據主體控制和知曉的范圍被收集和使用,數據主體對數據的控制能力較弱,個人隱私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在信息數字化的時代,用戶的數據在互聯網的流通本來無可厚非,從一定程度上講,個人信息的流通完全是網路開放性和分享性的必然要求。在大量的網路活動中,我們的位置信息、搜索習慣、健康需求、財務狀況等高度個人化信息,都會被相應的網站搜集記錄。如聊天軟體掌握用戶的關系網路,網上商城會掌握用戶的身份信息和消費習慣等。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處理方式大都並不公示,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隱秘性,也給私自處理這些個人隱私創造了條件。保護個人隱私的提倡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互聯網成立之初就有業內人士對此擔憂,並長期在探討解決的辦法,但一直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反而因為網路技術的革新和進步,變得愈加難以管制。所以制定長遠可行的制約策略,是保護個人隱私所要邁出的最關鍵的一步。為了平衡數據主體與數據控制者之間的關系,有必要將數據控制權在數據主體與數據控制者之間進行再分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網路用戶享有「被遺忘權」,旨在增強數據主體對個人數據的控制能力。

雖然這一法律目前僅限定在歐盟國家實施,但美國學者以及互聯網公司對判決中的「被遺忘權」多持批評態度,其主要意見體現為幾個方面:第一,如何協調「被遺忘權」與「言論自由」之間的關系?普通民眾確實有權要求互聯網公司從搜索結果中移除不相關信息,但是對於政治人物或公共娛樂人物呢?情況恐怕並非如此,如果允許他們刪除自己認為「不充足的,無關緊要的,不再相關」的數據,可能影響公眾的言論自由及知情權。第二,「被遺忘權」具體行使時,在搜索結果中應該如何移除相關信息仍非常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歐盟法院只是確立了非常寬泛的原則性規定。「不充足、無關緊要、不再相關」的標准難以界定,什麼人以及什麼事應該被遺忘?這些都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歐美對於「被遺忘權」的爭論肯定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在網路環境下,如何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去年「棱鏡門」事件的爆發對各國個人信息保護敲響了警鍾,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各國的危機意識。

我國現階段還未對「被遺忘權」進行深入探討,但歐盟法院裁決網路用戶享有「被遺忘權」所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忽視,「被遺忘權」已經從提案變為一項事實上的權利,如今歐美對於該案的激烈爭論對我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在大數據時代,加強對個人數據的保護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保護個人信息亟需法律「護航」,以約束各行各業加強對個人信息的管理,促使相關企業信守承諾,並依法追究導致個人信息泄露者的責任。如何平衡個人隱私保護和自由分享的關系,是政府、互聯網企業和用戶長期合力探討的問題,它關繫到互聯網未來的發展,關繫到未來的互聯網能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給用戶帶來更安全的體驗。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的「被遺忘權」之爭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❸ 棱鏡門是什麼

指的是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登向媒體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引發廣泛影響。

這項代號為「棱鏡」(PRISM)的高度機密行動此前從未對外公開。《華盛頓郵報》獲得的文件顯示,美國總統的日常簡報內容部分來源於此項目,該工具被稱作是獲得此類信息的最全面方式。一份文件指出,「國家安全局的報告越來越依賴『棱鏡』項目。

該項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來源。報道刊出後外界嘩然。保護公民隱私組織予以強烈譴責,表示不管奧巴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進行申辯,不管多少國會議員或政府部門支持監視民眾,這些項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權利。

這是一起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監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廣、程度之深讓人咋舌。

拓展資料:

棱鏡計劃(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希時期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號為「US-984XN」。

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2013年6月6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於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 ,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路巨頭皆參與其中。

❹ 大數據 信息化作戰的制勝法寶

大數據:信息化作戰的制勝法寶

大數據時代正向我們走來,大數據的廣泛運用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目前,大數據在軍事領域也得到廣泛運用,各國都在積極推進有關大數據的軍事研究開發項目。那麼,大數據究竟在未來作戰中會發揮什麼作用?有哪些軍事應用前景?將帶來哪些軍事變革?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

讓核心目標顯形

美國的網路監控無處不在,只要你通過搜索引擎鍵入敏感詞彙,很快就會被監視和鎖定。有時一些看似並不相關的尋常詞彙,也可能被情報人員盯上。

從看似不相關中找出相關性,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目標中心戰」將是一種主要戰法,此戰法成功的關鍵又取決於對敵核心「目標」自身的識別、定位與鎖定上,這也是困擾指揮員的難題。運用大數據有可能讓未來戰場更加透明,從而使這個難題迎刃而解。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原理,每個目標,無論個人還是軍事單位,都是數據的製造者,也都處在數據的包圍之中。一旦成為大數據的鎖定目標,就將「在劫難逃」。即使是深居簡出的本·拉登,自認為與信息社會高度「絕緣」,但因周圍的人不斷產生數據信息,他也只能無所遁形了。

實現戰爭決策最優

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挖掘,更加智能的計算機系統將可以輔助指揮員作出決策。基於大數據的計算機不僅能提供查詢搜索功能,還將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夠順應形勢變化搜集各種數據,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戰時指揮員的工作,將變得越來越高效,只需從「大數據」給出的所有意見建議當中優選出最佳方案即可。

在大數據支持下,一些無人作戰平台,如無人機、無人艦艇、作戰機器人等,也將具有一定的「自我」決策能力。這些作戰平台可以在計算機系統操控下,實現自主攻防。尤其是在與指揮網路失去聯系而無法接收指令時,作戰平台將可依託基於大數據的自身「智能」,迅速啟動應急機制,自動識別判斷目標性質、威脅等級,自主決定進行攻擊或者啟動自我毀滅程序

私人定製——

使心理戰的利箭更精準

楚漢相爭,楚軍在垓下為漢軍所圍。當夜,四面漢軍皆唱楚歌,楚軍軍心震動,以為漢已盡得楚地、楚人,史稱「四面楚歌」。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戰戰例。面對項羽麾下勇猛而著稱的軍隊,漢軍通過用楚地的歌曲喚起楚軍的思鄉之情,使其精神上瀕臨瓦解,無心戀戰。

在大數據環境中,「數據腳印」可以清晰地還原每個人的心聲。人們在信息空間當中的瀏覽、點擊、搜索、購物、下載、上傳、通話、微信、微博……所有的行為都有記錄,最終都將會形成數據。於是你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個性化特徵都將不再是「隱私」。據此,心戰專家就能夠製作出現實版的「楚歌」,可以根據每個官兵個人的喜好和心理特點進行「私人定製」,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影響干預你的情緒和行為。這一切都可以在私人的網路空間中完成,比廣播、傳單等傳統心戰手段更具隱蔽性和誘惑性。

智能保障「送貨上門」

美國有一家零售商,通過分析所有女性客戶購買記錄,製作了「懷孕預測指數」,並據此准確判斷出哪位客戶是孕婦,哪一天是她的預產期。可以提前將孕婦裝、嬰兒床等商品的優惠券寄給客戶,並根據嬰兒的成長周期定期向客戶推介商品。憑借這項大數據技術,這家零售商開展的「送貨上門」服務深受客戶歡迎,商品銷售額實現了快速增長。

供需矛盾在未來戰場上將更加突出。大數據精準的預見功能使超前保障成為可能,這給戰場保障帶來了新的革命性機會。例如創建基於大數據的保障模式,讓擔負保障任務的部隊,對平時與戰時各個階段、各種情況下的消耗、戰損進行分析挖掘,就能夠准確地預測出部隊需求,合理調配使用各類保障資源,實現近乎智能化的精確保障。

變廢為寶——

打響「數據保衛戰」

「棱鏡門」事件昭示人們,一場以大數據為核心的「超級情報戰」已經打響,信息空間成為戰場,數據成為戰鬥力的來源。以往情報特工、間諜都致力於機密信息的獲取,這種情報戰像寶庫奪寶,關鍵在於破譯密碼,取得寶庫的鑰匙。基於大數據的情報戰則轉向了公共信息,利用大數據強大的分析功能,從看似尋常的數據中找出關系國家、軍隊重大決策的情報,像是垃圾堆里淘寶。因此,數據將越來越成為制勝的關鍵,誰能夠控制和利用更多有價值的數據,誰就能夠掌握作戰的主動權,也就擁有更多更大的勝算。

大數據情報戰無所不在、無孔不入,「數據保衛戰」已經打響。一些現在看似不起眼或無用的數據,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創新,將來可能會變得至關重要。未來數據安全,必將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加以重視,必須從現在開始構築好數據安全的頂級防護層。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 信息化作戰的制勝法寶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❺ 2013年國際十大互聯網安全事件的棱鏡門

一、「棱鏡門」事件爆發 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用戶隱私
2013年6月5日,美國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頓披露給媒體兩份絕密資料,一份資料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另一份資料更加驚人,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等九大網路巨頭的伺服器,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秘密資料。
此後斯諾登現身香港,聲稱自己良心感悟,無法允許美國政府利用「棱鏡」項目侵犯全球民眾隱私以及互聯網自由。他表示,美國政府早在數年前就入侵中國一些個人和機構的電腦網路,其中包括政府官員,商界人士甚至學校。斯諾登後來前往俄羅斯申請避難,獲得俄羅斯政府批准。

❻ 思科陷棱鏡門 為什麼不處理

國內媒體也把視角轉向了一些美國通信公司對中國潛在的信息安全威脅,比如對思科公司的指控,因為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路和電腦。

據稱,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要害部門的網路建設,以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路基礎建設。中國電信163和中國聯通169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個骨幹網路,兩者承載著中國互聯網80%以上的流量。但在這兩大骨幹網路中,思科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並把持著所有超級核心節點。

然而思科卻是美國政府和軍方的通信設備和網路技術設備主力供應商。在2006年美國115個政府部門參與的一場「網路風暴」的網路戰演習中,思科是演習的重要設計者之一。因此安全專家擔心一旦戰爭爆發,美國政府極有可能利用思科在全球部署的產品,發動網路戰,對敵國實施致命打擊。

我國通信運營商一些細微的舉動或許反映了這種擔心。去年10月,中國聯通完成了169骨幹網江蘇無錫節點核心集群路由器的搬遷工程,這是通信業界首個思科集群路由器的搬遷工程。這很可能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表明我國通信企業已經開始正視信息安全問題,並開始著手對現有網路設備進行更替。

就在思科被捲入「棱鏡門」事件之時,市場研究公司SynergyResearchGroup發布的數據顯示,思科已擊敗惠普和IBM,成為雲計算市場上最大的IT產品提供商。而思科在中國市場的年收入已超過16億美元,占公司總利潤的30%。可以預計,「棱鏡門」事件可能使其在華業務遭受重挫。除了思科之外,預計微軟、蘋果等公司的在華業務也將受到一定影響。

事實上,去年美國封殺華為、中興之時,就不斷有安全專家呼籲政府應重視我國的網路安全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雲計算和大數據崛起、國家已經越來越重視網路信息安全之時,「棱鏡門」事件是一個更大的警示,或許接下來我國將會對網路安全立法,對政府、央企、軍方等采購的國產化作出明文規定。

從企業技術儲備上來看,目前我國的通信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世界水準,本土企業已經有能力承載網路的全面建設和安全運營。因此,升級的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將不僅僅對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商是利好,還將廣泛惠及涉足雲計算、大數據的眾多公司。

譬如,即將出台的雲計算標准將可能更加重視安全問題,這將使本土的軟硬體生產、系統集成以及雲計算平台提供商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同樣,大數據方面的數據中心建設與維護、數據處理、語音識別、IT咨詢、信息安全等企業也都將迎來巨大商機。

❼ 大數據將使安全產品爆發式增長

大數據將使安全產品爆發式增長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控製成本而將業務流程通過雲進行外包,雲里的數據是否安全?新IT時代,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的崛起撬動了基於大數據應用的龐大商機。但同時,風險也隨即不請自來。通過互聯網,海量數據「唾手可得」,尤其是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移動終端設備(BYOD)的使用大大增加了高級持續威脅(APT)的可能性。
雖然近兩年中國政府在雲計算領域出台了較多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但並未有具體的雲計算運營和安全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出台。對企業來說,一旦數據遭到威脅,損失將無法估量。在海量數據面前,傳統的信息安全系統暴露的不僅是系統功能上的缺陷,更是整個架構體繫上的安全隱患。傳統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在針對泄密方面所做的保護無外乎是對輸入輸出口、光碟機、藍牙等進行監控,但不能管控涉密數據的安全傳輸和存儲。
「棱鏡門」事件中,美國國家安全局正是通過雲服務提供商獲得大量保存在雲端的個人信息。如果說雲計算的核心是數據的集中、整合、關聯和共享,而大數據的應用則起到了整理分析的作用,看似無關的數據經過挖掘、整理和分析都可能成為高度機密數據。
應用層面,未來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應用將以政府、電信、教育、醫療、金融、石油石化和電力等行業為重點。數據的使用價值不但推動企業積極進行數據整合並實現實時在線更新,大量的曾經單獨的數據被整合變成了具有高利用價值的信息資源庫,而這些資源一旦泄露,風險將加倍爆發。

圖1:2010-2016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及預測(億元)

圖2:2009-201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及預測(億美元)
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35ZB,相較於2010年的1.2ZB增長近30倍。如果說我們正處在海量數據爆發的初期混亂階段,「棱鏡門」則引發了人們對雲計算和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安全的深度思考和重視。據IDC測算,全球僅有三成不到的互聯網數據可以稱為安全,而隨著企業對於數據價值認知度的提升,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則不言而喻。因此,針對雲計算、大數據及下一代互聯網的防火牆、數據泄露防護等變被動為主動防禦的新一代安全產品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❽ 大數據帶來的大影響

大數據帶來的大影響_數據分析師考試

如果把「數據化」視為信息社會的初級階段,則名不見經傳的英國科學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用他別具洞見的天才新著《大數據時代》首次告訴我們:人類正在進入「數據顛覆傳統」的信息社會中級階段。

在此階段,信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其無限膨脹的天文海量催生了「統計+分類-推理分析=決策」的計算機處理程序(有點像刷卡消費一步到位,節省了算賬找補等繁瑣環節),悄然挑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傳統認識論模式,冥冥之中潛移默化,對我們的生活、工作與思維,對人類「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試驗」三大實踐活動產生著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大數據點燃

美國政府曾為定期公布消費物價指數CPI以監控通脹率,僱用了大量人員向全美90個城市的商店、辦公室進行電話、傳真拜訪,耗資2.5億美元搜集反饋8萬種商品價格的延時信息。然而麻省理工學院兩位經濟學家採取「大數據」方案,通過一個軟體在互聯網上每天搜集50萬種商品價格即時信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該軟體馬上發現了通脹轉為通縮的趨勢,而官方數據直到11月才發現。之後該軟體被暢銷到70多個國家。這一案例充分體現出「大數據」顛覆傳統的力量和變革思維的智慧。

「小數據」時代追求精準,竭力避免不精準信息誤導誤判。然而95%被傳統資料庫拒絕接受的非結構化(非標准)數據,在「大數據」時代的模糊化資料庫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數據越模糊越全面,才能有效避免誤導誤判。

從因果關繫到相關關系的思維變革,是「大數據」顛覆傳統認識論模式的關鍵。電腦畢竟不是人腦,電腦永遠搞不懂氣候與機票價格之間有什麼因果關系。公雞打鳴和天亮之間雖無因果關系,但古人通過公雞打鳴來預報天亮卻很少失敗。「如果數百萬條醫療記錄顯示橙汁和阿司匹林的特定組合對癌症治療有效果,那就用不著通過一次次實驗來探索其具體的葯理機制了」。「蘋果之父」喬布斯就主動試用過一些醫療記錄有效但未經臨床驗證的療法同癌症抗爭。你可以嘲笑喬布斯「不講科學」,但他卻因此多活了好幾年。

從根本上說,所謂「大數據挑戰傳統認識論」,其實是人類把復雜的認識過程「全部打包」給了電腦,而電腦懶得分析推理驗證,只通過統計分類對比,交出「最終答案」就OK了。大數據的精髓在於變「少而精」為「多而全」,變「因果」為「相關」。當實地調研開始被數據採集所替代,當嚴密的實驗開始被非線性邏輯所替代,當「唯一真理」開始被多項選擇所替代,「大數據」就用事實向人類宣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既是電腦望塵人腦的劣勢,也是電腦超越人腦的優勢!

大數據滲透大世界

不要以為「大數據」只是科幻故事或政府與科學家的「專利」。環顧四周,「大數據」早已滲透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數據超市、數據易趣、數據交友、數據聯誼、數據作坊、數據課堂、數據IB等傳奇版本。從治安管理、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商業貿易、批發零售、公益救援直到政治、軍事、經濟、金融、社會、環境、文藝、體育。

UPS國際快運公司從2000年開始通過「大數據」檢測其遍布全美的6萬輛貨車車隊,統計出各損耗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改「備份攜帶」為提前更換,有效預防了半路拋錨造成的嚴重麻煩和巨大損失,每年節省數百萬美元。UPS還依靠「大數據」優化行車路線(例如盡量右轉彎,避免左轉彎),2011年全公司車輛少跑4828萬公里,節省燃料300萬加侖,減少碳排放3萬公噸。

為紐約提供電力支持的愛迪生電力公司,針對每年多起電纜沙井蓋爆炸造成嚴重事故,採取「大數據」手段統計出106種預警先兆,預測2009年可能出事的沙井蓋並嚴加監控。結果位列前十分之一的高危井蓋中,預測准確率達44%。

美國里士滿市警察當局憑經驗認定槍擊事件往往導致犯罪高峰期,「大數據」證明這種高峰期往往出現在槍擊事件後2周左右。孟菲斯市2006年啟動「大數據」系統鎖定了更容易發生犯罪的地點和更容易抓捕罪犯的時間,使重大犯罪發生率下降26%。

沃爾瑪2004年依靠「大數據」發現了颶風前夕銷量增加的各類商品,進而每逢預報便及時設立颶風用品專區,並將手電筒、早餐零食蛋撻等擺放於專區附近,明顯增加了「順便購買」的銷量。

至於「大數據」的經濟價值,僅需略舉數例:2006年微軟以1.1億美元購買了埃齊奧尼的Farecast公司,2008年穀歌以7億美元購買了為Farecast提供數據的ITA Software公司。同年在冰島成立的DataMarket網站乾脆專靠搜集提供聯合國、世界銀行、歐盟統計局等權威機構的免費信息來獲利生存,包括倒賣各類研究機構公開發布的研究數據——只要找到買主,往往願出高價!

大數據創造大金融

金融領域當然是「大數據」的主戰場之一。程序化交易也許是現今最主要的「大數據」新式武器。美國股市每天成交量高達70億股,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交易量並非由人操作,而是由建立在數學模型和演算法之上的計算機程序自動完成。日新月異的程序化交易只能運用海量數據來預測收益、降低風險。幾乎所有銀行、券商、保險、期貨、QFII和投資公司都開發了自己的程序化交易工具。誰的武器更先進?競爭到最後恐怕還是比誰搜集處理的數據更海量。

一家投資基金通過統計大商場周邊停車場及路口交通擁擠狀況,來預測商場經營及當地經濟狀況,進而預測相關股價走勢,最後居然拿數據統計資料換得了該商場的部分股權。

不少對沖基金通過搜集統計社交網站推特上的市場心情等信息來預測股市的表現。倫敦和加利福尼亞的兩家對沖基金,利用「大數據」形成119份表情圖和18864項獨立的指數,向許多客戶推銷股市每分鍾的「動態表情」:樂觀、憂郁、鎮靜、驚恐、呆滯、害怕、生氣、激憤等,以幫助和帶動投資決策。

在金融機構競相拉客理財的今天,如果能及時搜集處理海量的微博、微信、簡訊,自然也能從茫茫人海中及時發現怦然心動打算開戶的,或一氣之下打算「跳槽」的投資者。

當然,如果投資者都能通過「大數據」直接決策,將「刷卡消費」拓展成「刷卡投資」,那藏龍卧虎的分析師群體和爭雄斗妍的研究報告未來還有市場嗎?

大數據暗藏大隱患

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樣,大數據也是一把雙刃劍。宏觀上看,「大數據」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將人類虛擬分割為「數據化」與「被數據化」兩大陣營。持續發酵的「棱鏡門」事件披露了美國政府長期監控全世界的「最高機密」,但美國總統、國會和政府都認定這種監控「天經地義」,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雖然社會早已建立起龐大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但在「大數據」時代,這些體系正蛻變為固若金湯但可以隨意繞過的「馬其諾防線」。

「大數據」導致個人信息被交易、個人隱私被外泄還不算,更大的危險在於「個人行為被預測」。正如作者預言——「這些能預測我們可能生病、拖欠還款甚至犯罪的演算法程序,會讓我們無法購買保險、無法貸款,甚至在犯罪實施前就預先被逮捕」——也許你認為這對全社會來說無疑是好事。可是如果預測系統不完善、軟硬體出差錯、數據搜集處理不當、臨時數據未經檢驗、黑客攻擊、有人惡意或善意開玩笑製造假信息……導致你、你的家庭、你的親朋好友、你的所在單位甚至你的祖國被冤枉被制裁,你還能無動於衷嗎?

微觀上看,即使是出於正當目的採集的「大數據」,仍可能在「擴展開發」過程中產生無法想像的副作用。例如谷歌的街景拍攝和GPS數據為衛星定位和自動駕駛儀提供了關鍵的支持,但同時因其有助於黑幫盜賊便捷挑選有利目標而引發了多國民眾的強烈抗議。當谷歌對圖像背景上的業主房屋、花園等目標進行模糊化處理後,反而引起盜賊更加註意。

無論你驚奇還是恐懼,歡迎還是躲避,關注還是漠視,理解還是拒絕,「大數據」都在加快步伐向我們走來。我們只有順勢而為,趨利避害,才不至於被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時代提前淘汰。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帶來的大影響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❾ 「棱鏡門」事件對中國信息安全市場有何影響

斯諾登披露的「棱鏡門」事件,在政治層面已開始沉澱,但在產業層面激發的市場動盪才剛剛開始。至少在中國,這種變化已開始發生。據斯諾登當時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路和電腦,而思科幾乎參與了中國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據透露,此後,包括工信部、公安部在內的多個部委曾廣泛邀請廠商參加各類座談及調研活動,並向業界了解思科、IBM等外資企業的相關情況。
據業內估計,「包括廠商,相關領域的專家、科研機構,都在探討棱鏡門對於整個中國信息化建設這些方面的影響。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說將有怎樣的改變,國產設備會有多少比例,但是隨著這個事件曝光以後,對國產化的呼聲無疑會越來越高」。初步估計,軍隊、軍工、政府等關鍵部門所受影響要更大一些;同時像金融、能源、交通業等國民經濟關鍵部門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針對金融、雲計算與大數據、信息系統保密管理、工業控制等領域面臨的信息安全實際需要,繼續組織國家信息安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信息安全產品產業化、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可控試點示範。據透露,《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兩項國家標准起草工作已經完成,目前已送交主管部門審議,有望年內發布。此外,還有一系列工業信息安全領域的標准在加緊制定中。
在安邦研究團隊看來,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1、在「棱鏡門」事件之後出台的中國工業及信息化相關政策,肯定都會受到此事件的影響,在安全審查、技術選擇和敏感行業的采購方面,中國會普遍收緊;2、外資相關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今後將受到更多安全方面的審查,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它們獲得訂單;3、類似華為、中興等艱難拓展國際業務的龍頭公司,可能會向中國市場回歸,分享更多的中國市場「大餅」。4、受「棱鏡門」事件刺激,中國的信息安全市場會有所擴大。但由於中國公司在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上的欠缺,在某些領域(如高端晶元、操作系統、部分設備等)仍難擺脫對國外企業的依賴。因此,相關市場的「向內轉」可能也是暫時現象。

❿ 大數據推動軍事思維更新

大數據推動軍事思維更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作為一個嶄新的技術手段和思維方式,廣泛用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正在對軍事思維產生較大的影響。

大數據促使作戰籌劃方式更新。與人們過去的思維方式不同,大數據強調分析與某事物相關的總體數據,而不是抽取少量的數據樣本;大數據關注事物的混雜性,而不追求事物的精確性;大數據注重事物的相關關系,而不探求之間的因果關系。過去,由於可以掌握的數據不足,戰爭的不確定性很高,指揮員很容易陷在「戰爭迷霧」之中。而大數據時代不要求准確知道每一個精確的數據,只需了解事物的概略全貌即可。通過相關數據信息的大量積累,而不是某個具體數據的精確分析,從中提煉出事物運行的規律,判斷其發展趨勢,為作戰行動提供便利。例如,2011年美軍擊斃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動背後,就是上千名數據分析員長達十年的數據積累。換言之,是大數據抓住了本·拉登。

大數據引領指揮決策方式變革。在戰爭中,數據組成了戰爭中的一切要素,大數據的出現必將要求以全新的數據思維輔助指揮決策。指揮員作指揮決策,越來越取決於大量的數據資源,而非經驗和直覺的「拍腦門」。只要掌握的作戰數據足夠龐大和真實,通過深入的數據挖掘,就可以比較准確地得出敵方指揮員的思維規律,預測對手的作戰行動,判斷戰場態勢的發展變化。同時,大數據所提供的高速計算能力,也有助於指揮員更加精確而迅速地設計作戰行動方案。因此,可以預見,基於數據的定量決策將和基於經驗的定性決策同樣重要,基於大數據的決策手段將從輔助決策的次要地位上升到支撐決策的重要地位。例如,美國發布的《2013—2017年國防部科學技術投資優先項目》中,就將「從數據到決策」項目排在第一位,凸顯了大數據對其指揮決策方式的巨大影響。

大數據帶來新的軍事安全隱患。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大數據技術競爭日趨激烈,數字主權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急劇上升,為軍事信息安全帶來新的挑戰。隨著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一方面,資料庫漏洞越來越多,可供攻擊的目標隨之增加,另一方面,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攻擊行為往往難以被及時發現,核心數據的泄露將對國防和軍隊建設造成致命性影響。例如,「棱鏡門」事件引爆的「大數據暴政」,就是最好的體現。在「棱鏡」背後隱藏著一個龐大的「監視帝國」,對我國的軍事信息安全帶來更大的壓力。軍事信息安全領域,正在成為繼邊防、海防、空防、太空之後又一個大國博弈的新型空間。

大數據在軍隊建設中更加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先後經歷了零散數據、紙質數據、小規模數據再到目前的大數據等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數據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未來一個時期,應當高度關注大數據技術手段和思維方式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國防和軍隊建設數據的安全體系,統籌考慮大數據軍事運用的戰略需求,融入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戰略布局和發展規劃。特別是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的力度,增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戰史戰例、行動樣式、敵情狀況、戰場環境等大數據研發的支持。積極引導大數據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大數據的研究和建設契機,推動我國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推動軍事思維更新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與棱鏡門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織田愛 瀏覽:14
女主叫蘇暖的全部小說 瀏覽:414
ps上方的文件標不見了 瀏覽:716
c遍歷文件夾下所有文件linux 瀏覽:898
電信光貓怎麼設置沒有網路 瀏覽:505
新建文件夾女主 瀏覽:965
京東大數據平台部門 瀏覽:406
紅米5下載好的系統文件怎麼更換 瀏覽:954
台灣紅羊公司 瀏覽:118
數據分析都需要學什麼 瀏覽:355
j2me網路游戲開發實例 瀏覽:501
如何轉換dwg文件 瀏覽:27
齊全超市小說 瀏覽:161
樂高機器人編程是什麼課程 瀏覽:935
手機如何製作網站鏈接 瀏覽:557
繁體字qq網名 瀏覽:17
貝殼網的原始登錄密碼 瀏覽:876
求一個能看各種小說的網站 瀏覽:953
ps中優化的文件格式包括 瀏覽:149
電影解析網站 瀏覽:2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