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大全 > 社交网络强关系

社交网络强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20 07:57:30

⑴ 请说下社交网络的共同性和主要特点

社交网络共同性:由许多节点构成的一种社会结构

主要特点:节点是网络里的个人参与者,连结则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节点之间可以有很多种连结。

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说,社交网络是一张地图,标示出所有与节点相关的连结。社交网络也可以用来衡量个人参与者的社会资本。这些概念往往显示在一张社会网络图,其中节点是点状,连结是线状。

⑵ 社交网络对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应该说社交网络对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影响,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社交网络,开阔了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层面。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接触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区域的人,会从这些人身上得到不同的收获。同时,也可以将在生活中有些不与人知的事情,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倾诉,使人情感得到宣泄。但同时另一方面。过度的沉溺于社交网络。会妨碍与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不爱与生活中的人交流。也是它的不利之处。

⑶ 社交网络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会有何影响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维持大约150段关系。我们会拥有5个核心人物组成的内部圈子,以及10到15个家人和朋友组成的亲密圈子。此外,还有35个联系相对密切的人。最后,剩下100多人,和我们维持着某些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工作、同学等等。其他都是泛泛之交。可你会说,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都不止150人呢。没错,社交媒体的发展,让我们看似拥有着庞大的人际网,甚至有人将这些数据作为炫耀的工具。可实际上,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证明超过150人以上的关系,是没有质量的。我想你大概也屏蔽过很多所谓的“微信好友”,殊不知,你也正被某些人屏蔽。一味追求“虚假”的好友数量,只是为了补偿你在现实中某方面的自卑感。当你微信朋友里的好友数量越多,实际上只会减少你从中获得的回报。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沟通”的意义,更加健康的建立和维持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⑷ 社交网络对人际关系有啥影响

当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沟通时,只有接收私人层面的沟通内容,会有利于孤独感的减轻和幸福感的提升。

⑸ 社交网络中的弱关系怎样转化为强关系

为什么要转化成强关系?

⑹ 什么是强关系

这两个实际上都是一个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
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关系很铁。
反之,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泛之交。
格兰诺维特认为,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在他做的调查中,美国社会是一个弱关系社会。也就是说,一个人他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办成他想要办成的事。而那些交往比较固定,比较狭窄的人则不容易办成事。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理论,华裔学者边燕杰提出了强关系假设。即认为中国社会并非美国的若关系社会,而是一个强关系社会。也就是说,在中国,想要办成事,靠的不是弱关系所能够获得的信息的广度与多样性,而是强关系所能给予的确定而有力的帮助。我们通常说,找关系,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边燕杰的强关系假设是很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
实际上所谓的弱关系理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理论,它只是边燕杰在格拉诺维特的基础之上对他的理论在中国做的一次检验,提出了该理论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假设。
以上,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⑺ 社会学里强关系和弱关系理论指的是什么

这两个实际上都是一个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
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关系很铁.
反之,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泛之交.
格兰诺维特认为,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在他做的调查中,美国社会是一个弱关系社会.也就是说,一个人他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办成他想要办成的事.而那些交往比较固定,比较狭窄的人则不容易办成事.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理论,华裔学者边燕杰提出了强关系假设.即认为中国社会并非美国的若关系社会,而是一个强关系社会.也就是说,在中国,想要办成事,靠的不是弱关系所能够获得的信息的广度与多样性,而是强关系所能给予的确定而有力的帮助.我们通常说,找关系,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边燕杰的强关系假设是很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
实际上所谓的弱关系理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理论,它只是边燕杰在格拉诺维特的基础之上对他的理论在中国做的一次检验,提出了该理论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假设.

⑻ 什么叫网络社交关系指标

网络社交关系,主要就是指你们网站在互联网上的“人脉关系了”,主要是通过外部链接,尤其是友情链接来体现。别人有一个链接指向你,或者你有一个链接指向别人,搜索引擎就认为是你向别人投了一票,或别人向你投了一票。

⑼ 社交网络的社交网络时代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每20年企业应用的复沟通制方式将会进行一次变革,即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活动流。“活动流”具有在信息沟通中的便捷性和可追溯性的特点。因此“活动流(activitystreams)”将是社交网络时代(SNS)的主要沟通方式。
从技术角度上讲,活动流(Activity Streams)是一个发展中的标准,用于聚合网站信息和表达社交对象;并迅速成为在 Web 应用程序之间发布活动的事实上的标准。
从用户角度上讲,活动流有时也称为生活日志(lifestream),是某个人在一个特定网站上的所有活动的信息集合。随着企业应用越来越社交化,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通过社交活动而使知识传播的需求大大增强。活动流也使聚合多个信息源以追踪公司的交互和在社交媒体中发展客户成为可能。
企业场景中的各种沟通,比如:电话、会议、及时通讯IM(MSN、QQ)、邮件、以及在各业务系统中的操作,因为其散乱、无序、和无法追溯而随时流失。不论是从管理、执行、或是用户角度来看,能够追踪日常工作信息的活动流给新的企业应用带来了许多机会。领度软件将活动流的应用充分发挥,构建了在此基础之上的全面的企业执行与沟通平台。

⑽ 社交网络如何影响真实的人际关系

社交网络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人们对它的关注来源于社交网络对我们生活的改造,这是每一个人都难以抗拒的,试想如果把你手机上的微信、微博、QQ等软件卸载掉,你能坚持多久不把它们装回来?

但是,即便如此,把"社交网络"和"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立起来,也是不恰当的。须知,社交网络的本质,就是真实的人际关系。

一、一切从一封信开始

谈起社交网络,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是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他以善于进行精巧的实验设计来直接展示人性而闻名。

1967年的一天,一位女士正在波士顿市大学城的街道上漫步,碰见一位她认识的神学院教师,她正准备打招呼。只见这个人兴冲冲地跑过来,把手里攥着的一个棕色的信封塞到她手里,"这是交给你的,Alice"。Alice起初有些疑惑,但当她看到这封信的寄信人的时候,她顿时明白了什么。这封信是从堪萨斯州的一个靠种植小麦为生的农民手里寄出,他首先将信件交给了当地的一位牧师,这位牧师又将信寄到了他在波士顿市的同行——这位神学教师手中,而这位教师碰巧认识这名叫Alice的女士。Alice的丈夫在大学城里的哈佛大学读书,而他此时正在参与米尔格拉姆的神秘项目。Alice是这个项目的其中一位志愿者,另一位志愿者是波士顿市的一名股票经纪人,Jeffrey Travers。米尔格拉姆将信件交给在美国中部的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些志愿者,要求他们通过认识的人把信件寄到波士顿的两个志愿者手中。当Alice收到信件时,这个实验刚开始第四天。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发现,在1960年代的美国,平均通过5-6个人,就可以把信件在任意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之间传递。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作"六度分隔理论"或者"小世界理论"。

2004年,还是在波士顿的大学城,走出了一家举世瞩目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

二、社交网络,你还Hold不住?

其实,不管是通过熟人转寄一封信,还是在Facebook上分享一个视频,这种交流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信息的流通,并且不断的拓宽关系网络。而寄信和互联网的唯一差别就是,效率。如果那时有微信的话,可能不需要4天,4个小时之后,Alice就会收到这位来自中部的淳朴农民的问候。

这种便捷性极大的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它所带来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打开你的手机,你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和通讯录里的任何人,甚至和陌生人社交。但是这种便捷性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极大的认知负荷。

一个人在认知资源上终究是有局限性的,当你的手机同时弹出了三个十万火急的消息,你老板的,你老婆的,和你妈发来的,你先回哪一个?人们在交流中都期待尽快的获得响应,却忽视了人的局限性,所以可以理直气壮的发问:"你的手机就带在身边,为什么不回复我?"而社交网络的发展,正在逐渐的超出人类的认知极限。当你一个下午没有打开手机,发现一个群里有上万条未读消息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轻点屏蔽,然后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除了信息,人们对于朋友的数量也是有认知极限的。人类学家邓巴指出,人类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联系平均在150个上下。相信在交友极其便利的条件下,这个数字显得实在是太小。这就像是一只掰玉米的老猴子,手上能拿到的只有那么多,掰掉一个新的,就要扔掉一个原来在手里的。唯一不同的是,猴子的玉米扔到地上就不管了,我们把人扔到通讯录里,还期待着以后有机会再联系。

当认知资源有限时,我们会有选择的分配我们的注意力,这也使得我们很容易忽视那些即使我们不看消息不回复也不用担心失去的关系,没错,这里面有你最亲的人。

三、距离产生什么?

社交网络只不过是建立和维持"真实人际关系"的途径之一,和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不同点就是中间多了一层互联网媒介。就像是在两个人中间拉上了一扇屏风,这层媒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游刃有余的选择性表达自己。

这种不那么针锋相对的社交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紧张和尴尬,在面对面的交往中,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不经意间流露的表情,都会直接的对对方产生影响,而在网络交往中,沟通之前,你可以做足准备,沟通之后,还有足够的余地回旋。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不怎么爱说话,到了网上,却变成了一个话痨,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在相反的方向上,这种距离感也会让人们很难交心,毕竟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永远无法知晓屏幕另一端的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有助于拓宽我们交际的广度,维持现有的关系,但是对于交际的深度的作用却很有限。毕竟时空上的接近也会促进心理上的亲近感。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当我们在时空上接近时,我们会更关注到具体的细节,而当时空上没有这种接近感时,我们会剥离的、抽象的去看待一件事物,要培养深厚的感情,更需在细微处下功夫。

(文:落雁戏飞鸿)

【有奖调研】如果网络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

阅读全文

与社交网络强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把数字变斜 浏览:372
小米6忘记锁屏密码怎么办啊 浏览:462
北京白领都用什么社交app 浏览:518
政法app哪个好用 浏览:514
房产平台如何推广新网站 浏览:701
u盘导文件总是中断 浏览:995
下载的招标文件打不开是为什么 浏览:356
都市美艳后宫 浏览:435
十部顶级古埃及电影 浏览:107
linux用户读写权限 浏览:936
少侠十七妻全文阅读 浏览:422
公主奴 浏览:856
k9d3 浏览:182
分卷阅读 玩武警少尉 浏览:44
知乎写小说入口 浏览:772
美国农场爱情片 浏览:709
主角一开始就长生不老 浏览:338
mike文件内容和输入不匹配 浏览:499
plsql怎么连接数据库连接 浏览:951
大黄文 浏览:213

友情链接