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蘋果從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要詳細。
開花與座果開花:蘋果開花期因各地氣候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一般在4~5月份,蘋果(16張)每花芽有花3~7朵,且中心花先開。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實。各類結果枝的比例因樹齡、品種不同而有變化。通常是幼樹的長果枝和中果枝較多,隨著樹齡的增大,短果枝比例迅速上升,及至盛果期,一般可達70%以上,衰老期幾乎完全是短果枝。從品種上看,金帥等品種的長果枝與中果枝較多,新紅星、紅富士等品種的短果枝比例大,遼伏等品種容易形成腋花芽。座果:蘋果的正常果實,每果有5個心室,每心室有種子2粒。在果實發育過程中,種子分泌激素刺激果肉生長,所以授粉受精良好、種子充實飽滿的,果形端正,果肉豐腴;反之,種子發育不良或無種子的一方,果肉凹陷瘦削而成畸形果,因此一定要配置授粉樹和改善授粉。果實與品質蘋果的果實是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發育成果心,花托發育成果肉,胚發育成種子。果實的體積膨大,前期靠細胞迅速分裂的細胞數目的增多,後期靠細胞體積的膨大。蘋果(5張)果實體積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較快,初期和末期較慢,果實重量以成熟前一個月增長最快。果實發育期的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為137~168天。果實色澤是商品的重要指標。蘋果著色的好和差與糖分的積累、礦質元素的協調、環境條件和激素種類、含量等關系很大。後期控施氮肥,增施鉀肥,減少果皮中的葉綠素,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日光照射度,做好排水,降低空氣濕度,噴施萘乙酸和2.4-D等激素,都可促進蘋果上色。蘋果從花蕾出現到果實採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第一次在終花期,花梗隨花謝而一起脫落,通常稱為落花。第二次在落花後一周左右,子房略見增大,可持續5~20天,稱為前期落果。第三次在第二次落果後的7~14天,果實已達到拇指指甲大,對產量影響較大,稱為生理落果,雲南一般發生在5月份,北方的物候期比雲南晚,發生在6月份,故稱「6月落果」。第四次在果實採收前,落下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實,故稱采前落果。第一、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營養不足和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第三次落果,除果實之間爭奪養分、胚內生長素缺乏外,是梢果爭奪養分激烈所致。因葉片的滲透壓大於幼果,爭奪養分的力量比幼果強,所以除枝時做好摘心、剪梢等抑制新梢生長外,還應及時追施謝花花肥,補充養分。●果實色澤發育蘋果果皮色澤分為底色和表色兩種。果皮底色在果實未成熟時一般表現為深綠色,果實成熟時將出現三種情況:❷ 蘋果花開花時形狀變化過程
花芽分來化期 蘋果的花芽分化,多數自品種都是從6月上旬開始至入冬前完成,整個過程分為生理分化、形態分化和性細胞成熟三個時期。
果實膨大期蘋果的果實是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發育成果心,花托發育成果肉,胚發育成種子。
果實的膨大,又分為初期、中期、成熟期、未期,果實膨大的時間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為137—168天。
落花期 蘋果從花蕾出現到果實採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
❸ 蘋果樹是怎樣開花的
開花一般平均氣溫在8℃以上時花芽開始萌動,日溫達到15℃以上時多數蘋果品種即開花。不同地區開花早晚主要與當地、當年的氣溫有關。
開花過程要順次經過花芽膨大—芽開綻—花序露出—花序分離—初花—盛花—落花幾個階段。開花早晚和花期長短除了與品種有關之外,還與氣溫和濕度有很大關系。如氣候冷涼、空氣濕度大,則開花期延長;如高溫、乾旱,則花期短。多數品種的花期適溫為18℃左右。
蘋果是異花授粉果樹,生產上必須配置一定數量的授粉樹,同時要在花期選擇花粉量多、授粉結實率在40%以上、授粉親和力高、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品種,采其花粉進行人工授粉。另外,要創造適宜的傳粉條件,在自然條件下蘋果是靠昆蟲、風力實現傳粉,因此花期放蜂有助於傳粉。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後很快就發芽產生花粉管,在適宜條件下,24小時便可伸入子房內胚囊完成受精過程,最多不超過3天。經過受精的花朵子房內胚和胚乳開始發育,進一步發育成幼果。花期時的溫度對授粉、受精影響很大。花粉發芽和花粉管生長需要溫度在10~25℃,以20℃左右為最好,因此花期溫度、晴天對傳粉、受精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